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新豐縣子
正月月底,大地回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溫暖的春風,叫醒了住在莊子北面的村落,各家各戶都在收拾農具,準備春耕。
尉遲寶琪和自家的工匠,此時卻在自家府邸的前院,拆卸一架耕犁,其犁轅呈一道優美的曲線,不錯,正是曲轅犁。
曲轅犁出現的朝代就是唐朝。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提到長曲轅犁和「蔚犁」,但因記載不詳,只能推測為短轅犁。唐代初期出現的長曲轅犁,和轉動靈活的「蔚犁」的問世,為曲轅犁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因為曲轅犁,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適宜江南地區水田面積小的特點,因此短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朝江東地區。史書記載,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故又名「江東犁」。
尉遲寶琪在之前,一次偶然的相遇,發現了農戶在一旁修理的長曲轅犁。於是他喊上府里的工匠,結合自己努力回想的記憶,將曲轅犁改造了出來。
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記載在唐朝著名文學家陸龜蒙《耒耜經》里。尉遲寶琪按照記憶,還搞出了鐵口犁鏵和舌狀梯形犁鏵。
「你們都看清楚了,就按照這個樣子,給我能造多少,造多少。」尉遲寶琪朝著工匠們吩咐著,然後他扭頭朝著尉遲祿說道:「三叔,麻煩你去請房相,就說驪山有一人一畜,便能耕作的耕犁。」
一個時辰後,驪山,田壟上。李二陛下、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將作大匠閻立德和尉遲寶琪,看著田中,尉遲家的部曲一人和一匹駑馬,一個半時辰便耕完一畝土地,而其手中的曲轅犁,調頭和轉彎更是輕便。
房玄齡上去,用手測量了犁溝的深度,然後對著李二陛下大禮參拜後,激動的說道:「神器,這是耕作的神器呀。按照這個速度,一人一天能耕作三畝田有餘。普通百姓沒有駑馬,但可以用人拉犁。朝廷的開荒政策,是如虎添翼,簡直是天降祥瑞呀。」
杜如晦也跟著大禮參拜完,然後接著房玄齡的話,往下說道:「朝有聖人,必出祥瑞。工部、將作監應該大量生產曲轅犁……」
「臣建議,將曲轅犁製作方法,明發各地衙門,命令各地抓緊時間製作曲轅犁。春耕可就在眼前呀。」魏徵大禮參拜完,沒等杜如晦說完,便激動的說道。
李二陛下愣愣了看著田間,等大臣話說完,他深吸兩口氣,然後命令道:「房玄齡、杜如晦,明發召旨,令大唐所有道、州、縣,全力製造曲轅犁。農耕時分,農戶可去各衙門免費借取。魏徵,御史台全程監督,有懶惰、懈怠者,嚴懲不貸。閻立德,將作監和工部,這段時間放下一切事物,全力生產曲轅犁。」
「諾。」
李二陛下和眾大臣,興沖沖的走了,不但帶走了尉遲寶琪所畫的圖紙,連尉遲家部曲剛剛耕地的犁,和尉遲家工匠做好的兩架新犁,也一併帶走了。
走之前,李二陛下還重重的拍了拍尉遲寶琪的肩膀,「你不錯,很不錯。」
「二郎,我去尚書省找房相,經過通傳進去後,發現聖人和房相、杜相、魏諫議都在。我按照你的話說了後,他們便一併來了,路上還叫上了閻大匠。」等李二陛下走後,尉遲祿才有時間匯報。
尉遲寶琪在得知李二陛下也過來了,也是驚訝片刻,然後馬上吩咐府內部曲、侍從、侍女打掃,但李二陛下來了後,便急匆匆的讓試驗曲轅犁,然後又興沖沖的走了,連口水都沒喝。但驪山尉遲府,現在還是亂糟糟的,一片「雞飛狗跳」。
李二陛下進入太極宮後,便走進太廟。他恭恭敬敬給牌位上了香,然後將用過的曲轅犁,放到供奉桌上。「天佑李唐,天佑世民,……」
第二天,太極殿朝會上,迎著初升的朝陽,房玄齡出列,開口說道:「貞觀元始,聖人臨朝,天降祥瑞。涇陽縣男,尉遲寶琪,造曲轅犁,日耕三畝有餘……」
房玄齡洋洋灑灑一片奏表,將曲轅犁的優勢和效率說了出來。
「真有如此神器?」
「房相說他和杜相、魏諫議親眼所見,這能有假?」
……
房玄齡剛剛說完,殿內文武便開始小聲議論起來。這時杜如晦出列,朝李二陛下大禮參拜道:「臣,為聖人賀,為大唐賀。」
「臣,為聖人賀,為大唐賀。」一眾大臣紛紛跟隨杜如晦,大禮參拜道。
李二陛下看著殿內眾人,開口說道:「尉遲寶琪,獻犁有功,封新豐縣子,食邑五百戶,實封四百戶。」
「工部、將作監在農忙前,全力生產曲轅犁。各部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尉遲寶琪中午時分,便收到了封賞的聖旨。因為一個曲轅犁,他不但爵位上升一級,食邑也封到驪山所在的新豐縣。
新豐縣,《漢書·地理志》有載,「驪山在南,故驪戎國,秦驪邑,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置。」上官婉兒有《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其中的「新豐」就是指新豐縣。新豐縣是個小縣,至唐天寶七載(748年)併入昭應縣。
一個曲轅犁,能有這麼大的功勞嗎?答案是,有。李二陛下的賞賜,算是略顯寒酸了。對於一個農耕社會,曲轅犁的出現,至少能讓農民,多開墾五成的土地,農民只要有口吃的,他就不會造反,這對社會的穩定作用巨大;還有,皇室及各世家大族,能開墾出更多的荒地,這便是「大治」的前兆。一句話,曲轅犁的出現,是對生產力的巨大提升。
這麼大的功,尉遲寶琪僅僅進一級爵位。尉遲寶琪知道,這是李二陛下愛護他,畢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御史針對尉遲寶琪的彈劾,昨天還沒有消停,但今天曲轅犁一出,這些御史便銷聲匿跡了。李二陛下也是看到這種情形,又對尉遲寶琪「磨一磨」。
尉遲寶琪新的食邑,便是處在驪山和長安大道旁,臨著驪山尉遲府的吳莊村。吳莊村有200多戶人家,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成為了新進新豐縣子的邑戶。吳莊村里正的拜帖,已經放到了尉遲寶琪面前。
「五叔,裝兩大車豬肉,再裝些胡餅。我們去一趟吳莊村。」
尉遲五聽尉遲寶琪說完後,馬上去後廚安排了。不一會兒,四輛大車邊裝好了。尉遲寶琪走在路上,不由的朝自己左手邊的尉遲五問道:「五叔,怎麼這麼快準備好?咱們家廚娘,不是一天都是在做飯吧?」
尉遲五聽尉遲寶琪說完,仔細打量了下尉遲寶琪,然後說道:「郎君,不是歡喜的又失憶了吧?現在時間剛剛日中,正是準備吃飯的時候,你吩咐下來後,咱家部曲、護衛都說不急,他們等等就行,所以我才能這麼快準備好胡餅。」
「五叔呀。我承認,我是有點歡喜。但你也不能這樣說我吧,罰一個月月錢。」聽了尉遲五的話,尉遲寶琪看著這一直陪著自己的尉遲五,是「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這不行呀,寶琪。我正準備說親呢,哪能罰月錢?」
「哼。你說親所有的花費,府里出。但必須罰一個月月錢。」說完,尉遲寶琪便急著走了兩步,朝吳莊村走去。
到了吳莊村的曬穀場,吳莊村的村民,看著之前每天都能早起看見的貴人少年,其中一人大著膽子,問道:「貴人,來我吳莊村,何事?」
沒等尉遲寶琪說話,尉遲五便朝著村民問道:「你們里正,吳老憨呢?」
「這呢。」一位身穿粗布麻衣,頭髮已經有點點雪白的農村老漢,匆匆跑了過來。
「我是新豐縣子。里正,這個村成為我的食邑了。我來看看大家。」
「大壯,敲鑼。」吳老憨一聽尉遲寶琪這話,馬上朝一旁的青年吩咐道。
伴隨著「哐、哐、哐」的鑼聲,吳莊村所有村民,聚集在了曬穀場上。
見人聚集齊了,吳老憨朝著眾人說道:「我們的新主家,來看我們了。」眾村民驚訝的望向尉遲寶琪,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新主家了。其實里正吳老憨,從縣裡剛剛知道吳莊村成為新豐縣子的食邑,他在縣裡,借的筆墨,書寫了一封拜帖,並委託縣裡的差人,幫自己送到貴人府邸。
縣裡的差人是騎馬將拜帖送到了驪山尉遲府。而吳老憨,從縣衙走著回到了吳莊村,他剛剛回來,正準備來曬穀場,跟大家說這個事,然後各家湊湊,準備給主家送份禮。但他還沒到曬穀場,尉遲寶琪便到了。
尉遲寶琪先讓里正吳老憨,跟大家說了從縣裡得到的消息。然後,他走到村民中央,開口高聲說道:「我是新豐縣子,尉遲寶琪。大家很多人都見過我,咱們以後就是一家人,大家以後有什麼事情,可以來找我。還有,春耕馬上開始,哪家有困難,哪家缺少牲口,都可以找我。還有,府里正在做新犁,農耕的時候,大家都可以來府里,領新犁。」
尉遲寶琪說完,便讓尉遲五將胡餅和豬肉交給吳老憨,讓他發下去。
吳老憨喊了幾個人,給每家發胡餅和豬肉,尉遲寶琪看了一會兒,便準備回去,這時吳老憨走了過來,對尉遲寶琪行了一禮,說道:「主家,我讓糟糠準備飯菜了,您吃了飯再走吧。」
「里正呀。我就住在旁邊,每天跑步都經過咱們村,咱們村是什麼樣子,我心裡有數。咱們村不富裕,我就不給你家添負擔了。你是一個好人,之後還會有一百多戶,落戶咱們村,新老住戶他們,肯定會有磕磕絆絆的,以後就有勞你多費心。」
「主家,可不敢這樣說。多來人,是好事呀。再多一百多戶,吳莊村就成周圍最大的村了。但……但……」
看著吳老憨吞吞吐吐的樣子,尉遲寶琪一想,便知道原因所在,於是他馬上說道:「地不用管。周圍這些地都是我的。」說著尉遲寶琪東南西北各指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春耕,你們先將自己的地種完,然後就需要幫我種地了。」
「主家,您這話說的。咱們不就是個種地的嗎?」
「村裡有多少府兵?」
「四十四名。」
「明天讓他們到府內,跟著護衛一起訓練。」
「諾。」
尉遲寶琪走在前面,後面的吳老憨臉上露出糾結的神色,他剛準備趕上去,便被尉遲五一把拉住,等尉遲寶琪走遠了,尉遲五才看著吳老憨問道:「你又有什麼事?」
「尉遲管家。這壯勞力都去訓練了,農具誰修?」
「我還以為什麼事呢,剛才爵爺不是說了嗎?農具去府里領。」然後尉遲五詳細的介紹了尉遲家,及尉遲寶琪。然後有對吳老憨提出的各種問題,給與答覆。
吳老憨這才發現,吳莊村成為尉遲寶琪的食邑,是多麼的幸運。以往自己搞不定的事,在尉遲管家嘴裡,居然是一句話的事。
尉遲五見吳老憨問題問完了,對著笑的滿臉褶子的吳老憨,最後說道:「總之一句話,以後聽爵爺的,爵爺讓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
「諾。尉遲管家你放心吧。」吳老憨看著尉遲五漸漸走遠。他馬上朝著曬穀場跑去,「大家都過來,大家都過來。我這還有事,要跟大家說,是好事,大好事。」
尉遲寶琪剛剛走進大堂,尉遲祿和孫大便急匆匆趕了過來,「寶琪,你的食邑還差多少?」
尉遲寶琪看著滿頭大汗的二人,不禁詫異,「怎麼回事?護衛那出差子了?」
「你的食邑還差多少?」尉遲祿又焦急的問道。
「還差小二百戶。怎麼了?」
「謝天謝地呀。還有就好,還有就好。夠咱們這一百多護衛,都搬過來的。」
尉遲寶琪和自家的工匠,此時卻在自家府邸的前院,拆卸一架耕犁,其犁轅呈一道優美的曲線,不錯,正是曲轅犁。
曲轅犁出現的朝代就是唐朝。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提到長曲轅犁和「蔚犁」,但因記載不詳,只能推測為短轅犁。唐代初期出現的長曲轅犁,和轉動靈活的「蔚犁」的問世,為曲轅犁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因為曲轅犁,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適宜江南地區水田面積小的特點,因此短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朝江東地區。史書記載,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故又名「江東犁」。
尉遲寶琪在之前,一次偶然的相遇,發現了農戶在一旁修理的長曲轅犁。於是他喊上府里的工匠,結合自己努力回想的記憶,將曲轅犁改造了出來。
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記載在唐朝著名文學家陸龜蒙《耒耜經》里。尉遲寶琪按照記憶,還搞出了鐵口犁鏵和舌狀梯形犁鏵。
「你們都看清楚了,就按照這個樣子,給我能造多少,造多少。」尉遲寶琪朝著工匠們吩咐著,然後他扭頭朝著尉遲祿說道:「三叔,麻煩你去請房相,就說驪山有一人一畜,便能耕作的耕犁。」
一個時辰後,驪山,田壟上。李二陛下、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將作大匠閻立德和尉遲寶琪,看著田中,尉遲家的部曲一人和一匹駑馬,一個半時辰便耕完一畝土地,而其手中的曲轅犁,調頭和轉彎更是輕便。
房玄齡上去,用手測量了犁溝的深度,然後對著李二陛下大禮參拜後,激動的說道:「神器,這是耕作的神器呀。按照這個速度,一人一天能耕作三畝田有餘。普通百姓沒有駑馬,但可以用人拉犁。朝廷的開荒政策,是如虎添翼,簡直是天降祥瑞呀。」
杜如晦也跟著大禮參拜完,然後接著房玄齡的話,往下說道:「朝有聖人,必出祥瑞。工部、將作監應該大量生產曲轅犁……」
「臣建議,將曲轅犁製作方法,明發各地衙門,命令各地抓緊時間製作曲轅犁。春耕可就在眼前呀。」魏徵大禮參拜完,沒等杜如晦說完,便激動的說道。
李二陛下愣愣了看著田間,等大臣話說完,他深吸兩口氣,然後命令道:「房玄齡、杜如晦,明發召旨,令大唐所有道、州、縣,全力製造曲轅犁。農耕時分,農戶可去各衙門免費借取。魏徵,御史台全程監督,有懶惰、懈怠者,嚴懲不貸。閻立德,將作監和工部,這段時間放下一切事物,全力生產曲轅犁。」
「諾。」
李二陛下和眾大臣,興沖沖的走了,不但帶走了尉遲寶琪所畫的圖紙,連尉遲家部曲剛剛耕地的犁,和尉遲家工匠做好的兩架新犁,也一併帶走了。
走之前,李二陛下還重重的拍了拍尉遲寶琪的肩膀,「你不錯,很不錯。」
「二郎,我去尚書省找房相,經過通傳進去後,發現聖人和房相、杜相、魏諫議都在。我按照你的話說了後,他們便一併來了,路上還叫上了閻大匠。」等李二陛下走後,尉遲祿才有時間匯報。
尉遲寶琪在得知李二陛下也過來了,也是驚訝片刻,然後馬上吩咐府內部曲、侍從、侍女打掃,但李二陛下來了後,便急匆匆的讓試驗曲轅犁,然後又興沖沖的走了,連口水都沒喝。但驪山尉遲府,現在還是亂糟糟的,一片「雞飛狗跳」。
李二陛下進入太極宮後,便走進太廟。他恭恭敬敬給牌位上了香,然後將用過的曲轅犁,放到供奉桌上。「天佑李唐,天佑世民,……」
第二天,太極殿朝會上,迎著初升的朝陽,房玄齡出列,開口說道:「貞觀元始,聖人臨朝,天降祥瑞。涇陽縣男,尉遲寶琪,造曲轅犁,日耕三畝有餘……」
房玄齡洋洋灑灑一片奏表,將曲轅犁的優勢和效率說了出來。
「真有如此神器?」
「房相說他和杜相、魏諫議親眼所見,這能有假?」
……
房玄齡剛剛說完,殿內文武便開始小聲議論起來。這時杜如晦出列,朝李二陛下大禮參拜道:「臣,為聖人賀,為大唐賀。」
「臣,為聖人賀,為大唐賀。」一眾大臣紛紛跟隨杜如晦,大禮參拜道。
李二陛下看著殿內眾人,開口說道:「尉遲寶琪,獻犁有功,封新豐縣子,食邑五百戶,實封四百戶。」
「工部、將作監在農忙前,全力生產曲轅犁。各部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尉遲寶琪中午時分,便收到了封賞的聖旨。因為一個曲轅犁,他不但爵位上升一級,食邑也封到驪山所在的新豐縣。
新豐縣,《漢書·地理志》有載,「驪山在南,故驪戎國,秦驪邑,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置。」上官婉兒有《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其中的「新豐」就是指新豐縣。新豐縣是個小縣,至唐天寶七載(748年)併入昭應縣。
一個曲轅犁,能有這麼大的功勞嗎?答案是,有。李二陛下的賞賜,算是略顯寒酸了。對於一個農耕社會,曲轅犁的出現,至少能讓農民,多開墾五成的土地,農民只要有口吃的,他就不會造反,這對社會的穩定作用巨大;還有,皇室及各世家大族,能開墾出更多的荒地,這便是「大治」的前兆。一句話,曲轅犁的出現,是對生產力的巨大提升。
這麼大的功,尉遲寶琪僅僅進一級爵位。尉遲寶琪知道,這是李二陛下愛護他,畢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御史針對尉遲寶琪的彈劾,昨天還沒有消停,但今天曲轅犁一出,這些御史便銷聲匿跡了。李二陛下也是看到這種情形,又對尉遲寶琪「磨一磨」。
尉遲寶琪新的食邑,便是處在驪山和長安大道旁,臨著驪山尉遲府的吳莊村。吳莊村有200多戶人家,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成為了新進新豐縣子的邑戶。吳莊村里正的拜帖,已經放到了尉遲寶琪面前。
「五叔,裝兩大車豬肉,再裝些胡餅。我們去一趟吳莊村。」
尉遲五聽尉遲寶琪說完後,馬上去後廚安排了。不一會兒,四輛大車邊裝好了。尉遲寶琪走在路上,不由的朝自己左手邊的尉遲五問道:「五叔,怎麼這麼快準備好?咱們家廚娘,不是一天都是在做飯吧?」
尉遲五聽尉遲寶琪說完,仔細打量了下尉遲寶琪,然後說道:「郎君,不是歡喜的又失憶了吧?現在時間剛剛日中,正是準備吃飯的時候,你吩咐下來後,咱家部曲、護衛都說不急,他們等等就行,所以我才能這麼快準備好胡餅。」
「五叔呀。我承認,我是有點歡喜。但你也不能這樣說我吧,罰一個月月錢。」聽了尉遲五的話,尉遲寶琪看著這一直陪著自己的尉遲五,是「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這不行呀,寶琪。我正準備說親呢,哪能罰月錢?」
「哼。你說親所有的花費,府里出。但必須罰一個月月錢。」說完,尉遲寶琪便急著走了兩步,朝吳莊村走去。
到了吳莊村的曬穀場,吳莊村的村民,看著之前每天都能早起看見的貴人少年,其中一人大著膽子,問道:「貴人,來我吳莊村,何事?」
沒等尉遲寶琪說話,尉遲五便朝著村民問道:「你們里正,吳老憨呢?」
「這呢。」一位身穿粗布麻衣,頭髮已經有點點雪白的農村老漢,匆匆跑了過來。
「我是新豐縣子。里正,這個村成為我的食邑了。我來看看大家。」
「大壯,敲鑼。」吳老憨一聽尉遲寶琪這話,馬上朝一旁的青年吩咐道。
伴隨著「哐、哐、哐」的鑼聲,吳莊村所有村民,聚集在了曬穀場上。
見人聚集齊了,吳老憨朝著眾人說道:「我們的新主家,來看我們了。」眾村民驚訝的望向尉遲寶琪,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新主家了。其實里正吳老憨,從縣裡剛剛知道吳莊村成為新豐縣子的食邑,他在縣裡,借的筆墨,書寫了一封拜帖,並委託縣裡的差人,幫自己送到貴人府邸。
縣裡的差人是騎馬將拜帖送到了驪山尉遲府。而吳老憨,從縣衙走著回到了吳莊村,他剛剛回來,正準備來曬穀場,跟大家說這個事,然後各家湊湊,準備給主家送份禮。但他還沒到曬穀場,尉遲寶琪便到了。
尉遲寶琪先讓里正吳老憨,跟大家說了從縣裡得到的消息。然後,他走到村民中央,開口高聲說道:「我是新豐縣子,尉遲寶琪。大家很多人都見過我,咱們以後就是一家人,大家以後有什麼事情,可以來找我。還有,春耕馬上開始,哪家有困難,哪家缺少牲口,都可以找我。還有,府里正在做新犁,農耕的時候,大家都可以來府里,領新犁。」
尉遲寶琪說完,便讓尉遲五將胡餅和豬肉交給吳老憨,讓他發下去。
吳老憨喊了幾個人,給每家發胡餅和豬肉,尉遲寶琪看了一會兒,便準備回去,這時吳老憨走了過來,對尉遲寶琪行了一禮,說道:「主家,我讓糟糠準備飯菜了,您吃了飯再走吧。」
「里正呀。我就住在旁邊,每天跑步都經過咱們村,咱們村是什麼樣子,我心裡有數。咱們村不富裕,我就不給你家添負擔了。你是一個好人,之後還會有一百多戶,落戶咱們村,新老住戶他們,肯定會有磕磕絆絆的,以後就有勞你多費心。」
「主家,可不敢這樣說。多來人,是好事呀。再多一百多戶,吳莊村就成周圍最大的村了。但……但……」
看著吳老憨吞吞吐吐的樣子,尉遲寶琪一想,便知道原因所在,於是他馬上說道:「地不用管。周圍這些地都是我的。」說著尉遲寶琪東南西北各指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春耕,你們先將自己的地種完,然後就需要幫我種地了。」
「主家,您這話說的。咱們不就是個種地的嗎?」
「村裡有多少府兵?」
「四十四名。」
「明天讓他們到府內,跟著護衛一起訓練。」
「諾。」
尉遲寶琪走在前面,後面的吳老憨臉上露出糾結的神色,他剛準備趕上去,便被尉遲五一把拉住,等尉遲寶琪走遠了,尉遲五才看著吳老憨問道:「你又有什麼事?」
「尉遲管家。這壯勞力都去訓練了,農具誰修?」
「我還以為什麼事呢,剛才爵爺不是說了嗎?農具去府里領。」然後尉遲五詳細的介紹了尉遲家,及尉遲寶琪。然後有對吳老憨提出的各種問題,給與答覆。
吳老憨這才發現,吳莊村成為尉遲寶琪的食邑,是多麼的幸運。以往自己搞不定的事,在尉遲管家嘴裡,居然是一句話的事。
尉遲五見吳老憨問題問完了,對著笑的滿臉褶子的吳老憨,最後說道:「總之一句話,以後聽爵爺的,爵爺讓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
「諾。尉遲管家你放心吧。」吳老憨看著尉遲五漸漸走遠。他馬上朝著曬穀場跑去,「大家都過來,大家都過來。我這還有事,要跟大家說,是好事,大好事。」
尉遲寶琪剛剛走進大堂,尉遲祿和孫大便急匆匆趕了過來,「寶琪,你的食邑還差多少?」
尉遲寶琪看著滿頭大汗的二人,不禁詫異,「怎麼回事?護衛那出差子了?」
「你的食邑還差多少?」尉遲祿又焦急的問道。
「還差小二百戶。怎麼了?」
「謝天謝地呀。還有就好,還有就好。夠咱們這一百多護衛,都搬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