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暴露行蹤,東吳能人
在蜿蜒曲折,高低不平的山道之上,一支吳軍正緩慢地迎面走來。
他們個個面容憔悴,無精打采,但令人驚奇的是,儘管如此疲憊不堪,這些士兵們依然軍容整齊,有條不紊地保持著特定的隊列行進。
就在這時,隊伍中的一名小將突然停下腳步,蹲下身子,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地面,眼神中瞬間閃過一絲疑慮之色。
緊接著,這名小將迅速抬起頭來,警惕地向四周張望著,仿佛察覺到了周圍環境中有某種異樣存在。
「呂將軍,情況不太對勁啊!」小將輕聲喊道。
聽到呼喊聲,那位於隊伍前方領頭的將軍立即揮動手臂,示意身後的大軍全部停止前進。
隨後,他邁開大步,急匆匆地朝著小將所在之處走去,並在小將身旁同樣半蹲了下來。
「公緒,你究竟發現了什麼?為何如此驚慌?」呂將軍滿臉凝重地問道。
只見那名小將指著腳下泥濘不堪的道路說道:
「呂將軍你看,這條道路已經被踩踏得不成樣子,到處都是深深淺淺的腳印和馬蹄印,而且泥土都被攪和成了爛泥狀。這種狀況顯然表明曾經有數量眾多的人馬從此處經過。」
「然而,這條道路雖然通往長沙,但平日裡何曾見過有這麼大規模的商旅隊伍路過呢?」
說到這裡,小將不禁皺起眉頭,心中隱隱升起了一個連自己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的猜測。
「難道……難道公緒你想說,蜀軍竟然已經到達此地了嗎?」
呂據瞪大雙眼,臉上露出極度驚駭的神情,聲音也微微顫抖起來。
此前,他們可是與蜀漢的大軍交手過,更是得知,襲擊武陵的,非是什麼蠻人,而是蜀軍。
也是在得知情況後,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
所以沒有再和蜀漢的軍士過多的交戰,帶上親衛,急轉向東。
蜀漢舉國來襲,肯定不是他們一郡之地,可以倉促應對的。
最要緊的,就是將蜀漢背棄盟約的消息通報出去。
舉國備戰才可以。
「這不是沒有可能,蜀漢謀劃這奸計,肯定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是有備而來。」
「魏延領蜀漢大軍偷渡入武陵城,我們不是也不得而知嗎?他們急行軍至此,也不足為怪。」
那小將繼續說道,整理思緒後,他已經確定,這武陵山脈之中,必有蜀漢的伏兵。
「看來,蜀漢這背後之人,是要一口吃我們這數萬大軍了!」
呂據冷冷道,哪怕是明知這深山之中,藏有數萬蜀軍,他也還是能做到臨危不亂。
呂據乃是東吳大司馬呂范之子,在東吳的部曲管理之中。
兵權都是由親屬管理,可不是屬於孫權的軍隊。
這些部曲,是各大世家大族的私軍。
這樣的軍制,也造就東吳將門虎子的現象。
一代更有一代強。
呂據自小,便領過兵,經歷過戰陣,經歷過了很多的艱險。
「不然,我更覺得,蜀漢的胃口不僅如此,他們怕是要吃下整個荊州。」
小將眼色凜然,通過一些事件,就已經洞穿了諸葛瞻的戰略謀劃。
此小將,也是出自名門。
其乃是朱然之子朱績,幼年之時,便跟在其父朱然和南郡太守呂蒙的身邊,深得權謀之術。
待成年之後,便入了武陵郡,跟在潘濬左右,五伐五溪蠻,屢立戰功,於軍中以勇武而冠名。
此時的朱績,還未至而立之年,但卻已經智勇兼備了。
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施績,最高官至左大司馬(是東吳最高的軍階)。
也是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比其父朱然,還要更加的出色。
「如此來說,那就更不能讓蜀漢的奸計得逞了!」
呂據說道。
「公緒,我掩護你突圍出去,務必把蜀漢的奸計告知陛下。」
呂據也不是優柔寡斷之輩,當即有了決定。
「呂將軍,此事怕是另要謀劃!」
朱績起身,遙望向那滾滾東流而去的澧水江水。
澧水雖急,還是有突圍出去的可能。
但是面對數萬蜀軍圍堵,他們這些疲憊之士,突圍出去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公緒,此舉太過於危險了,還是我護你突圍出去吧。」
呂據洞察了朱績的心思,斷然否定掉了。
「呂將軍,依你看,如今這般處境,我們還能正面突圍出去嗎?」
朱績眉頭緊皺,滿臉愁容地望向呂據,只見他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臉上瞬間閃過一絲苦澀的笑容。
呂據目光凝視著前方,沉默片刻後,用力拍了拍朱績的肩膀,沉聲道:「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呢!」
言語之中雖透露出些許不確定,但更多的還是一種視死如歸的決絕。
「公緒,你的才能我心知肚明。此次若是稍有差池,讓你遭遇什麼不測,必是東吳之殤。」
呂據語重心長地說著,眼中滿是對朱績的關切之情。
要知道,朱績乃是東吳悉心栽培的後起之秀,特意將他安排至武陵一帶,正是為了給他提供鍛鍊成長的機會。
即便最終面臨全軍覆沒的險境,呂據也定要想方設法護送朱績安全脫身。
因為朱績代表著東吳的未來和希望。
朱績連忙開口說道:「呂將軍,末將這裡倒是有一條計策,或許能夠助我們順利突出重圍!」
然而,還未等他詳細闡述自己的計劃,呂據便果斷地揮了揮手,打斷了他的話。
「眼下軍中以我的軍階最高,一切行動都需聽從我的指揮調度!」
呂據神情嚴肅地說道。
緊接著,他迅速下達命令:「速速派出斥候前去探查周圍地形,其餘眾人原地休整待命!」
隨著呂據一聲令下,整個軍隊開始有條不紊地執行起來。
見此一幕,藏於深山的向條,卻是是一驚。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吳軍怕是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了。
隨著吳軍斥候的不斷深入,他們暴露的風險也愈來愈大。
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繼續潛伏,向後撤軍。
二是,現在就下令出擊。
但卻也起不到埋伏的作用了。
他們個個面容憔悴,無精打采,但令人驚奇的是,儘管如此疲憊不堪,這些士兵們依然軍容整齊,有條不紊地保持著特定的隊列行進。
就在這時,隊伍中的一名小將突然停下腳步,蹲下身子,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地面,眼神中瞬間閃過一絲疑慮之色。
緊接著,這名小將迅速抬起頭來,警惕地向四周張望著,仿佛察覺到了周圍環境中有某種異樣存在。
「呂將軍,情況不太對勁啊!」小將輕聲喊道。
聽到呼喊聲,那位於隊伍前方領頭的將軍立即揮動手臂,示意身後的大軍全部停止前進。
隨後,他邁開大步,急匆匆地朝著小將所在之處走去,並在小將身旁同樣半蹲了下來。
「公緒,你究竟發現了什麼?為何如此驚慌?」呂將軍滿臉凝重地問道。
只見那名小將指著腳下泥濘不堪的道路說道:
「呂將軍你看,這條道路已經被踩踏得不成樣子,到處都是深深淺淺的腳印和馬蹄印,而且泥土都被攪和成了爛泥狀。這種狀況顯然表明曾經有數量眾多的人馬從此處經過。」
「然而,這條道路雖然通往長沙,但平日裡何曾見過有這麼大規模的商旅隊伍路過呢?」
說到這裡,小將不禁皺起眉頭,心中隱隱升起了一個連自己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的猜測。
「難道……難道公緒你想說,蜀軍竟然已經到達此地了嗎?」
呂據瞪大雙眼,臉上露出極度驚駭的神情,聲音也微微顫抖起來。
此前,他們可是與蜀漢的大軍交手過,更是得知,襲擊武陵的,非是什麼蠻人,而是蜀軍。
也是在得知情況後,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
所以沒有再和蜀漢的軍士過多的交戰,帶上親衛,急轉向東。
蜀漢舉國來襲,肯定不是他們一郡之地,可以倉促應對的。
最要緊的,就是將蜀漢背棄盟約的消息通報出去。
舉國備戰才可以。
「這不是沒有可能,蜀漢謀劃這奸計,肯定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是有備而來。」
「魏延領蜀漢大軍偷渡入武陵城,我們不是也不得而知嗎?他們急行軍至此,也不足為怪。」
那小將繼續說道,整理思緒後,他已經確定,這武陵山脈之中,必有蜀漢的伏兵。
「看來,蜀漢這背後之人,是要一口吃我們這數萬大軍了!」
呂據冷冷道,哪怕是明知這深山之中,藏有數萬蜀軍,他也還是能做到臨危不亂。
呂據乃是東吳大司馬呂范之子,在東吳的部曲管理之中。
兵權都是由親屬管理,可不是屬於孫權的軍隊。
這些部曲,是各大世家大族的私軍。
這樣的軍制,也造就東吳將門虎子的現象。
一代更有一代強。
呂據自小,便領過兵,經歷過戰陣,經歷過了很多的艱險。
「不然,我更覺得,蜀漢的胃口不僅如此,他們怕是要吃下整個荊州。」
小將眼色凜然,通過一些事件,就已經洞穿了諸葛瞻的戰略謀劃。
此小將,也是出自名門。
其乃是朱然之子朱績,幼年之時,便跟在其父朱然和南郡太守呂蒙的身邊,深得權謀之術。
待成年之後,便入了武陵郡,跟在潘濬左右,五伐五溪蠻,屢立戰功,於軍中以勇武而冠名。
此時的朱績,還未至而立之年,但卻已經智勇兼備了。
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施績,最高官至左大司馬(是東吳最高的軍階)。
也是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比其父朱然,還要更加的出色。
「如此來說,那就更不能讓蜀漢的奸計得逞了!」
呂據說道。
「公緒,我掩護你突圍出去,務必把蜀漢的奸計告知陛下。」
呂據也不是優柔寡斷之輩,當即有了決定。
「呂將軍,此事怕是另要謀劃!」
朱績起身,遙望向那滾滾東流而去的澧水江水。
澧水雖急,還是有突圍出去的可能。
但是面對數萬蜀軍圍堵,他們這些疲憊之士,突圍出去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公緒,此舉太過於危險了,還是我護你突圍出去吧。」
呂據洞察了朱績的心思,斷然否定掉了。
「呂將軍,依你看,如今這般處境,我們還能正面突圍出去嗎?」
朱績眉頭緊皺,滿臉愁容地望向呂據,只見他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臉上瞬間閃過一絲苦澀的笑容。
呂據目光凝視著前方,沉默片刻後,用力拍了拍朱績的肩膀,沉聲道:「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呢!」
言語之中雖透露出些許不確定,但更多的還是一種視死如歸的決絕。
「公緒,你的才能我心知肚明。此次若是稍有差池,讓你遭遇什麼不測,必是東吳之殤。」
呂據語重心長地說著,眼中滿是對朱績的關切之情。
要知道,朱績乃是東吳悉心栽培的後起之秀,特意將他安排至武陵一帶,正是為了給他提供鍛鍊成長的機會。
即便最終面臨全軍覆沒的險境,呂據也定要想方設法護送朱績安全脫身。
因為朱績代表著東吳的未來和希望。
朱績連忙開口說道:「呂將軍,末將這裡倒是有一條計策,或許能夠助我們順利突出重圍!」
然而,還未等他詳細闡述自己的計劃,呂據便果斷地揮了揮手,打斷了他的話。
「眼下軍中以我的軍階最高,一切行動都需聽從我的指揮調度!」
呂據神情嚴肅地說道。
緊接著,他迅速下達命令:「速速派出斥候前去探查周圍地形,其餘眾人原地休整待命!」
隨著呂據一聲令下,整個軍隊開始有條不紊地執行起來。
見此一幕,藏於深山的向條,卻是是一驚。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吳軍怕是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了。
隨著吳軍斥候的不斷深入,他們暴露的風險也愈來愈大。
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繼續潛伏,向後撤軍。
二是,現在就下令出擊。
但卻也起不到埋伏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