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關門打狗,無路可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站在澧水岸邊的諸葛瞻負手而立,口中喃喃低語著這豪邁的詞句。

  他那深邃的目光凝視著眼前波濤洶湧,滾滾東流而去的江水,心中不禁湧起萬千感慨。

  一旁的蔣琬同樣靜靜地佇立著,沒有說話,仿佛在默默地等待著什麼。

  此時的氣氛,恰到好處,滔滔不絕的江水聲在耳邊迴蕩。

  目光遠眺,茫茫大地在相繼沉浮。

  意境俱全。

  「雨季來臨,澧水的水流變得異常湍急。如此一來,江陵的吳軍若想通過水路進發,已然是絕無可能之事。」

  經過數日的疾馳奔波,諸葛瞻所率領的軍隊終於抵達了武陵邊界。

  只要再翻過眼前這座高聳入雲的武陵山,便能順利踏入長沙的地界。

  這裡乃是武陵郡通往長沙郡的唯一主幹道,亦是大軍行軍途中必經之路。

  然而就在這時,一聲輕嘆打破了短暫的寧靜。

  只見蔣琬滿臉失望地搖了搖頭,剛剛沉浸在意境之中的美好,瞬間被諸葛瞻的話給到了。

  還以為有下句呢。

  「啊!」蔣琬心中暗自叫苦不迭,這大好的詩意開頭就這樣被硬生生打斷,實在是大煞風景。

  他還期待著諸葛瞻能詠出一篇絕詩來呢?

  「先生,您為何嘆氣?莫非吳軍還有其他可行的進軍路線不成?」

  諸葛瞻見狀,立刻收起思緒,面色嚴肅地向蔣琬詢問道。

  他不止要徹底剿滅武陵郡的吳軍,更想以此圍點打援。

  「你方才所吟誦的那些詩句,不知道是否還有後續的句子呢?如果能夠一氣呵成地創作完整,必定可以成為流傳於世的經典之作啊。」蔣琬不禁發出這樣一番感慨來。

  聽到這話,諸葛瞻心中也不由自主地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微笑著回應道:「這件事情嘛……」

  「下一句還有,那麼先生您要是想聽的話,我現在就繼續吟誦給您聽吧。」諸葛瞻說道,雖說澧水並非赤壁那般壯觀之地,但在此時此刻吟唱出來,倒也算得上是應景之舉。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急促的聲音突然傳來:「長史、軍師,有緊急軍情稟報!」

  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名將領匆匆忙忙地走上前來。

  蔣琬見狀,急忙開口問道:「文豹,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了?為何如此匆忙?」

  這位將領正是向朗之子向條,表字文豹。他和霍弋一樣,都是那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傑出第二代人物。

  自從馬忠離世以後,就由他擔任牂牁郡太守一職。

  單從這一點便足以看出他出眾的才能。

  而在此軍中,他也算是排名第三的重要人物了。

  通常情況下,諸葛瞻和蔣琬負責出謀劃策,而具體的實施以及戰事的統領工作,則交由向條去完成。

  「前方發現有吳軍正朝著我們這個方向撤離而來,從他們的軍容來看,顯然之前經歷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觀察他們的行進方向,似乎是打算撤回長沙郡。」

  向條面色凝重地稟報著情況。

  「敵軍具體人數有多少?與我軍相距還有多遠?」諸葛瞻神情嚴肅地追問。

  「大約三千人左右,目前離我軍已不足十里!」向條簡潔明了地回答道。

  「如此看來,想必魏延將軍他們已經成功得手了。如果我的推測沒錯的話,這些吳軍應該是從武陵城逃竄出來的殘兵敗將。」

  諸葛瞻略作思考後,語氣肯定地猜測道。

  畢竟潘濬和呂岱此時都在西戰線指揮作戰,即便要撤退,速度也不至於如此之快。

  「思遠啊,對於眼前的局勢,你覺得應當如何部署?是放任這群敗兵就這樣安然離去,還是趁勢將他們一舉殲滅呢?」

  蔣琬開口詢問道。原本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是為了剿滅武陵城中的敵人。

  但經過實地勘察之後才發現,武陵山脈地形複雜,乃是絕佳的埋伏之地。

  而此刻,由於澧水水流湍急,來自長沙的援軍別無他路,只能從此處通過。

  若能在此精心設下埋伏,定能給予來犯之敵以沉重打擊,從而大量殲滅敵軍。


  「不,必須要全部殲滅。」

  諸葛瞻斬釘截鐵地說道,他的語氣十分的冷酷。

  這樣的神情,不該出現在一個孩童的身上。

  諸葛瞻心中一個極為冒險的念頭開始不斷滋長起來。

  「向將軍,請你立刻調集所率領的全體軍士投入戰鬥,務必做到全殲敵軍,絕不容許有任何一條漏網之魚逃脫。此事至關重要,關乎我們後續的重大計劃能否順利推進。」

  諸葛瞻一臉嚴肅地對向條下達著命令。

  向條並沒有立即回應諸葛瞻的指令,而是默默地轉過頭去,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蔣琬。

  說實話,雖然諸葛瞻身為諸葛亮之子,但由於年輕且經驗尚淺,在軍中還未能樹立起足夠強大的威信。

  況且,就目前整個大規模作戰的戰略部署而言,以向條現有的職位和權限,根本無從知曉全貌。

  因此,他之所以對諸葛瞻保持一定程度的敬重,更多的是源於對其父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而非是對於諸葛瞻能力的肯定。

  現在,更是亂指揮。

  伏擊三千敗軍,哪裡需要幾萬大軍一齊出動。

  這一聽,就是不通戰陣。

  「聽軍師的,他的話,便是我的話。」

  蔣琬語氣也加重了幾分。

  雖然,他也不太了解諸葛瞻的做法,但在此時,他不會質疑諸葛瞻什麼,從而降低他在軍中的威信。

  「長史,幾萬人一齊調動,耗時耗物,對待一群殘兵敗將,末將以為,出戰五千軍士進行埋伏就可以了。」

  向條進言道,對於不合理的要求,他還是敢直言反駁的。

  大軍調動,開頭的就是糧草。

  這完全就是大動干戈。

  「五千軍士,向將軍就有把握全殲這支吳軍,一個也不放過嗎。」諸葛瞻微微仰頭。

  「有!」向條十分肯定道,以逸待勞,又是多於對方,還有什麼擔憂的。

  「那將軍可敢立軍狀否?」諸葛瞻又說道。

  他可記得,演義之中,諸葛亮不能服眾時,也是用一紙軍令狀建立威信的。

  他現在的情況也是何等的相似。

  人小言微,不能讓底下的將領軍士信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