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陛下是真正的聖主!永遠在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總制王瓊報,定邊營以東石澇池至寧夏橫城堡,凡三百里,本只築邊牆四十里,如今已全部增築完成!」

  「另山西大同有約兩百里垮塌邊牆修築完成,故據總督蔡天祐報,俺答犯山西,至乾溝墩,見邊牆牢固,而悻然退去!」

  「另有宣撫使徐階報,大內氏叛亂已平,為首武臣陶晴賢被凌遲且傳首示眾。」

  這天,在左順門朝會上,新兵部尚書李鉞向朱厚熜奏稟了軍事上的新塘報。

  朱厚熜聽後非常高興的點了點頭:「很好,這麼看來,外患的確已不足為慮,戎政上,惟一需要解決的就是江西的叛亂了。」

  「陛下說的是,只等江西叛亂一平,天下就算真的海晏河清了。」

  李鉞這時回應了起來。

  朱厚熜則在這時笑著說:「但朕聽說,朝臣中還是有不少同情叛軍乃至支持叛軍的,甚至還暗地裡稱其為靖難護禮義師,可有這回事?」

  「陛下,臣不知道別的大臣有沒有這麼認為,但臣絕對沒有這麼認為,叛軍是所持大禮是異端亂禮之舉!所主張的治國之論,也是謬論!」

  「唯有陛下才是真正的聖主!才是合乎聖人之道在治國!」

  楊一清這時先說了起來。

  閣臣趙璜也跟著說道:「陛下,臣也和元輔是一樣的想法,叛軍就是叛軍,談不上是什麼義師,且只要以下犯上者都不可能是什麼義師!」

  「朕當然願意相信你們。」

  「而你趙閣老說的也沒錯,以下犯上就不可能是正義之舉。」

  「所以,徐階剮陶晴賢這樣的以下犯上之叛臣,可謂正義之舉,應當嘉獎!」

  朱厚熜這時又說道。

  「遵旨!」

  其實,朱厚熜沒有說錯,的確有朝臣很支持士大夫方淮和將官房梁逼著益王造反的行為。

  因為,方淮和房梁的主張很切合保守護禮派士大夫的利益主張,確切的說,是符合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主張。

  只是他們不敢明著支持而已。

  「天子當認孝廟為皇考!」

  「撤廢廠衛!」

  「繼續遵祖制限制宗室!」

  「停辦皇商!」

  「將日向等地賜還給倭國大名,撤官撤兵回國!」

  許贊就在背地裡看見叛軍執行的這些政策後,而頗為激動地念了起來,然後對摯友朱希周嘆氣說:

  「不得不說,這些人雖然悖逆不臣,但所持之論是正論呀!」

  朱希周只是呵呵一笑:「只要不能贏,那就永遠也算不上是正論!」

  「是啊!」

  許贊點了點頭,又道:「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很難贏!首先,他們在大義上就贏不了!其次,秀才造反往往不成,再則,這樣的主張是限制武力的,壓制武將潛能的,根本也就造不了反。」

  雖然,許贊說的沒錯,但因為一些大官僚大地主很贊同叛軍的主張,所以方淮和房梁等叛軍掌權者還是能收到一些支持他們的大官僚大地主從各處傳來的機密消息。

  比如,在嘉靖七年到來,春暖花開後,正準備攻打南昌的叛軍,就因為通過這些大官僚大地主而得知王陽明已經在沿途布置下天羅地網,而轉而向廣信府方向進攻,準備先進入兩浙地區。

  這一下子,讓王陽明不得不重新布置進攻計劃。

  而與此同時,這些大官僚大地主還用別的方式支持叛軍。

  比如,江西巡按御史程啟充就在嘉靖七年的四月初七日收到了一封匿名舉報王陽明造反的狀子。

  這封狀子裡,甚至提供了寧王當年謀反時,王陽明也有參與的證據。

  因為,這狀子裡有朱宸濠私通蕭敬、張銳、陸完等私信。

  私信里,有這些人慾趕走時任江西巡撫孫燧的內容,且還說:「代者湯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

  也就是說,這些密謀支持寧王叛亂的人,準備考慮讓王陽明代替孫燧成為江西巡撫,而幫助寧王叛亂。

  於是,程啟充忙將這份狀子以八百里急遞的方式送進了京。

  畢竟,這事涉及到手握重兵的王陽明值不值信任的問題。


  程啟充及時反應這事是其職責所在。

  而彼時,京師一帶,也有關於王陽明決定為護正禮、循祖制,要支持靖難的謠言,也不知何時開始出現市井百姓口中。

  朱厚熜最初對此還不以為然,只讓廠衛盯緊一些,查證謠言來源。

  在朱厚熜看來,這很可能是叛軍的細作在暗中挑事,有意誤導他這個皇帝和朝中大臣。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所以,朱厚熜也就沒把這當回事。

  他作為來自後世的人,不可能真的相信王陽明會造反。

  但讓朱厚熜沒想到的是,他會在嘉靖七年的四月二十二日,收到來自江西巡按御史程啟充關於彈劾王陽明黨逆的奏疏!

  而程啟充還在奏疏中建議說,宜追奪王陽明爵位,停其職權,逮拿進京候審,另擇大員來平叛。

  「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朱厚熜為此不得不問起了楊一清等御書房大臣。

  儘管,朱厚熜不相信王陽明會造反,也不滿自己的理政主張,但是,這程啟充既然提供了如此罪證,就難免會讓大臣們恐慌。

  因為許多大臣對王陽明是有意見,必然會因此打著為朝廷大計考慮的名義興風作浪。

  所以,朱厚熜也就不得不慎重對待此事。

  楊一清想了想說道:「回陛下,以臣愚見,不能因為這種事臨陣換掉王陽明!」

  「因為這不能排除是叛軍奸細偽造的罪證,在故意混淆視聽,進而達到影響平叛大計的目的!」

  「但也不能什麼都不做,畢竟,沒誰能百分百保證,王陽明在如今朝廷改革如此徹底後,會不會也產生了別的怨望,畢竟眼下朝廷為革新除弊,做了許多得罪天下縉紳的事,而王陽明本人也是縉紳,還是縉紳中的聲名顯赫者,其弟子更是滿天下!」

  「陛下,臣認為王陽明不應被懷疑,特別是他作為一名弟子滿天下的大儒,就更加不可能有不臣之舉!」

  張璁這時倒為王陽明說起話來。

  楊一清則在這時繼續解釋說:「陛下,臣也相信王陽明不是這種人,但遇到這種出現實證證明王陽明可能有不臣之心的情況,無論怎樣,都是應該先派人去調查一下為好的,因為只有這樣,將來若再有這種統兵大員謀反之事被揭露的情況,朝廷才能繼續名正言順的去調查,而不能因為我們信任王陽明就壞了規矩,不然的話,將來若有統兵大員真的不臣,豈不是就可以怪責朝廷不能像信王陽明一樣信任他?」

  朱厚熜站起身來,在屋子裡踱起步來,然後流露出認真思考的樣子。

  「照元輔的意思做,先讓王陽明暫停作戰,派官員去調查一下,走個過程!」

  「反正剿滅這些叛軍也沒那麼難!」

  「耽誤兩三個月,問題不大。」

  朱厚熜這時作出了最終決策,且道:「同時,給王陽明去一封朕的手諭密旨,安他的心,就說只是例行調查,做個樣子給外面看,讓他不要多心!」

  很快,王陽明也收到了手諭密旨,而因此撣袖起身,對江西巡撫陳洪謨說:

  「這些卑劣之徒為幫叛賊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巡按程啟充也枉為清流,居然就此便信以為真,直接上疏彈劾我!他難道就不知道壓一壓,等平叛結束後,再彈劾我可能黨逆不臣嗎?!」(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