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十年科舉事,盡落矣(跪求月票,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大周朝這個雙日懸空、權力交織的時代,太上皇依然緊握著手中的權力不放,而崇寧帝則從未放棄對權力的爭奪,並已悄然展開行動。

  侯孝康深知這位極具銳氣的英明君王,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準備引領大周朝走向新的輝煌。

  大周朝歷經百年,改革舊制、變法圖強已迫在眉睫。

  崇寧帝亦深知這一點,因此才會在《紅樓夢》的結尾,果斷出手,清理了一大批朝廷蛀蟲,為改革掃清障礙。這一切,都彰顯了崇寧帝的決心和魄力。

  侯孝康猜測,眼前的這道題目,很可能是崇寧帝不顧朝廷爭論,強力拍板定下的。

  這道題目不僅考驗著新科進士的才學,更寄託著崇寧帝對大周未來的深深期許。他在自問,作為大周的帝王,如何才能超越自己的父王,讓大周走向更加強盛?

  想清楚這些,侯孝康放下試卷閉目凝思起如何鋪墊如何布局。

  按照規定,這兩道考題需要在天黑之前答完,時間既充裕又不充裕。

  若是文思泉湧,兩道題用不了多少功夫便可以寫完。

  但侯孝康是要爭奪狀元的,必須好好思量如何對框架進行鋪墊和破局,即便用上一兩個時辰,甚至耗費大半天的功夫進行文章的整體構思也不為過。

  將文章框架大體想清楚,那麼接下來便可以勢如破竹一氣呵成了。

  日晷的晷針緩緩走動,日頭也在天空中悄然移動著。

  侯孝康已經坐在案前思量了許久了,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難免會感受到不舒服,略微動了動身子。

  對於第一題侯孝康有了構思,在稿紙上寫了個「王」字,這個王字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邊一橫代表地,而中間的十字則可作為人字通於天地之間。

  忽然又一陣春風拂過,侯孝康忽然醍醐灌頂一般,心中已有了計較,當即在卷上揮筆寫下『王者率民,當四海歸一矣』。

  侯孝康在破題之後,文思如泉湧,筆下如有神助,一氣呵成地完成了一篇精彩的賦作。

  一直當侯孝康最後一筆落定,方才筆下抽離,整篇賦作已然渾然天成,充滿了力量與美感。

  他靜靜地凝視著卷面,好一會兒,他才回過神來,心情也逐漸平復。

  此時已到了午時,宮中的宦官們正端著食案,魚貫而入。

  每個考生皆是獨立進食,上面有面點和小菜,甚至還有一壺茶水。

  侯孝康也是餓了,正好休息一二,將卷子收起。快速將幾份御製面點下肚,到了五成飽腹感便沒再多吃。

  休整片刻後,侯孝康深吸了一口氣,接著開始破題,對於第二題其實他早就已經構思好了。

  即刻便要下筆,「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於岩廊朝寧,散於諸司百府,暨及於郡國海隅,經之緯之,鴻巨纖悉,莫不備具,充周嚴密,毫無滲漏者是也。何謂實心?振怠惰,勵精明,發乎淵微之內,起於宥密之間,始於宮闈穆清,風於輦轂邦畿,灌注於邊疆遐陬,淪之洽之,精神意慮,無不暢達,肌膚形骸,毫無壅閼者是也。

  實政陳,則臣下有所稟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視聽不亂,無散漫飄離之憂,而治具彰;實心立,則職司有所默契,蒼赤有所潛孚,意氣以承,軌度不逾,無叢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有此治具,則不徒馭天下以勢,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維相制,而雍熙以漸而臻。有此治本,則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勞而至......」

  文章先是闡述了「經理之實政」,即切實可行的治國辦法;

  再者論述道「倡率之實心」,即切實可行的治國思想。接著,他進一步解釋了「實心」和「實政」的具體含義。

  在大周這個歷經百年的王朝里,太上皇執政前期確實展現出了聖明的風采。

  然而,和歷史上許多帝王一樣,太上皇晚年也陷入了怕死和固執的泥潭,導致了一系列錯誤的決策。

  太上皇執政期間的兩大錯誤決策——逼得前太子兵諫自盡與擅自扶植義忠親王,這一系列舉動直接引發了大周朝堂的派系林立,加劇了朝堂的動盪。

  面對這樣的局勢,侯孝康提出了兩個核心的觀點:「實政」與「實心」。


  「實政」,即法制,是確立社會規範、整飭法律制度的關鍵。侯孝康認為,這些法規必須完備詳盡,毫無疏漏,並要懸掛在宮門高闕之外,載入法令條文之中,以確保其公開透明,為所有人所知曉。同時,他強調了法律制度的執行和監管,認為只有得到有效實施的法律才能真正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

  而「實心」,則是帝王應有的精神狀態。侯孝康告誡崇寧帝,作為帝王,應該振奮精神,消除懶惰懈怠,激勵臣子們精明強幹。這種精神不僅要在朝廷內部得到體現,更要風行於京畿邦域,灌輸到邊疆角落,使之潛移默化深入內心。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君臣一心、上下同欲的局面,共同推動國家的變法大業。

  侯孝康深知,變法大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場持久戰,......

  侯孝康考完交卷出來的時候已經接近申時三刻了,這個時候陸陸續續考生們也都出來了,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討論此次殿試的考題。

  殿試一過,還需等待兩日才可揭榜。

  今日整理分類試卷,明日閱卷,後日讀卷,然後在第三日便會舉辦傳臚大典和張掛皇榜。

  在門口碰到方濟洲和吳言明後,這才跟著侍衛的指引往東華門的方向走。

  待三人到了東華門時,門外早就已經停好了各式各樣的馬車。

  出了東華門後,三人互道了「恭賀,恭賀」,又一同往皇城方向一拜,這才各自上了馬車回府去。

  侯孝康坐在馬車上不禁感慨,十年科舉事,盡落矣。

  可不是,從邁出東華門的那一刻起便成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