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小遼王義收楚秦將 明茂公巧計破陳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詩曰:

  雲策身披金甲冑,金戈鐵馬戰沙場。

  瑜筠才智謀過人,神機妙算定江山。

  英雄豪傑齊相聚,共譜傳奇耀世間。

  千秋功業載史冊,流芳百世永流傳。

  且說梁山好漢登州那一路,郁衡晨、張子珩二人,內里外合起了兵變殺了汪來寇,在顧范則與陸丹婷的指揮下,不費一兵一卒,破了登州,顧范則得知小子敬鍾子敏書信,報朝廷又遣十萬大軍,來攻山寨,范則急忙休整一番,回寨支援,而謝雲策與黨夢晗這邊前往陳州征剿汪來賊,初到陳州,便遇到了勁敵,脫身不開,便寫了封書信,暫且不講山寨之事,只表雲策陳州之戰。

  謝雲策等眾將引兵不出兩日,便到陳州城下,此時已然黃昏,謝雲策便在陳州城數二十里處安營紮寨,雲策便讓眾將開始埋鍋造飯,眾將吃了夜飯,各自回營歇息了。

  第二日天早,雞鳴連叫不絕,雲策引著眾將亦點起人馬,往陳州城不遠處大罵挑戰,那汪來賊站立在城樓上,觀看梁山兵馬,不由感嘆萬分,汪來賊道:「梁山賊寇何故反境?」雲策道:「汝與汝弟欺壓善民,我等為世道不公,前來誅滅汝兩兄弟,汝弟現已伏誅,汝更待何時!」汪來賊道:「汝這不怕死的狗賊,快納命來!」便派三個統制官下城迎敵。

  不多時,陳州城門大開,一個統制官當先出馬,此人姓劉名恭,拍馬提槍,丘星晞見了,步行出陣,徑奔劉恭,兩人槍對槍,不下五合,霆琛躍起一槍,只聽「噗」的一聲,劉恭咽喉頓時一個窟窿眼,汪來賊目瞪口呆。

  另個統制官又轉來,姓趙名溫,好使一桿方天戟,騎一匹黃驃馬,朱玦道:「哥哥少歇!看我立斬此賊!」星晞收了蘆溪長槍,讓朱玦來斗趙溫,朱玦手中緊握雪花戟,騎一匹白龍馬,兩人約鬥了二三十回合,朱玦吐個門戶,讓趙溫一戟刺來,手起戟刺,趙溫被朱玦削半個天靈蓋。

  那統制官隊內又轉來一員上將,喚作馬信,善使兩柄短刀,飛馬出垓心,神飛衛龍籍壹挺槍躍馬,直至垓心,兩人就在陣前戰了數合,籍壹撥回馬,望本陣而去,馬信縱馬舞刀,盡力趕來,籍壹略扯住韁繩,拈弓搭箭,只聽「颼」的一聲,正中馬信心窩,馬信翻身落馬而死,籍壹大笑不止,汪來賊見連折三將,大驚失色,關閉城門不敢出城迎戰。

  先說謝雲策贏了三陣,見汪來賊閉門不出,只得領兵回營,雲策便開始計查報功,不由稱讚朱玦道:「仁備今日之勇不下當年薛仁貴!」朱玦抱拳道:「多謝季奮兄弟讚譽,仁備愧不可當。」雲策道:「現如今那汪來賊連折三將,不知那汪來賊還敢出城迎戰否?」花鳳梧道:「吾料定汪來賊已另遣良將,雲策不必擔心,明日汝只管迎戰,必定有高人相助。」雲策應了,便讓眾將依鳳梧之計而行。

  再說汪來賊見三名統制官慘死,不由焦慮萬分,恐自已性命不保,忙喚左右大小將領前來議事廳,這邊梁山兵巧好來到陳州城下,陳州兵馬都監道:「恩公,我願為前部先鋒,前去捉拿謝雲策等人,為恩公解決眼下難題!」此人姓秦名岳,表字興揚,綽號泰山,籍貫四川人氏,善使一柄飛虎破軍槍,早年中了武舉,因誤傷了舉子,被判了流放陳州,汪來賊甚是喜愛他,讓他做了本府兵馬都監,因他家中排行老大,人又皆喚他為秦大郎。

  另一人站出來道:「殺豬焉用宰牛刀,興揚兄弟何必親自出戰,待為兄探探虛實。」此人正是陳州兵馬都統制,姓楚單名為楠,與秦岳乃同村好友,表字星宇,曾參與過大破西夏之戰,因沙場上奮勇殺敵,大戰過後被朝廷封為陳州兵馬都統制,其善使一桿方天畫戟,又背上插五柄飛槍,定可穿楊射柳,勇猛無敵,所以人皆喚他為飛將。

  汪來賊大喜,隨之道:「那便讓秦將軍與楚將軍共為先鋒,共同前去禦敵!」楚楠、秦岳二將便當下應了,遂之收拾了一番,統領了三千官軍人馬,出城迎戰梁山軍馬。

  雲策亦在城下擺了陣勢,望不多時,只見陳州城內飛出一彪人馬來,謝雲策見對陣中兩名官軍將佐,先見左邊那人面如獬豸,七尺三四身材,頭戴六稜角盔,身披明光鎧,體襯錦竹甲,胯下一匹黑炭馬,手中握一桿方天畫戟,背五把飛槍,乃陳州兵馬都統制飛將楚楠。

  有八句詩讚楚楠的好處:

  面如獬豸如邪神,兩眼寒光照星辰。

  一桿畫戟手中捻,五把飛槍百步穿。

  烽煙狼火鐵錚錚,勇武無敵當先鋒。

  飛將在世亦膽顫,好漢原來是楚楠。

  又有小詩讚曰:

  畫戟雪中舞,星辰映寒光。


  飛槍穿雲霄,狼煙繞身旁。

  勇武冠三軍,楚楠立前峰。

  膽色蓋群雄,飛將名遠揚。

  右邊那人面如土灰,直眉細眼,虎背熊腰,身長七尺,頭戴虎頭盔,身披崇銀鎧,體襯沉銀甲,坐下一匹銀崇馬,手中緊握一把飛虎破軍槍,正是陳州兵馬都監泰山秦岳。

  亦有詩讚這秦岳:

  長槍敏捷箭如風,身披百翎沉銀甲。

  達州泰山戰愈勇,形如猛虎聲洪鐘。

  粗中有細諸事通,歷戰沙場顯神威。

  姓秦名岳性子烈,五嶽之尊是泰山。

  小詩讚曰:

  槍如疾風厲,銀甲耀光芒,

  泰山戰愈勇,秦岳振鼓腔,

  粗中有細謀,戰場所向剛,

  五嶽尊為首,烈性震八荒。

  楚楠道:「賊子何故犯吾陳州地界,莫非要嘗試吾的飛槍否?」秦岳與官軍一陣大笑,朱玦怒道:「敢辱我梁山兄弟,吾豈能饒你?」舞起雪花戟,截住秦岳來戰,秦岳舞槍遮住,兩人鬥了三十回合,朱玦一戟刺傷秦岳左腿,秦岳一個不穩,顛下馬去,朱玦正要捉拿歸陣,楚楠早來抵擋,秦岳咬牙起身,雙腳上馬蹬,舞起槍與楚楠齊斗朱玦,朱玦一桿雪花戟架住二人,三人合力廝鬥,又鬥了五六十回合,朱玦終是招架不住,這陣上又多出一名戰將,左手舞一桿滅天吞虎槍,右手揮一把鍍金虎頭鐧,正是小遼王謝雲策,謝雲策道:「仁備尚且退下,待吾來戰他二人!」朱玦收了戟道:「季奮兄弟需小心迎戰。」說罷勒馬歸陣。

  這邊謝雲策一槍架住楚秦二將,楚楠一戟搠來,雲策一槍遮住,秦岳一槍刺來,雲策一鐧壓來,六條臂膀交橫,十六條馬蹄交踏,三人交戰了五六十回合,雲策終是悍勇,手起一槍,刺在秦岳左肩頭,秦岳舊傷未愈,又吃痛一聲,顛下馬去,官兵這邊早救秦岳回陣。

  楚楠見秦岳歸陣,心想道:「這賊首好生厲害,需讓他嘗嘗俺的厲害。」便詳敗裝輸,勒馬回陣,雲策果不其然來追,楚楠暗自摸出一標飛槍,覷定雲策咽喉,回身猛地一擲,雲策不知楚楠飛槍絕技,急忙用槍往前突刺,只聽當的一聲,那飛槍余勢不減,不偏不倚扎在雲策左肩,雲策咬牙切齒,忍痛拔出飛槍,勒馬奔回陣中,雲策歸陣後大叫一聲,口噴鮮血,摔下馬下,原來楚楠早在飛槍抹上狼毒,夢晗見狀,兩步上前,扶起雲策,見雲策肩窩流血不止,下令撤軍回營,楚楠與秦岳見梁山軍回營,自已亦領兵退回城中。

  話說雲策被夢晗扶回營中,肩窩流血不止,昏迷不醒,夢晗焦急萬分,先將雲策擦拭傷口,忙四處尋醫,領著幾個女兵在附近尋醫,不知不覺到一座山頭,夢晗正欲回去,卻見一仙人道:「女將軍且留步,往這西走十里,便到一草舍,有三名女子,乃機智才謀之人,或許能幫助汝等和救汝夫君。」話音剛落,夢晗正欲拜謝仙人,那仙山兀自便不見影了。

  夢晗佼按照仙人指引,向西邊走了十數里,果真到達一草舍,草舍十分簡陋,屋舍里傳出樂聲和誦詩聲,夢晗仔細聽了番內容,大吃一驚,正是大宋侍郎李若水今歲做的《捕盜偶成》,上面道:

  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

  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今年楊江起河北,戰陣規繩視前作。

  嗷嗷赤子陰有言,又願官家早招卻。

  我聞官職要與賢,輒啗此曹無乃錯。

  招降況亦非上策,政誘潛凶嗣為虐。

  不如下詔省科繇,彼自歸來守條約。

  小臣無路捫高天,安得狂詞裨廟路。

  夢晗上前叩了門,裡面聽見聲音,拔了門閂,夢晗見屋內有三名女子,一人面如秀美,眉清目秀,手握鵝扇,站在她左旁那女子,粉面含春,身長七尺以上身材,手中一把竹笛,唱出優美的歌曲,而右旁那女子,艷冠群芳,身長七尺二三身材,手中舞一對雙刀,一股英豪之氣。

  只見三女放下自家東西,中間那名女子道:「黨女將軍久聞汝名,今日一見,果真巾幗不讓鬚眉也!」黨夢晗驚道:「足下知吾名?」中間那名女子道:「前兵部尚書黨明義之女夢晗,武藝高強,誰人不知?」右旁那女子聽後大驚,連忙向夢晗下拜,泣道:「姐姐,汝還知曉我否?」夢晗看向那女子,甚是眼熟,卻仍然記不起來,那女子道:「吾姓黨名雨萱,乃汝親妹妹耶!」看官可是疑惑?這緣由還要從頭說起。


  這前兵部尚書黨明義曾與其夫人育有一子兩女,長子姓黨名喚嘉豪,早年投身軍營中,後西夏大戰,前去戍邊守疆,終女真大兵犯境,不幸戰死於軍中,二女分別乃夢晗與雨萱,夢晗之事前文已講,這雨萱自幼好游戀山河,明義愛戀幼女,但終勸解不得,隨她去了,雨萱輾轉反側,來到陳州,拜當地隱士為師,又善使一對雙刀,打得一手好算盤,人皆喚她為神算珠。

  有詩讚雨萱曰:

  黑馬俠女英雄姿,手中拈著兩把刀。

  英勇殺敵苦功高,雨萱少女把敵掃。

  又有小詩曰:

  黑馬女俠姿,雙刀舞飛揚。

  英勇逐敵寇,雨萱立奇章,

  神算智無雙,珠落敵膽喪,

  少女英姿颯,名揚四海旁。

  夢晗忽悟道:「汝莫非雨萱賢妹?」雨萱道:「正是,姐姐當年一別,便是數年,不知爹爹與娘親如何?」夢晗嘆息,便把事情講與雨萱聽了,雨萱知娘親亡故,悲痛萬分,頓時癱在地上,夢晗勸慰雨萱一番,遂之夢晗便問道:「汪恭人兩侄來賊與來寇殘害百姓,我梁山兄弟前來征討,我夫雲策與顧范則哥哥,各領一隊人馬,一人攻登州,一人攻陳州,不料那兵馬都統制暗算,我夫至今昏迷不醒,方才吾四處尋醫,得仙人傳授,方才拜訪閣下,不知閣下有何良策,兼有什麼法子救我夫性命?」

  那中間的女子道:「汝小妹會點醫術,可讓她下山解救你夫君性命,至於那兵馬都統制與兵馬都監,只可智取,不可輕敵!」夢晗道了聲謝道:「不知閣下尊姓大名?」那女子道:「小女姓馬名瑜筠,陳州本地人氏,因我從小機敏過人,先前梁山大興時,拜師到神機軍師朱武處,學得許多陣法,後便隱居於此,人皆喚我為明茂公。」

  有詩讚瑜筠曰:

  梁山寨中美佳人,青衣道袍鵝羽扇。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顏色艷。

  心胸如藏天兵將,神機妙算無破綻。

  茂公在世猶稱讚,足智多謀馬瑜筠。

  又有小詩曰:

  青衣飄逸飛,羽扇繪風雲,

  回眸傾城魅,智慧勝群倫,

  胸納千軍計,神算定乾坤,

  茂公美譽頌,瑜筠智永存。

  夢晗道:「不知左邊姐妹尊姓大名?」瑜筠道:「這位姓湯名玥恬,二十五六年紀,籍貫皖南人氏,自小喜愛禮樂,唱得一手好曲,人皆喚她為金玉笛。」

  有詩讚玥恬曰:

  樂唱吹簫彈琵琶,心細做事膽大畏。

  機靈伶俐乖巧美,人喚玥恬金玉笛。

  有小詩讚曰:

  玉笛弄清音,曲動人心弦。

  機靈又乖巧,玥恬非凡人。

  金玉其名實,美名天下傳。

  又有詩稱讚玥恬樂聲曰:

  金玉笛聲起,空谷響迴環。

  清越入雲霄,餘音裊裊纏。

  人心為之醉,天地共共鳴。

  玥恬之樂藝,曠世稀有珍。

  又觀湯玥恬如何模樣?果是一代佳人,但見: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眉如遠山不描而黛,眼似水杏不點而黑。唇若塗砂,齒若編貝,笑靨生輝,顧盼生姿。身姿窈窕,步履輕盈,行如弱柳扶風,坐如姣花照水。

  發如瀑布,黑亮而柔順,金玉笛為飾,更添幾分高雅。衣袂飄飄,若仙子下凡,風姿綽約,令人心馳神往。其氣質非凡,才華橫溢,金玉笛之聲,清越悠揚,如天籟之音,令人心曠神怡。湯玥恬之美,非但容貌,更在其心性與才華,內外兼修,實為世間罕見之佳人也。

  黨夢晗又道:「閣下既是朱武兄弟之徒,不知可願一齊下山,共扶大義,替天行道?」馬瑜筠道:「也罷,吾便出山相助姐姐,他日共同剿滅雷將,為我師傅朱武報仇雪恨!」玥恬亦願意前往,夢晗大喜,便帶著三人前往軍營。

  不一會便到,夢晗問王綜道:「子廷兄弟,不知雲策有何好轉?」王綜搖首嘆息,夢晗頓時跑進雲策帳內,雨萱隨之跟來,雨萱為雲策把了脈,雨萱道:「姐姐不必驚慌,姐夫所中之毒未入心內,只是以後不可動怒,否則……狼毒復發,輕者筋脈錯亂,重者七竅流血而死。」夢晗應了,雨萱便從箱子內掏出一包綠藥粉,把綠藥粉遞給夢晗,讓夢晗煮了,煮開將綠藥粉倒入碗中,又取來半碗清水,攪拌均勻,餵雲策服下,雨萱又拿了幅繃帶,讓夢晗給雲策纏上。


  不過多久,雲策方才悠悠轉醒,夢晗急忙抱住了雲策,雲策撫摸著夢晗,見又三名女子處於營門外,急忙問道:「不知這三位女子乃何人也!」夢晗便將事情經過告知雲策,雲策知曉後,舒展了筋骨,便召集眾將議事,雲策整頓了番兵馬,集結完梁山兵馬,往陳州城下挑戰。

  這時楚楠與秦岳方才議事,得知雲策興兵來攻,楚楠擲杯道:「賊首果然來攻,興揚兄弟可與吾領兵三千,下城迎敵!」秦岳道:「秦某願隨星宇兄長迎敵!」秦岳、楚楠各領一千五百人馬,下城迎戰,汪來賊與知州共同守城。

  楚楠率先拍馬舞戟,鄧景耀揮動雙刀,遮住楚楠廝殺,你來我往,刀砍戟刺,如猛虎鬥迅狼,稱霸山林,鄧景耀一刀劈向楚楠左肩,這招叫做東山復起,楚楠一戟橫刺抵住,這招叫做幻神眾變,兩人鬥了三四十回合,不分勝敗。

  秦岳恐楚楠有失,手舞七蛇鋼槍,來助楚楠,有一面如桃花的女將道:「賊子哪裡去?姑奶奶要為我夫君報仇!」正是彼威寧黨夢晗,秦岳只得應戰,兩人鬥了三十回合,秦岳槍法不佳,氣力不如,被夢晗一槍刺翻下馬,梁山兵一齊擁上,夢晗便收槍歸陣。正是:

  古之桂英戰番邦,今朝夢晗斗猛虎。

  楚楠見秦岳被捉,心慌意亂,戟法不由慢了些,鄧景耀尋到楚楠破綻,放楚楠一戟刺來,景耀隨即左手刀劈來,楚楠一戟抵住,景耀右手刀順勢砍翻楚楠坐騎,楚楠的座騎驀然倒地,楚楠被顛下馬去,梁山兵一齊擁上,亦將楚楠捉拿歸陣。

  汪來賊正在靜等楚楠、秦岳得勝回廳,卻不想心腹來稟道:「大人大事不好矣!楚統制與秦都監對戰梁山軍,卻被梁山兩員大將生擒活捉了!現如今梁山軍已攻破陳州,往此處而來!」汪來賊大驚,忙走出廳外,遠處有一人面如狻猊,手舞狼牙棒道:「狗官休走!豈讓爺爺結果了你!」正是靈焰麒楊成瑞,汪來賊急忙上馬,往西門而去,西門雷壽暉早己殺來,一對金錘直砸汪來賊,汪來賊措手不及,被打的腦頂開花,死於馬下。

  雲策便出榜安民,知州為官清廉,便讓他繼續做了陳州知州一職,雲策等人走人議事廳內,楚楠、秦岳二人被押上來,雲策呵止左右將士,楚楠道:「要殺要剮!悉聽尊便!」雲策抽了腰刀,來到二人身後,楚楠閉目等死,雲策卻解了秦楚二人繩索,楚楠驚愕不已,雲策道:「二位好漢皆是當今大丈夫,豈能屈伸受節?何不歸順我水泊梁山,共抗義旗。」楚楠見雲策不計前嫌,又明大義,便倒地歸順了,秦岳見楚楠歸順了,亦願歸順了。

  待休整兩三日,梁山探子來報知雲策道:「大事不好矣!朝廷遣十萬大軍攻打山寨,還請雲策兄長速速回寨支援!」雲策等眾將亦不耽擱,領兵往山寨而去,城中鄉親皆送雲策等人百餘里。

  至此登州、陳州兩處大戰已然結束!下回便是十萬官兵與梁山兵再度交鋒,這官兵領頭之人又乃何人?豈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