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影子
又是周末了,青雲回到老家。老家並不遙遠,從城裡出去二十多公里便可到達。老家並不落後,也不老。這是個普普通通的鄉鎮,在昭通屬於壩區,這裡還有四大涼山,成為山區。這是個風大缺少的鄉鎮。從北邊埡口吹來的風到這裡匯合旋轉,讓這裡的一年四季風聲不斷。冬天北風凜冽,瑟瑟發抖;春天后南風狂躁,帶著地上的沙塵睜不開眼。有時一個旋風將地上的東西裹起來拋向半空,再扔下來,空著紙屑、菜葉便隨風亂舞,眼花繚亂。這裡因書庫而得名,北閘水庫。水庫因龍洞水而生存,龍洞裡泉水中年不斷流入水庫。北閘有水庫而缺水,正因為缺水才建水庫,但有了水庫依舊缺水。水庫下游的天地在春日乾旱時,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與水庫平行或高於水庫的山坡天地只能望洋興嘆,從其它地域去取水。每到耕種時節,取水、抽水、堵水、因為水而忙碌甚至吵鬧的事時有發生。二十年前沒有自來水,許多人家便挖地下水井,汲水而飲。地下水有一股泥土味,也只能講究,畢竟能就地取材,看上去很清澈。後來政府出面在附近山林找水源,依然斷斷續續,枯水期時而停水,水井依然沿用。風大帶來沙塵漫天飛,缺水導致乾燥暴躁。這裡的人便比其它地方的人更顯老,那臉上的皮膚歷經更多的風霜。男的老成提前有些主見,女的粗糙常被人誤以為超齡。
老家有可愛的地方,那集鎮附近的大龍洞是洞天景致。每年中秋之夜,天上的月亮倒影泉水中,再映照在岩壁上,形成「龍洞映月」的美景。這裡因泉水而出名,到這裡燒香拜佛的信徒,定要舀一瓢泉水而飲,清涼舒爽,洗滌塵埃。這泉水上百年來從一似龍身的山洞裡流出,至今不斷,因而得名龍洞。這水被一粗大的管子通往城裡引用,上好的城市飲用水,山泉水。常年溢出的泉水,流入北閘水庫儲藏春耕。大龍洞是當地道教發源地,常年煙火不斷,四周松林鬱鬱蔥蔥,遊樂設施孕育而生,排列開來。北閘涼粉、炸洋芋、涼麵、木瓜涼粉在這裡都能吃到。每年正月初一和二月八是大龍洞的盛大日子。初一大家都要出門接收新年的喜氣,走走逛逛,用新的眼光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城裡人,鄉下人全往大龍洞擁擠。老人本是去拜拜無量天尊抽抽籤的,沒想到根本擠不進大殿,只能隨孩子一起在裡面嬉鬧;小孩是無孔不入。臨近龍洞大門,路旁涼粉、甘蔗、桔子、花生、玩具手槍、水槍、風車,無所不有。還沒進大龍洞就已經收穫滿滿,壓歲錢很快用光,只得央求大人在給點,在裡面做過山車、碰碰車、膽大的逛一次豬八戒鬼城。青年男女定要打扮一番,這天是看人的好時機,人山人海美女如雲,帥哥一大把。隨意擁擠,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大聲開著玩笑,誰都不認識誰,也都不計較幾句調皮話。二月初八龍抬頭,道家信徒必來敬拜。大龍洞小小的食堂打開大門,三塊五塊錢,誰都可以吃吃素飯。香火繚繞,泉水叮咚,漫山遍野人流如織。大龍洞的春天最美最熱鬧。北閘水庫、涼粉、大龍洞是家長的象徵。
青雲的老家不老,這是四五年前剛修建的三層房屋。準確說是兩層半,第三層確實只有一半房屋,剩餘一半是樓頂的敞院。五年前,青雲從鄉下入城任教,便有了修建房子的想法。這是一筆大開支,但又必須為之。父母三十年前修建的土牆房子,已搖搖欲墜。每當城裡下大暴雨,青雲就半夜揪心,無法安睡,父母更是不敢睡著。一次,夏日帶暴雨來襲,水很快從門檻處倒灌進屋內,很快蔓延到一米多高。父親一人在家,只得將奶奶背出屋外到附近一家還未修建完畢的房屋裡避險。父親迎著雨起來排水,但土牆已被雨水淹濕半截。青雲接到父親電話後,急匆匆趕回,一看症狀就把父親往屋外拽,立即打電話給當地消防隊。土牆房受潮後會倒塌,這是危機的事件。青雲打聽打款,諮詢建房政策,必須從建老家。他在這屋子度過小學、中學時期,在外讀書後住家裡少了些,再後來便住到了城裡。
這房子聽著他同童年的歡聲笑語,伴著他少年的夢想和叛逆,窺見他青年追求與彷徨。他和父母一起挖了一口井,他的手上被石頭砸了深深地額傷口;他在房屋旁栽下了從大關城裡買來的銀杏樹,如今已與房頂一樣高;春節一家人守夜發壓歲錢,吃年夜飯的歡樂祥和;女友初次到家見到父母和他在這裡相依相偎……老家是一片無盡的記憶。但它老了,朽了,它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必須改梁換棟,否則隨時都會倒下。
父親住進來新建的房子,他沒有流露常見的喜悅。大概是在懷念潮濕灰暗的老房子,也許是住進青雲修建的新房是理所當然。青雲給父親打了個電話,便回到家裡。如今的新家牆白地平,屋內敞亮,水井裡的水通過水泵直接抽到房頂從水龍頭流出。父親很快習慣,這屋子的變化,大把的時間坐下來看電視。
青雲將車停在屋外潔淨的院壩里,和父親打個招呼,便向地里走去。老家的房屋一律坐北朝南,向著城裡方向。背靠低矮的山包,離山腳很遠。這裡村子密密麻麻,大小路徑縱橫交錯。他與村里人不熟悉,年老的人認不出他了,他常年在城裡極少回來。小孩沒見過他「笑問客從何處來「,同伴們成家立業,各自在自己選擇的生活里打拼著、承擔著、享受著,他好似一個陌生人。只有那田地的形狀與位置未曾改變,種上了不同的莊稼,菜畦蔥綠,泥土依舊。
他望著城裡的方向,他在改變在努力,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看著小學的方向,他思緒一下子走了進去。教室是一間土牆房,轉角處有條很深的裂縫,風可以肆無忌憚從那裡吹進來。冬天,他們都能提著一個烘籠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下課了,出來甩幾圈烘籠,火籠里的柴炭便亮了許多,有時會不小心把烘籠里的柴炭倒在脖子上或褲腿上,記得亂跳喊叫。一次,他不知為什麼和一大個子女生打在一起,他那時個子小看樣子是打不過的,他找了個機會抓住女生的辮子撕扯,女生被疼得哭了起來。老師知道了,放學後讓他去宿舍,讓他站在高凳上。老師大概有五十多歲,瘦高,穿灰色中山裝。愛在教室抽旱菸,煙杆很長,可以當教教鞭敲那些不聽課的腦袋。但全能多才多藝,上語文課津津有味,書法課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常在寫得好的學生大楷本上畫紅圈圈;音樂課教大家唱「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讓我們盪起雙槳》;他高興時抱著二胡進教室,聽得同學們如痴如醉,滿目崇拜;也上手工課,他好像什麼都會。放學後,是老師做飯時間。青雲飢腸轆轆,老師不管,炒著豆腐問他:「為什麼和女生大家?」青雲說了半天,心不在焉,油煎豆腐的香味飄進鼻孔,飄到他心裡。
大家的女生不知了去向,給她系紅領巾的漂亮女生也不知在何方。青雲當上了少先隊員,給她第一次系紅領巾的女生是班上最美的女孩。她本來就很美,那天是「六一」臉上打著一層白嫩嫩的雪花膏,紅粉粉的,亮堂好看。青雲初中畢業後,曾的打聽過那女生,就在村子裡父母都知道,說是讀完初中就沒讀書了,已經嫁人啦。漂亮的女生一到初中就學習就下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未免早了些,但男生們的追求干擾是有的。青雲初中時的漂亮同學,大都沒繼續上學紛紛過早踏入社會。
站在三畝多寬的自家田地里,他眼前浮現的全是和父母撒種、耕種的畫面。這樣的情景一去不復返,父母如今種不起啦,這片曾經收穫沉甸甸的土地,如今接近荒蕪。土地低價承包給村子裡的人家去種樹,放眼四處地里人極少,年輕力壯的人都在外打工。他在思索村子裡的人,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孩子在上學、老人沒什麼勞動力。壩區如此山區亦如此,這就是家鄉的現狀。
轉一圈後他回到家,五點過光景父親已做好了飯菜。熱騰騰的飯菜,是父親日常吃的家常菜,今天多了兩個菜。父親不善言辭,也不太和鄰里交往。不看手機,只看電視。從不和鄰里找借東西,對村里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志雲每次回來總要數落幾句,地里沒事時多去左鄰右舍串串門子,別一個人干坐著。母親去年去弟弟家,幫著帶孩子。父母故意不在一起,在一起如仇人,沒話可說。想當初他倆多恩愛,如今老伴沒有,只剩下各自的孤獨終老。青雲從中調和不知多少次,依然未果。他們的恨嵌入骨子裡了,誰說都沒用。母親回家來,常去的地方是外公家。有幾次青雲聽說,老兩個在家居然吃兩鍋飯,心裡頓生悲戚。他們一生辛勞,本可以安享晚年,卻要如此折磨。他似乎看到了婚姻的影子,很長很黑。
回城不遠,吃完飯他準備回去,不能影響明早到校給學生上課。父親去菜地里拔了白菜、青菜、韭菜、青蔥、蒜葉一大包,青雲埋怨著太多了,會放蔫的,隨手遞給父親500元錢,這是他每次回家都要給父親的錢。其實,父親都不太花銷。但不給他就不踏實,他一兩個回家一次,弟弟在昆明只能照管母親。
老家有可愛的地方,那集鎮附近的大龍洞是洞天景致。每年中秋之夜,天上的月亮倒影泉水中,再映照在岩壁上,形成「龍洞映月」的美景。這裡因泉水而出名,到這裡燒香拜佛的信徒,定要舀一瓢泉水而飲,清涼舒爽,洗滌塵埃。這泉水上百年來從一似龍身的山洞裡流出,至今不斷,因而得名龍洞。這水被一粗大的管子通往城裡引用,上好的城市飲用水,山泉水。常年溢出的泉水,流入北閘水庫儲藏春耕。大龍洞是當地道教發源地,常年煙火不斷,四周松林鬱鬱蔥蔥,遊樂設施孕育而生,排列開來。北閘涼粉、炸洋芋、涼麵、木瓜涼粉在這裡都能吃到。每年正月初一和二月八是大龍洞的盛大日子。初一大家都要出門接收新年的喜氣,走走逛逛,用新的眼光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城裡人,鄉下人全往大龍洞擁擠。老人本是去拜拜無量天尊抽抽籤的,沒想到根本擠不進大殿,只能隨孩子一起在裡面嬉鬧;小孩是無孔不入。臨近龍洞大門,路旁涼粉、甘蔗、桔子、花生、玩具手槍、水槍、風車,無所不有。還沒進大龍洞就已經收穫滿滿,壓歲錢很快用光,只得央求大人在給點,在裡面做過山車、碰碰車、膽大的逛一次豬八戒鬼城。青年男女定要打扮一番,這天是看人的好時機,人山人海美女如雲,帥哥一大把。隨意擁擠,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大聲開著玩笑,誰都不認識誰,也都不計較幾句調皮話。二月初八龍抬頭,道家信徒必來敬拜。大龍洞小小的食堂打開大門,三塊五塊錢,誰都可以吃吃素飯。香火繚繞,泉水叮咚,漫山遍野人流如織。大龍洞的春天最美最熱鬧。北閘水庫、涼粉、大龍洞是家長的象徵。
青雲的老家不老,這是四五年前剛修建的三層房屋。準確說是兩層半,第三層確實只有一半房屋,剩餘一半是樓頂的敞院。五年前,青雲從鄉下入城任教,便有了修建房子的想法。這是一筆大開支,但又必須為之。父母三十年前修建的土牆房子,已搖搖欲墜。每當城裡下大暴雨,青雲就半夜揪心,無法安睡,父母更是不敢睡著。一次,夏日帶暴雨來襲,水很快從門檻處倒灌進屋內,很快蔓延到一米多高。父親一人在家,只得將奶奶背出屋外到附近一家還未修建完畢的房屋裡避險。父親迎著雨起來排水,但土牆已被雨水淹濕半截。青雲接到父親電話後,急匆匆趕回,一看症狀就把父親往屋外拽,立即打電話給當地消防隊。土牆房受潮後會倒塌,這是危機的事件。青雲打聽打款,諮詢建房政策,必須從建老家。他在這屋子度過小學、中學時期,在外讀書後住家裡少了些,再後來便住到了城裡。
這房子聽著他同童年的歡聲笑語,伴著他少年的夢想和叛逆,窺見他青年追求與彷徨。他和父母一起挖了一口井,他的手上被石頭砸了深深地額傷口;他在房屋旁栽下了從大關城裡買來的銀杏樹,如今已與房頂一樣高;春節一家人守夜發壓歲錢,吃年夜飯的歡樂祥和;女友初次到家見到父母和他在這裡相依相偎……老家是一片無盡的記憶。但它老了,朽了,它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必須改梁換棟,否則隨時都會倒下。
父親住進來新建的房子,他沒有流露常見的喜悅。大概是在懷念潮濕灰暗的老房子,也許是住進青雲修建的新房是理所當然。青雲給父親打了個電話,便回到家裡。如今的新家牆白地平,屋內敞亮,水井裡的水通過水泵直接抽到房頂從水龍頭流出。父親很快習慣,這屋子的變化,大把的時間坐下來看電視。
青雲將車停在屋外潔淨的院壩里,和父親打個招呼,便向地里走去。老家的房屋一律坐北朝南,向著城裡方向。背靠低矮的山包,離山腳很遠。這裡村子密密麻麻,大小路徑縱橫交錯。他與村里人不熟悉,年老的人認不出他了,他常年在城裡極少回來。小孩沒見過他「笑問客從何處來「,同伴們成家立業,各自在自己選擇的生活里打拼著、承擔著、享受著,他好似一個陌生人。只有那田地的形狀與位置未曾改變,種上了不同的莊稼,菜畦蔥綠,泥土依舊。
他望著城裡的方向,他在改變在努力,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看著小學的方向,他思緒一下子走了進去。教室是一間土牆房,轉角處有條很深的裂縫,風可以肆無忌憚從那裡吹進來。冬天,他們都能提著一個烘籠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下課了,出來甩幾圈烘籠,火籠里的柴炭便亮了許多,有時會不小心把烘籠里的柴炭倒在脖子上或褲腿上,記得亂跳喊叫。一次,他不知為什麼和一大個子女生打在一起,他那時個子小看樣子是打不過的,他找了個機會抓住女生的辮子撕扯,女生被疼得哭了起來。老師知道了,放學後讓他去宿舍,讓他站在高凳上。老師大概有五十多歲,瘦高,穿灰色中山裝。愛在教室抽旱菸,煙杆很長,可以當教教鞭敲那些不聽課的腦袋。但全能多才多藝,上語文課津津有味,書法課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常在寫得好的學生大楷本上畫紅圈圈;音樂課教大家唱「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讓我們盪起雙槳》;他高興時抱著二胡進教室,聽得同學們如痴如醉,滿目崇拜;也上手工課,他好像什麼都會。放學後,是老師做飯時間。青雲飢腸轆轆,老師不管,炒著豆腐問他:「為什麼和女生大家?」青雲說了半天,心不在焉,油煎豆腐的香味飄進鼻孔,飄到他心裡。
大家的女生不知了去向,給她系紅領巾的漂亮女生也不知在何方。青雲當上了少先隊員,給她第一次系紅領巾的女生是班上最美的女孩。她本來就很美,那天是「六一」臉上打著一層白嫩嫩的雪花膏,紅粉粉的,亮堂好看。青雲初中畢業後,曾的打聽過那女生,就在村子裡父母都知道,說是讀完初中就沒讀書了,已經嫁人啦。漂亮的女生一到初中就學習就下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未免早了些,但男生們的追求干擾是有的。青雲初中時的漂亮同學,大都沒繼續上學紛紛過早踏入社會。
站在三畝多寬的自家田地里,他眼前浮現的全是和父母撒種、耕種的畫面。這樣的情景一去不復返,父母如今種不起啦,這片曾經收穫沉甸甸的土地,如今接近荒蕪。土地低價承包給村子裡的人家去種樹,放眼四處地里人極少,年輕力壯的人都在外打工。他在思索村子裡的人,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孩子在上學、老人沒什麼勞動力。壩區如此山區亦如此,這就是家鄉的現狀。
轉一圈後他回到家,五點過光景父親已做好了飯菜。熱騰騰的飯菜,是父親日常吃的家常菜,今天多了兩個菜。父親不善言辭,也不太和鄰里交往。不看手機,只看電視。從不和鄰里找借東西,對村里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志雲每次回來總要數落幾句,地里沒事時多去左鄰右舍串串門子,別一個人干坐著。母親去年去弟弟家,幫著帶孩子。父母故意不在一起,在一起如仇人,沒話可說。想當初他倆多恩愛,如今老伴沒有,只剩下各自的孤獨終老。青雲從中調和不知多少次,依然未果。他們的恨嵌入骨子裡了,誰說都沒用。母親回家來,常去的地方是外公家。有幾次青雲聽說,老兩個在家居然吃兩鍋飯,心裡頓生悲戚。他們一生辛勞,本可以安享晚年,卻要如此折磨。他似乎看到了婚姻的影子,很長很黑。
回城不遠,吃完飯他準備回去,不能影響明早到校給學生上課。父親去菜地里拔了白菜、青菜、韭菜、青蔥、蒜葉一大包,青雲埋怨著太多了,會放蔫的,隨手遞給父親500元錢,這是他每次回家都要給父親的錢。其實,父親都不太花銷。但不給他就不踏實,他一兩個回家一次,弟弟在昆明只能照管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