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天下始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嘎嘎~嘎~」

  曲項向天歌。

  灰毛浮碧水,橙掌撥清波。

  大群的麻鴨在泥河上覓食,漁事合作社海鮮加工廢料,基本都餵給了鴨子。鴨羽雖然不及大雁羽毛適合製作精良箭羽,但勝在量大穩定,製作消耗品的箭羽更有性價比。

  鴨絨製作的被子,對於氣候寒冷的半島來說,也是搶手貨。

  鹹鴨蛋既是供養下屬的物資,也向市面上有消費能力的居民售賣。

  剩下的鴨肉本身,價值更不必多說。

  至正七年,秋。

  「這兩年紙鈔貶值得厲害,宮裡又一再增添「貢品」的數量,我李家運的越多賠的越多,難以為繼了。」李子春對奇轅抱怨道。(李家供貨給奇皇后奢侈品,元廷回以超發的寶鈔)

  元廷以徵收上來的絲為錨發行紙鈔,類比後世的石油美元,當然更主要的還是管制民間金銀的流通,不允許私下交易金銀,只得使用紙鈔與官府機構兌換金銀,本質上還是金銀本位制。

  忽必烈登基後,年號中統,先後頒布了兩種紙幣作為法定貨幣:以絲為本位的「交鈔」,絲鈔二十兩兌銀一兩;以銀為本位的「寶鈔」,以「文」為計量單位,面值從十文到兩貫,共十檔,寶鈔兩貫兌銀一兩。

  紙鈔取用桑樹內皮製作,將銅活字植入鈔版的凹空中,形成完整版面,再用上好的油墨印刷。其後,在正反面加蓋多方管理機關的紅印,左上方並蓋有黑色騎縫印,增強防偽性與權威性。

  即便如此,民間偽鈔冒著殺頭的刑法依舊屢禁不絕。王朝末年秩序崩潰,1358年,更是有朝中大員中書省右丞相搠思監盜用鈔版,任用私人印造「偽鈔」。

  「中原百姓不體諒朝廷的難處,今年河南、山東等地僅是遭逢水旱、地震等災害,就群盜並起,不事生產,更是不願慷慨赴死以報君恩,大大滴刁民也。」

  奇轅自覺感受到了陰陽的偉力,但他沒有證據。

  「我李家是朝廷的忠臣,更是奇皇后的忠臣,替君分憂本就是分內之事,只是,活人才能更好的盡忠啊。」李子春暗示道。

  聞弦而知雅意,奇轅說:「李千戶需要怎麼個『活』法,不妨明言與本官,我也好請皇后定奪。」

  「山東糜爛,朝廷出了鹽場的虧空,這幾年對李家的貢品,尤其是精鹽有了更大的依仗。」

  「可雙城民少地狹,榨盡民力也補不上中原百萬民禍造成的損失。」

  「為今之計,只有開海與南方交易更多的糧食,供養更多的工匠,生產更多的貢品,才能為皇后分憂了。」

  「李兄想要開海,這朝廷又能給到哪些恩典呢?」奇轅沉吟問。

  「一是,懇請皇后從大都船廠調撥船匠幫助李家建造船隊。」

  「二是,懇請李家船隊可以掛上「皇商」的旗號,得以在各處市舶司免稅,餘利盡可孝敬皇后了。」

  李子春的提議不僅不需要順帝夫妻倆往外掏銀子,理論上皇商的利潤還可以直接進內帑,少了諸多環節的盤剝,聽起來就很是令天家心動。

  可惜李成桂的貿易思路是重資產,交易不走金銀的媒介,以物易物,利潤沉沒為海船、糧食、棉布等大宗物資,短期不好折現,等到元廷想要殺肥豬的時候,大元都要亡了。

  ……

  近年來,李崔兩家船隊已經組織了幾次小規模的「遠洋」貿易,與元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進行了試探性的交流,並在兩地設立了商站。東南沿海就是個吞金獸,李崔兩家的商品產能在其間打個水花就沒了。回船的物資、人口(難民、工匠)有力的增強了雙城、合蘭府的手工業實力,間接帶動了冶金、採礦的產能提升。

  李崔兩家這些年隱匿的民戶不下萬人,李成桂管理的鹽場、漁戶更是直逼五千人,掛著十夫長的軍銜,實養的少年兵早就超過了一百人,可以說咸興平原農業革命增長的人口,大部分被李崔兩家消化了。

  ……

  元朝的海上貿易並不安全,倭寇、商匪、前宋海盜、回回船隊、權貴幽靈船……肆虐海上,航行中總會遇見包括氣候在內的諸多險情。

  大運力伴隨著高風險,武裝商船勢在必行。除了從官方渠道採購銅火炮以外,李成桂開始試鑄鍛鐵炮,將赤紅的鐵條鍛圍成鐵管,再用鐵圈扎箍而成。相比泥模與失蠟法的優點,是把工匠技藝鎖定在打鐵範圍內,又避免了一模一炮的高工耗,並憑藉李家的鋼鐵產能,生產低成本高產量的船載鐵炮。


  李家通過魚鰾熬膠混合在火藥粉中篩選出顆粒火藥,同等威力的顆粒火藥減少了傳統火藥的消耗。即便如此,一旦有了「海軍」這個吞金獸,李家自產的火藥就入不敷出了,海貿中的硫磺與硝石難免成為進口商品。

  「成桂,西南面的湖廣行省也亂起來了。」崔哲倫幸災樂禍的說。

  崔哲倫剛剛跑完一趟東南沿海的商路回來,船隊與傳奇商人沈萬三有了合作,主要用崔李兩家的高貨值商品、藥材、毛皮、鐵器等交易江浙絲綢、棉布、茶葉、糧食、水牛角等貨品。

  崔哲倫此行亦挖來了兩戶瓷器匠人。在經歷草地苜蓿化後,李成桂建議父親李子春維持馬匹的種群數量,多餘出來的飼料可以餵養更多的牛,牛角牛筋是製作角弓的原材料,耕牛可以貿易綁定更多的女真家別抄,而牛骨則是李成桂接下來試製骨瓷的主要原料。

  「聽說巨寇吳天保砍了胡廣行省右丞沙班的腦袋,長江兩岸群雄並起,三十六個好漢就可以力抗官軍。」

  「天下亂起來了呀!」崔哲倫興奮不已。

  一同返航的崔大膽插口,「郎君乾脆反了鳥元,咱們有船有炮,郎君做個海龍王,豈不快活?」

  「好過做個海商被各處狗官吃拿卡要,拉人做些討好宮裡姑奶奶的玩意兒,還要被人告黑狀!」崔大膽齜牙道。

  崔大膽嘴裡說的黑狀是:高麗國『以同知密直司事全允臧為交州道都巡問使,檢括雙城人口。』

  也就是找雙城要人。

  由於雙城、合蘭府兩地這幾年的繁榮發展,毗鄰雙城的高麗地界成了逃戶湧入雙城的大動脈。幾年間逃往兩地做佃戶、礦工、花匠、牧馬人的……不計其數,高麗地方不堪勞動力的流失,向王都上訴。

  高麗國一面再向元廷告狀,一面派全允臧來雙城討說法,即便是雙城趙家這些年趁著發現紅利也是貪墨了大量人口,左近雙城沒一個勢力給高麗官員好臉色的。

  對於李家來說,兩宮都是我的人,你拿什麼告我?

  眼見崔大膽的話題越來越沒有邊際,李成桂收回話頭。

  「稱王非我意,但願天下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