第四十八章 子路結纓從容去
孔子的高徒仲由,字子路,是「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子路少年時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身體虛弱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斷米已經好多天了,子路想到要是到親戚家借點米,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路,從親戚家借了了一小袋米背回來,讓父母吃上了難得的米飯。鄰居夸子路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子路性情剛直,好勇尚武,初次和孔子見面時,曾無禮於孔子,瞧不起孔子的學說。孔子對他啟發誘導,子路深受觸動,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
孔子有一次問子路:「你喜歡什麼?」
子路說:「喜歡長劍。」
劍不離手,是子路的一大特點。由於他忠勇好武,很多時候實際上承擔了保護孔子的角色。孔子評價子路時說:「自從仲由跟了我後,我就沒有再聽到過惡意中傷的言辭了。」
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子路更是一位出色的侍衛,匡地、蔡地遇圍期間都有子路仗劍緊隨左右,讓圖謀不利於孔夫子的列國大夫深為忌憚。
子路為人伉直魯莽,敢於對孔子提出批評,勇於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他也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於曾評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意即子路經過孔門的洗禮,學識水平有所提高,但身上的野氣未能脫除乾淨,故孔子說他只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未能成為儒雅君子。
子路很尊敬孔子,孔子得了疾病,子路真情地為他禱告。但對於孔子的言行,如果他有不同的觀點,會毫無保留地提出來,從不隱瞞。孔子見南子時,子路不高興,因為南子「美而好淫」,急得孔子指天發誓:我決沒有做什麼過分之事。當孔子談衛國的政治需要「正名」時,他就說孔子太迂闊。
孔子說,只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做蒲邑宰時,斷案時聽到一方說完就知道誰對誰錯,在他的剛正謀斷下,涉案眾人都非常信服。
孔子常讓弟子談志向,每次仲由都搶先發言,而且多數是談他如何勇敢,教別人如何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
子路在邵邑這個地方任職的時候,魯國的掌權者季氏限百姓在五個月內開通一條運河。當時的生產力低下,這是很難完成的任務。而子路在他的行政區內正好負責這個事,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在公家的經費不夠,工地伙食很差的情況下,子路自己掏腰包給大家改善生活。
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派子貢去,把子路做好給工人吃的飯倒掉,還把鍋也給砸了。
子路是個急脾氣,跑去跟老師理論,對孔子說:「你天天教我們行仁義,要做好人做好事,現在我這樣做了,你又反對我,還教子貢來搗亂!」
孔子教育子路:「由啊,你真是糊塗!當了君王,應該愛天下;當了諸侯,應該愛郡內人民;當了大夫,管好職務內的事;作為普通人,愛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了。超過了範圍的仁義,雖是仁義之舉,但是侵犯了別人,所以你錯了。」
孔子曾多次談到子路擅長「政事」,並向主政的季氏等人介紹說:對於子路,可以任命他來治理千乘之國的後勤事務,至於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在魯國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時候,子路開始步入仕途。最初,他在季孫氏那裡干點小事,後來得到信任,升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總管。其後,還做過費邑宰。
小邾國一名叫射的人,帶領句繹的人來投奔魯國,專門指名叫仲由代表魯國出來定盟約,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話說就是,「千乘之國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仲由說的話。」
在孔子客居衛國時,子路做了衛國蒲邑宰,以政事見稱,任內開挖溝渠,救窮濟貧,前後三年,政績突出,轄域大治。孔子過蒲邑,三稱其善。
公元年前480年,衛出公立了十二年以後,他的父親,叛逃在外的老太子蒯聵回國,企圖奪取君主之位。
這時子路在衛國卿大夫孔悝那裡做官。孔悝是蒯聵的外甥,但他並不贊成蒯聵奪權。
孔悝的母親伯姬,即蒯聵的姐姐,卻歡迎蒯聵,原因是她在孔悝的父親死後,愛上一個叫渾良夫的僕人,蒯聵支持她這一段愛情,並允許她改嫁。結果,伯姬和渾良夫當了蒯聵的內應。
蒯聵潛回衛國,住在孔悝的菜園裡。孔悝的母親強迫孔悝參加政變。他們匆忙行動,歃血為盟,連牛也來不及找,就抬了一頭豬來。伯姬拿著戈,蒯聵帶著五個武士,把孔悝從廁所里尋了出來,把他架上立盟約的高台。
孔悝的母親脅迫孔悝弒衛出公。孔悝的家臣欒寧這時正在烤肉吃酒,就趕快派人去告訴子路。子路臨危不懼,讓欒寧趕緊找了一輛車,護送著衛出公逃往魯國去了。
子路自己則冒死衝進城中救援孔悝,恰巧孔子另一個也在衛國做官的弟子子羔從城裡出來。
子羔說:「城門已經關了,城內大亂形勢危急,我們人少於事無補,還是趕緊離開這裡吧!」
「我是趕來救人的。」子路大義凜然:「吃人家的飯,在人家出事的時候不該怕出頭。」
子路瞅了一個使者出城的空,衝進城內。
子路一心想救出孔悝。他大聲對蒯聵說:「何必一定扣住孔悝?就是殺了他,也還會有別人來繼續反對你的,我警告你立即放了孔大夫!」
但蒯聵沒有聽。子路想到蒯聵膽小怕火,便在土台子下放起火來,心想蒯聵害怕就會釋放孔悝,或者等他逃離,就可以乘機救人。
蒯聵果然怕火,但沒有放出孔俚。他看到子路人少,就派了石乞等兩員勇將和子路廝殺起來。
儘管子路英勇,但此時年已63歲,難敵正當之年的兩員猛將。混戰中,子路受了重傷,石乞揮戈擊斷了子路的冠纓。
子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系好冠纓,這時石乞等人衝上來把子路砍成肉醬。子路臨死恪守「君子死,冠不免」,即使臨死也要衣冠整齊!
蒯聵終於取得了衛國的王位,這就是衛莊公。子路被葬於衛國澶淵之地。
孔子一聽說衛國發生政變,就感到不安,預感到悲劇的發生。他十分不安地說:「高柴還可以安全回來,仲由是危險了。」不久果然凶信到了,孔子就在院子裡哭起來。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師從孔子之前就已經形成。他說話辦事從不摻假欺瞞,孔子評價說:「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意謂子路承諾今天做到的事情,決不會等到明天。
孔子對子路忠心不二,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他曾斷言:「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孔子老年時牙口不好,喜歡吃肉醬。子路死後,孔子覆醢,不再食肉醬。
子路少年時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身體虛弱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斷米已經好多天了,子路想到要是到親戚家借點米,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路,從親戚家借了了一小袋米背回來,讓父母吃上了難得的米飯。鄰居夸子路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子路性情剛直,好勇尚武,初次和孔子見面時,曾無禮於孔子,瞧不起孔子的學說。孔子對他啟發誘導,子路深受觸動,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
孔子有一次問子路:「你喜歡什麼?」
子路說:「喜歡長劍。」
劍不離手,是子路的一大特點。由於他忠勇好武,很多時候實際上承擔了保護孔子的角色。孔子評價子路時說:「自從仲由跟了我後,我就沒有再聽到過惡意中傷的言辭了。」
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子路更是一位出色的侍衛,匡地、蔡地遇圍期間都有子路仗劍緊隨左右,讓圖謀不利於孔夫子的列國大夫深為忌憚。
子路為人伉直魯莽,敢於對孔子提出批評,勇於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他也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於曾評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意即子路經過孔門的洗禮,學識水平有所提高,但身上的野氣未能脫除乾淨,故孔子說他只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未能成為儒雅君子。
子路很尊敬孔子,孔子得了疾病,子路真情地為他禱告。但對於孔子的言行,如果他有不同的觀點,會毫無保留地提出來,從不隱瞞。孔子見南子時,子路不高興,因為南子「美而好淫」,急得孔子指天發誓:我決沒有做什麼過分之事。當孔子談衛國的政治需要「正名」時,他就說孔子太迂闊。
孔子說,只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做蒲邑宰時,斷案時聽到一方說完就知道誰對誰錯,在他的剛正謀斷下,涉案眾人都非常信服。
孔子常讓弟子談志向,每次仲由都搶先發言,而且多數是談他如何勇敢,教別人如何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
子路在邵邑這個地方任職的時候,魯國的掌權者季氏限百姓在五個月內開通一條運河。當時的生產力低下,這是很難完成的任務。而子路在他的行政區內正好負責這個事,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在公家的經費不夠,工地伙食很差的情況下,子路自己掏腰包給大家改善生活。
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派子貢去,把子路做好給工人吃的飯倒掉,還把鍋也給砸了。
子路是個急脾氣,跑去跟老師理論,對孔子說:「你天天教我們行仁義,要做好人做好事,現在我這樣做了,你又反對我,還教子貢來搗亂!」
孔子教育子路:「由啊,你真是糊塗!當了君王,應該愛天下;當了諸侯,應該愛郡內人民;當了大夫,管好職務內的事;作為普通人,愛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了。超過了範圍的仁義,雖是仁義之舉,但是侵犯了別人,所以你錯了。」
孔子曾多次談到子路擅長「政事」,並向主政的季氏等人介紹說:對於子路,可以任命他來治理千乘之國的後勤事務,至於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在魯國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時候,子路開始步入仕途。最初,他在季孫氏那裡干點小事,後來得到信任,升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總管。其後,還做過費邑宰。
小邾國一名叫射的人,帶領句繹的人來投奔魯國,專門指名叫仲由代表魯國出來定盟約,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話說就是,「千乘之國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仲由說的話。」
在孔子客居衛國時,子路做了衛國蒲邑宰,以政事見稱,任內開挖溝渠,救窮濟貧,前後三年,政績突出,轄域大治。孔子過蒲邑,三稱其善。
公元年前480年,衛出公立了十二年以後,他的父親,叛逃在外的老太子蒯聵回國,企圖奪取君主之位。
這時子路在衛國卿大夫孔悝那裡做官。孔悝是蒯聵的外甥,但他並不贊成蒯聵奪權。
孔悝的母親伯姬,即蒯聵的姐姐,卻歡迎蒯聵,原因是她在孔悝的父親死後,愛上一個叫渾良夫的僕人,蒯聵支持她這一段愛情,並允許她改嫁。結果,伯姬和渾良夫當了蒯聵的內應。
蒯聵潛回衛國,住在孔悝的菜園裡。孔悝的母親強迫孔悝參加政變。他們匆忙行動,歃血為盟,連牛也來不及找,就抬了一頭豬來。伯姬拿著戈,蒯聵帶著五個武士,把孔悝從廁所里尋了出來,把他架上立盟約的高台。
孔悝的母親脅迫孔悝弒衛出公。孔悝的家臣欒寧這時正在烤肉吃酒,就趕快派人去告訴子路。子路臨危不懼,讓欒寧趕緊找了一輛車,護送著衛出公逃往魯國去了。
子路自己則冒死衝進城中救援孔悝,恰巧孔子另一個也在衛國做官的弟子子羔從城裡出來。
子羔說:「城門已經關了,城內大亂形勢危急,我們人少於事無補,還是趕緊離開這裡吧!」
「我是趕來救人的。」子路大義凜然:「吃人家的飯,在人家出事的時候不該怕出頭。」
子路瞅了一個使者出城的空,衝進城內。
子路一心想救出孔悝。他大聲對蒯聵說:「何必一定扣住孔悝?就是殺了他,也還會有別人來繼續反對你的,我警告你立即放了孔大夫!」
但蒯聵沒有聽。子路想到蒯聵膽小怕火,便在土台子下放起火來,心想蒯聵害怕就會釋放孔悝,或者等他逃離,就可以乘機救人。
蒯聵果然怕火,但沒有放出孔俚。他看到子路人少,就派了石乞等兩員勇將和子路廝殺起來。
儘管子路英勇,但此時年已63歲,難敵正當之年的兩員猛將。混戰中,子路受了重傷,石乞揮戈擊斷了子路的冠纓。
子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系好冠纓,這時石乞等人衝上來把子路砍成肉醬。子路臨死恪守「君子死,冠不免」,即使臨死也要衣冠整齊!
蒯聵終於取得了衛國的王位,這就是衛莊公。子路被葬於衛國澶淵之地。
孔子一聽說衛國發生政變,就感到不安,預感到悲劇的發生。他十分不安地說:「高柴還可以安全回來,仲由是危險了。」不久果然凶信到了,孔子就在院子裡哭起來。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師從孔子之前就已經形成。他說話辦事從不摻假欺瞞,孔子評價說:「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意謂子路承諾今天做到的事情,決不會等到明天。
孔子對子路忠心不二,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他曾斷言:「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孔子老年時牙口不好,喜歡吃肉醬。子路死後,孔子覆醢,不再食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