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松山縣子琛出逃 梁山泊明峻夜上
詩曰:
江湖風雲起,英雄聚梁山。
對映山中險,明峻展威嚴。
昔日豪情在,今朝義氣綿。
子琛來相投,舊情暖心田。
卻說遼境東南處,有一處地方,名喚松山縣,古又稱之盛京,自古以來便是部落競相角逐、紛爭不斷之地。此處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縣下有一部落,名喚弘吉刺部,乃蒙古部落分支之一。因蒙古、契丹、女真、党項四族常年戰火頻繁,他們便移居於此,為了躲避戰火,仍有些子民遷徙中原去了。
但那弘吉刺部,內部混亂不堪,部落子弟個個胸懷野心,爭鬥不休。矛盾日益激化,部落子弟紛紛拔刀相向,爭奪汗位。雖常年內亂,但其兵力雄厚,卻不敢小覷。附近大小部落雖常派兵攻打,卻無一能吞併其部落。
遼大安元年,這部落中出現了一名莽漢,喚做張伊德爾,此人自幼勇猛,善騎射,隨父出征,常衝鋒陷陣,便懷有統一部落之志。又在大安三年,其父逝世,便開始統一部落,初步收攏人心,備受子民愛戴,便推舉張伊德爾為其部落大汗。不久當今遼主進犯,張伊德爾為了弘吉刺部,避免生靈塗炭,只得俯首稱臣,當今遼主封其為盛京兵馬指揮使。
在大宋元祐五年期間,張伊德爾其妻誕生一子,取名為子琛。此子自出生至今,已至二十七八年紀,從小好學武藝,又愛刺槍使棒,弓馬嫻熟,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萬夫不當之勇。又喜好使一柄白銀亮蛇矛,遠近聞名。又將南陽王伍雲召做為自家楷模,自取個諢號叫勝雲召。
有詩讚子琛曰:
面若紫玉少年郎,雙目猶如天上星。
坐下名駒行萬里,亮銀蛇矛快如電。
雄姿英發似霸王,寶劍出鞘敵喪膽。
位居梁山二寨主,猶如雲召張子琛。
有小詩讚曰:
紫玉面少年,星辰眼炯炯。
千里駒疾馳,銀蛇矛如龍。
霸王雄姿顯,劍出鬼神驚。
梁山二寨主,子琛名聲宏。
又有詩讚曰:
玉面少年郎,星辰眼明亮。
千里駒蹄疾,蛇矛閃電強。
英姿霸王范,寶劍寒敵膽,
子琛居高位,雲召再輝煌。
在張子琛幼年時期,便於隔壁部落結識了一名女子,玩得甚歡。此女姓劉名夢瑤,乃是居遼漢人。其女學得一身好針紅,因其女生得花容月貌,如天上仙女下凡般,人皆喚她為桃花女。
有詩讚劉夢瑤曰:
眉梢眼角藏英氣,容貌聲音顯溫柔。
本是草原英雄女,大家閨秀樣樣精。
若非佞黨從中攛,萬里隨夫為尋親。
如此賢良何處尋,溫文爾雅劉夢瑤。
有小詩讚曰:
眉眼含英氣,溫柔聲婉轉。
草原英雄女,閨秀技藝全。
逆境覓真情,萬水千山遠。
賢良溫雅韻,夢瑤品如蘭。
又有小詩讚曰:
英氣眉宇間,溫柔語如絲,
草原豪情在,閨秀才藝齊,
險阻難擋心,萬里尋親跡。
夢瑤德馨香,溫雅世無雙。
卻說張子琛與劉夢瑤,自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雙方父母均為部落中的英雄豪傑,見二人情真意切,便欣然同意了這門親事,遂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誰料想,這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一事引發了軒然大波。
卻說當地有一人,姓耶律,名喚旦增。此人本姓王,原是中原一富商,居於開封。後因金兵犯境,被徵召至太原城充任守將。此人不敢迎戰,攜帶金銀財寶逃至遼國。
因其獻計獻策,為遼主謀得不少宋遼之利,當今遼主無嗣,見其財寶豐厚,遂賜姓耶律,收為義子。旦增在朝中結怨甚多,然因其為遼主所寵,無人敢惹。旦增之子王旭,更是橫行無忌,見劉夢瑤貌美,欲強娶為妻。張子琛為護愛妻,與王旭比武,不料失手將其重傷,王旭因傷重不治而亡。自此,耶律旦增與張子琛一家結下深仇大恨。
那日遼主上早朝,耶律旦增懷揣偽造書信,誣陷張伊德爾與宋朝通敵,呈報於遼主。耶律旦增乃遼主心腹義子,其言遼主深信不疑。遼主聞之不由大怒,即刻下令將張伊德爾三族盡數誅殺。夢瑤之父劉文正上前求情,反被判夷滅三族之罪。朝廷百官見狀,個個噤若寒蟬,無一人敢言。遼主遂下令通緝張子琛、劉夢瑤二人。
原來遼軍中有大元帥兀顏光,此人年齡三十五六歲,平日裡好喜讀兵書,《三十六計》熟記於心,松山縣四門亦差良將精兵鎮守,東門乃耶律得重為主將,其四子耶律宗雲、耶律宗雷、耶律宗電、耶律宗霖,統率五千人馬,西門乃兀顏延壽為主將,其部下將領瓊妖納延、阿里奇、賀重寶、洞仙文榮,南門乃為寇鎮遠主將,其部下將領蕭大觀、賈茂、楊芳、潘異,北門答里孛乃為主將,其部下將領李益、周豹、孫如虎、李擒龍,又派天山勇、寶密聖二將前去府邸,捉拿張子琛二人。
不多時,張子琛聞家僕張權急報,知大禍臨頭,慌忙攜劉夢瑤二人逃遁。誰料天山勇與寶密聖二將,已領著五六百遼兵,將子琛府邸團團圍住。張子琛道:「二位將軍,當今遼主昏庸,寵信奸佞,害死我父我母,此乃喪盡天良。還請二位將軍高抬貴手,放我等一條生路。」天山勇喝道:「休要多逞口舌!且吃我一刀!」子琛見退路已絕,只得挺矛迎敵。寶密聖挺槍刺來,子琛不慌不忙,與二人戰作一團,斗至二三十回合,子琛賣個破綻,一矛刺去,直取天山勇咽喉。天山勇稍慢半步,翻身落馬,一命嗚呼。寶密聖大驚失色,心神已亂,子琛趁勢一矛,寶密聖亦落馬身亡。正是:
遼兵圍府路迢迢,子琛孤身戰二豪。
斗至酣處顯神威,一矛奪命敵難逃。
子琛義憤填膺志,雙將殞命馬前倒。
張子琛振臂高呼道:「此二人之死,非我本意,實乃當今遼主昏庸無道所致。還請諸位將士明辨是非,勿阻我路,擋我者死!」餘下軍士聞言,皆心生惶恐,紛紛哄亂一團,一齊逃散四處而去。
張子琛見狀,已殺天山勇、寶密聖二人,遂帶劉夢瑤急急如漏網之魚,奪東門而走。途中遇耶律得重領四子阻攔,子琛曾對其有恩,兩人交手之際,子琛道:「耶律哥哥,可否行個方便?」耶律得重低聲道:「子琛兄弟,我便詐敗落馬,你可與弟媳速速逃出城去!不然兀顏光元帥到此,你二人必多凶少吉。」兩人鬥了三四十回合,子琛順送一矛,耶律得重肩上早著,大叫一聲,落於馬下。耶律四兄弟見其父受傷落馬,亦不顧子琛二人,救得其父便走。守城官兵見主帥落馬,亦急掩護耶律得重,子琛與夢瑤奪了匹馬,往南邊而去。正所謂:恩情舊義今猶在,詐敗落馬放行人。
兀顏光早料此著,便命皇侄耶律國珍、耶律國寶二人,率六萬遼兵來夾擊張子琛二人。子琛已疲憊不堪,跌下馬去。夢瑤見狀,連忙下馬將子琛扶起。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已領兵趕來,子琛與夢瑤二人見四處皆有遼兵,子琛又見無路可走,不由大笑不已,拔出腰中寶劍,遂之道:「吾張子琛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今日卻被奸佞所害,卻慘敗於此,我今喪命於此真不值矣!不過有汝陪我,快哉!快哉!快哉!」
子琛與夢瑤正欲引頸自刎,忽聞空中傳來一聲如雷,走出一天神,左右兩邊各有名青衣童子相隨。那天神道:「天罡星、地幗星,汝二人且慢動手,隨吾來!」子琛二人定睛一看,只見那天神身長九尺,眉分八字,雙目炯炯有神,威風凜凜,儀表非凡,正是前梁山好漢玉麒麟盧俊義。
盧俊義道:「子琛賢弟,汝命不該絕,上天命汝繼承吾天罡星之志。九天玄女娘娘算定汝有兵戈之禍,特遣吾來救汝性命。」子琛聽罷,忙拜倒在地,問道:「不知盧兄有何方法救吾夫妻二人性命?」盧俊義指了一處,道:「汝二人可一直從此處走到盡頭,便到江淮通州城,尋到汝表弟便有分曉。」
子琛拜謝了,正欲詢問將來之事,盧俊義道:「子琛賢弟,莫要心急。他日功成行滿,你我自會相見。」言罷,盧俊義化作一團金光,直衝雲霄,歸返天庭。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兩兄弟領軍追至,卻不見張子琛、劉夢瑤夫妻二人蹤影,只得領軍回城復命。遼主得知,不由大怒,即刻下令海捕文書,捉拿張子琛、劉夢瑤夫妻二人歸案。
又說張子琛與劉夢瑤走了約半個時辰,便到通州城外,方才走入通州城內,四處躲過官兵巡查,一路又往北道而走,便到一處宅子外,牌匾上寫著:「張宅」,張子琛尋思道:「我年幼時,經常聽父親講這通州,我又有一遠房表弟,名喚明峻,不知可是此處?」子琛二人上前叩門。
不多時,一名莊客探出頭來,遂之走出門來道:「汝二人是甚麼人?」張子琛不由警惕道:「我二人乃外地旅客,今日原定攀登狼山,不想今日天色已晚,可否投宿一晚?」那莊客見子琛蓬頭亂髮,衣衫襤褸,便道:「哪來的叫花?還請快快退去!但是這小娘子確是好模樣,可服侍小爺一晚,小爺可讓汝住宿一夜。」言畢,那莊客伸出左手,便來摸夢瑤下額,子琛見這莊客不念情誼,又調戲自家娘子,怒火中燒,隨即一腳踢向那莊客胸脯,那莊客怎麼抵住子琛神力?那莊客直接被踢飛到宅內。
這一聲驚動本宅少主夫人,只見兩列莊客各持刀槍,宅房內走出一名女中豪傑,喝道:「何人打擾姑奶奶睡覺?」張子琛抬眼望去。但見那女子:
面如美淨,眼如晶瑩,唇如丹砂,眉如臥蠶,齒如玉貝,細腰寬膀,肌膚細膩,真似九天仙女下凡塵,風姿綽約賽嫦娥。
亦有詩陸盈曰:
面如皎潔月,眸似璀璨星。
唇點硃砂艷,眉臥柳葉青。
腰細膀寬闊,膚凝脂玉膩。
九霄仙女降,風華賽嫦娥。
那莊客方才起身,跑到陸盈身邊,隨之道:「陸夫人,這叫花方才吃醉了酒,執意要闖,不等小的前來稟報陸夫人,小的前去阻攔,卻被這叫花一拳打飛。」子琛道:「陸夫人,休叫這廝胡說!這廝垂涎我娘子美色,還伸手調戲,汝這廝混淆視聽,莫非還要挨打乎?」陸盈知曉了情況,便將那莊客逐出宅外,便向子琛,拱手行禮道:「壯士不必動怒,莊中愚夫不知禮數,已被在下逐出,不知來到張宅有何貴幹?」
子琛道:「剛才多謝陸夫人仗義相助,敢問汝夫君尚在宅否?吾有事找汝夫君。」陸盈道:「壯士不必著急,我夫今日前去外城訪友,二位遠途到此,可先行沐浴更衣,待我夫訪友歸來。」
不一時半會,門外一陣叩門聲響,張子琛與劉夢瑤恰好沐浴更衣已罷,陸盈拔了門閂,只見門外轉出一個人來,陸盈道:「這便是吾夫君張明峻,人送外號的金眼龍便是。」張子琛望去,這張明峻怎生模樣?卻是:
頭髮烏黑濃密,細眼一字彎眉,面容俊朗,非貌非凡,體格健碩,肩寬背厚,穿著一身柴桑絳紗袍,腰系獅蠻帶,懸著一柄寶劍。
又有詩單贊張明峻的好處:
頭上明盔耀日光,身披絳袍出柴桑。
坐騎千里獨行馬,手持虎頭湛金槍。
師承江淮猛肖華,威武霸氣武藝高。
忠勇人稱金眼龍,名貫通州張明峻。
又有小詩曰:
明盔爍爍光,絳袍展風采,
金龍躍馬騰,湛金槍影皚。
肖華傳絕技,武藝鎮四海。
忠勇留芳名,明峻震八垓。
張明峻見子琛甚是熟悉,忽然撲倒在地道:「表哥,汝何故而來?」陸盈大驚一場,亦下跪拜子琛,子琛微微一笑,原來張明峻年幼時在草原待過三四年,認識子琛亦是正常,子琛唉聲嘆息一陣,明峻便屏退了左右莊客,子琛將雙親被人害死,自己又大鬧了松山縣了番,原來將被小人害死,盧俊義將他二人救了講給張明峻與陸盈。
自說那莊客被逐出張宅之後,方出城門外,見布告上通緝張子琛,賞銀一百兩黃金,不由疑惑道:「此人與宅上那廝十分相似,莫非就是此人?那廝待我不仁,我便不義,那廝應該還在宅上歇息,我便先去通報官府。」見左右無人,往州衙去了。
那名莊客到了州衙而去,將張子琛、劉夢瑤二人的事告發,公人、都頭聞之,慌忙前去報知知州,待升了堂,那名莊客將張子琛投宿於張宅的事一一供出,知州遂教左右,請騎兵都頭王佐與步兵都頭王佑,兩人領著三四百人前去張宅,捉拿張明峻、陸盈、張子琛、劉夢瑤四人。
次日一早,天方才初亮,只聽宅門外燈火通明,有人喊道:「捉拿反賊!」張明峻隨即起了身,身披了便衣,聽到宅門外聲音,王佐大喊道:「反賊張明峻、陸盈二人,包庇外族張子琛,還不出來受縛!″陸盈大驚失色,明峻安慰道:「你莫慌,憑著俺手中虎頭槍,定能護你周全!」張子琛與劉夢瑤也才起身,子琛攜著夢瑤,碰上明峻道:「都怪為兄,不想為難了表弟。」明峻道:「兄長這是甚麼話?還速速殺出重圍!」夢瑤道:「我們殺出突圍,可投何處?」子琛道:「早就聽聞水泊梁山興起一夥新梁山好漢,招賢納士,我等可投此處。」四人頷首應了,便各自回房收拾了包袱。
不多時,張子琛上了馬,將夢瑤亦扶上馬,衝出門外,一槍刺去,三四名官兵已然倒地身死,王佑揮刀砍來,子琛一槍挑個招式,斗至三四合,子琛順送一槍,刺王佑個透心涼,張明峻與陸盈追隨對方左右,卻不想陸盈尚且武藝低微,與王佐鬥了二三十回合,王佐順手一刀,將她捉拿了,明峻大驚,正欲要殺出重圍,去救陸盈,子琛道:「表弟莫要追趕!官兵尚且人多,吾等人少,古人言:留在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望表弟以大局為重!」明峻只得強忍悲痛,大吼一聲,刺翻數十人,與子琛殺開一條血路,至於這陸盈逃至何處,後文與外傳自有分解。
子琛三人往西走了數日,便到東山酒店,劉詩怡去庭院取了件長弓,拿了枝響箭,不一會柏宇晨將三人接上山去,張子琛將自家與張明峻身世之秘講述了一番殷浩等人感嘆一番,遂之又讓張子琛展示番武藝,子琛拱手道:「兄長,賢弟不敢夸譽自家,賢弟自家年方十歲時,有一仙人說賢弟,自盧俊義死後,賢弟便是天下第一,但賢弟又弓馬騎射亦精通,不知可比甚麼?」恰逢顧范則、謝雲策二人領兵歸來。
殷浩便道:「這第一斗何不與雲策兄弟馬上較量,而這第二比兄弟可比試番箭法,第三戰與仝超兄弟步下切磋較量,兄弟意為如何?」子琛道:「亦不是不行,恐傷了山寨中兄弟和氣,恐……」陸丹婷道:「兄長莫要考慮如此這多,雖說刀槍無眼,今日自家兄弟切磋,可將槍頭除去,用氈片縛成骨朵,各自蘸了白灰,穿上皂袍,回合數內誰白點多則輸,誰白點少則贏,不知此計可行否?」殷浩應了,便讓二人下去準備了。
不多時,張子琛、謝雲策二人各換了身皂袍,張子琛騎著夜照玉獅子,謝雲策坐著千里碧璁獸,小頭目早將槍桿裹滿石灰,二人各自拿穩了,殷浩道:「兩位兄弟可使出全力,可勿辜負眾位兄弟所望。」兩人點頭應諾了。
眾頭領看時,只見子琛左手橫槍,右手駕馬,直奔雲策而去,雲策不慌不忙,舞手中槍直取子琛,兩人斗至三四十回合,雲策賣個破綻,一槍刺去喝聲:「著!」,眼見槍上骨朵打向子琛左肩,眾人皆看呆了,子琛躍起,閃過那槍,眾人方喝彩不斷,又斗至二十回合,兩馬交過,二人在前廝殺,只見雲策時,皂袍上有一兩處白點,又見子琛時,皂袍上竟無一處白點,丹婷道:「馬上較量已畢,還請子琛兄長比試箭法。」
丹婷便叫左右把箭垛擺列於一百數十步之外,誰知這張子琛卻不慌不忙,立定了身,轉身去拿桌子上的寶雕弓,又翻身射去三枝箭,正中箭靶中心,又見子琛翻身上馬,勒轉馬頭,翻身躍起,抽出箭壺三枝箭,又正中箭靶中心,眾人不由拍手叫好,有分教:弓開如滿月,箭發像流星。
轉眼便來到第三斗,校場頭目道:「還請沖陣惡鬼劉仝超頭領上校場比武!」只見左邊走出一彪悍大漢,此將面如土色,頭戴帥字盔,身披魚鱗甲,身長七尺以上身材,手拿一柄吞虎大劈刀,此將不是便人,正是沖陣惡鬼劉仝超。
劉仝超拱手道:「還請子琛兄長矛下留情,讓小弟尚且有些體面。」張子琛還禮道:「必然矣,為兄便讓兄弟先出三招。」話音剛落,仝超一刀劈向子琛,子琛把白銀亮蛇矛「咯噹」一架,把仝超震的雙臂酥麻,仝超連苦不迭,又一刀砍來,子琛又一矛隔開,仝超一刀直揮向子琛腰間,子琛一矛搠去,又反身躲開那刀鋒,子琛吐個門戶,一矛直刺而來,而仝超仍絲亳緩過神來,忙用大斫刀架住神矛,子琛掉轉矛頭,一矛杆打在仝超手腕,仝超吃痛一聲,手中刀脫落,單膝下跪道:「兄長武藝之高,讓小弟不由佩服!」
諸位頭領看子琛武藝如此驚人,皆佩服不已,皆讓張子琛坐第二把交椅,張子琛無奈只得往殷浩下首坐了,張明峻往鄧景耀上首坐了,劉夢瑤往張若暄上首坐了,又讓張子珩、郁衡晨皆往裴智俊下首坐了,楚楠往周循晨下首坐了,秦岳往李捷上首坐了,此一回到此結束,且聽下回分解!
江湖風雲起,英雄聚梁山。
對映山中險,明峻展威嚴。
昔日豪情在,今朝義氣綿。
子琛來相投,舊情暖心田。
卻說遼境東南處,有一處地方,名喚松山縣,古又稱之盛京,自古以來便是部落競相角逐、紛爭不斷之地。此處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縣下有一部落,名喚弘吉刺部,乃蒙古部落分支之一。因蒙古、契丹、女真、党項四族常年戰火頻繁,他們便移居於此,為了躲避戰火,仍有些子民遷徙中原去了。
但那弘吉刺部,內部混亂不堪,部落子弟個個胸懷野心,爭鬥不休。矛盾日益激化,部落子弟紛紛拔刀相向,爭奪汗位。雖常年內亂,但其兵力雄厚,卻不敢小覷。附近大小部落雖常派兵攻打,卻無一能吞併其部落。
遼大安元年,這部落中出現了一名莽漢,喚做張伊德爾,此人自幼勇猛,善騎射,隨父出征,常衝鋒陷陣,便懷有統一部落之志。又在大安三年,其父逝世,便開始統一部落,初步收攏人心,備受子民愛戴,便推舉張伊德爾為其部落大汗。不久當今遼主進犯,張伊德爾為了弘吉刺部,避免生靈塗炭,只得俯首稱臣,當今遼主封其為盛京兵馬指揮使。
在大宋元祐五年期間,張伊德爾其妻誕生一子,取名為子琛。此子自出生至今,已至二十七八年紀,從小好學武藝,又愛刺槍使棒,弓馬嫻熟,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萬夫不當之勇。又喜好使一柄白銀亮蛇矛,遠近聞名。又將南陽王伍雲召做為自家楷模,自取個諢號叫勝雲召。
有詩讚子琛曰:
面若紫玉少年郎,雙目猶如天上星。
坐下名駒行萬里,亮銀蛇矛快如電。
雄姿英發似霸王,寶劍出鞘敵喪膽。
位居梁山二寨主,猶如雲召張子琛。
有小詩讚曰:
紫玉面少年,星辰眼炯炯。
千里駒疾馳,銀蛇矛如龍。
霸王雄姿顯,劍出鬼神驚。
梁山二寨主,子琛名聲宏。
又有詩讚曰:
玉面少年郎,星辰眼明亮。
千里駒蹄疾,蛇矛閃電強。
英姿霸王范,寶劍寒敵膽,
子琛居高位,雲召再輝煌。
在張子琛幼年時期,便於隔壁部落結識了一名女子,玩得甚歡。此女姓劉名夢瑤,乃是居遼漢人。其女學得一身好針紅,因其女生得花容月貌,如天上仙女下凡般,人皆喚她為桃花女。
有詩讚劉夢瑤曰:
眉梢眼角藏英氣,容貌聲音顯溫柔。
本是草原英雄女,大家閨秀樣樣精。
若非佞黨從中攛,萬里隨夫為尋親。
如此賢良何處尋,溫文爾雅劉夢瑤。
有小詩讚曰:
眉眼含英氣,溫柔聲婉轉。
草原英雄女,閨秀技藝全。
逆境覓真情,萬水千山遠。
賢良溫雅韻,夢瑤品如蘭。
又有小詩讚曰:
英氣眉宇間,溫柔語如絲,
草原豪情在,閨秀才藝齊,
險阻難擋心,萬里尋親跡。
夢瑤德馨香,溫雅世無雙。
卻說張子琛與劉夢瑤,自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雙方父母均為部落中的英雄豪傑,見二人情真意切,便欣然同意了這門親事,遂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誰料想,這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一事引發了軒然大波。
卻說當地有一人,姓耶律,名喚旦增。此人本姓王,原是中原一富商,居於開封。後因金兵犯境,被徵召至太原城充任守將。此人不敢迎戰,攜帶金銀財寶逃至遼國。
因其獻計獻策,為遼主謀得不少宋遼之利,當今遼主無嗣,見其財寶豐厚,遂賜姓耶律,收為義子。旦增在朝中結怨甚多,然因其為遼主所寵,無人敢惹。旦增之子王旭,更是橫行無忌,見劉夢瑤貌美,欲強娶為妻。張子琛為護愛妻,與王旭比武,不料失手將其重傷,王旭因傷重不治而亡。自此,耶律旦增與張子琛一家結下深仇大恨。
那日遼主上早朝,耶律旦增懷揣偽造書信,誣陷張伊德爾與宋朝通敵,呈報於遼主。耶律旦增乃遼主心腹義子,其言遼主深信不疑。遼主聞之不由大怒,即刻下令將張伊德爾三族盡數誅殺。夢瑤之父劉文正上前求情,反被判夷滅三族之罪。朝廷百官見狀,個個噤若寒蟬,無一人敢言。遼主遂下令通緝張子琛、劉夢瑤二人。
原來遼軍中有大元帥兀顏光,此人年齡三十五六歲,平日裡好喜讀兵書,《三十六計》熟記於心,松山縣四門亦差良將精兵鎮守,東門乃耶律得重為主將,其四子耶律宗雲、耶律宗雷、耶律宗電、耶律宗霖,統率五千人馬,西門乃兀顏延壽為主將,其部下將領瓊妖納延、阿里奇、賀重寶、洞仙文榮,南門乃為寇鎮遠主將,其部下將領蕭大觀、賈茂、楊芳、潘異,北門答里孛乃為主將,其部下將領李益、周豹、孫如虎、李擒龍,又派天山勇、寶密聖二將前去府邸,捉拿張子琛二人。
不多時,張子琛聞家僕張權急報,知大禍臨頭,慌忙攜劉夢瑤二人逃遁。誰料天山勇與寶密聖二將,已領著五六百遼兵,將子琛府邸團團圍住。張子琛道:「二位將軍,當今遼主昏庸,寵信奸佞,害死我父我母,此乃喪盡天良。還請二位將軍高抬貴手,放我等一條生路。」天山勇喝道:「休要多逞口舌!且吃我一刀!」子琛見退路已絕,只得挺矛迎敵。寶密聖挺槍刺來,子琛不慌不忙,與二人戰作一團,斗至二三十回合,子琛賣個破綻,一矛刺去,直取天山勇咽喉。天山勇稍慢半步,翻身落馬,一命嗚呼。寶密聖大驚失色,心神已亂,子琛趁勢一矛,寶密聖亦落馬身亡。正是:
遼兵圍府路迢迢,子琛孤身戰二豪。
斗至酣處顯神威,一矛奪命敵難逃。
子琛義憤填膺志,雙將殞命馬前倒。
張子琛振臂高呼道:「此二人之死,非我本意,實乃當今遼主昏庸無道所致。還請諸位將士明辨是非,勿阻我路,擋我者死!」餘下軍士聞言,皆心生惶恐,紛紛哄亂一團,一齊逃散四處而去。
張子琛見狀,已殺天山勇、寶密聖二人,遂帶劉夢瑤急急如漏網之魚,奪東門而走。途中遇耶律得重領四子阻攔,子琛曾對其有恩,兩人交手之際,子琛道:「耶律哥哥,可否行個方便?」耶律得重低聲道:「子琛兄弟,我便詐敗落馬,你可與弟媳速速逃出城去!不然兀顏光元帥到此,你二人必多凶少吉。」兩人鬥了三四十回合,子琛順送一矛,耶律得重肩上早著,大叫一聲,落於馬下。耶律四兄弟見其父受傷落馬,亦不顧子琛二人,救得其父便走。守城官兵見主帥落馬,亦急掩護耶律得重,子琛與夢瑤奪了匹馬,往南邊而去。正所謂:恩情舊義今猶在,詐敗落馬放行人。
兀顏光早料此著,便命皇侄耶律國珍、耶律國寶二人,率六萬遼兵來夾擊張子琛二人。子琛已疲憊不堪,跌下馬去。夢瑤見狀,連忙下馬將子琛扶起。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已領兵趕來,子琛與夢瑤二人見四處皆有遼兵,子琛又見無路可走,不由大笑不已,拔出腰中寶劍,遂之道:「吾張子琛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今日卻被奸佞所害,卻慘敗於此,我今喪命於此真不值矣!不過有汝陪我,快哉!快哉!快哉!」
子琛與夢瑤正欲引頸自刎,忽聞空中傳來一聲如雷,走出一天神,左右兩邊各有名青衣童子相隨。那天神道:「天罡星、地幗星,汝二人且慢動手,隨吾來!」子琛二人定睛一看,只見那天神身長九尺,眉分八字,雙目炯炯有神,威風凜凜,儀表非凡,正是前梁山好漢玉麒麟盧俊義。
盧俊義道:「子琛賢弟,汝命不該絕,上天命汝繼承吾天罡星之志。九天玄女娘娘算定汝有兵戈之禍,特遣吾來救汝性命。」子琛聽罷,忙拜倒在地,問道:「不知盧兄有何方法救吾夫妻二人性命?」盧俊義指了一處,道:「汝二人可一直從此處走到盡頭,便到江淮通州城,尋到汝表弟便有分曉。」
子琛拜謝了,正欲詢問將來之事,盧俊義道:「子琛賢弟,莫要心急。他日功成行滿,你我自會相見。」言罷,盧俊義化作一團金光,直衝雲霄,歸返天庭。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兩兄弟領軍追至,卻不見張子琛、劉夢瑤夫妻二人蹤影,只得領軍回城復命。遼主得知,不由大怒,即刻下令海捕文書,捉拿張子琛、劉夢瑤夫妻二人歸案。
又說張子琛與劉夢瑤走了約半個時辰,便到通州城外,方才走入通州城內,四處躲過官兵巡查,一路又往北道而走,便到一處宅子外,牌匾上寫著:「張宅」,張子琛尋思道:「我年幼時,經常聽父親講這通州,我又有一遠房表弟,名喚明峻,不知可是此處?」子琛二人上前叩門。
不多時,一名莊客探出頭來,遂之走出門來道:「汝二人是甚麼人?」張子琛不由警惕道:「我二人乃外地旅客,今日原定攀登狼山,不想今日天色已晚,可否投宿一晚?」那莊客見子琛蓬頭亂髮,衣衫襤褸,便道:「哪來的叫花?還請快快退去!但是這小娘子確是好模樣,可服侍小爺一晚,小爺可讓汝住宿一夜。」言畢,那莊客伸出左手,便來摸夢瑤下額,子琛見這莊客不念情誼,又調戲自家娘子,怒火中燒,隨即一腳踢向那莊客胸脯,那莊客怎麼抵住子琛神力?那莊客直接被踢飛到宅內。
這一聲驚動本宅少主夫人,只見兩列莊客各持刀槍,宅房內走出一名女中豪傑,喝道:「何人打擾姑奶奶睡覺?」張子琛抬眼望去。但見那女子:
面如美淨,眼如晶瑩,唇如丹砂,眉如臥蠶,齒如玉貝,細腰寬膀,肌膚細膩,真似九天仙女下凡塵,風姿綽約賽嫦娥。
亦有詩陸盈曰:
面如皎潔月,眸似璀璨星。
唇點硃砂艷,眉臥柳葉青。
腰細膀寬闊,膚凝脂玉膩。
九霄仙女降,風華賽嫦娥。
那莊客方才起身,跑到陸盈身邊,隨之道:「陸夫人,這叫花方才吃醉了酒,執意要闖,不等小的前來稟報陸夫人,小的前去阻攔,卻被這叫花一拳打飛。」子琛道:「陸夫人,休叫這廝胡說!這廝垂涎我娘子美色,還伸手調戲,汝這廝混淆視聽,莫非還要挨打乎?」陸盈知曉了情況,便將那莊客逐出宅外,便向子琛,拱手行禮道:「壯士不必動怒,莊中愚夫不知禮數,已被在下逐出,不知來到張宅有何貴幹?」
子琛道:「剛才多謝陸夫人仗義相助,敢問汝夫君尚在宅否?吾有事找汝夫君。」陸盈道:「壯士不必著急,我夫今日前去外城訪友,二位遠途到此,可先行沐浴更衣,待我夫訪友歸來。」
不一時半會,門外一陣叩門聲響,張子琛與劉夢瑤恰好沐浴更衣已罷,陸盈拔了門閂,只見門外轉出一個人來,陸盈道:「這便是吾夫君張明峻,人送外號的金眼龍便是。」張子琛望去,這張明峻怎生模樣?卻是:
頭髮烏黑濃密,細眼一字彎眉,面容俊朗,非貌非凡,體格健碩,肩寬背厚,穿著一身柴桑絳紗袍,腰系獅蠻帶,懸著一柄寶劍。
又有詩單贊張明峻的好處:
頭上明盔耀日光,身披絳袍出柴桑。
坐騎千里獨行馬,手持虎頭湛金槍。
師承江淮猛肖華,威武霸氣武藝高。
忠勇人稱金眼龍,名貫通州張明峻。
又有小詩曰:
明盔爍爍光,絳袍展風采,
金龍躍馬騰,湛金槍影皚。
肖華傳絕技,武藝鎮四海。
忠勇留芳名,明峻震八垓。
張明峻見子琛甚是熟悉,忽然撲倒在地道:「表哥,汝何故而來?」陸盈大驚一場,亦下跪拜子琛,子琛微微一笑,原來張明峻年幼時在草原待過三四年,認識子琛亦是正常,子琛唉聲嘆息一陣,明峻便屏退了左右莊客,子琛將雙親被人害死,自己又大鬧了松山縣了番,原來將被小人害死,盧俊義將他二人救了講給張明峻與陸盈。
自說那莊客被逐出張宅之後,方出城門外,見布告上通緝張子琛,賞銀一百兩黃金,不由疑惑道:「此人與宅上那廝十分相似,莫非就是此人?那廝待我不仁,我便不義,那廝應該還在宅上歇息,我便先去通報官府。」見左右無人,往州衙去了。
那名莊客到了州衙而去,將張子琛、劉夢瑤二人的事告發,公人、都頭聞之,慌忙前去報知知州,待升了堂,那名莊客將張子琛投宿於張宅的事一一供出,知州遂教左右,請騎兵都頭王佐與步兵都頭王佑,兩人領著三四百人前去張宅,捉拿張明峻、陸盈、張子琛、劉夢瑤四人。
次日一早,天方才初亮,只聽宅門外燈火通明,有人喊道:「捉拿反賊!」張明峻隨即起了身,身披了便衣,聽到宅門外聲音,王佐大喊道:「反賊張明峻、陸盈二人,包庇外族張子琛,還不出來受縛!″陸盈大驚失色,明峻安慰道:「你莫慌,憑著俺手中虎頭槍,定能護你周全!」張子琛與劉夢瑤也才起身,子琛攜著夢瑤,碰上明峻道:「都怪為兄,不想為難了表弟。」明峻道:「兄長這是甚麼話?還速速殺出重圍!」夢瑤道:「我們殺出突圍,可投何處?」子琛道:「早就聽聞水泊梁山興起一夥新梁山好漢,招賢納士,我等可投此處。」四人頷首應了,便各自回房收拾了包袱。
不多時,張子琛上了馬,將夢瑤亦扶上馬,衝出門外,一槍刺去,三四名官兵已然倒地身死,王佑揮刀砍來,子琛一槍挑個招式,斗至三四合,子琛順送一槍,刺王佑個透心涼,張明峻與陸盈追隨對方左右,卻不想陸盈尚且武藝低微,與王佐鬥了二三十回合,王佐順手一刀,將她捉拿了,明峻大驚,正欲要殺出重圍,去救陸盈,子琛道:「表弟莫要追趕!官兵尚且人多,吾等人少,古人言:留在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望表弟以大局為重!」明峻只得強忍悲痛,大吼一聲,刺翻數十人,與子琛殺開一條血路,至於這陸盈逃至何處,後文與外傳自有分解。
子琛三人往西走了數日,便到東山酒店,劉詩怡去庭院取了件長弓,拿了枝響箭,不一會柏宇晨將三人接上山去,張子琛將自家與張明峻身世之秘講述了一番殷浩等人感嘆一番,遂之又讓張子琛展示番武藝,子琛拱手道:「兄長,賢弟不敢夸譽自家,賢弟自家年方十歲時,有一仙人說賢弟,自盧俊義死後,賢弟便是天下第一,但賢弟又弓馬騎射亦精通,不知可比甚麼?」恰逢顧范則、謝雲策二人領兵歸來。
殷浩便道:「這第一斗何不與雲策兄弟馬上較量,而這第二比兄弟可比試番箭法,第三戰與仝超兄弟步下切磋較量,兄弟意為如何?」子琛道:「亦不是不行,恐傷了山寨中兄弟和氣,恐……」陸丹婷道:「兄長莫要考慮如此這多,雖說刀槍無眼,今日自家兄弟切磋,可將槍頭除去,用氈片縛成骨朵,各自蘸了白灰,穿上皂袍,回合數內誰白點多則輸,誰白點少則贏,不知此計可行否?」殷浩應了,便讓二人下去準備了。
不多時,張子琛、謝雲策二人各換了身皂袍,張子琛騎著夜照玉獅子,謝雲策坐著千里碧璁獸,小頭目早將槍桿裹滿石灰,二人各自拿穩了,殷浩道:「兩位兄弟可使出全力,可勿辜負眾位兄弟所望。」兩人點頭應諾了。
眾頭領看時,只見子琛左手橫槍,右手駕馬,直奔雲策而去,雲策不慌不忙,舞手中槍直取子琛,兩人斗至三四十回合,雲策賣個破綻,一槍刺去喝聲:「著!」,眼見槍上骨朵打向子琛左肩,眾人皆看呆了,子琛躍起,閃過那槍,眾人方喝彩不斷,又斗至二十回合,兩馬交過,二人在前廝殺,只見雲策時,皂袍上有一兩處白點,又見子琛時,皂袍上竟無一處白點,丹婷道:「馬上較量已畢,還請子琛兄長比試箭法。」
丹婷便叫左右把箭垛擺列於一百數十步之外,誰知這張子琛卻不慌不忙,立定了身,轉身去拿桌子上的寶雕弓,又翻身射去三枝箭,正中箭靶中心,又見子琛翻身上馬,勒轉馬頭,翻身躍起,抽出箭壺三枝箭,又正中箭靶中心,眾人不由拍手叫好,有分教:弓開如滿月,箭發像流星。
轉眼便來到第三斗,校場頭目道:「還請沖陣惡鬼劉仝超頭領上校場比武!」只見左邊走出一彪悍大漢,此將面如土色,頭戴帥字盔,身披魚鱗甲,身長七尺以上身材,手拿一柄吞虎大劈刀,此將不是便人,正是沖陣惡鬼劉仝超。
劉仝超拱手道:「還請子琛兄長矛下留情,讓小弟尚且有些體面。」張子琛還禮道:「必然矣,為兄便讓兄弟先出三招。」話音剛落,仝超一刀劈向子琛,子琛把白銀亮蛇矛「咯噹」一架,把仝超震的雙臂酥麻,仝超連苦不迭,又一刀砍來,子琛又一矛隔開,仝超一刀直揮向子琛腰間,子琛一矛搠去,又反身躲開那刀鋒,子琛吐個門戶,一矛直刺而來,而仝超仍絲亳緩過神來,忙用大斫刀架住神矛,子琛掉轉矛頭,一矛杆打在仝超手腕,仝超吃痛一聲,手中刀脫落,單膝下跪道:「兄長武藝之高,讓小弟不由佩服!」
諸位頭領看子琛武藝如此驚人,皆佩服不已,皆讓張子琛坐第二把交椅,張子琛無奈只得往殷浩下首坐了,張明峻往鄧景耀上首坐了,劉夢瑤往張若暄上首坐了,又讓張子珩、郁衡晨皆往裴智俊下首坐了,楚楠往周循晨下首坐了,秦岳往李捷上首坐了,此一回到此結束,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