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舊貌新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過了半年多的運營,醫院已經在周邊居民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加上天氣也逐漸轉暖,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病率比冬季增高,病人也就漸漸多了起來。

  考慮到醫院各部門員工的來源不同,各自原來單位0的工作要求、習慣和流程也不盡相同,在一些工作流程的細節和要求上都存在差異,甚至醫生之間對於診斷和治療上也經常有爭議。

  李越首先組織簡文興、周紅敏、劉鳳鳴一起開了個會,讓他們分頭對原有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完善,然後召開醫院管理委員會會議,根據醫療規範、結合本院的具體情況,再次對醫院的接診流程進行了討論和規範。

  在這個過程中,由張院長對診療規範進行把關,簡文興為主,對細節進行細化,尤其對服務流程進行了細化和分解,提出了「五心服務」的理念,要求全體員工,對病人都要做到「愛心、關心、細心、耐心和貼心」,讓病人體會到被人格被尊重、疾病被重視、服務很周到、療效很滿意。

  對這些新制定的制度、規範和流程,醫院要求各部門每個周拿出半天的時間組織學習,不定期抽查考試,考試成績納入個人考核記錄。這樣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的規矩,並且得到了比較好的貫徹執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考慮到醫療主管部門對於醫生、護士、技師等人員資格證書和職稱晉升管理的相關要求,比如每年都必須參加繼續教育,並取得一定的學分等,李越專門給年輕的助理醫師和護士們進行了一次關於個人職業規劃的宣講。

  李越鼓勵年輕人,不管是醫助、護士還是檢驗士,都要參加繼續教育,或者專升本學習,甚至參加成人教育,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強化基礎理論的同時,增強技能,也為職稱評定做準備。

  醫院也出台了規定,對於獲得學歷或職稱晉升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現金獎勵,基礎工資也相應調高。

  晉升職稱對民營醫院裡的年輕人來說,一直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由於主管部門原來的管理制度的限制,一些人在民營醫院很難看到職稱晉升的希望,因此也就常常不能安心工作。

  例如,管理規定:中專畢業的檢驗士、護士、助理醫師,在取得執業資格、晉升初、中級職稱時,必須具有本專科學歷,並且還要在公立醫療機構工作滿兩年。

  但眼下的狀況是,絕大多數中專畢業的人根本進不了公立醫院,有關係的還可以托關係在公立醫院掛個名,無償勞動兩年再去申報。沒有關係的則只能去私人診所,或者民營醫院。

  還有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改行到醫藥、設備和耗材銷售行業去做銷售,或者乾脆到藥店、商店去站櫃檯。

  李越的宣講讓年輕人很受鼓舞,相關政策也得到了公司上層的支持,並在全公司進行推廣。

  半年過去,與原來「院中院」的時候相比,全院上下的精氣神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觀,可以說精神飽滿,幹勁十足。

  一些人原來總覺得自己比公立醫院低人一等,不是很願意向別人介紹自己在哪裡上班,現在可以很大方地說出「我在某某醫院」。

  更令人高興的是,隨著又一年畢業季的到來,開始有人托關係或者直接上門來醫院找工作了,甚至還有一些人是從芝罘港城等外地縣市來的。

  考慮到業務量的增加和未來新開業務的需要,李越和簡文興商量之後,決定從中擇優錄用一些人。

  導醫王麗娜就是在這時候來的。

  王麗娜的父親是當地一個城中村的書記。

  那時候正是城市快速擴張的年代,一些城中村的居民除了享受到祖先選擇的地利帶來的拆遷紅利的同時,還有集體土地出讓、租借和村辦企業,讓村民們搖身一變,都成了有錢人。

  尤其是醫院所在的這一帶,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鬧、在全市排名第三的新興商圈。

  而一般來說,這些城中村的書記們,不僅是基層組織的當家人,更是村民發家致富的帶頭人,由於他們還是農村戶口,在管理上與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很大區別,所以這些人的權力很大、也很好用。

  有一些位置特殊、有村辦企業的城中村的書記和村委主任的選舉,也會非常激烈,往往是一些有歷史傳承或者家族支持力度大的人,才會當選,否則即使上去了也往往干不好。

  那些有能力的村書記,不僅能利用眼下的大好形勢幫助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還帶領他們走上了康莊大道。城裡有好幾個村子的村民,都有超過城市戶口的福利待遇。

  村民們年底會有村辦企業或者出租土地所帶來的分紅,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有養老金,無論誰家的孩子考上高中、大學或者研究生,都會得到不同數量的現金獎勵和助學金。金雞嶺、山西頭、河南村、河北村都是這樣的典型。


  王麗娜的爺爺解放初就是河南村的書記,算是老革命,而且一直幹了一輩子。

  她父親有兄弟四個,算上堂兄弟就有九個了。其中四個人都當過兵,有一個還在當年的邊境作戰中立了二等功、提了干,如今已經是正團職幹部了。

  另外三個復員後都在本村的村委會和黨支部里任職,王麗娜的父親更是接了她爺爺的班,當了書記,也已經幹了將近十年了。

  在這樣優越的家庭環境裡長大,王麗娜雖然談不上嬌生慣養,但她在學業上並不怎麼出色。

  她父親覺得在醫院工作很不錯,就讓她在初中畢業的時候,考了當地衛校的護理專業。當然,她也就此放棄了高中、大學的道路,其中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她是個女孩子。

  可到畢業的時候一家人才赫然發現,就業卻已經成了一個問題。別說是大醫院,就是區裡的那些小醫院都進不去了。

  她父親託了很多人,但公立醫院都不接收,不是關係不夠,而是學歷不夠。因為那時候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區醫院及以上級別的醫院招聘護士必須是專科及以上學歷。

  當地人都說城中村書記給個縣長都不換,王書記認識的人自然非常之多。最終有一位當地區人民醫院的領導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先找一家民營醫院幹著,一邊上班、一邊參加成人自學高考,拿到專科學歷,然後再找機會。

  王書記就去找到了當地衛生局的領導,對方拿出一份轄區內的民營醫院名單讓他挑,最後還是孩子自己拿了主意:就去某某醫院。

  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是離家近;其次是她有個上一年級的衛校同學在那裡工作,說是這家單位還不錯。

  局領導辦事當然是很有藝術的,馬上就給李越打了個電話,但沒說孩子的事情。只說自己的一個戰友有點事要諮詢一下,自己不太懂,請李越也一起去,給參謀、參謀。

  其實領導就是讓李越先見見王書記和王麗娜本人,雖然是找工作,人家可以選擇的餘地比較多,先互相了解一下,合適最好,不合適也不丟面子,這樣更穩妥。

  李越對這樣的事一貫比較頭疼,主要是擔心這些有關係孩子不好管,更怕她們身上有些不好的習慣,帶壞了風氣。

  但等他見到王麗娜的時候,李越原來的那些擔心也逐漸消失了。

  這孩子長得高高大大的,大概是從小吃得好,長得開,一米七出頭的個子,豐滿勻稱,面容姣好,是一個滿漂亮的女孩子。

  而且這孩子性格也很好,不笑不說話。說起話來聲音響亮,雖然少了幾分溫柔,但快言快語,也顯得耿直真誠。而且她也很懂禮貌,手腳勤快,端茶倒水,落落大方的。

  雙方談得比較愉快,王書記聽李越說他們醫院鼓勵年輕人學習和進步,更是高興,胖胖的大手在空中果斷地一揮,用洪亮的嗓門斬釘截鐵地說道:「這事兒就這麼定了,孩子交給李院長,我們放心,來,李院長,我老王敬你一杯,孩子就託付給您啦!」

  然後,他還讓王麗娜給李越敬了一杯酒。孩子大大方方地先給李越倒了酒,說了幾句感謝地話,然後「先干為敬」,自己一口就幹了。

  看著她一張笑臉上的兩個酒窩,李越心想這孩子恐怕酒量不小,也早就被她爹訓練出來了。

  局長也幫著說了幾句好話,李越這時候也不能再說別的了,但也只能先把話說在前面,跟王書記說,因為這孩子目前還沒有考取職業資格,來了只能先從導醫做起,以後看情況再做調整。

  還沒等她爹開口,王麗娜已經爽快地答應了:「行!沒問題!現在有一個導醫叫楊穎,就是我上一級的同學,我倆在學校的時候關係就很好,這下也正好一起作個伴。」

  大概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王麗娜這個導醫不僅進入角色快,在工作的表現上,也很快就超出了她那個已經工作半年多的同學。

  王麗娜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而且周到細緻,手腳勤快,不僅病人滿意,就連醫生們也很喜歡她。

  尤其讓李越高興的是,她對於掛號制度執行的嚴格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幾個導醫,這讓習慣了搞點小動作的佟主任很不習慣。

  很快,佟主任很快就找李越告狀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