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逃婚
「這門親事頗為蹊蹺!這錢氏如此急迫地要將黃崇嘏嫁出去,恐怕內有隱情!」黃庭堅此時心中生出許多疑惑。
他生於世家大族,深知嫡庶有別,長幼有序,是名門望族最為看重的宗法制度之一。縱使黃崇嘏人品如何出眾,畢竟是一個庶女。這王家再不堪,也是官宦人家,斷不會越過黃家嫡出的二姐兒,向庶出的三姐兒提親。
果然,不久後,崇嘏知道了實情。
待黃洵基本痊癒,王家上門送聘禮的日子到了。錢氏為兩位兩位公子進納補官的官職文書也隨之下達,從八品的主簿,想必是王家在朝的娘舅起了作用。
錢氏笑逐顏開,大擺宴席,接待王家前來送聘的叔伯長輩們等,並邀請了滿城交好的世家大族,黃家上下熱鬧非凡,好不風光。
幾天後,錢氏特許管家婆子帶著幾個管事婆子,陪同王家隨行的婆子們擺了一桌,這些下人們難得放個假,個個暢懷大飲,只喝得酩酊大醉。
崇嘏連著幾天推說身體不適,悶悶不樂地待在閨房不願見人。忽見鳳兒火急火燎地跑了進來,把房門關上,撲通跪下,急切切地對崇嘏說:「小姐,你待奴婢情同姐妹,今天奴婢就算拼了命,被主母責罰打罵,也要把實情告知小姐。」
鳳兒是管家婆的女兒,原本錢氏將這家生奴婢安排給崇嘏做貼身丫頭,是為掌握這房的動靜。但崇嘏平日裡對下人們極為和善,對鳳兒更是視若妹妹般憐惜。
崇嘏忙扶起鳳兒,鳳兒邊抽泣邊說道:「今天奴婢的娘親與王家幾位婆子吃多了酒,晚上遇到奴婢竟不住說起渾話,她說原本王家上門提親,屬意的是二小姐。可姑爺與他家主母的婢女私通,婢女嫁人後仍與之藕斷絲連,還與婢女之夫大打出手,鬧得江州府路人皆知。主母便提出用小姐你,代替二小姐,那王家自知理虧,也只好應允。」
崇嘏聽罷,面色煞白,呆坐在椅子上淚如雨下。
鳳兒又接著說:「奴婢的娘親還說,她聽王家提親派來的婆子說,姑爺在外頭養著的娘子已身懷六甲。但自打兩家親事定下,王家的主母便下了嚴令,不許姑爺再去那娘子處走動。姑爺原本是喜新厭舊之人,眼下忙於迎娶小姐,對那娘子竟是全然不顧。前日裡,那娘子不幸難產,母子俱亡,姑爺竟連她的後事都不曾過問,好不淒涼。那娘子家人到王府門口鬧,被王家長房娘子派人打了一頓,還放出狠話,說那娘子本是花錢買的奴婢,如今沒了,給幾兩銀子埋了已是恩典,如若再鬧定送去衙門。」
崇嘏自幼受父母疼愛,大娘對她也算和藹慈善,何曾聽說過這等涼薄的事情,這王家上上下下都如此冷酷無情,自己嫁入王家無異於羊入虎口。
心神大亂的崇嘏,此刻也顧不得什麼禮數,她跌跌撞撞地跑到爹爹房間,跪地失聲痛哭,將鳳兒告訴她的事情,一一稟告給了黃洵。
黃洵眉頭深鎖,臉上卻並無驚詫之色,他扶住女兒,喟然長嘆道:「孩兒呀,事已至此,為父也無可奈何!你可知按我大宋律法,已行納幣之儀,若我家悔婚,你須受杖六十的處罰,你一弱女子,如何承受如此酷刑?」
看來爹爹已經知道了王家的惡行,崇嘏依舊跪地不起,憤然回道:「孩兒寧可受杖六十,也不願嫁入那等人家,請爹爹為孩兒做主。」
黃洵卻頹然地坐在椅上,低頭不語,兩行清淚落下。這時錢氏聞訊趕來,見他父女倆這副神情,心知王家的事情已被崇嘏知曉,她立馬跪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道:」都是妾身失察,也是這幾天才知曉,委屈了三姐兒,可如今滿城皆知王黃聯姻,此時反悔,那王家我們如何得罪的起!」
說罷,她又抱住崇嘏:「孩兒呀,為娘實在不願眼睜睜看你受那杖六十的責罰。現今你二位兄長與姑爺官職相當,你嫁入王家,他們自當以禮相待,不敢怠慢。你品貌皆優,只須施展為娘傳授於你的持家之道與智慧,定能穩坐主母之位,日後方能為黃家籌謀未來!」
崇嘏心下一冷,錢氏的話,與其是說給她,不如是說給黃洵聽。她抬頭見黃洵面有慚色,但眼神閃爍,不敢再看自己,情知再說也無益,這個表面孝慈和樂的家,終歸要犧牲她這個庶女的幸福,來成全門楣的光耀。
她抹去眼淚,輕抿薄唇,眉宇間有了一股絕決之色,低頭叩拜冷聲說道:「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說罷,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黃洵的房間。
鳳兒向崇嘏泄密的事情被錢氏知曉,原本錢氏想找個由頭把鳳兒賣掉,崇嘏求著錢氏放了她出去,偷偷給了鳳兒二十兩銀子,要她在洪州府找個鋪面做點小生意,鳳兒千恩萬謝,含淚出了黃家。
迎娶崇嘏的日子,定在來年開春的一個黃道吉日,崇嘏每日平心靜氣跟著錢氏學習持家之道。錢氏見她恭順有加,想著日後還指望她在王府為黃家籌謀,傾心盡力地教授崇嘏,家裡一些不那麼重要的營生,也交給崇嘏去學著打理,崇嘏漸漸對經營之道熟稔起來。
新年很快過去,一年一度的「觀音誕」眼看臨近,這天崇嘏來到黃洵和錢氏面前,說黃洵染病期間,她日日在觀音菩薩前為爹爹祈福,如今黃洵病癒,她想在觀音誕那天,前往佑民寺還願。
黃洵對女兒始終有愧,見崇嘏一片孝心,自是忙不迭應允,錢氏思量著婚期日益臨近,料想不會有什麼變故發生,便爽快地同意了,同時派遣了幾個貼心的丫鬟,隨同崇嘏一起前往。
農曆二月十九日,崇嘏如平日一樣,一大早去爹爹、錢氏處問安後,去了吳小娘房間,母女倆心照不宣,強忍淚水含笑作別,崇嘏跟在幾個丫鬟身後,最後再看了一眼這個曾經讓她無比眷念的家,上了去佑民寺的轎子。
佑民寺的大殿內,觀音像端坐蓮台之上,善男信女們紛紛上前,或匍匐在地,五體投地;或合十而立,閉目祈福。隨著人流的移動,偶爾能聽到走失孩童的驚呼聲和老人的呼喚聲。
崇嘏帶著丫鬟們好不容易擠進寺內,隨著人潮來到觀音像前,面對前面黑壓壓此起彼伏的人群,崇嘏乘勢對丫鬟們說道:「你們且在此等候,待我前去跪拜觀音菩薩。」丫鬟們見罷也不曾生疑,眼見崇嘏淹沒在人群之中。
跪拜完觀音菩薩,崇嘏朝丫鬟們所在位置的相反方向擠出人群,快步來到寺院後門,只見一個小販打扮的少年,站在一輛馬車邊等候多時,見崇嘏出來,忙叫了聲娘子扶她上了馬車。
馬車一路疾馳來到贛江邊,一位長相敦厚的男子正在江邊翹首等待,見他們下了馬車,忙招呼他們過來。少年又扶著崇嘏,和男子拿著幾個包袱上了一艘客船,他們進了船艙。少年脫去帽子,正是鳳兒。
崇嘏接過鳳兒為她打點好的包袱,兩人抱頭相擁,在鳳兒相公的催促下,船家拔錨啟航。崇嘏在艙內望著浩浩江水,心中一片茫然,四海之大,她其實也不知道應該去往何處。
她想起幼玉從京城歸來,告訴她汴梁女子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營業謀生,不用依靠男子過活。此刻心中隱隱有個聲音在對她說:「去東京吧!「
等到幾個丫鬟如夢方醒,驚慌失色地回到黃宅報告給錢氏,崇嘏的船早已不見蹤影。
錢氏恨的牙根快咬斷,把吳小娘叫到黃洵跟前,聲色俱厲得逼問吳小娘,吳小娘只是一口咬定毫不知情,錢氏自是不信,咆哮著要動用家法。
吳小娘依著崇嘏授給她的法子,哭天搶地地爬到黃洵腳邊,扯著黃洵衣角哀號道:「老爺,妾身原本指望崇嘏嫁入王府,為黃家掙得臉面,妾身日後也能沾光。誰料她今天為老爺祈福竟不知所蹤,那佑民寺人多繁雜,魚目混珠,崇嘏是否落於不法之徒之手未嘗可知,大娘怎好一口斷定崇嘏逃婚。再者如此鬧下去,傳到那王府耳中,又做如何收場?」
黃洵見吳小娘哭的聲嘶力竭,女兒又生死未卜,一時沒了注意,只是不住的嘆氣。那錢氏聽了不住冷笑,心知吳小娘這番說辭必定是和崇嘏事先商量好的,但也提醒了自己,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王府那邊。
錢氏私下派人偷偷四處尋訪崇嘏的下落,杳無音信,只好做罷。她只得向王府通報崇嘏忽染重病,不治身亡,還安排道士上門對著一口空棺做了一次法事。
王家只覺晦氣,又沒有理由發作,收了黃家退回的聘禮,便不再追究。
看到這裡,黃庭堅不住冷笑,這錢氏機關算盡,不料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但轉念一想,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黃崇嘏縱然有千般委屈,也不該違背大宋律法,忤逆父母,做出逃婚這般有失婦德之舉。
如此看來,那林婉兒口中的女中豪傑,不過是個逃婚女子。黃庭堅徹底失去了興致,將手中的書稿,隨手扔到一旁的書櫃中,再不問津。
然而多年以後,當黃庭堅幾經宦海沉浮,又結識了蘇軾。蘇軾自敘轉世的奇遇,讓黃庭堅終於放下成見,從林婉兒的傳記中,越來越感受到與林幼玉的共鳴。
他生於世家大族,深知嫡庶有別,長幼有序,是名門望族最為看重的宗法制度之一。縱使黃崇嘏人品如何出眾,畢竟是一個庶女。這王家再不堪,也是官宦人家,斷不會越過黃家嫡出的二姐兒,向庶出的三姐兒提親。
果然,不久後,崇嘏知道了實情。
待黃洵基本痊癒,王家上門送聘禮的日子到了。錢氏為兩位兩位公子進納補官的官職文書也隨之下達,從八品的主簿,想必是王家在朝的娘舅起了作用。
錢氏笑逐顏開,大擺宴席,接待王家前來送聘的叔伯長輩們等,並邀請了滿城交好的世家大族,黃家上下熱鬧非凡,好不風光。
幾天後,錢氏特許管家婆子帶著幾個管事婆子,陪同王家隨行的婆子們擺了一桌,這些下人們難得放個假,個個暢懷大飲,只喝得酩酊大醉。
崇嘏連著幾天推說身體不適,悶悶不樂地待在閨房不願見人。忽見鳳兒火急火燎地跑了進來,把房門關上,撲通跪下,急切切地對崇嘏說:「小姐,你待奴婢情同姐妹,今天奴婢就算拼了命,被主母責罰打罵,也要把實情告知小姐。」
鳳兒是管家婆的女兒,原本錢氏將這家生奴婢安排給崇嘏做貼身丫頭,是為掌握這房的動靜。但崇嘏平日裡對下人們極為和善,對鳳兒更是視若妹妹般憐惜。
崇嘏忙扶起鳳兒,鳳兒邊抽泣邊說道:「今天奴婢的娘親與王家幾位婆子吃多了酒,晚上遇到奴婢竟不住說起渾話,她說原本王家上門提親,屬意的是二小姐。可姑爺與他家主母的婢女私通,婢女嫁人後仍與之藕斷絲連,還與婢女之夫大打出手,鬧得江州府路人皆知。主母便提出用小姐你,代替二小姐,那王家自知理虧,也只好應允。」
崇嘏聽罷,面色煞白,呆坐在椅子上淚如雨下。
鳳兒又接著說:「奴婢的娘親還說,她聽王家提親派來的婆子說,姑爺在外頭養著的娘子已身懷六甲。但自打兩家親事定下,王家的主母便下了嚴令,不許姑爺再去那娘子處走動。姑爺原本是喜新厭舊之人,眼下忙於迎娶小姐,對那娘子竟是全然不顧。前日裡,那娘子不幸難產,母子俱亡,姑爺竟連她的後事都不曾過問,好不淒涼。那娘子家人到王府門口鬧,被王家長房娘子派人打了一頓,還放出狠話,說那娘子本是花錢買的奴婢,如今沒了,給幾兩銀子埋了已是恩典,如若再鬧定送去衙門。」
崇嘏自幼受父母疼愛,大娘對她也算和藹慈善,何曾聽說過這等涼薄的事情,這王家上上下下都如此冷酷無情,自己嫁入王家無異於羊入虎口。
心神大亂的崇嘏,此刻也顧不得什麼禮數,她跌跌撞撞地跑到爹爹房間,跪地失聲痛哭,將鳳兒告訴她的事情,一一稟告給了黃洵。
黃洵眉頭深鎖,臉上卻並無驚詫之色,他扶住女兒,喟然長嘆道:「孩兒呀,事已至此,為父也無可奈何!你可知按我大宋律法,已行納幣之儀,若我家悔婚,你須受杖六十的處罰,你一弱女子,如何承受如此酷刑?」
看來爹爹已經知道了王家的惡行,崇嘏依舊跪地不起,憤然回道:「孩兒寧可受杖六十,也不願嫁入那等人家,請爹爹為孩兒做主。」
黃洵卻頹然地坐在椅上,低頭不語,兩行清淚落下。這時錢氏聞訊趕來,見他父女倆這副神情,心知王家的事情已被崇嘏知曉,她立馬跪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道:」都是妾身失察,也是這幾天才知曉,委屈了三姐兒,可如今滿城皆知王黃聯姻,此時反悔,那王家我們如何得罪的起!」
說罷,她又抱住崇嘏:「孩兒呀,為娘實在不願眼睜睜看你受那杖六十的責罰。現今你二位兄長與姑爺官職相當,你嫁入王家,他們自當以禮相待,不敢怠慢。你品貌皆優,只須施展為娘傳授於你的持家之道與智慧,定能穩坐主母之位,日後方能為黃家籌謀未來!」
崇嘏心下一冷,錢氏的話,與其是說給她,不如是說給黃洵聽。她抬頭見黃洵面有慚色,但眼神閃爍,不敢再看自己,情知再說也無益,這個表面孝慈和樂的家,終歸要犧牲她這個庶女的幸福,來成全門楣的光耀。
她抹去眼淚,輕抿薄唇,眉宇間有了一股絕決之色,低頭叩拜冷聲說道:「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說罷,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黃洵的房間。
鳳兒向崇嘏泄密的事情被錢氏知曉,原本錢氏想找個由頭把鳳兒賣掉,崇嘏求著錢氏放了她出去,偷偷給了鳳兒二十兩銀子,要她在洪州府找個鋪面做點小生意,鳳兒千恩萬謝,含淚出了黃家。
迎娶崇嘏的日子,定在來年開春的一個黃道吉日,崇嘏每日平心靜氣跟著錢氏學習持家之道。錢氏見她恭順有加,想著日後還指望她在王府為黃家籌謀,傾心盡力地教授崇嘏,家裡一些不那麼重要的營生,也交給崇嘏去學著打理,崇嘏漸漸對經營之道熟稔起來。
新年很快過去,一年一度的「觀音誕」眼看臨近,這天崇嘏來到黃洵和錢氏面前,說黃洵染病期間,她日日在觀音菩薩前為爹爹祈福,如今黃洵病癒,她想在觀音誕那天,前往佑民寺還願。
黃洵對女兒始終有愧,見崇嘏一片孝心,自是忙不迭應允,錢氏思量著婚期日益臨近,料想不會有什麼變故發生,便爽快地同意了,同時派遣了幾個貼心的丫鬟,隨同崇嘏一起前往。
農曆二月十九日,崇嘏如平日一樣,一大早去爹爹、錢氏處問安後,去了吳小娘房間,母女倆心照不宣,強忍淚水含笑作別,崇嘏跟在幾個丫鬟身後,最後再看了一眼這個曾經讓她無比眷念的家,上了去佑民寺的轎子。
佑民寺的大殿內,觀音像端坐蓮台之上,善男信女們紛紛上前,或匍匐在地,五體投地;或合十而立,閉目祈福。隨著人流的移動,偶爾能聽到走失孩童的驚呼聲和老人的呼喚聲。
崇嘏帶著丫鬟們好不容易擠進寺內,隨著人潮來到觀音像前,面對前面黑壓壓此起彼伏的人群,崇嘏乘勢對丫鬟們說道:「你們且在此等候,待我前去跪拜觀音菩薩。」丫鬟們見罷也不曾生疑,眼見崇嘏淹沒在人群之中。
跪拜完觀音菩薩,崇嘏朝丫鬟們所在位置的相反方向擠出人群,快步來到寺院後門,只見一個小販打扮的少年,站在一輛馬車邊等候多時,見崇嘏出來,忙叫了聲娘子扶她上了馬車。
馬車一路疾馳來到贛江邊,一位長相敦厚的男子正在江邊翹首等待,見他們下了馬車,忙招呼他們過來。少年又扶著崇嘏,和男子拿著幾個包袱上了一艘客船,他們進了船艙。少年脫去帽子,正是鳳兒。
崇嘏接過鳳兒為她打點好的包袱,兩人抱頭相擁,在鳳兒相公的催促下,船家拔錨啟航。崇嘏在艙內望著浩浩江水,心中一片茫然,四海之大,她其實也不知道應該去往何處。
她想起幼玉從京城歸來,告訴她汴梁女子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營業謀生,不用依靠男子過活。此刻心中隱隱有個聲音在對她說:「去東京吧!「
等到幾個丫鬟如夢方醒,驚慌失色地回到黃宅報告給錢氏,崇嘏的船早已不見蹤影。
錢氏恨的牙根快咬斷,把吳小娘叫到黃洵跟前,聲色俱厲得逼問吳小娘,吳小娘只是一口咬定毫不知情,錢氏自是不信,咆哮著要動用家法。
吳小娘依著崇嘏授給她的法子,哭天搶地地爬到黃洵腳邊,扯著黃洵衣角哀號道:「老爺,妾身原本指望崇嘏嫁入王府,為黃家掙得臉面,妾身日後也能沾光。誰料她今天為老爺祈福竟不知所蹤,那佑民寺人多繁雜,魚目混珠,崇嘏是否落於不法之徒之手未嘗可知,大娘怎好一口斷定崇嘏逃婚。再者如此鬧下去,傳到那王府耳中,又做如何收場?」
黃洵見吳小娘哭的聲嘶力竭,女兒又生死未卜,一時沒了注意,只是不住的嘆氣。那錢氏聽了不住冷笑,心知吳小娘這番說辭必定是和崇嘏事先商量好的,但也提醒了自己,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王府那邊。
錢氏私下派人偷偷四處尋訪崇嘏的下落,杳無音信,只好做罷。她只得向王府通報崇嘏忽染重病,不治身亡,還安排道士上門對著一口空棺做了一次法事。
王家只覺晦氣,又沒有理由發作,收了黃家退回的聘禮,便不再追究。
看到這裡,黃庭堅不住冷笑,這錢氏機關算盡,不料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但轉念一想,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黃崇嘏縱然有千般委屈,也不該違背大宋律法,忤逆父母,做出逃婚這般有失婦德之舉。
如此看來,那林婉兒口中的女中豪傑,不過是個逃婚女子。黃庭堅徹底失去了興致,將手中的書稿,隨手扔到一旁的書櫃中,再不問津。
然而多年以後,當黃庭堅幾經宦海沉浮,又結識了蘇軾。蘇軾自敘轉世的奇遇,讓黃庭堅終於放下成見,從林婉兒的傳記中,越來越感受到與林幼玉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