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太孫選妃
皇帝又想起繼後蕭坦思來。蕭觀音和太子死後,他有幾年一直沉頃於酗酒,他孤獨痛苦,他以為他會一直難以走出來。可是蕭坦思來了,她溫柔體貼,全心全意地待他,全然沒有考慮過自己。她戰戰兢兢服侍他,全心全意只在他身上。她的情思不曾飄移,不曾在那些他不懂的詩詞和音律中,她每日裡只會考慮他的衣食睡眠。只是後來,他再也沒有子嗣。他知道,這是上天對他害死蕭觀音和太子的懲罰,可蕭坦思卻認為是自己的過錯,一直耿耿於懷。三年不曾生育,就又勸他納她的妹妹入宮,她絲毫不妒不嫉,只一心為他憂慮。
他誤了蕭觀音,也誤了蕭坦思。為了後繼無人,他迎回了耶律延禧。而延禧不能容蕭坦思,視她為鳩占鵲巢的惡人,在乙辛死後,迫不及待地要除去蕭坦思,甚至不惜自傷而陷害蕭坦思。而明知道她無錯,卻貶她為惠妃,將她妹妹趕出宮,她走的時候,立下重誓不肯原諒於他。想來當時,她一定是傷透了心的。
只是,他只有這一個孫子,他只能選擇他,只能選擇對不起坦思——
皇帝不由地對著蕭兀納發起牢騷來:「人要放縱起來,多溫柔賢惠的女人,都勸不住,只會成為犧牲品,朕是這樣,阿果也是這樣。哈哈哈,你說朕做這個皇帝,有什麼意思?乙辛在的時候,朕保不住觀音。阿果回來了,朕又保不住坦思?兀納,早二十年,朕不會這麼忍耐阿果。他以為朕真不知道他私底下那些行為?」又道:「呵呵,所以你看,朕一開始也看好朵里蘭,她算得聰明,又對阿果真心。可她既生不出兒子,對阿果的任何行為,又不會勸諫。她私心太重,怎麼能當好一個皇后。」
蕭兀納聽了皇帝對太孫的誅心之言,心中一驚,只得道:「主上看得明白,是臣老了。」
皇帝搖頭:「不,不是你老了,是朕老了。是朕明知道阿果頑劣難教,卻還是忍不住指望已經失敗過的例子,希望在阿果身上有奇蹟,因為除此之外,朕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說到這裡,他有些索然地揮揮手:「去吧,你去選後族的名單,朕讓賢妃去召見那些女孩子,看看誰更適合成為阿果的妃子。」
蕭兀納走了。
皇帝嘆息一聲,對身邊的內侍寧安道:「寧安啊,朕有些後悔了,當初朕要不是逼得蕭兀納把他侄女嫁給阿淳,或者那姑娘能夠節製得住阿果。」
寧安只得勸他:「主上,婚姻之事,看似父母之命,其實真正算起來,也不過就是騰里的意志罷了。」
皇帝擺擺手:「朕知道,你是在安慰朕。朕錯了,但朕錯的多了,也不差這一件,不用這麼忌諱。」
寧安不敢再說,只得低頭服侍。
皇帝到了後宮,就將這事交給了賢妃。
賢妃接了旨,卻為難起來。說實話,她是有些討厭太孫的。她也是蕭坦思這一族的人,太孫一回宮就對她這一族動手,皇后流放,貴妃被殺,皇后的弟弟為奴,雖然看似她這一房得利,可是她卻實無這個野心。明擺著皇帝已老,這個賢妃這位朝不保夕,將來還是要落到太孫手裡討生活。她巴不得縮著脖子叫人不要看到她,誰不希罕空好看卻逝若煙火的主持六宮事務之榮寵。
如今皇帝又要她替太孫另行選妃,可擺明了蕭奉先的妹妹蕭朵里蘭已經是燕國王妃數年,眼看著就是將來的皇后。她給太孫擇妃,就是給將來的皇后添堵,皇帝這是還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嗎?
思來想去,只得叫人設一個賞花宴,打算擬個中京後族貴女的名單,到時候把這些女孩子一併叫來賞花,到時候不管皇帝、太孫、還是燕國王妃,她們自己看中誰是誰,橫豎與自己無關。
這消息一傳開,中京各家有女兒的後族高門都沸騰了。
蕭瑟瑟這日正要如尋常一般出門去河邊與耶律大石相會,就被她父親叫住了。
蕭瑟瑟只得道:「我出門走走。」
她父親蕭房不悅地道:「你是國舅大父房的姑娘,出身尊貴,不是普通的女子,豈能這樣到處亂走。」
蕭瑟瑟一怔,她父親素日對她很是縱容,今日為何一反常態,當下也沒只,敷衍地道:「是,爹,我以後會注意的。」
蕭房見她這樣神情,反而詫異,問她:「你不知道嗎?」
蕭瑟瑟更不明白了:「知道什麼?」
蕭房點頭:「原來你竟不知道。宮中有消息,說半個月以後賢妃設宴,請後族的女孩子赴宴。」說到這裡,他不由地壓低了聲音:「聽說,這是要為皇太孫選妃。這可不是咱們家的福氣到了。你要好好準備,以我兒之才貌,必能中選。」
蕭瑟瑟這才明白,這件事她並非不知,這兩日姐妹中早就傳遍了,只有她如清風過耳,半點也沒入心,因此還是該出門時就出門。可不曾想,她父親竟如此熱衷起來。
蕭瑟瑟忙低頭笑道:「我看姐姐們都在準備著呢,我還小,尚不急呢。」
蕭房搖頭:「你如今已經十四了,也到了要議親的時候,若是宮中看中,到準備起來,也是十五及笈之時了。」
蕭瑟瑟內心暗驚,假意笑道:「姐姐們都還沒嫁呢。爹爹,我還想在家中多陪您幾年孝敬您呢。」
蕭房搖頭:「瑟瑟,你素日最是聰明,看過這麼多詩詞,怎么半點詩文上的文韻情思都沒有感悟,竟還是孩子心性。你若嫁得好了,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呢。此番太妃選妃,非同小可。你可知太孫選妃也有幾次了,為何這此弄得這般大嗎?如今主上御體欠安,忽然起了為太妃選妃的心思,可見是對太孫如今妻妾都不甚滿意。若能中選,我聽說怎麼也得是個良娣。太孫尚無嫡子,將來若生了兒子,儲位未必不能一爭。」
太孫初行冠禮之時,彼時年紀尚小,皇帝心意不定,時常有抬舉北平郡子耶律淳之舉,且當時乙辛雖死,但餘黨勢力也大,也一直想擁立耶律淳。所以皇帝當時給他選的妃子,甚至不是自己的母族淳欽皇后述律平這一支的,反而是睿智皇后蕭燕燕這一支。
要知道淳欽皇后這一支家族龐大,不止是在開國初得勢,中間又出了欽哀太后強勢崛起,又連著出了四代皇后,朝堂上大半是舅家勢力。而睿智皇后這一支在她之後只出了個齊天皇后和興宗元後,在欽哀太后得勢之後被被廢被殺,連家族勢力也被連根撥起了,這一支也漸漸衰落。雖然皇帝本意是對於母族勢力過大,而尋求平衡之術,但的確這些淳欽皇后大族也沒有很努力去爭取這個位置。
及至後來太孫之位漸穩,王妃無子,卻只有一個宮女和一個漢妃各生了個兒子,於是各家就開始心思活動。三年前皇帝親自下旨,聘了蕭常哥之女為妃,如今常哥之女也有了兒子。如今又選妃,是何意思?
是嫌貴子太少,還是怕蕭常哥之女一家獨大,想要抗平衡?
但不管怎麼樣,這對於後族之家來說,總是一次機會。如今太孫後院,正妃出自少父房蕭思溫之後,側妃是少父房蕭敵魯之後。若是皇帝要搞平衡的話,那接下來肯定是要選大父房了。
而他們大父房,雖然他官位不顯,但也是顯赫過的。只不過連著兩次押錯了寶,方顯得如今微弱。一次是重元叛亂的時候,他的祖父蕭革歷任南、北院樞密使,中書令,封鄭王,為今上繼位之初的顧命大臣,站班時甚至位於諸王之上,可惜一著偏差,參與重元之亂,家門頓時衰落。
他為了起復家門,因當時乙辛勢大,又去討好乙辛,誰知道太孫回朝,乙辛落敗,他只好做個翰林學士,閉門家中,只談詩文。可是他終究是不甘心的。但於他來說,官途上這個污點是洗不掉了,而他的幾個兒子也才能不行。偏偏他的幾個女兒一個個出落的鐘靈毓秀,因此他這些年來傾心培養,成了契丹貴女中少有的才女。如今在中京城中,也是美名遠播。
他既有這個心,如今又有這個機會,哪裡肯放過,當下就道:「如今機會難得,你不能隨便出門了,從今天開始,就呆在家裡,哪兒也不許去。」
蕭瑟瑟急了:「爹爹,我還有事要出去呢。」
蕭房反問她:「你有何事?」
蕭瑟瑟不敢說實話,她這個父親雖然是少有的愛女之人,素日她因為最小,也最得寵,但卻也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是父親不會容忍的。
當下只強笑道:「我前兒去湖邊看到景色很好,這幾日正畫著,才畫了一半,怎麼能不去呢。」
蕭房不以為意地道:「事有輕重,畫畫又有什麼要緊的。」當下就吩咐:「告訴門房,不管前後門都要有門禁,從今天起,姑娘們一個也不許出門。」
蕭瑟瑟無奈,只暗暗著急。
他誤了蕭觀音,也誤了蕭坦思。為了後繼無人,他迎回了耶律延禧。而延禧不能容蕭坦思,視她為鳩占鵲巢的惡人,在乙辛死後,迫不及待地要除去蕭坦思,甚至不惜自傷而陷害蕭坦思。而明知道她無錯,卻貶她為惠妃,將她妹妹趕出宮,她走的時候,立下重誓不肯原諒於他。想來當時,她一定是傷透了心的。
只是,他只有這一個孫子,他只能選擇他,只能選擇對不起坦思——
皇帝不由地對著蕭兀納發起牢騷來:「人要放縱起來,多溫柔賢惠的女人,都勸不住,只會成為犧牲品,朕是這樣,阿果也是這樣。哈哈哈,你說朕做這個皇帝,有什麼意思?乙辛在的時候,朕保不住觀音。阿果回來了,朕又保不住坦思?兀納,早二十年,朕不會這麼忍耐阿果。他以為朕真不知道他私底下那些行為?」又道:「呵呵,所以你看,朕一開始也看好朵里蘭,她算得聰明,又對阿果真心。可她既生不出兒子,對阿果的任何行為,又不會勸諫。她私心太重,怎麼能當好一個皇后。」
蕭兀納聽了皇帝對太孫的誅心之言,心中一驚,只得道:「主上看得明白,是臣老了。」
皇帝搖頭:「不,不是你老了,是朕老了。是朕明知道阿果頑劣難教,卻還是忍不住指望已經失敗過的例子,希望在阿果身上有奇蹟,因為除此之外,朕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說到這裡,他有些索然地揮揮手:「去吧,你去選後族的名單,朕讓賢妃去召見那些女孩子,看看誰更適合成為阿果的妃子。」
蕭兀納走了。
皇帝嘆息一聲,對身邊的內侍寧安道:「寧安啊,朕有些後悔了,當初朕要不是逼得蕭兀納把他侄女嫁給阿淳,或者那姑娘能夠節製得住阿果。」
寧安只得勸他:「主上,婚姻之事,看似父母之命,其實真正算起來,也不過就是騰里的意志罷了。」
皇帝擺擺手:「朕知道,你是在安慰朕。朕錯了,但朕錯的多了,也不差這一件,不用這麼忌諱。」
寧安不敢再說,只得低頭服侍。
皇帝到了後宮,就將這事交給了賢妃。
賢妃接了旨,卻為難起來。說實話,她是有些討厭太孫的。她也是蕭坦思這一族的人,太孫一回宮就對她這一族動手,皇后流放,貴妃被殺,皇后的弟弟為奴,雖然看似她這一房得利,可是她卻實無這個野心。明擺著皇帝已老,這個賢妃這位朝不保夕,將來還是要落到太孫手裡討生活。她巴不得縮著脖子叫人不要看到她,誰不希罕空好看卻逝若煙火的主持六宮事務之榮寵。
如今皇帝又要她替太孫另行選妃,可擺明了蕭奉先的妹妹蕭朵里蘭已經是燕國王妃數年,眼看著就是將來的皇后。她給太孫擇妃,就是給將來的皇后添堵,皇帝這是還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嗎?
思來想去,只得叫人設一個賞花宴,打算擬個中京後族貴女的名單,到時候把這些女孩子一併叫來賞花,到時候不管皇帝、太孫、還是燕國王妃,她們自己看中誰是誰,橫豎與自己無關。
這消息一傳開,中京各家有女兒的後族高門都沸騰了。
蕭瑟瑟這日正要如尋常一般出門去河邊與耶律大石相會,就被她父親叫住了。
蕭瑟瑟只得道:「我出門走走。」
她父親蕭房不悅地道:「你是國舅大父房的姑娘,出身尊貴,不是普通的女子,豈能這樣到處亂走。」
蕭瑟瑟一怔,她父親素日對她很是縱容,今日為何一反常態,當下也沒只,敷衍地道:「是,爹,我以後會注意的。」
蕭房見她這樣神情,反而詫異,問她:「你不知道嗎?」
蕭瑟瑟更不明白了:「知道什麼?」
蕭房點頭:「原來你竟不知道。宮中有消息,說半個月以後賢妃設宴,請後族的女孩子赴宴。」說到這裡,他不由地壓低了聲音:「聽說,這是要為皇太孫選妃。這可不是咱們家的福氣到了。你要好好準備,以我兒之才貌,必能中選。」
蕭瑟瑟這才明白,這件事她並非不知,這兩日姐妹中早就傳遍了,只有她如清風過耳,半點也沒入心,因此還是該出門時就出門。可不曾想,她父親竟如此熱衷起來。
蕭瑟瑟忙低頭笑道:「我看姐姐們都在準備著呢,我還小,尚不急呢。」
蕭房搖頭:「你如今已經十四了,也到了要議親的時候,若是宮中看中,到準備起來,也是十五及笈之時了。」
蕭瑟瑟內心暗驚,假意笑道:「姐姐們都還沒嫁呢。爹爹,我還想在家中多陪您幾年孝敬您呢。」
蕭房搖頭:「瑟瑟,你素日最是聰明,看過這麼多詩詞,怎么半點詩文上的文韻情思都沒有感悟,竟還是孩子心性。你若嫁得好了,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呢。此番太妃選妃,非同小可。你可知太孫選妃也有幾次了,為何這此弄得這般大嗎?如今主上御體欠安,忽然起了為太妃選妃的心思,可見是對太孫如今妻妾都不甚滿意。若能中選,我聽說怎麼也得是個良娣。太孫尚無嫡子,將來若生了兒子,儲位未必不能一爭。」
太孫初行冠禮之時,彼時年紀尚小,皇帝心意不定,時常有抬舉北平郡子耶律淳之舉,且當時乙辛雖死,但餘黨勢力也大,也一直想擁立耶律淳。所以皇帝當時給他選的妃子,甚至不是自己的母族淳欽皇后述律平這一支的,反而是睿智皇后蕭燕燕這一支。
要知道淳欽皇后這一支家族龐大,不止是在開國初得勢,中間又出了欽哀太后強勢崛起,又連著出了四代皇后,朝堂上大半是舅家勢力。而睿智皇后這一支在她之後只出了個齊天皇后和興宗元後,在欽哀太后得勢之後被被廢被殺,連家族勢力也被連根撥起了,這一支也漸漸衰落。雖然皇帝本意是對於母族勢力過大,而尋求平衡之術,但的確這些淳欽皇后大族也沒有很努力去爭取這個位置。
及至後來太孫之位漸穩,王妃無子,卻只有一個宮女和一個漢妃各生了個兒子,於是各家就開始心思活動。三年前皇帝親自下旨,聘了蕭常哥之女為妃,如今常哥之女也有了兒子。如今又選妃,是何意思?
是嫌貴子太少,還是怕蕭常哥之女一家獨大,想要抗平衡?
但不管怎麼樣,這對於後族之家來說,總是一次機會。如今太孫後院,正妃出自少父房蕭思溫之後,側妃是少父房蕭敵魯之後。若是皇帝要搞平衡的話,那接下來肯定是要選大父房了。
而他們大父房,雖然他官位不顯,但也是顯赫過的。只不過連著兩次押錯了寶,方顯得如今微弱。一次是重元叛亂的時候,他的祖父蕭革歷任南、北院樞密使,中書令,封鄭王,為今上繼位之初的顧命大臣,站班時甚至位於諸王之上,可惜一著偏差,參與重元之亂,家門頓時衰落。
他為了起復家門,因當時乙辛勢大,又去討好乙辛,誰知道太孫回朝,乙辛落敗,他只好做個翰林學士,閉門家中,只談詩文。可是他終究是不甘心的。但於他來說,官途上這個污點是洗不掉了,而他的幾個兒子也才能不行。偏偏他的幾個女兒一個個出落的鐘靈毓秀,因此他這些年來傾心培養,成了契丹貴女中少有的才女。如今在中京城中,也是美名遠播。
他既有這個心,如今又有這個機會,哪裡肯放過,當下就道:「如今機會難得,你不能隨便出門了,從今天開始,就呆在家裡,哪兒也不許去。」
蕭瑟瑟急了:「爹爹,我還有事要出去呢。」
蕭房反問她:「你有何事?」
蕭瑟瑟不敢說實話,她這個父親雖然是少有的愛女之人,素日她因為最小,也最得寵,但卻也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是父親不會容忍的。
當下只強笑道:「我前兒去湖邊看到景色很好,這幾日正畫著,才畫了一半,怎麼能不去呢。」
蕭房不以為意地道:「事有輕重,畫畫又有什麼要緊的。」當下就吩咐:「告訴門房,不管前後門都要有門禁,從今天起,姑娘們一個也不許出門。」
蕭瑟瑟無奈,只暗暗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