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初戰在即
紫宸殿後閣
常起居議事,樞密使王曾奏道:「官家,甘州回紇使者翻越祁連山,抵廓州,守臣來報,党項李德明遣其子李元昊攻擊甘州,甘州回紇頭領寶國夜落隔請大宋出兵救援,並誓言若大宋出兵救援,將獻土來歸。請官家定奪。」
「這党項實在是越來越過分了,李德明真是不將大宋放在眼裡了。」薛奎很是氣憤。
「如此,各位閣臣議一議吧。」趙禎說道。
「回紇使者說李元昊自稱党項太子,稱李德明為父皇。」王曾說道。
「這是要反了啊!」薛奎更氣憤了。
「呂相如何看?」趙禎看向呂夷簡,畢竟首輔身後是官員集團的影子。
「党項乃大宋定難軍節度使,李德明亦是先帝冊封的中書令,雖挾兵自重已久,總是算大宋臣子,而這甘州回紇不服大宋已久,出兵攻伐,本無不可,只是這謀取甘州,意在肅州(敦煌),肅州百姓皆是漢民,這甘州肅州一旦被党項占據,絲路將完全阻斷,與大宋不利,且李德明既已私下稱帝,不臣之心溢於言表,恐再縱容下去養虎為患。臣以為先下詔聲斥,若不知悔改,大宋討伐也是名正言順。」呂夷簡思索片刻回答道。
「臣等皆以為呂相所言極是。」各閣臣都應道,這打不過北遼還收拾不了你個小小党項了?
「如此,便擬詔給李德明吧。仲儀書寫。」趙禎緩緩說道:
朕膺祖宗之丕基,紹天明命,君臨率土。德潤四海,義撫萬邦,夙夜匪懈,惟以綏靖四方、庇佑兆民為心膂之責。邇來忽聞定難軍節度使李德明,狼子野心,悖逆天常,悍然興不義之師,侵凌甘州回紇。此等暴行,上干天怒,下悖人倫,神人共憤,天地不容。甘州回紇,世居西陲,素懷恭順,恪遵禮義。其部眾勤耕力作,安土樂業,與我朝通好有年,交誼深厚,於邊疆之寧謐,多有襄贊。然汝李德明,貪黷無厭,野心勃勃。為逞一己之私,棄累世和平之盟,蔑百姓生死於不顧,驅馳甲兵,突犯鄰境。致使甘州回紇百姓橫遭屠戮,閭閻丘墟,田園荒蕪。父子離散,夫婦仳離,哭聲震野,哀鴻滿路。其殘忍酷虐之狀,擢髮難數,人神共嫉,天理難容。朕以天下為念,豈容此等梟獍之徒,恣行無忌。汝此舉,非獨為害於甘州回紇,實乃對天下公序良俗之公然挑戰,對我朝威德之肆意輕慢。朕若姑息養奸,坐視不理,將何顏以對天下蒼生,何以彰顯皇猷之盛、國威之雄?朕已敕諭諸軍,整飭戎旅,秣馬厲兵,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興師問罪。朕必秉正持義,誓為甘州回紇雪此奇恥,為無辜黎庶昭雪沉冤。望汝及早悔悟,解甲釋兵,束身歸罪,詣闕請降。否則,朕之六師所至,雷霆震怒,必將党項一族,蕩滌無遺。
趙禎說罷,又想了想笑了一下說:「加上無謂言之而不預」。
言罷,趙禎起身對眾人說:「朕準備御駕親征。」
眾人大驚:「官家這是何必,小小党項,何苦勞動官家親征?」
「眾卿家亦說是小小党項,這大宋立威之戰功,朕就自取了。」趙禎笑道。
這般一說,大家也無話可說,大宋自比天朝上國已久,眾人對党項的輕敵之心早已種下,倒也是成了另外一種支持親征的理由。
幾日後,正陽門前,赤翼軍與技術大學派出的工匠,太醫院派出的太醫,組成了遠征軍,即將趕赴京兆府(西安)。而正門前,御駕龍輦前一車上豎著木桿大旗,此旗漆竿、鎞首、龍纛、錦帶腰、火焰腳。呈豎立長方形的旗幟青色為底。旗上繪日,金芒赫赫,如赤輪耀空,其光熊熊,煥天地之明,照臨四方,驅陰霾而布陽和。又繪月者,玉輪皎潔,銀輝流溢,宛如瑤台寶鏡,懸於九霄,映山川之秀,潤萬物以安寧。正是華夏之旗大常,自古以來唯有此旗單獨豎立於車上,不由將士執旗(其實也執不動,旗杆就是一圓木,上面雕著盤龍,稱之為龍纛,頂端綴著閃亮金屬的尖頂稱為鎞首,旗幟四周金色圍邊稱為錦帶腰,一邊包在龍纛杆上,另一邊有紅色的綢條,風一吹旗幟展開,紅色的綢條舞動,稱為火焰腳。太常約百斤之重。),豎立大常的車被稱為常車。自商周以來,只有華夏族的天子御駕親徵才使用大常,也只有常車在龍輦之前,因為常車代表華夏族。蠻族即便入主中原,也不用大常,北遼掛個龍旗就自稱正統帝國,可不是華夏族的天子,又如何敢用大常。能用大常的,即是血脈華夏正統,即便朝代更迭,大常在,華夏族在。
「母后,兒臣此次出征,恐要頗久,不能膝前盡孝,請母后體諒。」趙禎向李太后辭行。
「官家保重身體,勿要過度操勞。」李太后自是慈祥囑託。
「此次親政,煩勞八王叔監國。」趙禎向趙元儼囑託道。
「官家放心,這趙家天下,本王幫你看著。」趙元儼笑道。
「朝中瑣事,內閣與周王商議,若有大事,快馬送到軍前。」趙禎向呂夷簡等相公囑託道。
「臣等謹記。」呂夷簡帶著眾人施禮。
「你二哥先期出發京兆府,這受益成你要好好幫我看著。」趙禎對大宋轉運使是頗為不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王沖早已先往京兆府安排籌措糧草事宜。這受益成趙禎就安排王素管理一下。
「如此,便出發吧。」趙禎身穿金色棉甲,站上龍輦,對狄青說道。
「喏。」狄青領命前行發布軍令。
「近衛赤翼軍,軍旗在先,縱隊出發!」狄青前出帶隊,待到10營騎兵俱已經出發,許洞喊道:「大常起,天子征,御駕至,陣必勝。」常車在4匹馬拉動下緩緩啟行。龍輦緊隨之後,許洞騎馬陪侍,之後太醫,工匠,步軍跟隨啟程,包拯向百官拱手,隨後催馬壓陣而去。
常起居議事,樞密使王曾奏道:「官家,甘州回紇使者翻越祁連山,抵廓州,守臣來報,党項李德明遣其子李元昊攻擊甘州,甘州回紇頭領寶國夜落隔請大宋出兵救援,並誓言若大宋出兵救援,將獻土來歸。請官家定奪。」
「這党項實在是越來越過分了,李德明真是不將大宋放在眼裡了。」薛奎很是氣憤。
「如此,各位閣臣議一議吧。」趙禎說道。
「回紇使者說李元昊自稱党項太子,稱李德明為父皇。」王曾說道。
「這是要反了啊!」薛奎更氣憤了。
「呂相如何看?」趙禎看向呂夷簡,畢竟首輔身後是官員集團的影子。
「党項乃大宋定難軍節度使,李德明亦是先帝冊封的中書令,雖挾兵自重已久,總是算大宋臣子,而這甘州回紇不服大宋已久,出兵攻伐,本無不可,只是這謀取甘州,意在肅州(敦煌),肅州百姓皆是漢民,這甘州肅州一旦被党項占據,絲路將完全阻斷,與大宋不利,且李德明既已私下稱帝,不臣之心溢於言表,恐再縱容下去養虎為患。臣以為先下詔聲斥,若不知悔改,大宋討伐也是名正言順。」呂夷簡思索片刻回答道。
「臣等皆以為呂相所言極是。」各閣臣都應道,這打不過北遼還收拾不了你個小小党項了?
「如此,便擬詔給李德明吧。仲儀書寫。」趙禎緩緩說道:
朕膺祖宗之丕基,紹天明命,君臨率土。德潤四海,義撫萬邦,夙夜匪懈,惟以綏靖四方、庇佑兆民為心膂之責。邇來忽聞定難軍節度使李德明,狼子野心,悖逆天常,悍然興不義之師,侵凌甘州回紇。此等暴行,上干天怒,下悖人倫,神人共憤,天地不容。甘州回紇,世居西陲,素懷恭順,恪遵禮義。其部眾勤耕力作,安土樂業,與我朝通好有年,交誼深厚,於邊疆之寧謐,多有襄贊。然汝李德明,貪黷無厭,野心勃勃。為逞一己之私,棄累世和平之盟,蔑百姓生死於不顧,驅馳甲兵,突犯鄰境。致使甘州回紇百姓橫遭屠戮,閭閻丘墟,田園荒蕪。父子離散,夫婦仳離,哭聲震野,哀鴻滿路。其殘忍酷虐之狀,擢髮難數,人神共嫉,天理難容。朕以天下為念,豈容此等梟獍之徒,恣行無忌。汝此舉,非獨為害於甘州回紇,實乃對天下公序良俗之公然挑戰,對我朝威德之肆意輕慢。朕若姑息養奸,坐視不理,將何顏以對天下蒼生,何以彰顯皇猷之盛、國威之雄?朕已敕諭諸軍,整飭戎旅,秣馬厲兵,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興師問罪。朕必秉正持義,誓為甘州回紇雪此奇恥,為無辜黎庶昭雪沉冤。望汝及早悔悟,解甲釋兵,束身歸罪,詣闕請降。否則,朕之六師所至,雷霆震怒,必將党項一族,蕩滌無遺。
趙禎說罷,又想了想笑了一下說:「加上無謂言之而不預」。
言罷,趙禎起身對眾人說:「朕準備御駕親征。」
眾人大驚:「官家這是何必,小小党項,何苦勞動官家親征?」
「眾卿家亦說是小小党項,這大宋立威之戰功,朕就自取了。」趙禎笑道。
這般一說,大家也無話可說,大宋自比天朝上國已久,眾人對党項的輕敵之心早已種下,倒也是成了另外一種支持親征的理由。
幾日後,正陽門前,赤翼軍與技術大學派出的工匠,太醫院派出的太醫,組成了遠征軍,即將趕赴京兆府(西安)。而正門前,御駕龍輦前一車上豎著木桿大旗,此旗漆竿、鎞首、龍纛、錦帶腰、火焰腳。呈豎立長方形的旗幟青色為底。旗上繪日,金芒赫赫,如赤輪耀空,其光熊熊,煥天地之明,照臨四方,驅陰霾而布陽和。又繪月者,玉輪皎潔,銀輝流溢,宛如瑤台寶鏡,懸於九霄,映山川之秀,潤萬物以安寧。正是華夏之旗大常,自古以來唯有此旗單獨豎立於車上,不由將士執旗(其實也執不動,旗杆就是一圓木,上面雕著盤龍,稱之為龍纛,頂端綴著閃亮金屬的尖頂稱為鎞首,旗幟四周金色圍邊稱為錦帶腰,一邊包在龍纛杆上,另一邊有紅色的綢條,風一吹旗幟展開,紅色的綢條舞動,稱為火焰腳。太常約百斤之重。),豎立大常的車被稱為常車。自商周以來,只有華夏族的天子御駕親徵才使用大常,也只有常車在龍輦之前,因為常車代表華夏族。蠻族即便入主中原,也不用大常,北遼掛個龍旗就自稱正統帝國,可不是華夏族的天子,又如何敢用大常。能用大常的,即是血脈華夏正統,即便朝代更迭,大常在,華夏族在。
「母后,兒臣此次出征,恐要頗久,不能膝前盡孝,請母后體諒。」趙禎向李太后辭行。
「官家保重身體,勿要過度操勞。」李太后自是慈祥囑託。
「此次親政,煩勞八王叔監國。」趙禎向趙元儼囑託道。
「官家放心,這趙家天下,本王幫你看著。」趙元儼笑道。
「朝中瑣事,內閣與周王商議,若有大事,快馬送到軍前。」趙禎向呂夷簡等相公囑託道。
「臣等謹記。」呂夷簡帶著眾人施禮。
「你二哥先期出發京兆府,這受益成你要好好幫我看著。」趙禎對大宋轉運使是頗為不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王沖早已先往京兆府安排籌措糧草事宜。這受益成趙禎就安排王素管理一下。
「如此,便出發吧。」趙禎身穿金色棉甲,站上龍輦,對狄青說道。
「喏。」狄青領命前行發布軍令。
「近衛赤翼軍,軍旗在先,縱隊出發!」狄青前出帶隊,待到10營騎兵俱已經出發,許洞喊道:「大常起,天子征,御駕至,陣必勝。」常車在4匹馬拉動下緩緩啟行。龍輦緊隨之後,許洞騎馬陪侍,之後太醫,工匠,步軍跟隨啟程,包拯向百官拱手,隨後催馬壓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