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師祖教誨
巳時一刻。
杜府內堂。
侯孝康端坐在杜諺昌的下首,神情恭敬而專注。
杜諺昌,當朝的中書侍郎,也是他的師祖,此刻正輕捋著下巴的白須,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君庸,此次能得會元,實屬不易。幾日後的殿試,你可有何打算?」杜諺昌的聲音溫和而有力,透露出對侯孝康的期許。
侯孝康一臉平靜地回答道:「師祖,晚輩雖然在這次會試中僥倖得了會元,但深知此次會試中有才的學子眾多。到了殿試,我只希望能正常發揮,別跌落二甲便好。」
杜諺昌原本滿意的目光瞬間變得嚴厲起來,他忍不住訓導道:「你這猢猻,初次來我府里時可是意氣風發得很。現在怎麼又變得這般沒志氣了?二甲進士出身與一甲進士及第者豈能相提並論?二甲不過從七品起,但若是能得了一甲狀元,那可是起步從六品,日後若有奇遇,便是拜相亦非難事,你可明白?」
侯孝康聽師祖如此說,心中也滿是無奈。他何嘗不想得那最風光的狀元郎,但奈何殿試變數太多,他不敢把話說得太滿。
「師祖,非是弟子不想得那狀元,只是這殿試一甲須由皇帝欽點,弟子的才學雖好,卻也不敢輕易揣度聖意。」侯孝康恭敬地回答道。
杜諺昌聽後,目光又變得柔和起來。他深知侯孝康的才學,也明白他的擔憂。於是,他說道:「君庸,莫要妄自菲薄了。這殿試雖然以皇帝喜好為主,但老朽身為副相,亦是兩位讀卷官之一。你只需如會試這般正常發揮,......」
聽到這裡,侯孝康的心不由得跳動起來,眼睛也閃過一抹精光。他問道:「那師祖的意思是……?」
杜諺昌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距離殿試還有幾日,你回家後好生準備。不必過於擔心,殿試只需如會試這般正常發揮即可。我聽說會試時皇上極喜歡你的策論,你且在前頭大膽表現便好!」
雖然真實的殿試並不像杜諺昌說得這般輕巧,但此時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侯孝康泄了氣。
畢竟,狀元與其他名次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即便是與第二名榜眼在授官之初也隔著一個品級,說不好這其中就需要多費一兩年的時間。
再說,杜諺昌可是知道會試時皇帝對侯孝康的策論有多麼讚賞。
正好殿試又是皇帝的意見占大部分,他也能在一旁隨著情形應對一番。但皇帝在殿試中會不會突然有其他想法,這就不是他們可以隨意判斷的了。
不過,有了杜諺昌的這番話,侯孝康的信心也大增了不少,「弟子慚愧,既然師祖這般說,弟子自然聽從。」
「對了,師祖,這殿試過後,弟子是否應先入地方。」
「嗯?難道你不要你的庶吉士了?」杜諺昌見侯孝康一臉疑惑,想必是眾人皆不曾想到他能如此年紀的中進士,便還沒有傳授這授官流程,便耐心進行解釋。
庶吉士在大周朝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是構成權力中心的根基。
這一職位的選拔過程,被稱為「館選」,其嚴格性和複雜性都非同一般。
館選通常是在進士科的第二甲和第三甲中展開,而一甲的三名佼佼者——狀元、榜眼、探花,則無需參與館選,他們會被直接授予修撰或編修的職務,享受更高的待遇和地位。
對於那些參與館選的考生來說,他們需要在觀政的一個月內,向禮部提交自己精心創作的詩、賦、論、策等作品,共計十五篇。這些作品不僅要求文采斐然,更需具備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思考。
隨後,這些作品會被送交至翰林院,由資深的翰林學士們進行嚴格的評審。只有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考生,才能獲得進入翰林院學習的寶貴機會。
庶吉士在翰林院內,主要負責起草詔書、為皇帝講解經籍等重要職責。他們不僅需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更需具備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出色的應變能力。
因此,庶吉士往往被視為儲相之選,雖然這並沒有明確的定例規定,但已經成為本朝約定俗成的慣例。
見侯孝康還在思考,杜諺昌又提醒道:「你殿試後,無論如何都得在翰林院進修學習,觀政,觀政期間又不能只局限於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
「正所謂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行伍,還是應當注重地方上的一些政府處理,平日裡也可以到地方上進行協助,不過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的事情也要熟悉,這對你日後處理朝政,......」
「弟子明白。」侯孝康非常恭敬的回應道。
「最好是能保一甲,但不管如何這翰林院是必須進的,只有你在裡面呆了之後你才能明白這兩三年的意義!」杜諺昌怕侯孝康不清楚其重要性,又忍不住的說的再清楚些。
「在翰林院的這幾年時間內,可不僅僅能與宰輔,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等等官員打上無數次交道,就連樞密院,三衙,五軍都護府和邊將亦可以隨意接觸,整個大周朝堂,不管是邊務還是機密政事你們都可以了解。」
「最重要的是,若是你有了什麼獨有的觀點,可以隨意在朝堂皇帝面前發表,完全不用擔心御史們的彈劾,因為這個時候的你是在進學修書,還屬於一個學習的階段,......」
「要知道,大周多少四五品官員幾年都難見一面聖顏,更別說在宰輔和皇帝面前留下印象了,但是在觀政期間,可以有無數次機會得以表現,只管好好抓住這個機會便可。」
聽完師祖這般清晰的解析,侯孝康的觸動更大了。
若是進了三甲,自然直入翰林院,若是在二甲這庶吉士是無論如何都得進的。
而且大周素又非翰林不得為相的慣例。
他聽完,對如何進入大周的權力中樞,總算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當下侯孝康也沒有別的想法了,有師祖在背後暗中支持,這條路自己是非走不可的。
「多謝師祖提點,弟子銘記在心。」侯孝康趕緊起身又是深躬一禮。
杜諺昌點點頭。
這份感謝他還是擔得起的,雖然今日的言語有些出格,但是他覺得是值得的。
侯孝康他非常看好,做事,眼光,嗅覺,判斷力都是一等一的,這麼年輕又是進士,只要不出意外,未來拜相機率非常高。
能培養出一位宰輔之姿的後輩,這份榮耀足以讓自己致仕之後都有向鄉人誇耀的談資了。
杜府內堂。
侯孝康端坐在杜諺昌的下首,神情恭敬而專注。
杜諺昌,當朝的中書侍郎,也是他的師祖,此刻正輕捋著下巴的白須,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君庸,此次能得會元,實屬不易。幾日後的殿試,你可有何打算?」杜諺昌的聲音溫和而有力,透露出對侯孝康的期許。
侯孝康一臉平靜地回答道:「師祖,晚輩雖然在這次會試中僥倖得了會元,但深知此次會試中有才的學子眾多。到了殿試,我只希望能正常發揮,別跌落二甲便好。」
杜諺昌原本滿意的目光瞬間變得嚴厲起來,他忍不住訓導道:「你這猢猻,初次來我府里時可是意氣風發得很。現在怎麼又變得這般沒志氣了?二甲進士出身與一甲進士及第者豈能相提並論?二甲不過從七品起,但若是能得了一甲狀元,那可是起步從六品,日後若有奇遇,便是拜相亦非難事,你可明白?」
侯孝康聽師祖如此說,心中也滿是無奈。他何嘗不想得那最風光的狀元郎,但奈何殿試變數太多,他不敢把話說得太滿。
「師祖,非是弟子不想得那狀元,只是這殿試一甲須由皇帝欽點,弟子的才學雖好,卻也不敢輕易揣度聖意。」侯孝康恭敬地回答道。
杜諺昌聽後,目光又變得柔和起來。他深知侯孝康的才學,也明白他的擔憂。於是,他說道:「君庸,莫要妄自菲薄了。這殿試雖然以皇帝喜好為主,但老朽身為副相,亦是兩位讀卷官之一。你只需如會試這般正常發揮,......」
聽到這裡,侯孝康的心不由得跳動起來,眼睛也閃過一抹精光。他問道:「那師祖的意思是……?」
杜諺昌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距離殿試還有幾日,你回家後好生準備。不必過於擔心,殿試只需如會試這般正常發揮即可。我聽說會試時皇上極喜歡你的策論,你且在前頭大膽表現便好!」
雖然真實的殿試並不像杜諺昌說得這般輕巧,但此時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侯孝康泄了氣。
畢竟,狀元與其他名次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即便是與第二名榜眼在授官之初也隔著一個品級,說不好這其中就需要多費一兩年的時間。
再說,杜諺昌可是知道會試時皇帝對侯孝康的策論有多麼讚賞。
正好殿試又是皇帝的意見占大部分,他也能在一旁隨著情形應對一番。但皇帝在殿試中會不會突然有其他想法,這就不是他們可以隨意判斷的了。
不過,有了杜諺昌的這番話,侯孝康的信心也大增了不少,「弟子慚愧,既然師祖這般說,弟子自然聽從。」
「對了,師祖,這殿試過後,弟子是否應先入地方。」
「嗯?難道你不要你的庶吉士了?」杜諺昌見侯孝康一臉疑惑,想必是眾人皆不曾想到他能如此年紀的中進士,便還沒有傳授這授官流程,便耐心進行解釋。
庶吉士在大周朝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是構成權力中心的根基。
這一職位的選拔過程,被稱為「館選」,其嚴格性和複雜性都非同一般。
館選通常是在進士科的第二甲和第三甲中展開,而一甲的三名佼佼者——狀元、榜眼、探花,則無需參與館選,他們會被直接授予修撰或編修的職務,享受更高的待遇和地位。
對於那些參與館選的考生來說,他們需要在觀政的一個月內,向禮部提交自己精心創作的詩、賦、論、策等作品,共計十五篇。這些作品不僅要求文采斐然,更需具備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思考。
隨後,這些作品會被送交至翰林院,由資深的翰林學士們進行嚴格的評審。只有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考生,才能獲得進入翰林院學習的寶貴機會。
庶吉士在翰林院內,主要負責起草詔書、為皇帝講解經籍等重要職責。他們不僅需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更需具備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出色的應變能力。
因此,庶吉士往往被視為儲相之選,雖然這並沒有明確的定例規定,但已經成為本朝約定俗成的慣例。
見侯孝康還在思考,杜諺昌又提醒道:「你殿試後,無論如何都得在翰林院進修學習,觀政,觀政期間又不能只局限於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
「正所謂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行伍,還是應當注重地方上的一些政府處理,平日裡也可以到地方上進行協助,不過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的事情也要熟悉,這對你日後處理朝政,......」
「弟子明白。」侯孝康非常恭敬的回應道。
「最好是能保一甲,但不管如何這翰林院是必須進的,只有你在裡面呆了之後你才能明白這兩三年的意義!」杜諺昌怕侯孝康不清楚其重要性,又忍不住的說的再清楚些。
「在翰林院的這幾年時間內,可不僅僅能與宰輔,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等等官員打上無數次交道,就連樞密院,三衙,五軍都護府和邊將亦可以隨意接觸,整個大周朝堂,不管是邊務還是機密政事你們都可以了解。」
「最重要的是,若是你有了什麼獨有的觀點,可以隨意在朝堂皇帝面前發表,完全不用擔心御史們的彈劾,因為這個時候的你是在進學修書,還屬於一個學習的階段,......」
「要知道,大周多少四五品官員幾年都難見一面聖顏,更別說在宰輔和皇帝面前留下印象了,但是在觀政期間,可以有無數次機會得以表現,只管好好抓住這個機會便可。」
聽完師祖這般清晰的解析,侯孝康的觸動更大了。
若是進了三甲,自然直入翰林院,若是在二甲這庶吉士是無論如何都得進的。
而且大周素又非翰林不得為相的慣例。
他聽完,對如何進入大周的權力中樞,總算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當下侯孝康也沒有別的想法了,有師祖在背後暗中支持,這條路自己是非走不可的。
「多謝師祖提點,弟子銘記在心。」侯孝康趕緊起身又是深躬一禮。
杜諺昌點點頭。
這份感謝他還是擔得起的,雖然今日的言語有些出格,但是他覺得是值得的。
侯孝康他非常看好,做事,眼光,嗅覺,判斷力都是一等一的,這麼年輕又是進士,只要不出意外,未來拜相機率非常高。
能培養出一位宰輔之姿的後輩,這份榮耀足以讓自己致仕之後都有向鄉人誇耀的談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