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傳說中的殿試
康定十六年。
三月初九。
還不到四更天,深沉的夜色中,城內已悄然甦醒,一輛輛馬車在寂靜的街道上穿梭,宛如夜色中的幽靈,不約而同地朝著皇城的方向駛去。
這些馬車,無論來自城中的哪個角落,都似乎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匯聚向東華門。
東華門前,火燎的光亮驅散了周圍的黑暗,城門巍峨聳立,御衛們身姿挺拔,守護著皇城的安寧。
抬頭仰望,夜空中那輪殘月依舊高懸,灑下清冷的光輝,為這莊嚴的場景增添了幾分神秘。
皇城,作為天子的居所,每日的開啟與關閉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儘管此刻城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士子,但他們卻只能規規矩矩地站在一旁,等待著城門的開啟。
侯孝康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早地便來到了這裡,與眾多士子一同站在城門口。
殿試在即,他的心中充滿了緊張與期待。他忍不住在人群中踱步,試圖平復自己紛亂的心緒。
然而,環顧四周,他卻發現左右的士子們皆顯得輕鬆樂觀,甚至自己的好友方濟洲和吳言明也在有說有笑,與他一臉緊張的神情截然不同。
侯孝康心底明白,這是因為對於周圍的大部分士子來說,最殘酷的會試已經順利度過,他們此次前來皇城,不過是來確定一個最終的名次罷了。
進士的功名,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觸手可及。
然而,侯孝康卻不同。
他在聽完師祖杜諺昌的分析後,對狀元的渴望愈發強烈。
在侯孝康的心中,此次殿試不僅僅是為了爭取進士的名額,更是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狀元之位。
這份壓力,讓他在其他士子面前難以輕鬆自在。然而,隨著不斷有同年前來拜會,他的焦慮反而得到了緩解。
侯孝康對待每一位新認識的同年都熱情周到,令人如沐春風,好感倍增。
至於為何有這麼多士子前來拜會呢?
這不得不說說殿試的規則。殿試,又稱廷試,是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層,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相較於其他考試,殿試的淘汰率極低,只要考生不犯下嚴重的錯誤,便不會被黜落。這也意味著,在場的所有士子,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大周的官員。
而且宦海沉浮,仕途兇險。在官場上,最靠得住的往往是身邊的同年。因此,這些同科菜鳥們必須做到互相通氣、相互扶持提攜,才能在弱肉強食、鬼怪林立的官場上立住腳。
侯孝康作為會試的第一名,他的名次在殿試中通常不會浮動太大,最多可能掉入二甲,但他依然是狀元的頭號爭奪者。
在場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狀元與其他名次之間的天差地別。因此自然免不了有許多士子前來拜會了。
隨著天色逐漸放亮,東華門前逐漸聚齊了一百六十八名白袍士子。
終於在眾人的等待中,宮門總算開了。
初升的太陽斜照在宮牆上。侯孝康目光不經意間瞥向了東方天邊的日頭,紅日冉冉升起。
士子們相互作揖,隨後在侯孝康的領頭下,魚貫步入宮牆。
宮門處有專門的侍衛隊士子們所攜帶的物品進行搜查,以及對身份進行確認。
檢視之後,在宮人的陪同下列隊穿過幽深的門洞,沿著廣場兩側的朝房前行,這條通往崇政殿的道路在朝房的映襯下顯得狹長而神秘。
繼續深入,兩道宮門赫然出現在眼前。穿過這兩道宮門,豁然開朗,一片極為開闊的平台展現在眾人面前。
平台上,白石欄杆環繞,雕龍望柱矗立,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座椅井然有序地排列著。
而在這平台的盡頭,那座體量宏偉高大的崇政殿更是雄偉無比,高高在上,令人心生敬畏。
崇政殿其實原名為講武殿,之後崇文仰武成為了大周的政治正確,故而成為了崇政殿。
禮部主事的引導下,眾位進士井然有序地分列進入崇政殿。
此時,皇帝已經身著龍袍,與文武百官一同站在大殿之上,他們各具公服,威嚴而莊重。
進士們走走入殿前紅色的平台上,也就是所謂的丹墀。
心中無不充滿了誠惶誠恐的複雜心情,與在東華門前的輕鬆截然不同。
在贊禮官的主持下,所有學子恭敬地行了五拜三叩頭禮,鴻臚寺官奏報禮畢後,響亮的鞭聲響起,皇帝和百官緩緩退朝。此時,早已在外等候的侍衛們迅速進入大殿,將桌椅安排得井井有條。
殿試的座位設置十分講究,間隔就坐,稀次設席,這是為了防止士子們交頭接耳、傳遞文字符號等作弊行為。每張桌案上都清晰地留下了考生的名字、籍貫等信息,以便核對。
侯孝康找到自己的座位後,先正了正發冠和衣袍,然後從容地從自考箱中取出筆、硯台、墨錠、硯壺、鎮紙等文具,一樣一樣地擺好在桌案上。他神情專注,動作熟練,顯然對這些文具的使用十分熟悉。
將一切都整理好之後,侯孝康抬頭望向崇政殿院中擺放著的那尊日晷。此時,日晷上的晷針正指向差一點到辰時的位置,這意味著殿試即將開始。
侯孝康將雙手按於膝上,目光平視前方,神態端莊而自信。
不止侯孝康,周圍的所有士子皆是這般動作。這等規矩皆是自小便教起的,對每個士子來說都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和輕鬆。
待眾人坐定,這下禮部官員才開始分發策題。
眾人跪受策題,各就桌案答卷對策。
侯孝康也是第一次感受這種有些奇妙的場景,他甚至都沒看清楚端坐在首位的崇寧帝模樣。
不過倒是看到了師祖杜諺昌和山長項思翰,這就不得不說這目光自帶GPS專門往有用的地方定位。
策題下來後,侯孝康便收攏心思,專心應對考試。
先掃了一眼考題,一共只有兩道考題,但見上面寫得是《王者通天地人賦》、《問帝王之政》。
第一道題旁邊寫著出處。
賦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王者,立於天地之間,......,;一曰通天,......;二曰通地,......;三曰通人,......
或許一般人還無法分辨此次殿試的重點,但讀過原著的侯孝康幾乎能夠斷定,這第二題應當才是皇帝擺出的真正考驗。
三月初九。
還不到四更天,深沉的夜色中,城內已悄然甦醒,一輛輛馬車在寂靜的街道上穿梭,宛如夜色中的幽靈,不約而同地朝著皇城的方向駛去。
這些馬車,無論來自城中的哪個角落,都似乎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匯聚向東華門。
東華門前,火燎的光亮驅散了周圍的黑暗,城門巍峨聳立,御衛們身姿挺拔,守護著皇城的安寧。
抬頭仰望,夜空中那輪殘月依舊高懸,灑下清冷的光輝,為這莊嚴的場景增添了幾分神秘。
皇城,作為天子的居所,每日的開啟與關閉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儘管此刻城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士子,但他們卻只能規規矩矩地站在一旁,等待著城門的開啟。
侯孝康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早地便來到了這裡,與眾多士子一同站在城門口。
殿試在即,他的心中充滿了緊張與期待。他忍不住在人群中踱步,試圖平復自己紛亂的心緒。
然而,環顧四周,他卻發現左右的士子們皆顯得輕鬆樂觀,甚至自己的好友方濟洲和吳言明也在有說有笑,與他一臉緊張的神情截然不同。
侯孝康心底明白,這是因為對於周圍的大部分士子來說,最殘酷的會試已經順利度過,他們此次前來皇城,不過是來確定一個最終的名次罷了。
進士的功名,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觸手可及。
然而,侯孝康卻不同。
他在聽完師祖杜諺昌的分析後,對狀元的渴望愈發強烈。
在侯孝康的心中,此次殿試不僅僅是為了爭取進士的名額,更是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狀元之位。
這份壓力,讓他在其他士子面前難以輕鬆自在。然而,隨著不斷有同年前來拜會,他的焦慮反而得到了緩解。
侯孝康對待每一位新認識的同年都熱情周到,令人如沐春風,好感倍增。
至於為何有這麼多士子前來拜會呢?
這不得不說說殿試的規則。殿試,又稱廷試,是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層,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相較於其他考試,殿試的淘汰率極低,只要考生不犯下嚴重的錯誤,便不會被黜落。這也意味著,在場的所有士子,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大周的官員。
而且宦海沉浮,仕途兇險。在官場上,最靠得住的往往是身邊的同年。因此,這些同科菜鳥們必須做到互相通氣、相互扶持提攜,才能在弱肉強食、鬼怪林立的官場上立住腳。
侯孝康作為會試的第一名,他的名次在殿試中通常不會浮動太大,最多可能掉入二甲,但他依然是狀元的頭號爭奪者。
在場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狀元與其他名次之間的天差地別。因此自然免不了有許多士子前來拜會了。
隨著天色逐漸放亮,東華門前逐漸聚齊了一百六十八名白袍士子。
終於在眾人的等待中,宮門總算開了。
初升的太陽斜照在宮牆上。侯孝康目光不經意間瞥向了東方天邊的日頭,紅日冉冉升起。
士子們相互作揖,隨後在侯孝康的領頭下,魚貫步入宮牆。
宮門處有專門的侍衛隊士子們所攜帶的物品進行搜查,以及對身份進行確認。
檢視之後,在宮人的陪同下列隊穿過幽深的門洞,沿著廣場兩側的朝房前行,這條通往崇政殿的道路在朝房的映襯下顯得狹長而神秘。
繼續深入,兩道宮門赫然出現在眼前。穿過這兩道宮門,豁然開朗,一片極為開闊的平台展現在眾人面前。
平台上,白石欄杆環繞,雕龍望柱矗立,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座椅井然有序地排列著。
而在這平台的盡頭,那座體量宏偉高大的崇政殿更是雄偉無比,高高在上,令人心生敬畏。
崇政殿其實原名為講武殿,之後崇文仰武成為了大周的政治正確,故而成為了崇政殿。
禮部主事的引導下,眾位進士井然有序地分列進入崇政殿。
此時,皇帝已經身著龍袍,與文武百官一同站在大殿之上,他們各具公服,威嚴而莊重。
進士們走走入殿前紅色的平台上,也就是所謂的丹墀。
心中無不充滿了誠惶誠恐的複雜心情,與在東華門前的輕鬆截然不同。
在贊禮官的主持下,所有學子恭敬地行了五拜三叩頭禮,鴻臚寺官奏報禮畢後,響亮的鞭聲響起,皇帝和百官緩緩退朝。此時,早已在外等候的侍衛們迅速進入大殿,將桌椅安排得井井有條。
殿試的座位設置十分講究,間隔就坐,稀次設席,這是為了防止士子們交頭接耳、傳遞文字符號等作弊行為。每張桌案上都清晰地留下了考生的名字、籍貫等信息,以便核對。
侯孝康找到自己的座位後,先正了正發冠和衣袍,然後從容地從自考箱中取出筆、硯台、墨錠、硯壺、鎮紙等文具,一樣一樣地擺好在桌案上。他神情專注,動作熟練,顯然對這些文具的使用十分熟悉。
將一切都整理好之後,侯孝康抬頭望向崇政殿院中擺放著的那尊日晷。此時,日晷上的晷針正指向差一點到辰時的位置,這意味著殿試即將開始。
侯孝康將雙手按於膝上,目光平視前方,神態端莊而自信。
不止侯孝康,周圍的所有士子皆是這般動作。這等規矩皆是自小便教起的,對每個士子來說都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和輕鬆。
待眾人坐定,這下禮部官員才開始分發策題。
眾人跪受策題,各就桌案答卷對策。
侯孝康也是第一次感受這種有些奇妙的場景,他甚至都沒看清楚端坐在首位的崇寧帝模樣。
不過倒是看到了師祖杜諺昌和山長項思翰,這就不得不說這目光自帶GPS專門往有用的地方定位。
策題下來後,侯孝康便收攏心思,專心應對考試。
先掃了一眼考題,一共只有兩道考題,但見上面寫得是《王者通天地人賦》、《問帝王之政》。
第一道題旁邊寫著出處。
賦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王者,立於天地之間,......,;一曰通天,......;二曰通地,......;三曰通人,......
或許一般人還無法分辨此次殿試的重點,但讀過原著的侯孝康幾乎能夠斷定,這第二題應當才是皇帝擺出的真正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