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立軍令狀,欲立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何不敢!不過就是一群殘兵敗將罷了,我豈會懼怕他們?」

  向條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此時的他正值青春年少,英姿颯爽,渾身散發著豪邁之氣,自然不願意示弱於他人。

  「既是立下軍令狀,那倘若我成功阻攔了,結果又將會怎樣呢?」

  向條突然收起笑容,一臉嚴肅地問道。

  其實,他心裡跟明鏡似的,清楚這分明就是諸葛瞻使出的激將法,但他依然決定正面應對。

  也可藉此拉諸葛瞻下來。

  若是其本本分分,不左右軍事,將士立的功,都記在他的功勞簿上,也無妨。

  「你若真能阻止成功,本軍師自會上奏陛下,為你邀功請賞。可要是失敗了呢?」

  諸葛瞻的語氣同樣強硬,毫不退縮地與向條針鋒相對。

  「不,我並不需要什麼請功賞賜。身為將領,上陣殺敵,保家衛國乃份內之事,怎敢居功?」

  向條堅定地搖了搖頭,緊接著說道,

  「如果我僅用五千將士便能將這支殘軍盡數殲滅,那就足以證明你指揮無方。從今往後,請軍師莫要再對戰場上的戰事橫加干涉、胡亂指點。當然,如果最終我未能做到,那麼一切任憑處置,絕無怨言!」

  諸葛瞻畢竟沒有任何戰績拿出手來,年幼而身居要職,這是誤國之舉。

  一個八歲幼童,口齒都還未清,何如指揮軍事行動。

  這不是罔顧家國嗎?

  諸葛瞻不出來瞎指揮,向條也不會多說什麼?

  諸葛亮的面子是要給的,但是涉及到國體,這是向條萬萬不允許的。

  他現在針對的不是諸葛瞻,而是就事論事。

  「文豹啊,莫要多言了,此事乃是我所決定,你速速調遣全軍前去布防吧。」

  蔣琬一臉嚴肅地說道。畢竟事情都發展到立下軍令狀這般嚴峻的境地了,他又怎能不出言制止呢?

  說起向條與諸葛瞻二人,蔣琬可是對他們知根知底。

  此二者皆繼承了其父輩的才能,實乃國中的稀世之才。

  這軍令狀一旦生效,無論是傷到其中任何一人,那都將是國家的重大損失。

  諸葛瞻,年紀不過八歲,卻已然能夠洞悉天下局勢,甚至還可以做到運籌帷幄,料敵機先。如此天賦異稟之人,未來必定大有可為。

  向條,如今亦是初露鋒芒,不僅智勇雙全,更是敢於仗義執言,直抒己見。

  面對蔣琬的勸阻,諸葛瞻卻是輕輕擺了擺手,朗聲道:

  「先生不必擔憂,我心意已定!」

  向條少年得志,自然也有那麼一絲傲氣,向條對自己有所不服,倒也在情理之中。

  「這……罷了!」

  蔣琬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暗嘆一聲,知道自己已無法繼續勸說道服眼前之人。

  他抬起頭,目光緊緊地鎖定在向條身上,試圖以眼神傳遞出警告與勸阻之意,期望對方能夠明白其中利害,知難而退。

  然而,此時的向條卻仿若未察一般,依舊堅定地站在那裡,毫不退縮。

  蔣琬深知諸葛瞻向來深謀遠慮,此次安排必定有深意。

  如今向條如此執意而為,不是往刀口上撞嗎?

  五千人的兵力對陣區區三千殘軍,從數量上來看,想要取勝自然是易如反掌。

  但若是想要將敵軍全殲或者盡數俘虜,那難度係數太高了。

  就在這時,只聽得諸葛瞻朗聲道:「好了,時間緊迫,有先生和眾將士在此做證,就無需立字據了。」

  聞聽此言,蔣琬心頭不由微微一松。心想既然不立字據,那麼嚴格意義上來說便算不上正式的軍令狀。

  如此一來,即便最終行動失利,事情或許尚有轉圜的餘地。

  因為一旦立下軍令狀,若然失敗,則必然會受到嚴厲懲處,輕則革職查辦,重則性命難保。

  就算僥倖保住一命,恐怕也得脫層皮不可。

  見此情形,向條向著蔣琬、諸葛瞻拱手行禮道:「好,長史,軍師,那末將就下去布置了。」

  說罷,他恭敬地點了點頭,然後躬身緩緩後退幾步,轉身離去。


  看著向條遠去的背影,蔣琬不禁眉頭微微皺起。

  「思遠,我知道你要立威,但是向文豹是蜀漢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到時,還希望你手下留情。」

  「而且,這也不能全怪他,其也不知思遠你之才能,你之思慮,其單純的以國事為重。」

  待到向條遠去之後,蔣琬開口為其求情道,他怕諸葛瞻不了解向條之為人。

  「先生勿憂,我有查天下大勢之能,豈能無識人之慧,向文豹忠勇可嘉,我豈會怪罪於他,只是要委屈他一番了。」

  蜀漢二三代之中,拋去忠義之外,單論能力者,屈指可數。

  諸葛瞻也是能做到如數家珍了。

  無外乎就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糜竺之子糜威糜照、霍峻之子霍弋、傅彤之子傅僉以及向朗之子向條。

  另外幾個有能力的,都是早逝。

  蜀漢所剩下的家底,也就這點了,諸葛瞻怎麼還能去霍霍。

  「那是我多慮了,既然思遠你敢下軍令狀,那也就說明,文豹不能全殲之,可要布置何後手?」

  蔣琬不是沒有主意,而是他現在的提議,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諸葛瞻的布局。

  「有勞先生,遣派一得力戰將前往,守住防線,不能讓逃兵逃出,現在呂岱、潘濬的主力還未消滅掉,卻後續的大軍也還未至,過早的暴露我們的意圖,恐生變故。」

  諸葛瞻小臉盡顯嚴肅之色。

  東、南、北各派人而守,不就是為了不走漏消息嗎?

  「蔣斌,可否擔的此任?」

  蔣琬開口道,舉賢不避親,現在軍中能,能信任交付軍務的,也不能算太多。

  「可,先生與我,也是無事,就隨軍在去看周圍的地形吧。」諸葛瞻點頭。

  蔣斌乃是蔣琬之長子,在能力上,比其父差的可是不是一星半點。

  比起同輩的向條來說,也是遠不如之。

  到最後,蔣斌也未能像諸葛瞻、關彝、黃崇這般一樣,以死殉國,而是開城投降了鍾會。

  一向比較下來,就更顯得其的無能。

  畢竟,為國而死,罪減一等。

  但話又說回來,劉禪都投降了,他們也不能如何了。

  不過,諸葛瞻還是對蔣斌沒有太多的好感。

  太墮蔣琬的英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