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新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琪琪發來信息,說再前明天回來。青雲回覆信息嗔怪:怎麼不早點告訴我?琪琪說:他突然說明天到家的!青雲這幾天本想見見琪琪的,但沒有開口,現在無法相見,反而更加失落。

  春節臨近,再前都要回家「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是衣錦還鄉,倒是落魄回鄉。打工的人,能風風光光回家的有幾人,大多是硬撐的,在外面都光鮮亮麗,反而把失落和勞累留在了家裡。過年還有十多天,大多外出打工的男女都陸續回到昭通。轅門口雲興街是古城區,又是步行街,掛起來紅燈籠。轅門口廣場是等人的好地方,奇裝異服、新潮時尚的男女集聚以此,逗笑打鬧。稍歇片刻往牌坊方向,順陡街而下,過地下天橋來到西街。陡街是民國風格的店鋪,一色青石板鋪成,走上去有種時代感,寬闊的石板街道兩旁店鋪是鞋店、運動裝、夾雜兩家雞腿、雞翅炸烤,兩家金銀首飾店。大家喜歡在這裡徘徊,這裡地勢高,可以輕鬆看到西街的景象。到地下天橋前方右轉是饞嘴街,以前是小吃一條街,如今每到傍晚就是也是一條街。價廉物美的衣物懸掛在可移動的手推車似的攤位上,鋪天蓋地、眼花繚亂。攤位占滿整個街道的中心線路,有人擁擠著往兩邊走過。西街是陡街的延長段,服裝店居多,品牌專門的居多,總體更昂貴些,不過比起盡頭橫跨的青年路而言,這裡的東西只算是中等而已。青年路的服裝是大品牌的專屬地帶,大多工薪階層也就看看而已,走進去沒一兩千是買不起的。這裡街道是機動車通道,行人只能在圍欄與商鋪中間的人行道上逛游,不像陡街可隨意漫步街頭。

  青雲走進鞋店,店內銷售員熱情似火,來回走動招呼顧客,忙碌喜悅。這是銷售的旺季,人氣旺銷量就大了起來。他在陡街走了兩三家都是打折銷售,從老款的三折起,到四季款的六折。黑色的鞋子是經典,好搭配耐髒。他本想換一種顏色,讓自己不太老氣,但最終還是聽銷售女孩的建議選了一雙六折的黑色運動鞋。青雲的穿著在學校偏時尚,夏秋季是休閒單西和休閒褲;春冬季大多是牛仔褲搭配羽絨服或棉衣。「昭通昭通四季如冬,不是下雨就是颳風」這是外地人對昭通城的誤解,對本地人來說服裝只分兩季,夏季和冬季,沒必要細分為春夏秋冬。這裡最適宜的是夏日,涼風習習,氣溫不超過三十度,大熱天一進屋子或在樹下便清涼怡人。因此有「避暑勝地」之稱,附近四川宜賓人是夏天的常客,他們三五相約,直接租個房子住下來在這裡度過整個夏天。一到秋天氣溫下降,遇到雨天就涼意襲來,身上頓時冷了起來。秋天到,陰雨較多,但蘋果成熟,桂花飄香,又有「半城蘋果,半城金桂」的美稱。昆明四季如春是「春城,昭通秋意綿綿,是「秋城」。

  轅門口後面是雲興街,因民國時省主席龍雲而出名。雲興街,就是取「龍雲」興盛雲南之意。這裡是當時的縣衙門所在地,是當地的行政重地,據說煙管、金銀聚集於此,何等繁花迷醉。左側有姜亮夫故居,一個長期在外研究敦煌學的大學者,他的老家故居在此,如今是每日開放的旅遊點。右側走進去是箭道廣場,古玩城、戲台坐落以此,這是老人們的家常話癆處。逛逛古玩,賽賽鳥籠里的尤物,抽菸聊天。廣場四角是四棵高大的金桂,近九月香氣撲鼻,花香四溢。桂花的濃烈香氣無法抑制,常常隨風飄進廣場旁的,百年名校昭陽四小。

  這是寒假,青雲買好鞋子,一看時間就到了接孩子的時間。假期里二寶在省耕山水學畫畫,大寶跟教練學打羽毛球。他先去接打球的大寶,再去接二寶。大寶打羽毛球兩年了,本想讓他練練籃球或足球的他不同意。羽毛球他能打得更有自信,青雲不再勉強。下午孩子在家,大寶做假期作業,二寶午休,他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青雲駕車前往鐘鳴鄉新化。大雪初融,新化的天深邃了許多。遠處山坡上積雪還未融化,點點白雪點綴在青山深綠的枝條上,格外醒目。青雲將車開到原先的新化小學,大門緊閉,一眼看出不再是學校。他下車詢問,說現在是村公所。仔細一看小門虛掩,他推門走了進去。三層教學樓還在,愈加陳舊,往日學生的歡笑聲寂靜無聲,人離樓空。宿舍樓掛上了村委會的牌子,從窗戶的成色看在三五年前重新裝修過。地板更加破爛,好似堅硬的泥土地。圍牆邊隨意種植的植物也沒有,豎起了一個個公告欄,是村務的宣傳和公示內容。青雲怯怯地站在操場上四顧,學校四周的房屋增加了許多,新建的白潔,原先的房屋深灰呆板。唯有對面的小山包上荊棘叢生,異常繁茂。當時卯老師常爬上去吹著悠揚的笛聲,惹得學生們下課紛紛觀望。他漫步校園,找不到留下的一點痕跡,十多年過去痕跡又被新的足跡淹沒了。

  回到校門口,他再次打聽新學校,就在馬路對面的坡腳。一所新建的學校坐落在那裡,願望紅白相間,教學樓高大醒目。走到校門口,假期里管理看守學校的村民就是學校門口的農戶家,青雲說明來意後,村民把大門打開。新學校修建已經五六年,寬大的操場,拾階而上是中間的花園,最高處是長方教學樓,依然整潔美麗。左側有學生就餐的食堂,花園兩側安裝了單雙槓,緊鄰一跳遠的沙坑。他沒有走進教室,看門的村民還等著他迅速離開呢。他順台階走下來,與村民攀談起來。村民說:「這個學期說是要把學生合併到街上去的,還沒下去!學生太少啦,好多都能進城去讀了!」他說:「估計要被合併的,其它學校都併到街上了!k=可惜這學校了,還很新呢!」

  鐘鳴鄉十多年前每個村子都有一所完小,總的是七八所小學,兩三處單小。如今合併成了三所小學,幾年又再縮減為一個中小校。六年級全部進入中學裡,一至五年級保留在集鎮附近的兩所學校。新化本是要合併下去的,但有部分家長不同意,因此還在堅持。學校學生不足兩百人,六個班,老師並未減少,這是如今現狀。有能耐意識高的都把孩子往城裡送,留下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省進城務工,爺爺奶奶管理孩子的吃喝,學習無人輔導,老師難教。

  青雲驅車回城。他骨子裡就是一個老師,思前想後都是老師。他把自己看得太重,好像整個社會的發展和全民素養的提高都是老師的事。看到不如人意的地方,老喜歡提建議。建議在他看來是好東西,別人遺忘了經提醒就想起來了,建議是希望事情更完美。去小吃店吃完酸辣麵,看到店家小孩拿著一手機看視頻玩遊戲,他坐不住了。他說:「不要給孩子玩手機,傷眼睛!「店家女主人便說:「管不住呀,他就是要看!沒辦法!」他說:「我家孩子從來都不拿給他看,不管他怎麼吵鬧都不能拿給他。讓他出去走走,傷眼睛!」一次大寶生病住院,兒科滿員,只能住在臨時的廊道里。輸液時分,他看起小孩手裡都是一個手機,唯一他家小孩沒有!他又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走過去一家家遊說。「不要拿手機給孩子,一開始管住了,因為就不會上癮。」「習慣慢慢就改過來了,把眼睛看廢了,給他個玩具更好!「事實上他家孩子確實不看手機,對手機的管理他們是嚴格的。同事的女兒小學時品學兼優,人見人夸,上初高中後險些沒考上二本。同事跟他講:「傷初中買了個手機給她,本來想著聯繫方便,後來在手機上談戀愛!廢了!管她還威脅要從跳上樓下去,我當時心都要碎了。管住手機!」他在班級群專門發了手機管理的信息,警示家長:「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智慧型手機!」大寶從小規定:每周六晚上可以看20分鐘電視。其他時候誰也不開電視,他倆的手機隨時監控,不能落入孩子的手裡。他的手機里沒有一個短視頻的APP,更不下載遊戲。他知道電子屏幕對眼睛的傷害,不是因為自己戴著八百度的眼鏡,而是深知電子產品對思想和視野的侵蝕。

  到家快六點了。他趕緊把熟睡的二寶叫醒,過問大寶作業,開始做飯。新化回不去了,但他的路還在漫長。「四十不惑」,他正進入不惑之年,如日中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