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越國衰落:你恨他,就幫助他,讓他從勝利走向勝利
(作者註:史據——越王勾踐世家)
越國的衰落:王無強的自大悲歌
越國,這個曾經在勾踐臥薪嘗膽之後威震一方的國度,歷經數代傳承,到了王無強這一代,卻走向了衰敗的深淵。
王無強,勾踐的七世孫,他自幼便聽聞祖先勾踐復國稱霸的傳奇故事,心中滿是敬仰與憧憬,也渴望著能在自己手中重現越國昔日的榮光。他身形高大魁梧,眼神中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傲氣,舉手投足間都帶著君王的風範。然而,這份傲氣在日後卻逐漸演變成了致命的自大。
在王無強即位之初,越國還維持著一定的國力,軍隊經過多年的操練也算精銳。周邊諸國林立,局勢錯綜複雜,猶如一張暗藏玄機的大網。此時的齊國,在齊威王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商業繁榮,文化昌盛;楚國更是地廣人多,物產豐富,軍隊戰鬥力不容小覷,楚威王雄心勃勃,意圖開疆拓土。而越國夾在其中,本應謹小慎微,尋機發展,王無強卻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
一日,王無強在朝堂之上與群臣商議國事,他目光炯炯地掃視著眾人,開口道:「寡人之越國,承先王之志,當稱霸於天下。如今齊、楚雖強,然吾越國亦非弱者,當興兵征伐,揚我國威。」大臣范蠡後人范離聽聞,上前勸諫:「大王,如今局勢微妙,齊、楚皆虎視眈眈,我國當養精蓄銳,聯合他國,徐徐圖之,切不可貿然興兵。」王無強聽後,眉頭微皺,心中不悅,他認為范離太過怯懦,越國既有強軍,又有他這英明之主,何懼齊、楚。
不久之後,齊國使者求見。使者身著華麗服飾,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進王宮,見到王無強後恭敬行禮:「外臣拜見越王,吾王聽聞越王英姿颯爽,心懷壯志,特命我前來修好,並有些許建言相贈。」王無強微微點頭,示意使者起身說話。使者清了清嗓子,說道:「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使者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一番看似為越國著想的大道理,核心便是勸說越國應趁此時機攻打楚國,而非齊國,還列舉了諸多韓、魏兩國不會真心助楚的理由,最後總結道:「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
王無強聽著使者的話,心中暗自思忖。他本就有征伐之心,如今齊國使者這番說辭,正好契合了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渴望。在他看來,楚國雖強,但越國也有一戰之力,若能成功擊敗楚國,那他必將名垂青史,超越祖先勾踐。至於使者話中的陷阱,被自大蒙蔽雙眼的他全然沒有察覺。
待使者退下後,王無強召集心腹大臣商議伐楚之事。范離再次苦勸:「大王,齊國使者之言不可輕信,其必有所圖。楚國疆域遼闊,兵力雄厚,我越國貿然進攻,勝負難料,還望大王三思。」王無強卻不以為然,大聲駁斥道:「范離,你怎如此膽小怕事?寡人之謀略、將士之勇猛,豈會懼那楚人?今齊使點明利害,若錯失此良機,越國何時才能稱霸?」其他大臣見王無強心意已決,雖心中有疑慮,也不敢再多言。
於是,越國大軍開始集結,準備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原諸國一爭高下。出征那日,王無強身著金色戰甲,頭戴王冠,威風凜凜地站在點將台上,看著台下士氣高昂的將士,心中豪情萬丈。他高舉佩劍,大聲喊道:「將士們,今日吾等出征,為的是越國的榮耀,為的是稱霸天下。隨我踏平齊、楚,共享萬世之功!」大軍在他的號令下,浩浩蕩蕩地向著目標進發。
楚軍這邊,楚威王得到越國來犯的消息,冷笑一聲:「王無強這小兒,自不量力,竟敢來犯我大楚,當真是不知死活。」他立刻調遣名將景翠領軍迎戰,同時在國內增派援軍,布置防線。景翠是楚國名將,作戰經驗豐富,對越國的情況也頗為了解。他深知王無強此次出征過於輕敵,越國看似強大的軍隊實則存在諸多隱患,內部將領爭功,士兵雖有士氣但缺乏協同作戰的磨合。
越國軍隊一路北上,起初還算順利,接連攻克了幾個楚國邊境的小城。王無強聽聞捷報,愈發得意忘形,他以為楚國不過如此,勝利已然在望。然而,隨著深入楚國境內,困難接踵而至。楚國的地形複雜,道路崎嶇,越國的補給線越拉越長,糧草運輸時常受阻。而且,楚國軍隊開始採取游擊戰術,不斷騷擾越國軍隊的側翼和後方,讓越國軍隊疲於應對。
在一場關鍵戰役中,越國軍隊與景翠率領的楚軍主力在一片山谷中相遇。王無強看著對面嚴陣以待的楚軍,心中毫無懼意,他下令全軍衝鋒,企圖憑藉勇猛一舉衝垮楚軍防線。越國將士們吶喊著沖向楚軍,一時間殺聲震天。但楚軍早有準備,他們以強弩硬弓組成密集的防線,待越國軍隊靠近時,萬箭齊發,越國士兵紛紛倒下。接著,楚軍騎兵從兩翼殺出,如利刃般切入越國軍隊陣中,將越國軍隊分割包圍。
王無強見狀,親自率軍衝鋒,試圖挽回頹勢。他揮舞著佩劍,左劈右砍,勇猛無比,身邊的護衛拼死保護著他。然而,大勢已去,越國軍隊在楚軍的猛烈攻擊下漸漸潰敗。王無強殺得滿身是血,卻無力回天,最終在亂軍之中被楚軍包圍。
楚將景翠看著被困的王無強,大聲喊道:「王無強,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還不束手就擒!」王無強怒目圓睜,大罵道:「景翠,你莫要得意,寡人雖敗,越國尚存!」但他的聲音很快被戰場上的廝殺聲淹沒。最終,王無強力竭被殺,越國軍隊全軍覆沒。
楚軍乘勝追擊,一路勢如破竹,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越國大片國土淪陷。消息傳回越國,舉國震驚,人心惶惶。王無強的死訊如同晴天霹靂,讓越國陷入了混亂。諸族子為了爭奪王位,紛紛自立,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彼此爭鬥不休,越國徹底分裂。
那些曾經依附越國的小國見勢不妙,紛紛轉投他國懷抱。越國百姓也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而在海邊,一些越國殘部只能靠著捕魚為生,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只能在回憶中緬懷祖先的榮耀。
在越國的宮廷廢墟中,范離望著滿目瘡痍的景象,淚流滿面。他深知,這一切都是王無強的自大所致。若王無強當初能聽從勸諫,穩紮穩打,越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如今,一切都已化為泡影,只留下這一段令人嘆息的歷史悲歌,供後人警醒。
多年後,有一位遊歷四方的史官路過越國故地,聽聞了這段故事,不禁感慨萬千。他將這段歷史詳細地記錄下來,希望後人能從王無強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明白謙遜與謀略才是治國安邦的正道,莫要重蹈越國衰落的覆轍。
隨著時光的流逝,越國的故事漸漸被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那血與火的教訓,卻永遠銘刻在歲月的記憶里,時刻提醒著世人:自大,終將走向毀滅。
越國的衰落:王無強的自大悲歌
越國,這個曾經在勾踐臥薪嘗膽之後威震一方的國度,歷經數代傳承,到了王無強這一代,卻走向了衰敗的深淵。
王無強,勾踐的七世孫,他自幼便聽聞祖先勾踐復國稱霸的傳奇故事,心中滿是敬仰與憧憬,也渴望著能在自己手中重現越國昔日的榮光。他身形高大魁梧,眼神中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傲氣,舉手投足間都帶著君王的風範。然而,這份傲氣在日後卻逐漸演變成了致命的自大。
在王無強即位之初,越國還維持著一定的國力,軍隊經過多年的操練也算精銳。周邊諸國林立,局勢錯綜複雜,猶如一張暗藏玄機的大網。此時的齊國,在齊威王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商業繁榮,文化昌盛;楚國更是地廣人多,物產豐富,軍隊戰鬥力不容小覷,楚威王雄心勃勃,意圖開疆拓土。而越國夾在其中,本應謹小慎微,尋機發展,王無強卻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
一日,王無強在朝堂之上與群臣商議國事,他目光炯炯地掃視著眾人,開口道:「寡人之越國,承先王之志,當稱霸於天下。如今齊、楚雖強,然吾越國亦非弱者,當興兵征伐,揚我國威。」大臣范蠡後人范離聽聞,上前勸諫:「大王,如今局勢微妙,齊、楚皆虎視眈眈,我國當養精蓄銳,聯合他國,徐徐圖之,切不可貿然興兵。」王無強聽後,眉頭微皺,心中不悅,他認為范離太過怯懦,越國既有強軍,又有他這英明之主,何懼齊、楚。
不久之後,齊國使者求見。使者身著華麗服飾,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進王宮,見到王無強後恭敬行禮:「外臣拜見越王,吾王聽聞越王英姿颯爽,心懷壯志,特命我前來修好,並有些許建言相贈。」王無強微微點頭,示意使者起身說話。使者清了清嗓子,說道:「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使者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一番看似為越國著想的大道理,核心便是勸說越國應趁此時機攻打楚國,而非齊國,還列舉了諸多韓、魏兩國不會真心助楚的理由,最後總結道:「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
王無強聽著使者的話,心中暗自思忖。他本就有征伐之心,如今齊國使者這番說辭,正好契合了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渴望。在他看來,楚國雖強,但越國也有一戰之力,若能成功擊敗楚國,那他必將名垂青史,超越祖先勾踐。至於使者話中的陷阱,被自大蒙蔽雙眼的他全然沒有察覺。
待使者退下後,王無強召集心腹大臣商議伐楚之事。范離再次苦勸:「大王,齊國使者之言不可輕信,其必有所圖。楚國疆域遼闊,兵力雄厚,我越國貿然進攻,勝負難料,還望大王三思。」王無強卻不以為然,大聲駁斥道:「范離,你怎如此膽小怕事?寡人之謀略、將士之勇猛,豈會懼那楚人?今齊使點明利害,若錯失此良機,越國何時才能稱霸?」其他大臣見王無強心意已決,雖心中有疑慮,也不敢再多言。
於是,越國大軍開始集結,準備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原諸國一爭高下。出征那日,王無強身著金色戰甲,頭戴王冠,威風凜凜地站在點將台上,看著台下士氣高昂的將士,心中豪情萬丈。他高舉佩劍,大聲喊道:「將士們,今日吾等出征,為的是越國的榮耀,為的是稱霸天下。隨我踏平齊、楚,共享萬世之功!」大軍在他的號令下,浩浩蕩蕩地向著目標進發。
楚軍這邊,楚威王得到越國來犯的消息,冷笑一聲:「王無強這小兒,自不量力,竟敢來犯我大楚,當真是不知死活。」他立刻調遣名將景翠領軍迎戰,同時在國內增派援軍,布置防線。景翠是楚國名將,作戰經驗豐富,對越國的情況也頗為了解。他深知王無強此次出征過於輕敵,越國看似強大的軍隊實則存在諸多隱患,內部將領爭功,士兵雖有士氣但缺乏協同作戰的磨合。
越國軍隊一路北上,起初還算順利,接連攻克了幾個楚國邊境的小城。王無強聽聞捷報,愈發得意忘形,他以為楚國不過如此,勝利已然在望。然而,隨著深入楚國境內,困難接踵而至。楚國的地形複雜,道路崎嶇,越國的補給線越拉越長,糧草運輸時常受阻。而且,楚國軍隊開始採取游擊戰術,不斷騷擾越國軍隊的側翼和後方,讓越國軍隊疲於應對。
在一場關鍵戰役中,越國軍隊與景翠率領的楚軍主力在一片山谷中相遇。王無強看著對面嚴陣以待的楚軍,心中毫無懼意,他下令全軍衝鋒,企圖憑藉勇猛一舉衝垮楚軍防線。越國將士們吶喊著沖向楚軍,一時間殺聲震天。但楚軍早有準備,他們以強弩硬弓組成密集的防線,待越國軍隊靠近時,萬箭齊發,越國士兵紛紛倒下。接著,楚軍騎兵從兩翼殺出,如利刃般切入越國軍隊陣中,將越國軍隊分割包圍。
王無強見狀,親自率軍衝鋒,試圖挽回頹勢。他揮舞著佩劍,左劈右砍,勇猛無比,身邊的護衛拼死保護著他。然而,大勢已去,越國軍隊在楚軍的猛烈攻擊下漸漸潰敗。王無強殺得滿身是血,卻無力回天,最終在亂軍之中被楚軍包圍。
楚將景翠看著被困的王無強,大聲喊道:「王無強,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還不束手就擒!」王無強怒目圓睜,大罵道:「景翠,你莫要得意,寡人雖敗,越國尚存!」但他的聲音很快被戰場上的廝殺聲淹沒。最終,王無強力竭被殺,越國軍隊全軍覆沒。
楚軍乘勝追擊,一路勢如破竹,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越國大片國土淪陷。消息傳回越國,舉國震驚,人心惶惶。王無強的死訊如同晴天霹靂,讓越國陷入了混亂。諸族子為了爭奪王位,紛紛自立,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彼此爭鬥不休,越國徹底分裂。
那些曾經依附越國的小國見勢不妙,紛紛轉投他國懷抱。越國百姓也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而在海邊,一些越國殘部只能靠著捕魚為生,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只能在回憶中緬懷祖先的榮耀。
在越國的宮廷廢墟中,范離望著滿目瘡痍的景象,淚流滿面。他深知,這一切都是王無強的自大所致。若王無強當初能聽從勸諫,穩紮穩打,越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如今,一切都已化為泡影,只留下這一段令人嘆息的歷史悲歌,供後人警醒。
多年後,有一位遊歷四方的史官路過越國故地,聽聞了這段故事,不禁感慨萬千。他將這段歷史詳細地記錄下來,希望後人能從王無強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明白謙遜與謀略才是治國安邦的正道,莫要重蹈越國衰落的覆轍。
隨著時光的流逝,越國的故事漸漸被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那血與火的教訓,卻永遠銘刻在歲月的記憶里,時刻提醒著世人:自大,終將走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