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設埋伏秦少保遭擒 獻良策王都監斗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詩曰:

  烽煙起,戰鼓擂,設伏深林。

  秦子豪,英勇遭擒,壯志未酬淚。

  斗槍高,轉乾坤,共赴三軍。

  王嘉興,智謀出眾,良策救危難。

  欲說上回逍遙仙盧憶澤與過天星耿時了在三軍陣中一場大戰,終以盧憶澤獲勝,官軍這邊,不想折了兩三百人馬,衛州步軍都監澹應鉉、濰州馬軍都監倪宇燃兩名都監雙雙被擒,雙方各自折了人馬,便收兵回寨。

  先表梁山寨中,殷浩自收軍回寨,讓軍士修整一夜,又召眾將來廳中議事,殷浩先讓手下先將澹應鉉、倪宇燃兩將押上廳來,好言勸慰,親解其縛,這兩將思索半晌,一者是見張暢亦歸順落草,二者兩將本是相會之人,隨之便當即答應歸順水泊。

  殷浩大喜一場,讓張暢往姜歡宸上首坐了,澹應鉉往劉仝超下首坐了,倪宇燃往趙燼明上首坐了,一面讓似庖丁曹佳華、小子敬鍾子敏二人,下去安排筵席,一面又派勇子龍沈峻熙、扶風鴟韓昊旭二人,前去官軍營中周圍巡哨,觀察官軍動作。

  宴席期間,金槍手張暢將繪製的圖冊獻上,殷浩等頭領看罷,皆不知如何破這玄甲軍,而感到叫苦不已,澹應鉉道:「前些日子吾聽黯之所說這玄甲軍,乃唐朝太宗世民所創,此玄甲士兵皆身穿黑鐵盔甲,這玄甲軍應屬重騎兵,需破此這支玄甲軍,需用鉤鐮槍兵與斧兵相互配合,槍鉤馬腿、斧劈人,則前面而不顧後首,前軍混亂則後軍必敗,玄甲軍亦不攻自破矣!」

  眾人皆大悟,陸丹婷、花鳳梧、馬瑜筠三人便往張暢繪製的圖冊,細細觀看去,指著一處地方道:「此谷名喚落夕谷,此處山勢險峻,可派一支伏兵埋伏於落夕谷之上,另派一隊輕騎引他等過來,待陳黯之領著兵馬而來,將巨石放下,將他與人馬從此隔絕,然後兩面夾擊而破之!」

  眾頭領看去,皆拍手稱好,殷浩便當即發號施令,便由姜歡宸、李捷二人選出兩千名善使大斧的嘍囉,又讓楚楠、秦岳二人領著兩千名鉤鐮槍兵前去,派柏宇晨、張洪凱兩人在落夕谷埋伏,六人領命後各自退去。

  隨後再表官軍這邊,鄆城縣內陳黯之見又折了兩名都監,又不由喪氣連連,餘下官兵皆怨聲四起,這時士氣已降,官兵如何不敗?

  次日晌午,梁山軍便在鄆城城門下大罵挑戰,陳黯之當即點起小叔寶秦子豪、過天星耿時了、宋信、宋義四人,與餘下玄甲軍下城迎敵,讓精尉遲王嘉興、銀槍手羅子陽、壁山兔李志澄、鋼劍將李凌天四人領餘下人馬,鎮守鄆城,以御梁山。

  梁山軍見陳黯之等人下城迎敵,坐在蓋下的殷浩道:「他等中計矣,需必先戰他一場,不然軍師之計必遭識破。」宋信揮舞一桿大杆刀,拍馬舞刀出於三軍陣前,梁山軍中周循晨揮舞雙刀來相敵,二人斗不下數合,循晨攔腰一刀,將宋信揮作兩段,也是為轟天雷凌振、石將軍石勇、李義三人報仇雪恨。

  陳黯之見宋信被殺,十分惱怒,正欲領兵衝殺,耿時了勸道:「陳兄可派一些人馬探探賊人虛實?」黯之點頭應了,便對身邊秦子豪道:「賢弟你可和宋義將軍先去探探賊人口風,務必小心迎戰!為兄可先回城支援。」秦子豪道:「小弟願不辱使命。」黯之便點起七百玄甲軍隨秦子豪、宋義二人前去,子豪揮舞雙鐧,與宋義領軍直衝殺入,梁山軍一路逃往落夕谷。

  卻說這秦子豪、宋義二人領軍行至落夕谷,而秦子豪手舞一對金裝雙鐧,心中惑道:「賊寇突然撤退,況且此處適放伏兵,莫非有詐?」話音剛落,正欲指揮軍隊往後撤,只見上邊已將一塊巨石綁著,原來太歲星柏宇晨、喪門星張洪凱二人已抽出腰刀,將巨石繩索砍斷,一塊巨石瞬間落下,將秦子豪的前行部隊擋在垓心,而宋義的後行部隊擋在外面。

  先說宋義等人正疑惑之際,方才緩過神來,忙按原路返回而走,正面迎出一將,那將手舞一柄虎頭湛金槍,騎著一匹千里獨特行,身長八尺,乃金眼龍張明峻,宋義深知有死無生,舞劍上前迎敵,力戰數合,宋義漸漸手軟,劍法不加,明峻一槍刺去,宋義咽喉頓時個窟窿,落馬身死,這三百五十玄甲軍見主將被殺,皆棄械歸順水泊。

  再表秦子豪這邊,率領玄甲軍方才殺至谷外,只聽一陣梆子響,只見兩邊草叢鉤鐮槍齊出,將玄甲軍戰馬鉤翻,大斧兵又旋即砍來,因殷浩、陸丹婷有令在先,不砍要害之處,不多時方將這玄甲軍擒拿。

  有詩讚秦子豪曰:

  鐵骨錚錚抗強敵,金鐧翻飛護周遭。

  子豪一笑傲霜雪,獨擋千鈞展宏圖。

  英雄雖敗猶榮光,後世銘記不遺忘。

  戰場歸來名更響,子豪事跡傳四方。


  又見飛將楚楠、泰山秦岳從草邊殺出,截住秦子豪去路,秦子豪亦不慌不忙,秦子豪於是攔住楚楠、秦岳二人廝殺,三人鬥了五六十回合,秦子豪愈戰愈勇,尚且還招架得住,而秦岳槍法氣力不足,子豪順送左鐧,往秦岳左肩揮打而去,秦岳躲閃不及,被子豪一鐧打傷左肩,秦岳大叫一聲,跌下馬去,身邊士兵見秦岳落馬,忙救了下去,子豪又與楚楠鬥了二十回合,終是不敵楚楠對手,楚楠輕舒虎臂,將子豪從馬鞍捉了過來,隨即領兵便回營不提。

  待陳黯之到回城,派探子偵查秦子豪、宋義二人狀況,不一時飛馬探子回城稟道:「秦都監和宋都頭方走至落夕谷,被賊寇擊敗,秦都監奮力死戰,終是不敵被賊寇活捉,而宋都頭則被殺死,七百玄甲軍盡數被活捉。」陳黯之先是吃了一驚,耿時了道:「在下失策,未曾想賊人如此狡猾,還請恕罪。」陳黯之怒道:「汝莫非私通梁山賊寇?還不是汝我軍方才慘敗於此!」耿時了道:「小弟一心只為兄長出謀獻策,怎會相助梁山?」陳黯之無言,出了縣衙,耿時了亦離了縣衙,耿時了自離了縣衙,自思道:「我本前來相助陳黯之,卻不想遭猜忌,需早圖良策離開此處,前去梁山投奔師父。」

  當夜,陳黯之只叫李凌天、王嘉興、李志澄、羅子陽四人前來,確定左右無人道:「今日陣上那耿時了讓吾派一些人馬探探賊人虛實,吾便派了子豪兄弟與宋義將軍前去,結果想必眾位皆已知曉。」四人點頭,陳黯之道:「我聽本城百姓講這耿時了,早年曾投師到羅真人,那羅真人又是梁山陣中盧憶澤之師,他卻隱瞞此關係,今日還讓子豪兄弟被捉,宋義將軍戰死疆場,他莫非是梁山賊人派來的奸細?」李凌天道:「陳兄多慮矣,他若真是奸細,豈會下山相助吾等?」羅子陽道:「李兄弟所言不是沒有道理,但昔日梁山為了攻破鄆城,曾派凌振、石勇裡應外合,難免賊人仍用此計。」王嘉興道:「若那耿時了是梁山賊人派來的奸細,我等需早圖良策。」陳黯之等人點頭。

  不一時半會,王嘉興已思出一條計策,隨之便道:「兄長莫慌,小弟已想出一條計策。」陳黯之與其餘五人皆疑惑,忙教王嘉興說出,王嘉興道:「兄長可明日領軍挑戰梁山,小弟願打頭陣,兄長可見機行事,小弟若是敗了,兄長可領其餘玄甲軍,迎軍殺入,生擒賊首,創下功業!」陳黯之與其餘幾人仍思不出好的對策,便應了下來。

  此時梁山正在查點戰功,此戰俘虜玄甲軍五百人,並殺了宋信、宋義兩兄弟,便將宋信、宋義首級放置於後堂,祭拜了轟天雷凌振、石將軍石勇之靈,又讓刀斧手將秦子豪綁上來,殷浩好言勸慰,親解其縛,秦子豪見張暢等人亦歸順,亦本是相會之人,便答應歸順水泊,殷浩便讓秦子豪往邢彥欽上首坐了,眾人擺酒相慶。

  次日早晨,王嘉興領軍下城,往梁山營外大罵挑戰,殷浩得知後,當即點起人馬,出營迎戰王嘉興,兩軍亦擺好陣勢,殷浩看嘉興時,果然是條好漢,怎生打扮?只見:

  頭戴鑌鐵盔,體掛明光鎧,身長八尺余,面如鍋底,長相黑炭,兩道濃眉,一雙鈴眼,尉遲乃嘉興。

  又有詩讚嘉興曰:

  鐵臂虎肩無窮力,獅鼻鈴眼微風凜。

  鞭槍寶馬威名震,義膽俠肝佑難民。

  千古煙塵多少事,一代驍勇武藝精。

  單鞭鐵槍破敵陣,人喚嘉興精尉遲。

  王嘉興手揮鐵槍道:「哪個賊子先來嘗嘗爺爺鐵槍的厲害!」秦岳因前日恥辱,懷恨在心道:「待我會他一會。」手舞長槍與嘉興絞作一團,嘉興一槍刺去,秦岳一槍急忙抵擋,兩人鬥了二三十回合,嘉興已看出破綻,抽出腰中寶鞭,一鞭將秦岳打下馬去,梁山軍中急忙救了回去,嘉興冷笑不已。

  這時梁山軍中謝雲策與王嘉興對上,兩軍對陣殺氣騰騰,雲策金槍刺來,嘉興鐵槍迎住,二人各展神威,酣呼廝殺,來來往往,雲策金槍猛地刺向嘉興,但無心傷他性命,嘉興將左手槍隔住金槍,抽出鐵鞭,往雲策左眼穴打去,雲策亦抽出金鐧,架住嘉興鐵鞭,好一番廝殺!恰如叔寶如敬德,怎見得?但見:

  殺氣彌空,烏雲蓋日,一個乃金鐧秦叔寶,未逢敵手,一個是鐵鞭尉遲恭,勇戰江湖,這一個好似雄獅奪惡食,另一個巧如猛虎稱大王,真箇乃麒麟遇狻猊,各顯自家武藝,不分勝敗。

  二人斗得有來有回,約戰了六七十回合,難分高低,雲策詐敗歸陣,嘉興早知他有絕技殺手鐧,叫道:「汝莫用殺手鐧,今日之事乃切磋武藝,今日一戰甚是痛快,改日再戰!」雲策便道:「兄弟鞭槍並用亦著實厲害,改日再戰!」雙方各自收了武器回營。

  此一戰可謂雙方皆有折損,有分教:忠肝義膽聚英豪,江湖路遠志士高。慕名而來師弟拜,義薄雲天結新袍。烽火連天鄆城危,群龍無首待援朝。一聲令下風雲變,眾將歸心似箭潮。這一回由此結束,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