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洗心革面
湯海江和三個姐姐在父親湯三九臨死前遵照他的遺願,從此以後決心洗心革面,拋棄了傳承了幾十年的無本生意的理念,開始著手接觸並轉型適應投資下血本經營的刻骨銘心的堅難歷程。
大姐湯涓,以前和老公何濤,夫妻倆主要從事在自己家的口糧田裡種蔬菜,收割之後用人力三輪車拉到市場上去賣,屬於自產自銷。這次也轉了型,在空閒時段,騎著三輪車到蔬菜批發市場將蔬菜批來,然後拉到零售農貿市場裡去賣,掙取差價,屬於穩中求進式的投資。二姐湯涵,因嫁到了市區城裡,結合家裡臨街的優勢,擺了個香菸零售攤,效益也不錯。三姐湯漫,此時正在找好對象,在對象的親戚家附近的一個門面房前擺了個甘蔗水果攤併兼營香菸零售。三位姐姐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全部投資到位,轉型成功,小日子是過的有滋有味,就乘下了湯海江還在不斷的考察投資方向。
為了能儘快尋找創業投資的門路,湯海江是多次的出錢請朋友和以前的同學們到市區城裡的夜宵攤里打牙祭,希望能在與朋友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中拓寬投資創業渠道。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為以前如果去夜宵攤,每當快吃完的時候,湯海江一般都會裝傻,朋友們就將單買掉了。等朋友們買完單,湯海江就反應過來了:「這錢怎麼能讓你付呢,應該是我付才對的」,此時,湯海江和朋友之間就會相互客套一下,反正最終錢朋友們已經付了。
時間到了1996年底,一天,湯海江電話打到劉建明家《此時在農村已有一部分家庭裝上了坐機電話》。接電話的是劉建明的母親:「喂,你好,你找誰」,在電話的那一頭,劉劍明的母親很禮貌的進行了詢問。在那個年代,電話在農村還不是很普及,特別是一些老人,對電話這種新科技產物很有新鮮感,有事沒事的都喜歡坐在電話機旁做些補補衣服,編織毛衣,理理青菜之類的家務活,不錯過任何一個來電。久而久之,老人們也學會了諸如你好,那一位,請問找誰之類的問候語甚至是簡單的普通話。湯海江在電話機這邊回答:「哦,是建明媽呀,你好你好,我找建明有些事」。劉建明媽一聽是湯海江,馬上非常客氣的說:「是海江啊,好長時間沒有打電話過來了,是找建明呀」。湯海江在電話那頭說:「是的,我找建明有事」。劉建明媽說:「海江,建明現在正好出去,還沒回來,等他回來我跟他說一下,就說你打電話過來,讓他回個電話給你」。湯海江在電話這頭連聲說:「好的好的,謝謝建明媽,就說我傍晚五點整在家裡的電話機旁邊等他,請他準時電話打過來」。劉建明媽說:「好的,海江,你放心,傍晚五點整我讓他準時打電話給你」。湯海江在電話這頭說:「謝謝建明媽,那我電話掛了」,那邊劉建明媽說:「好的好的,掛了」,說完,兩邊同時掛了電話。
一會兒,劉建明回到家裡,母親就將湯海江打來過電話並約好讓他在傍晚五點鐘的時候回個電話過去。劉建明對母親說:「知道了,我傍晚電話會回過去的」。在傍晚五點整,劉建明拔通了湯海江家的電話,正好湯海江等在電話機旁,當電話聲響起,就知道是劉建明打過來的。湯海江一下抓起電話筒:「是建明嗎,你好」,那邊劉建明在電話里說:「是我,海江,我媽告訴我,說剛才你和她約好讓我現在電話打個給你,有什麼事嗎」。湯海江在電話那邊嘻嘻哈哈的笑了笑說:「難道沒有事就不能打電話了嗎,我想你了,這電話能打嗎」,邊說邊在電話機旁做了個鬼臉。劉建明聽了說:「可以打可以打,這個打電話的理由好,我想你了兄弟」,湯海江說:「要不什麼時候有空我們出來到市區城裡去一下」。劉建明說:「海江,我現在有空,你呢」。湯海江說:「建明,我現在也正有空,要不我們等一會出去,七點鐘在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劉建明說:「好的」。兩邊就同時掛了電話。
七點鐘,兩位老同學騎自行車同時到了市區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隨後商量了一下,騎車到工人文化館去看錄像,到了工人文化館,停好自行車,湯海江馬上跑到售票窗口買了錄像票。錄像是隨到隨看,中間並不清場,滾動放映的是同一部武俠片子。兩個人走進放映廳,坐下來看的很入神,錄像看了一個半小時,又回到了原來進場時的片段。劉建明說:「海江,整部錄像都看了一遍,第二遍再看就不好看了,我們走吧」。湯海江說:「好的,不看了,出去吧」。說完,兩人起身站立起來走出了錄像廳,在外面,兩個人在馬路上走了一會兒,併到附近的一些服裝店去逛了一下,看看最新流行的服裝款式。大約在9點鐘左右,湯海江說:「建明,我們到夜宵攤去吃點東西吧」,劉建明說:「好的」。兩人將自行車推出停車場,騎上自行車到了城東夜宵攤。在城東,夜宵攤基本上都集中在這裡,當地城管部門對這裡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每當夜幕降臨,夜宵攤的老闆們就騎著三輪車將討生活的行頭拉出來,搭好塑料布雨篷,開始運營,這裡的攤位有十多家之多。兩個人到了城東夜宵攤,將自行車停好進去,找了個乾淨點的空位置坐下。夜宵攤老闆拿著菜譜過來問:「請問點什麼菜」。菜是劉建明點的,點了一盤醬爆螺螄,一盤青椒炒肉絲,一盤半個胖頭魚豆腐湯,兩瓶啤酒。說:「先點這麼多,不夠等一會再點」,說完將菜譜還給老闆並蹺起二郎腿兩人開始說話。湯海江問劉建明:「建明,你最近在幹什麼」,劉建明說:「這些天,做成了一票生意,是前婁村的村辦企業前婁服裝廠的縫紉機要更換成新的機器,舊的需要淘汰賣掉,我把整個廠的舊設備都盤了下來。共有兩百多台舊縫紉機,有一部分是確實不能再用了,因為破損是非常的嚴重,總共三萬塊錢,平均每台一百伍拾元都不到。我把這些舊縫紉機的零配件重新的組合裝配了一下,有七成的利用率,將確實不能用的只能當廢鐵賣掉。而重新組合裝配後經調試成功,賣到外省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票生意去掉雜七雜八的費用總共掙到了兩萬塊錢」。湯海江聽了是目瞪口呆,心裡想,我的天哪,一票生意就淨掙兩萬元錢,我到現在都還拿不出來兩萬塊錢呢。心裡越是這麼想,越是覺得今天把劉建明約出來這件事是做對了。馬上非常殷勤的說:「建明吃菜吃菜」,邊說邊拿起酒杯說:「來,我們碰一杯」,湯海江邊說話邊將酒杯遞向劉建明的杯子。酒杯一碰,湯海江仰頭將一杯啤酒一口倒進嘴裡,先干為敬。隨後,劉建明也一口乾掉,並用筷子夾了青椒肉絲送入嘴裡。酒過三巡,言歸正傳,湯海江趁著酒興,嘆了一口氣說:「建明啊,你現在把事業搞起來了,我是真的為你高興啊,而我到底還能幹什麼到現在都還是個未知數呢」。劉建明聽了說:「我聽說你不是在做防盜窗嗎,這防盜窗現在不正好大流行嗎」。湯海江說:「建明兄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防盜窗現在確實是大流行,但你知不知道現在做防盜門窗的人有多多少的人啊,技術含量又不高,一些中青年人,在單位下崗,找不好其他的活,兩三個人拼一下,花個一兩千元錢,買一套簡單的電動電焊工具,就可開張操作了,做的人多了,這價格是像吃了瀉藥似的猛往下掉,並且有沒有生意還不一定呢」。湯海江並沒有把之前是做無本生意的事說出來,劉建明聽了點點頭說:「哦,原來是這樣啊」,邊說邊喝了口啤酒。湯海江接著說:「建明,我想試試你剛才說的做舊機器的生意,不知道行不行」。劉建明又喝了口啤酒說:「我這個生意做是好做的,但要有一定的人脈,而且這種生意可能比你剛才說的防盜窗更不確定,因為不可能天天有工廠需要更新換新設備,而且這種生意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做,現在做的人也多了,可遇不可求。當然你想入這個行,我可以帶你,但我估計如果三個月沒有做成一單生意,你就會又氣餒了而又想換另外的行業了」,說完笑了笑。湯海江說:「建明,我正式決定了,先投資個一萬塊錢試試(因為湯海江經過多年的積蓄,包括開汽車修理店等,已經積蓄了萬把塊錢),就做舊設備回收,先在你後面跟跟學經驗」。湯海江邊說話邊主動的叫來夜宵攤的老闆:「老闆,付錢」主動的將單買了,兩人說好了。第二天湯海江就騎著自行車跟在劉建明後面屁顛屁顛的到處走進一些開了數十年以上的小工廠,希望這些小工廠能將舊設備淘汰的時候賣給他們。在一家開了數十年的小服裝廠,兩人進去找到老闆,問:「老闆,我們是專收舊設備的,有沒有淘汰換下來的舊機器賣掉,如果有,賣給我們,價格一定給你優惠」,邊說邊遞上一支香菸。服裝廠老闆說:「我們沒有換掉的機器,我們也不想擴大規模,只想保持現狀這樣搞搞就好了」。倒了個霉,只能到其他的廠里再去跑跑,但基本上都差不多,湯海江跟著劉建明就這樣跑了兩個月,根本就沒有找到有要將舊設備淘汰的,所以又沒有了信心,又想著找其他的行業試試。
幾天後的星期六下午4點左右,湯海江打電話到諸國明家,接電話的是諸國明媽,一聽是湯海江,諸國明媽非常客氣的說:「是海江啊,是不是找國明呀」,湯海江在電話那頭說:「是的,我找國明有事」。諸國明媽說:「海江,國明現在正好在廚房裡燒飯,我去跟他說一下,讓他來接電話,你稍等一下」。湯海江在電話這頭連聲說:「好的好的,謝謝國明媽,不急不急,讓他慢慢來」。因為到此時,諸國明並沒有將湯海江蒙他讓他買電錘的事告訴父母,而且諸國明認為,為了一把電錘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說不過去。所以在電話這頭諸國明媽大聲的叫了一聲:「國明,海江打來電話,你來接一下電話」。在廚房裡,諸國明應聲道:「知道了,我來了」就一路小跑到電話機旁接電話。諸國明拿起電話說:「是海江嗎,你老人家怎麼今天有空給我打電話」說完哈哈哈的笑了笑,當作是開玩笑。湯海江在電話那邊也嘻嘻哈哈的笑了笑說:「難道沒有事就不能打電話了嗎,我想你了,這電話能打嗎」,邊說邊在電話機旁做了個鬼臉。諸國明聽了說:「可以打可以打,兄弟之間確實是應該多多的聯繫」。湯海江說:「國明,今天有沒有空,我們出來到市區城裡去一下」。諸國明說:「海江,要不等我吃過晚飯和你一起出去吧」。湯海江說:「好吧,我也吃過飯再出去,我們七點鐘在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諸國明說:「好的」,兩邊就同時掛了電話。
七點鐘,湯海江和諸國明騎自行車同時到了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兩人商量了一下,湯海江說:「我們到少年宮打撞球去吧」。兩人騎車到了少年宮門口,將自行車停在馬路邊人行道上後走了進去。撞球室是承包給個人的,共有四張撞球桌,生意很好,想打撞球的小青年有不少,需要等,湯海江和諸國明就坐在撞球室靠牆邊的長木凳子上。一會兒,輪到湯海江和諸國明打撞球了,湯海江很老練的在撞球木桿上擦了擦滑石粉,兩位老同學就開始打起了撞球,兩人打了三盤撞球,每盤一元,贏的不用付錢,是輸的付錢,湯海江贏了一盤,輸兩盤,所以湯海江付了兩元錢,諸國明付了一元錢。打好撞球,兩人出了少年宮,到街上去逛了一下。因為是星期六,大街上每到星期六都有周末夜市,很熱鬧。兩人在大街上逛到晚上九點鐘的時候,湯海江說:「國明,夜市收場的時間也差不多了,我看我們去夜宵攤吃點東西吧」,諸國明說:「好的」。兩人就騎上自行車到了城東夜宵攤,將自行車停好進去,找了個乾淨點的空位置坐下,夜宵攤老闆拿著菜譜過來問:「請問點什麼菜」。湯海江拿過老闆遞過來的菜譜,
點了一盤醬爆螺螄,一盤水煮鹹水花生和一盤肉絲炒豆芽,兩瓶啤酒。說:「先點這麼多,不夠等一會再點」,湯海江說完將菜譜還給老闆後兩人開始說話。湯海江問諸國明:「國明,你最近在幹什麼」,諸國明說:「我還能幹什麼,天天上班,下班就回到家裡燒飯」。正說話的時候,老闆娘將萊端了上桌,兩人打開啤酒瓶各倒了杯啤酒開始吃。湯海江舉起杯子說:「來,國明,我們碰一杯」,湯海江邊說話邊將酒杯遞向諸國明的杯子,酒杯一碰,湯海江仰頭將一杯啤酒一口倒進嘴裡,先干為敬。隨後,諸國明也一口將啤酒幹掉,並用筷子夾了花生送入嘴裡。兩人在你敬我干,我敬你喝的過程中,酒過三巡,言歸正傳,湯海江趁著酒興,嘆了一口氣說:「國明啊,你現在在單位上班,旱澇保收,我是真的為你高興啊,而我到底還能幹什麼到現在都還是個未知數呢」。諸國明聽了說:「我聽說你前段時間不是和劉建明在做舊機器的回收生意嗎,這舊設備回收調劑可是利潤很高的行業」。湯海江說:「兄弟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也知道,這舊設備回收確實是個利潤很高的行業,但問題是沒地方去收舊設備呀。你剛才說前段時間劉建明在做舊設備生意,他也是運氣好,讓他收到了一票舊設備,你知道現在想做和正在做這一行的人有多多少的來。本來我想,投資個一萬元錢,先跟在劉建明後面練練手,但跟劉建明兩個月,基本上跑遍了很多的廠家,竟然是沒有收到一件舊設備。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收不到舊設備,這舊設備的調劑生意從何談起,何來的高利潤」,邊說邊拿起杯子將啤酒一口喝完。諸國明聽了湯海江的話問:「那你現在準備怎麼幹」。湯海江說:「正因為想不好幹什麼,所以今天把你約出來,想搞點投資,錢大概在萬把塊以內,想聽聽你的意見,我現在到底還有什麼好干」。
諸國明終於聽出了湯海江話里的意思,原來湯海江把他約出來,並不是想著大家曾經是同學,想對方了,而是實在是無路可走,到處這裡去撞一下大運,那邊去碰一下機遇。想想湯海江當時讓他買電錘的事,想不到他這種投機取巧,無利不起早的性格到現在是一點都沒改變。但又想想大家也是多年的老同學了,既然他現在有用得著自己的地方,能幫就幫他一把吧。想到這裡,諸國明說:「海江,讓我好好想想,你到底幹什麼合適」,湯海江說:「確實是要靠你給我想想辦法了,我現在是一點頭緒都沒有,不管怎麼說,我們畢竟是老同學」。兩個人邊吃邊談大約過了個把小時,等快吃完的時候,湯海江還沒有買單付錢的意思,諸國明也看出來了。只見諸國明手一招:「老闆,過來」,老闆過來後,諸國明問:「多少錢」,老闆算了一下說:「總共十八塊錢」,湯海江就將酒菜錢付掉後。這時湯海江反應過來了,說:「是我叫你來的,這錢應該我來付」,諸國明說:「一樣的一樣的,我付你付還不是一樣的」,兩人客套了一會後就不了了之,最終錢還是諸國明付掉的。
至於最近幾次到夜宵攤吃喝,在和劉建明來的時候湯海江是搶著主動付錢,而這次在和諸國明一起來卻來個反應遲鈍,不想付錢,這主要是湯海江把當年在職校讀書時在城東鄉集鎮上與小流氓打架的事到現在還記著。還記著他父親湯三九當年和他說過的那句話,諸國明要是沒有你,早就被打死了。卻不想想,是他湯海江的提議,把諸國明引入了置於死亡邊緣的境地。所以湯海江始終是心安理得的認為,讓諸國明幫幫忙,讓他付付錢是應該的。對於湯海江這種心理,諸國明是一點都沒有察覺,總認為同學之間沒有必要斤斤計較。過了兩天,諸國明給湯海江打了個電話,在電話里跟他說:「海江,前天你跟我說你現在到底幹什麼行業好,我回到家也在想,到底什麼行業適合你,正好我們家旁邊有一個人開了一家小飯館,效益很不錯,我想,你在職校的時候,也經常跑到烹飪班去偷學手藝,也學到了三腳貓的程度,開個小飯館應該是可以的,所以我認為你可以向他取取經,開個小飯館應該是不錯的,投資也不大」。湯海江聽了連聲說:「好好好,我到時候向他取取經,如果行,就開個小飯館」。說好後,當天晚上諸國就帶著湯海江來到了開飯館的鄰居那裡。這位開飯館的鄰居和諸國明關係很好,把所有的看家本領都告訴了湯海江,並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並告訴湯海江:「你現在經驗還不是很足,廚師什麼都先不要請,有些活自己先幹起來,而你母親反正現在家裡也是閒著,讓她一起到飯館裡乾乾活幫幫打雜,等打開了局面,再請廚師和幫工,這樣比較穩一點」。湯海江聽了很高興,第二天馬上去尋找適合開飯館的鋪面,而且很順利,一天時間就找好了,是一間大約四十來平方的簡易平房,是在城效結合部的一處貨物裝卸作業場附近。對口的顧客主要是在作業現場工作的管理人員和裝卸作業人員。湯海江希望以此為起點,逐步的發展壯大,等各方麵條件成熟,轉型升級。想到這裡,湯海江馬上置辦廚房工具和飯桌凳子,這些東西買來是二手的,所有的東西都算了一下,包括先付三個月的房租,每個月租金兩百元,並預押兩百元作為水電押金和花一百元錢買了一桶塗料將牆面塗了一遍,大約用了叄仟元錢。但這卻是湯海江自出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而且是最大的一次投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挑選個良辰吉日開張迎客了。
大姐湯涓,以前和老公何濤,夫妻倆主要從事在自己家的口糧田裡種蔬菜,收割之後用人力三輪車拉到市場上去賣,屬於自產自銷。這次也轉了型,在空閒時段,騎著三輪車到蔬菜批發市場將蔬菜批來,然後拉到零售農貿市場裡去賣,掙取差價,屬於穩中求進式的投資。二姐湯涵,因嫁到了市區城裡,結合家裡臨街的優勢,擺了個香菸零售攤,效益也不錯。三姐湯漫,此時正在找好對象,在對象的親戚家附近的一個門面房前擺了個甘蔗水果攤併兼營香菸零售。三位姐姐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全部投資到位,轉型成功,小日子是過的有滋有味,就乘下了湯海江還在不斷的考察投資方向。
為了能儘快尋找創業投資的門路,湯海江是多次的出錢請朋友和以前的同學們到市區城裡的夜宵攤里打牙祭,希望能在與朋友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中拓寬投資創業渠道。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為以前如果去夜宵攤,每當快吃完的時候,湯海江一般都會裝傻,朋友們就將單買掉了。等朋友們買完單,湯海江就反應過來了:「這錢怎麼能讓你付呢,應該是我付才對的」,此時,湯海江和朋友之間就會相互客套一下,反正最終錢朋友們已經付了。
時間到了1996年底,一天,湯海江電話打到劉建明家《此時在農村已有一部分家庭裝上了坐機電話》。接電話的是劉建明的母親:「喂,你好,你找誰」,在電話的那一頭,劉劍明的母親很禮貌的進行了詢問。在那個年代,電話在農村還不是很普及,特別是一些老人,對電話這種新科技產物很有新鮮感,有事沒事的都喜歡坐在電話機旁做些補補衣服,編織毛衣,理理青菜之類的家務活,不錯過任何一個來電。久而久之,老人們也學會了諸如你好,那一位,請問找誰之類的問候語甚至是簡單的普通話。湯海江在電話機這邊回答:「哦,是建明媽呀,你好你好,我找建明有些事」。劉建明媽一聽是湯海江,馬上非常客氣的說:「是海江啊,好長時間沒有打電話過來了,是找建明呀」。湯海江在電話那頭說:「是的,我找建明有事」。劉建明媽說:「海江,建明現在正好出去,還沒回來,等他回來我跟他說一下,就說你打電話過來,讓他回個電話給你」。湯海江在電話這頭連聲說:「好的好的,謝謝建明媽,就說我傍晚五點整在家裡的電話機旁邊等他,請他準時電話打過來」。劉建明媽說:「好的,海江,你放心,傍晚五點整我讓他準時打電話給你」。湯海江在電話這頭說:「謝謝建明媽,那我電話掛了」,那邊劉建明媽說:「好的好的,掛了」,說完,兩邊同時掛了電話。
一會兒,劉建明回到家裡,母親就將湯海江打來過電話並約好讓他在傍晚五點鐘的時候回個電話過去。劉建明對母親說:「知道了,我傍晚電話會回過去的」。在傍晚五點整,劉建明拔通了湯海江家的電話,正好湯海江等在電話機旁,當電話聲響起,就知道是劉建明打過來的。湯海江一下抓起電話筒:「是建明嗎,你好」,那邊劉建明在電話里說:「是我,海江,我媽告訴我,說剛才你和她約好讓我現在電話打個給你,有什麼事嗎」。湯海江在電話那邊嘻嘻哈哈的笑了笑說:「難道沒有事就不能打電話了嗎,我想你了,這電話能打嗎」,邊說邊在電話機旁做了個鬼臉。劉建明聽了說:「可以打可以打,這個打電話的理由好,我想你了兄弟」,湯海江說:「要不什麼時候有空我們出來到市區城裡去一下」。劉建明說:「海江,我現在有空,你呢」。湯海江說:「建明,我現在也正有空,要不我們等一會出去,七點鐘在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劉建明說:「好的」。兩邊就同時掛了電話。
七點鐘,兩位老同學騎自行車同時到了市區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隨後商量了一下,騎車到工人文化館去看錄像,到了工人文化館,停好自行車,湯海江馬上跑到售票窗口買了錄像票。錄像是隨到隨看,中間並不清場,滾動放映的是同一部武俠片子。兩個人走進放映廳,坐下來看的很入神,錄像看了一個半小時,又回到了原來進場時的片段。劉建明說:「海江,整部錄像都看了一遍,第二遍再看就不好看了,我們走吧」。湯海江說:「好的,不看了,出去吧」。說完,兩人起身站立起來走出了錄像廳,在外面,兩個人在馬路上走了一會兒,併到附近的一些服裝店去逛了一下,看看最新流行的服裝款式。大約在9點鐘左右,湯海江說:「建明,我們到夜宵攤去吃點東西吧」,劉建明說:「好的」。兩人將自行車推出停車場,騎上自行車到了城東夜宵攤。在城東,夜宵攤基本上都集中在這裡,當地城管部門對這裡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每當夜幕降臨,夜宵攤的老闆們就騎著三輪車將討生活的行頭拉出來,搭好塑料布雨篷,開始運營,這裡的攤位有十多家之多。兩個人到了城東夜宵攤,將自行車停好進去,找了個乾淨點的空位置坐下。夜宵攤老闆拿著菜譜過來問:「請問點什麼菜」。菜是劉建明點的,點了一盤醬爆螺螄,一盤青椒炒肉絲,一盤半個胖頭魚豆腐湯,兩瓶啤酒。說:「先點這麼多,不夠等一會再點」,說完將菜譜還給老闆並蹺起二郎腿兩人開始說話。湯海江問劉建明:「建明,你最近在幹什麼」,劉建明說:「這些天,做成了一票生意,是前婁村的村辦企業前婁服裝廠的縫紉機要更換成新的機器,舊的需要淘汰賣掉,我把整個廠的舊設備都盤了下來。共有兩百多台舊縫紉機,有一部分是確實不能再用了,因為破損是非常的嚴重,總共三萬塊錢,平均每台一百伍拾元都不到。我把這些舊縫紉機的零配件重新的組合裝配了一下,有七成的利用率,將確實不能用的只能當廢鐵賣掉。而重新組合裝配後經調試成功,賣到外省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票生意去掉雜七雜八的費用總共掙到了兩萬塊錢」。湯海江聽了是目瞪口呆,心裡想,我的天哪,一票生意就淨掙兩萬元錢,我到現在都還拿不出來兩萬塊錢呢。心裡越是這麼想,越是覺得今天把劉建明約出來這件事是做對了。馬上非常殷勤的說:「建明吃菜吃菜」,邊說邊拿起酒杯說:「來,我們碰一杯」,湯海江邊說話邊將酒杯遞向劉建明的杯子。酒杯一碰,湯海江仰頭將一杯啤酒一口倒進嘴裡,先干為敬。隨後,劉建明也一口乾掉,並用筷子夾了青椒肉絲送入嘴裡。酒過三巡,言歸正傳,湯海江趁著酒興,嘆了一口氣說:「建明啊,你現在把事業搞起來了,我是真的為你高興啊,而我到底還能幹什麼到現在都還是個未知數呢」。劉建明聽了說:「我聽說你不是在做防盜窗嗎,這防盜窗現在不正好大流行嗎」。湯海江說:「建明兄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防盜窗現在確實是大流行,但你知不知道現在做防盜門窗的人有多多少的人啊,技術含量又不高,一些中青年人,在單位下崗,找不好其他的活,兩三個人拼一下,花個一兩千元錢,買一套簡單的電動電焊工具,就可開張操作了,做的人多了,這價格是像吃了瀉藥似的猛往下掉,並且有沒有生意還不一定呢」。湯海江並沒有把之前是做無本生意的事說出來,劉建明聽了點點頭說:「哦,原來是這樣啊」,邊說邊喝了口啤酒。湯海江接著說:「建明,我想試試你剛才說的做舊機器的生意,不知道行不行」。劉建明又喝了口啤酒說:「我這個生意做是好做的,但要有一定的人脈,而且這種生意可能比你剛才說的防盜窗更不確定,因為不可能天天有工廠需要更新換新設備,而且這種生意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做,現在做的人也多了,可遇不可求。當然你想入這個行,我可以帶你,但我估計如果三個月沒有做成一單生意,你就會又氣餒了而又想換另外的行業了」,說完笑了笑。湯海江說:「建明,我正式決定了,先投資個一萬塊錢試試(因為湯海江經過多年的積蓄,包括開汽車修理店等,已經積蓄了萬把塊錢),就做舊設備回收,先在你後面跟跟學經驗」。湯海江邊說話邊主動的叫來夜宵攤的老闆:「老闆,付錢」主動的將單買了,兩人說好了。第二天湯海江就騎著自行車跟在劉建明後面屁顛屁顛的到處走進一些開了數十年以上的小工廠,希望這些小工廠能將舊設備淘汰的時候賣給他們。在一家開了數十年的小服裝廠,兩人進去找到老闆,問:「老闆,我們是專收舊設備的,有沒有淘汰換下來的舊機器賣掉,如果有,賣給我們,價格一定給你優惠」,邊說邊遞上一支香菸。服裝廠老闆說:「我們沒有換掉的機器,我們也不想擴大規模,只想保持現狀這樣搞搞就好了」。倒了個霉,只能到其他的廠里再去跑跑,但基本上都差不多,湯海江跟著劉建明就這樣跑了兩個月,根本就沒有找到有要將舊設備淘汰的,所以又沒有了信心,又想著找其他的行業試試。
幾天後的星期六下午4點左右,湯海江打電話到諸國明家,接電話的是諸國明媽,一聽是湯海江,諸國明媽非常客氣的說:「是海江啊,是不是找國明呀」,湯海江在電話那頭說:「是的,我找國明有事」。諸國明媽說:「海江,國明現在正好在廚房裡燒飯,我去跟他說一下,讓他來接電話,你稍等一下」。湯海江在電話這頭連聲說:「好的好的,謝謝國明媽,不急不急,讓他慢慢來」。因為到此時,諸國明並沒有將湯海江蒙他讓他買電錘的事告訴父母,而且諸國明認為,為了一把電錘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說不過去。所以在電話這頭諸國明媽大聲的叫了一聲:「國明,海江打來電話,你來接一下電話」。在廚房裡,諸國明應聲道:「知道了,我來了」就一路小跑到電話機旁接電話。諸國明拿起電話說:「是海江嗎,你老人家怎麼今天有空給我打電話」說完哈哈哈的笑了笑,當作是開玩笑。湯海江在電話那邊也嘻嘻哈哈的笑了笑說:「難道沒有事就不能打電話了嗎,我想你了,這電話能打嗎」,邊說邊在電話機旁做了個鬼臉。諸國明聽了說:「可以打可以打,兄弟之間確實是應該多多的聯繫」。湯海江說:「國明,今天有沒有空,我們出來到市區城裡去一下」。諸國明說:「海江,要不等我吃過晚飯和你一起出去吧」。湯海江說:「好吧,我也吃過飯再出去,我們七點鐘在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諸國明說:「好的」,兩邊就同時掛了電話。
七點鐘,湯海江和諸國明騎自行車同時到了勞動路十字路口匯合。兩人商量了一下,湯海江說:「我們到少年宮打撞球去吧」。兩人騎車到了少年宮門口,將自行車停在馬路邊人行道上後走了進去。撞球室是承包給個人的,共有四張撞球桌,生意很好,想打撞球的小青年有不少,需要等,湯海江和諸國明就坐在撞球室靠牆邊的長木凳子上。一會兒,輪到湯海江和諸國明打撞球了,湯海江很老練的在撞球木桿上擦了擦滑石粉,兩位老同學就開始打起了撞球,兩人打了三盤撞球,每盤一元,贏的不用付錢,是輸的付錢,湯海江贏了一盤,輸兩盤,所以湯海江付了兩元錢,諸國明付了一元錢。打好撞球,兩人出了少年宮,到街上去逛了一下。因為是星期六,大街上每到星期六都有周末夜市,很熱鬧。兩人在大街上逛到晚上九點鐘的時候,湯海江說:「國明,夜市收場的時間也差不多了,我看我們去夜宵攤吃點東西吧」,諸國明說:「好的」。兩人就騎上自行車到了城東夜宵攤,將自行車停好進去,找了個乾淨點的空位置坐下,夜宵攤老闆拿著菜譜過來問:「請問點什麼菜」。湯海江拿過老闆遞過來的菜譜,
點了一盤醬爆螺螄,一盤水煮鹹水花生和一盤肉絲炒豆芽,兩瓶啤酒。說:「先點這麼多,不夠等一會再點」,湯海江說完將菜譜還給老闆後兩人開始說話。湯海江問諸國明:「國明,你最近在幹什麼」,諸國明說:「我還能幹什麼,天天上班,下班就回到家裡燒飯」。正說話的時候,老闆娘將萊端了上桌,兩人打開啤酒瓶各倒了杯啤酒開始吃。湯海江舉起杯子說:「來,國明,我們碰一杯」,湯海江邊說話邊將酒杯遞向諸國明的杯子,酒杯一碰,湯海江仰頭將一杯啤酒一口倒進嘴裡,先干為敬。隨後,諸國明也一口將啤酒幹掉,並用筷子夾了花生送入嘴裡。兩人在你敬我干,我敬你喝的過程中,酒過三巡,言歸正傳,湯海江趁著酒興,嘆了一口氣說:「國明啊,你現在在單位上班,旱澇保收,我是真的為你高興啊,而我到底還能幹什麼到現在都還是個未知數呢」。諸國明聽了說:「我聽說你前段時間不是和劉建明在做舊機器的回收生意嗎,這舊設備回收調劑可是利潤很高的行業」。湯海江說:「兄弟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也知道,這舊設備回收確實是個利潤很高的行業,但問題是沒地方去收舊設備呀。你剛才說前段時間劉建明在做舊設備生意,他也是運氣好,讓他收到了一票舊設備,你知道現在想做和正在做這一行的人有多多少的來。本來我想,投資個一萬元錢,先跟在劉建明後面練練手,但跟劉建明兩個月,基本上跑遍了很多的廠家,竟然是沒有收到一件舊設備。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收不到舊設備,這舊設備的調劑生意從何談起,何來的高利潤」,邊說邊拿起杯子將啤酒一口喝完。諸國明聽了湯海江的話問:「那你現在準備怎麼幹」。湯海江說:「正因為想不好幹什麼,所以今天把你約出來,想搞點投資,錢大概在萬把塊以內,想聽聽你的意見,我現在到底還有什麼好干」。
諸國明終於聽出了湯海江話里的意思,原來湯海江把他約出來,並不是想著大家曾經是同學,想對方了,而是實在是無路可走,到處這裡去撞一下大運,那邊去碰一下機遇。想想湯海江當時讓他買電錘的事,想不到他這種投機取巧,無利不起早的性格到現在是一點都沒改變。但又想想大家也是多年的老同學了,既然他現在有用得著自己的地方,能幫就幫他一把吧。想到這裡,諸國明說:「海江,讓我好好想想,你到底幹什麼合適」,湯海江說:「確實是要靠你給我想想辦法了,我現在是一點頭緒都沒有,不管怎麼說,我們畢竟是老同學」。兩個人邊吃邊談大約過了個把小時,等快吃完的時候,湯海江還沒有買單付錢的意思,諸國明也看出來了。只見諸國明手一招:「老闆,過來」,老闆過來後,諸國明問:「多少錢」,老闆算了一下說:「總共十八塊錢」,湯海江就將酒菜錢付掉後。這時湯海江反應過來了,說:「是我叫你來的,這錢應該我來付」,諸國明說:「一樣的一樣的,我付你付還不是一樣的」,兩人客套了一會後就不了了之,最終錢還是諸國明付掉的。
至於最近幾次到夜宵攤吃喝,在和劉建明來的時候湯海江是搶著主動付錢,而這次在和諸國明一起來卻來個反應遲鈍,不想付錢,這主要是湯海江把當年在職校讀書時在城東鄉集鎮上與小流氓打架的事到現在還記著。還記著他父親湯三九當年和他說過的那句話,諸國明要是沒有你,早就被打死了。卻不想想,是他湯海江的提議,把諸國明引入了置於死亡邊緣的境地。所以湯海江始終是心安理得的認為,讓諸國明幫幫忙,讓他付付錢是應該的。對於湯海江這種心理,諸國明是一點都沒有察覺,總認為同學之間沒有必要斤斤計較。過了兩天,諸國明給湯海江打了個電話,在電話里跟他說:「海江,前天你跟我說你現在到底幹什麼行業好,我回到家也在想,到底什麼行業適合你,正好我們家旁邊有一個人開了一家小飯館,效益很不錯,我想,你在職校的時候,也經常跑到烹飪班去偷學手藝,也學到了三腳貓的程度,開個小飯館應該是可以的,所以我認為你可以向他取取經,開個小飯館應該是不錯的,投資也不大」。湯海江聽了連聲說:「好好好,我到時候向他取取經,如果行,就開個小飯館」。說好後,當天晚上諸國就帶著湯海江來到了開飯館的鄰居那裡。這位開飯館的鄰居和諸國明關係很好,把所有的看家本領都告訴了湯海江,並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並告訴湯海江:「你現在經驗還不是很足,廚師什麼都先不要請,有些活自己先幹起來,而你母親反正現在家裡也是閒著,讓她一起到飯館裡乾乾活幫幫打雜,等打開了局面,再請廚師和幫工,這樣比較穩一點」。湯海江聽了很高興,第二天馬上去尋找適合開飯館的鋪面,而且很順利,一天時間就找好了,是一間大約四十來平方的簡易平房,是在城效結合部的一處貨物裝卸作業場附近。對口的顧客主要是在作業現場工作的管理人員和裝卸作業人員。湯海江希望以此為起點,逐步的發展壯大,等各方麵條件成熟,轉型升級。想到這裡,湯海江馬上置辦廚房工具和飯桌凳子,這些東西買來是二手的,所有的東西都算了一下,包括先付三個月的房租,每個月租金兩百元,並預押兩百元作為水電押金和花一百元錢買了一桶塗料將牆面塗了一遍,大約用了叄仟元錢。但這卻是湯海江自出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而且是最大的一次投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挑選個良辰吉日開張迎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