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天意順徒弟投奔 破鄆城眾將歸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詩曰:

  義氣昭昭感人心,師弟投奔共鑄金。

  鄆城烽煙四起時,英雄齊集顯神威。

  山河破碎風雷激,江湖兒女誓同襟。

  慕名千里來相會,攜手同闖生死門。

  破釜沉舟志士奮,鄆城之下血成津。

  群雄畢至風雲變,歸順之心比海深。

  莫道世間無真義,但看豪傑共舉樽。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破敵千里只等閒。

  今朝共飲黃河水,明朝再戰鬼神驚。

  慕義氣師弟投奔處,正是英雄輩出時。

  破鄆城眾將歸順地,書寫千古佳話奇。

  卻說上回秦子豪與宋義二人前去落夕谷探路,不想梁山早領兵埋伏於此,秦子豪力戰楚楠、秦岳二人,終是不敵被捉,而歸順梁山,而宋義被殺,陳黯之則怪罪耿時了暫且不提。

  卻說耿時了出了縣衙,心中自思道:「何不今日便去投靠梁山,免得在此受那小人猜忌。」於是轉身往自己住所,收拾行裝。耿時了亦是手腳麻利,收拾好包袱,連夜帶著一兩個心腹出了城。不料方才出得鄆城,只聽得一陣梆子響,兩側無數嘍囉如蜂擁而出,盧憶澤騎著白馬而出,兩邊皆有一將,左邊那人乃筱孝烈顧怡雯,右邊那人是筱金花謝熙涵,三人奉陸丹婷之命,埋伏於此。

  盧憶澤笑道:「徒兒此時不降,更待何時?難道還要回去受那腌臢氣麼?」耿時了不由一驚,盧憶澤又道:「若是徒兒願意歸順,我等皆可冰釋前嫌,重歸於好,傳授汝道法。」耿時了見兩邊無路可走,一是前面羅真人有言在先,二是本就乃一會之人,時了慚愧道:「徒兒願歸順水泊。」盧憶澤大喜,當即握起時了雙手,笑道:「既如此,我等便一同歸山。」於是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直奔梁山而去。

  有詩讚耿時了歸順曰:

  耿時了夜奔梁山道,心懷舊恩情義高。

  盧憶澤白馬迎舊友,水泊重聚樂陶陶。

  此時梁山寨中,眾頭領正在商議如何生擒陳黯之,又見盧憶澤勸降耿時了來投,徐瑾芸在旁道:「我有一計,可取下鄆城,擒拿陳黯之等人!」張梵晗對視一笑,與徐瑾芸走出營外,眾人疑惑不已。

  卻說梁山寨中,眾頭領正聚議如何生擒陳黯之,忽見盧憶澤引耿時了來投,徐瑾芸在旁道:「小妹有一計,可取下鄆城,擒拿陳黯之等人!」張梵晗對視一笑,與徐瑾芸走出營外,眾人疑惑不已。不多時,二人走出營內,二人皆都變為陳黯之樣貌,眾頭領不由警惕起來,張梵晗道:「眾位哥哥姐姐不必驚慌,瑾芸姐姐有一本事,便是隨便改變別人樣貌,只需將被擒的官兵臉龐,畫上臉皮貼上即可。」眾人大悟,若不仔細辨識,看不出來絲毫分差,徐瑾芸道:「我二人願意前潛伏鄆城,三日後在最高樓上放號為號,大軍便殺入城中!」眾人點頭稱是,次日五更時分,徐瑾芸、張梵晗二女易了臉龐,下山直往鄆城中而去。

  有詩讚徐瑾芸、張梵晗曰:

  瑾芸計謀高妙,梵晗藝高膽大。

  易容術世無雙,深入營如探囊。

  三日高樓放火,鄆城外戰鼓響。

  諸好漢顯神威,黯之亦難逃網。

  殷浩分撥號令,遂之便道:「此戰便是與陳黯之最後一戰,已知玄甲軍被破之法,那玄甲軍必不足為慮,即可分撥號令,三日之後全力攻打鄆城四門!」眾頭領皆道:「謹遵兄長號令!」殷浩隨即開始分撥人馬。

  殷浩當即調八路人馬分別攻城,第一路先鋒,小遼王謝雲策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勇子龍沈峻熙,一個是扶風鴟韓昊旭,三人為前軍,另派乾墾刀姜雲星一人為後軍。

  第二路先鋒,彼威寧黨夢晗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女由基尹璐,一個是寒面俏劉祿,三女皆為前軍,另派勇桂英花葵一女為後軍。

  第三路先鋒,玄刀符將周循晨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嘯天獅郁衡晨,一個是紫面獸張子珩,三人皆為前軍,另派金眼龍張明峻一人為後軍。

  第四路先鋒,絕天寶韓孝義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小君文朱玦,一個是天聖將軍高嘉康,另派喪門星張洪凱一人為後軍。

  第五路先鋒,謀士載顧范則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小彥章邢彥欽,一個是小溫侯呂揚方,另派監兵神君虞揚成一人為後軍。

  第六路先鋒,烈虎痴雷壽暉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巧哪吒裴智俊,一個是鐵錘將龔申龍,另派猛將士樊星一人為後軍。


  第七路先鋒,白衣槍王郁成秀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惡魔王黃浩睿,一個是羅剎神陳梓軒,另派惡鬼刀劉仝超一人為後軍。

  第八路先鋒,凶太歲黨景言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小真君譚勝志,一個是破天龍張天豪,另派血影龍李捷一人為後軍。

  第九路先鋒,勝雲召張子琛為主將,領著兩員副將,一個乃筱桂英謝熙涵,一個是筱孝烈顧怡雯,另派桃花女劉夢瑤一女為後軍。

  各起馬步兩軍,準備三日之後按計劃行事,因要生擒陳黯之等人為主,便讓逍遙仙盧憶澤、震天炮孟鈺涵二人去鄆城縣外一座山頭暫歇,三日後由盧憶澤做法見機行事,又派黑面靈官黃靈成、再雄信王梓權、紫面獅莊鵬、神飛衛龍籍壹四將各領兵前去鄆城縣四門埋伏,女子房陸丹婷、賽武侯花鳳梧、明茂公馬瑜筠、義通天殷浩等餘下頭領,則領兵在鄆城縣北門駐紮等待交戰。

  陳黯之自那日耿時了走後,不由惱怒萬分,便讓精尉遲王嘉興、鋼劍將李凌天、銀槍手羅子陽、壁山兔李志澄四人各領一萬五千人馬,駐紮鄆城四門,陳黯之則率餘下玄甲軍,巡守鄆城,又讓守城士兵對出入進城百姓嚴格盤查,陳黯之等眾人各自防守暫且不提。

  徐瑾芸、張梵晗二女自那日離了梁山,便將已經做好的麵皮戴上,到了城門外,守城士兵雖然嚴查,但二女乃機敏聰慧之人,便躲過了盤查,往酒樓附近客棧住下。

  三日後初更,徐瑾芸、張梵晗二女便到酒樓上坐下飲酒,二更時分,二女見事情業已成熟,城門外動聲漸起,張梵晗便道:「動手!」徐瑾芸便將提前準備好的黃硫引火物帶上酒樓頂端,正欲準備點火。

  不想陳黯之正在領兵四處尋哨,見二女如此,已猜出幾分,叫道:「賊子休走!」張梵晗揮槍迎住陳黯之,徐瑾芸趁亂點起火來,只聽城門外火光四照,殺聲大振,徐瑾芸亦揮出長刀,一起抵住陳黯之,斗至數合,黯之一槍刺瑾芸肩窩,張梵晗慌忙救走趁亂回山,黯之顧不得許多,急忙領兵去四門支援。

  東門乃鋼劍將李凌天防守,見城外火光通明,急忙督軍防守東門,不想筱孝烈顧怡雯、筱桂英謝熙涵、泰山秦岳三人已領兵殺上城來,李凌天只得死守,舞起一柄真鋼劍,來敵泰山秦岳、筱孝烈顧怡雯、筱桂英謝熙涵三將,這李凌天身長七尺,祖貫隴西人氏,劍目寒面,因他一把劍讓敵聞風喪膽,人皆喚他為鋼劍將。

  有詩讚凌天曰:

  隴西劍客李凌天,身長七尺氣沖天。

  寒面劍目凜然立,鋼劍所向敵膽顫。

  凌厲劍風掃陰霾,天縱英才鎮四方。

  一劍光寒十九州,威名赫赫盪九州。

  敵軍望風而逃遁,英雄傳說永流傳。

  李凌天手舞著真鋼劍,來敵秦岳,兩人鬥了三十回合,李凌天劍法多端,讓秦岳摸不著頭腦,手中槍法漸漸亂了,李凌天放秦岳一槍刺來,李凌天隨即一劍打在秦岳手腕上,秦岳吃痛一聲,手中槍脫落,急忙退下陣中。

  顧怡雯、謝熙涵二女見秦岳落敗,各自舞著武器,迎住李凌天廝殺,恰逢此時絕天寶韓孝義、天聖將高嘉康、小君文朱玦兵馬已到,殺散李凌天身邊人馬,凌天本就力斗二女,又身邊士兵降的降,散的散,心慌意亂,劍法已亂,熙涵一槍打在手腕,怡雯一刀砍著左腿,凌天翻個筋斗跌下馬去,眾軍士一齊上前將他捉了。

  北門卻是羅子陽防守,飛將楚楠、乾墾刀姜雲星二人領兵殺到城門下,殺散羽翼,這羅子陽面如傅粉,乃唐代名將羅成之後,善使一桿五虎斷魂槍,槍法著實不錯,與秦子豪結為異姓兄弟,傳槍遞鐧,亦學會一身鐧法,人皆喚他為銀槍手。

  有詩讚子陽曰:

  唐代名將血脈承,槍法如龍躍九霄。

  銀槍閃爍寒星冷,斷魂槍下敵魄消。

  結交子豪意氣投,異姓兄弟情更濃。

  傳槍授鐧藝精進,武藝雙全世人頌。

  銀槍手名號響亮,子陽英姿展風采。

  槍挑萬夫莫敢當,勇冠三軍顯威能。

  羅子陽舞槍來斗,正逢白衣槍王郁成秀、惡魔王黃浩睿、羅剎神陳梓軒三人領軍趕來,四面軍士亂作一團,子陽一桿槍神出鬼沒,成秀一柄槍上下翻滾,兩人鬥了五六十回合,雲星一刀砍去,刺著子陽肩窩,子陽吃痛一聲,成秀趁勢順手一槍,將羅子陽打下馬來,撲騰摔飛於地,眾軍士齊上,將他捆綁起來活捉。

  西門乃是李志澄防守,李志澄見讓探子飛馬偵察四門狀況,後得知東門、北門失守,急欲下城去尋黯之,白張飛王綜、智麟兒錢芸汐二人早已領軍擋住志澄去路,謝雲策與黨夢晗兩軍已匯合一處,將志澄與其軍士困住,因這李志澄身長六尺,體型瘦弱,又好打扮成外鄉百姓模樣,偷摸入城,又好一口家傳寶刀,又好一身輕功,飛檐走壁無所不能,靈活自如,人皆喚他為壁山兔。


  有詩讚志澄曰:

  身長六尺形健矮,體型瘦弱好奔波。

  混入城中官不知,打探軍情無人及。

  頂天立地大丈夫,家傳寶刀鋒利比。

  飛檐走壁神出沒,明州都監是志澄。

  劉祿手揮一柄五鉤神飛槍,李志澄手拿金砍背山寶刀迎敵,兩人鬥了三四十回合,不分勝敗,尹璐從馬鞍邊抽出寶雕弓,又搭上一枝箭,覷著志澄肩窩,一枝箭飛速而來,志澄正與劉祿死戰,那來得及躲閃,肩膀上早中一箭,志澄翻身落馬,眾軍士齊上捆綁,眾看官莫非要問王嘉興鎮守南門是何情況,莫急筆者這便道來。

  南門乃王嘉興防守,自嘉興領軍鎮守南門之後,連夜防守不敢絲毫鬆懈,不想張子琛領軍攻入,王嘉興苦苦抵住,正好陳黯之領兵支援,黨景言與周循晨兩軍亦合兵殺來,黨景言挺雙劍來迎,王嘉興舞槍來斗,鬥了八九十回合,兩人不分勝敗,又鬥了三四十回合,景言扭轉一劍,砍翻嘉興戰馬,嘉興戰馬將嘉興顛下馬來,眾軍齊上,將嘉興捆綁捉了。

  而陳黯之這邊,迎住張子琛廝殺,鬥了二三十回合,四面梁山兵齊湧上來,陳黯之眼見逃不開,只得死戰,又鬥了三四十回合,子琛一矛隔開黯之槍,輕舒猿臂,將黯之捉將過來。

  天明時分,眾軍撲滅了大火,殷浩便出榜安民,開放糧倉,救濟鄆城百姓,殷浩等一眾頭領來到縣衙,眾人紛紛獻功,張梵晗、徐瑾芸亦前來,殷浩犒賞眾人不提,殷浩又將陳黯之、王嘉興、李志澄、羅子陽、李凌天五人綁上來,好生勸慰,五人皆是天罡地煞之數,皆願歸順水泊梁山,俘虜了七萬人馬,詔安了四萬多人馬,餘下皆發放錢兩,讓他們回鄉務農去了,眾人安民畢了,收拾東西回梁山。

  待回到山上,殷浩將陳黯之的玄甲軍放出,陳黯之好生勸慰,皆願歸順梁山,眾人皆亦慶賀一番,殷浩讓陳黯之往韓孝義下首坐了,王嘉興往馬瑜筠下首坐了,羅子陽往秦子豪下首坐了,李志澄往田明妍上首坐了,李凌天往張暢下首坐了,眾人擺宴慶賀。

  此戰過後梁山一直無憂,直到七月初三日初晨,劉詩怡與王文怡派人上山報導,山下來了許多北方難民求山寨收留,有分教:英雄病榻呻吟苦,疑雲密布病因迷。究竟北方發生了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