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楚穆王:既能料己,又能料彼,方可立功立事
(作者註:史據——史記楚世家)
故事一:人心難料,即便至親
在繁華的揚州城,有一對年輕夫妻,林生和柳氏,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綢緞莊。日子過得還算安穩,可林生心中一直懷揣著更大的抱負,想將生意拓展到京城,成為一方巨賈;柳氏卻生性溫婉,只求平淡度日。
一日,城中傳言郊外的觀音廟求願極為靈驗,夫妻二人便攜禮前往。在裊裊香菸中,柳氏虔誠跪地,輕聲禱告:「觀音娘娘,求您保佑,讓我家這綢緞莊生意順遂,一月能多賺十兩銀子吧,夠我們添些家用就好。」一旁的林生聽聞,眉頭微皺,待出了廟門便責備道:「你怎如此小家子氣?就這點盼頭,咱們若想發達,須得有大志向。」
柳氏一聽,眼眶瞬間紅了,怒聲回道:「銀子多了,你還能安心守著這小家?怕是要學那浪蕩公子,出入煙花柳巷,早晚把咱這辛苦攢下的家業敗光。」林生愣住,滿心委屈與不解:「我一心只為咱的將來,你竟這般看我。」
自那日後,兩人間有了隔閡,柳氏看管鋪子越發仔細,對林生的外出交際也諸多限制;林生則滿心鬱悶,常藉口談生意在外面閒逛,夫妻關係愈發冰冷。
不久,綢緞莊對面新開了一家更大的布莊,貨品新穎、價格低廉,林家鋪子生意一落千丈。林生四處奔波尋出路,卻屢屢碰壁;柳氏這才驚覺,是自己的狹隘猜忌寒了丈夫的心,讓他沒了拼搏的勁頭。
深夜,柳氏紅著眼眶向林生道歉:「相公,是我錯了,我不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咱們夫妻本該同心。」林生長嘆一聲,握住她的手:「我也有錯,不該不顧你的擔憂,往後咱們一起商量著來。」
經此一難,兩人放下心結,重新規劃生意,雖艱辛,卻因相互扶持,慢慢又有了起色。這一場風波,讓他們明白,至親之人若不能坦誠交心,被猜忌蒙蔽,再深厚的感情也會千瘡百孔。
故事二:楚穆王的權謀之路
楚成王四十六年,風雲暗涌的郢都,一場驚天變故在悄然醞釀。
成王起初屬意立長子商臣為太子,為此徵詢令尹子上的意見。子上面色凝重,進諫道:「大王,您春秋鼎盛,後宮又多有寵姬,此時立太子,日後若心意有變,廢立之間極易引發內亂。況且楚國慣例,常立年少之子,可保朝堂活力。再者,那商臣生得蜂目豺聲,觀其面相,便是心性殘忍之人,實在不宜立為儲君啊。」成王卻沉浸在對長子的偏愛中,對這番忠言置若罔聞,毅然立商臣為太子。
時光流轉,成王在後宮的溫柔鄉中漸漸迷失,對幼子子職愈發寵愛,動了改立太子的心思。這微妙的變化如風中柳絮,悄然飄入商臣耳中,他心內大驚,卻又不敢確信,匆忙找到自己的師傅潘崇,焦急問道:「師傅,此事真假難辨,如何才能探得實情?」
潘崇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後,附耳道:「太子可宴請大王的寵姬江羋,宴上故意對她無禮,看她作何反應。」商臣依計而行,在王府設宴,珍饈羅列,卻對前來赴宴的江羋態度傲慢,言語輕慢。江羋何曾受過這等委屈,柳眉倒豎,怒叱道:「怪不得大王欲殺你而立子職,你這狂悖之人,活該失了太子之位!」
商臣聞此,如墜冰窟,知曉大事不妙。他奔回府邸,向潘崇哭訴:「師傅,看來傳言是真,如今我該如何是好?」潘崇神色冷峻,連拋三問:「太子能屈居人下,侍奉子職嗎?」商臣咬牙搖頭:「不能!」「那能否逃離楚國,遠走他鄉?」商臣面露難色:「楚國之外,我又能何去何從,亦不能。」潘崇眼中寒光一閃:「既如此,唯有行大事,方可自保。」商臣心中一顫,卻也知已無退路,決然點頭。
寒冬十月,寒風凜冽,似在為郢都悲嘆。商臣暗中召集心腹,以王宮衛隊為先鋒,趁夜包圍了成王的宮殿。火光搖曳中,成王驚醒,見宮外刀光劍影,已知末日來臨。他強裝鎮定,向商臣提出最後請求:「兒啊,為父生平最愛熊蹯,能否讓我飽食一頓,再赴黃泉?」商臣知他這是拖延之計,一旦熊掌烹製耗時良久,恐生變故,斷然拒絕。成王見求生無望,絕望長嘆,於丁未日,自縊而亡。
商臣踏著鮮血登上王座,是為楚穆王。他初登大寶,深知人心惶惶,便恩威並施。一方面,對擁立有功之人,大肆封賞,金銀珠寶、封地官職毫不吝嗇,讓他們死心塌地;另一方面,對成王舊黨,但凡有異動者,嚴懲不貸,抄家滅族以儆效尤。
在治國之策上,穆王展現出非凡的謀略。他深知楚國欲爭霸中原,強軍是首務。於是親自巡視軍營,與將士同甘共苦,激勵士氣;又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只要有安邦定國之能,皆委以重任。在對外征伐上,他瞅准鄰國陳、鄭國內亂之機,果斷出兵,連下數城,擴充楚國疆土,一時間,楚國威震四方。
然而,功成名就背後,穆王心中卻總有一抹陰霾。每念及逼宮奪位之舉,午夜夢回常冷汗淋漓。他深知,這王座雖尊貴,卻也是用至親鮮血鑄就。為求心安,他大興土木,修建廟宇,妄圖以敬神之舉,洗刷罪孽。
歲月悠悠,楚穆王在位十二載,其間有輝煌霸業,亦有難眠長夜。他用一生證明,在權力的棋局中,唯有精準洞察敵我、果敢抉擇,方能在歷史的漩渦中爭得一席之地,只是這一路的血雨腥風,終究成為楚國大地上一道無法抹去的滄桑印記,供後人在史書中反覆咂摸、嘆息。
故事一:人心難料,即便至親
在繁華的揚州城,有一對年輕夫妻,林生和柳氏,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綢緞莊。日子過得還算安穩,可林生心中一直懷揣著更大的抱負,想將生意拓展到京城,成為一方巨賈;柳氏卻生性溫婉,只求平淡度日。
一日,城中傳言郊外的觀音廟求願極為靈驗,夫妻二人便攜禮前往。在裊裊香菸中,柳氏虔誠跪地,輕聲禱告:「觀音娘娘,求您保佑,讓我家這綢緞莊生意順遂,一月能多賺十兩銀子吧,夠我們添些家用就好。」一旁的林生聽聞,眉頭微皺,待出了廟門便責備道:「你怎如此小家子氣?就這點盼頭,咱們若想發達,須得有大志向。」
柳氏一聽,眼眶瞬間紅了,怒聲回道:「銀子多了,你還能安心守著這小家?怕是要學那浪蕩公子,出入煙花柳巷,早晚把咱這辛苦攢下的家業敗光。」林生愣住,滿心委屈與不解:「我一心只為咱的將來,你竟這般看我。」
自那日後,兩人間有了隔閡,柳氏看管鋪子越發仔細,對林生的外出交際也諸多限制;林生則滿心鬱悶,常藉口談生意在外面閒逛,夫妻關係愈發冰冷。
不久,綢緞莊對面新開了一家更大的布莊,貨品新穎、價格低廉,林家鋪子生意一落千丈。林生四處奔波尋出路,卻屢屢碰壁;柳氏這才驚覺,是自己的狹隘猜忌寒了丈夫的心,讓他沒了拼搏的勁頭。
深夜,柳氏紅著眼眶向林生道歉:「相公,是我錯了,我不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咱們夫妻本該同心。」林生長嘆一聲,握住她的手:「我也有錯,不該不顧你的擔憂,往後咱們一起商量著來。」
經此一難,兩人放下心結,重新規劃生意,雖艱辛,卻因相互扶持,慢慢又有了起色。這一場風波,讓他們明白,至親之人若不能坦誠交心,被猜忌蒙蔽,再深厚的感情也會千瘡百孔。
故事二:楚穆王的權謀之路
楚成王四十六年,風雲暗涌的郢都,一場驚天變故在悄然醞釀。
成王起初屬意立長子商臣為太子,為此徵詢令尹子上的意見。子上面色凝重,進諫道:「大王,您春秋鼎盛,後宮又多有寵姬,此時立太子,日後若心意有變,廢立之間極易引發內亂。況且楚國慣例,常立年少之子,可保朝堂活力。再者,那商臣生得蜂目豺聲,觀其面相,便是心性殘忍之人,實在不宜立為儲君啊。」成王卻沉浸在對長子的偏愛中,對這番忠言置若罔聞,毅然立商臣為太子。
時光流轉,成王在後宮的溫柔鄉中漸漸迷失,對幼子子職愈發寵愛,動了改立太子的心思。這微妙的變化如風中柳絮,悄然飄入商臣耳中,他心內大驚,卻又不敢確信,匆忙找到自己的師傅潘崇,焦急問道:「師傅,此事真假難辨,如何才能探得實情?」
潘崇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後,附耳道:「太子可宴請大王的寵姬江羋,宴上故意對她無禮,看她作何反應。」商臣依計而行,在王府設宴,珍饈羅列,卻對前來赴宴的江羋態度傲慢,言語輕慢。江羋何曾受過這等委屈,柳眉倒豎,怒叱道:「怪不得大王欲殺你而立子職,你這狂悖之人,活該失了太子之位!」
商臣聞此,如墜冰窟,知曉大事不妙。他奔回府邸,向潘崇哭訴:「師傅,看來傳言是真,如今我該如何是好?」潘崇神色冷峻,連拋三問:「太子能屈居人下,侍奉子職嗎?」商臣咬牙搖頭:「不能!」「那能否逃離楚國,遠走他鄉?」商臣面露難色:「楚國之外,我又能何去何從,亦不能。」潘崇眼中寒光一閃:「既如此,唯有行大事,方可自保。」商臣心中一顫,卻也知已無退路,決然點頭。
寒冬十月,寒風凜冽,似在為郢都悲嘆。商臣暗中召集心腹,以王宮衛隊為先鋒,趁夜包圍了成王的宮殿。火光搖曳中,成王驚醒,見宮外刀光劍影,已知末日來臨。他強裝鎮定,向商臣提出最後請求:「兒啊,為父生平最愛熊蹯,能否讓我飽食一頓,再赴黃泉?」商臣知他這是拖延之計,一旦熊掌烹製耗時良久,恐生變故,斷然拒絕。成王見求生無望,絕望長嘆,於丁未日,自縊而亡。
商臣踏著鮮血登上王座,是為楚穆王。他初登大寶,深知人心惶惶,便恩威並施。一方面,對擁立有功之人,大肆封賞,金銀珠寶、封地官職毫不吝嗇,讓他們死心塌地;另一方面,對成王舊黨,但凡有異動者,嚴懲不貸,抄家滅族以儆效尤。
在治國之策上,穆王展現出非凡的謀略。他深知楚國欲爭霸中原,強軍是首務。於是親自巡視軍營,與將士同甘共苦,激勵士氣;又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只要有安邦定國之能,皆委以重任。在對外征伐上,他瞅准鄰國陳、鄭國內亂之機,果斷出兵,連下數城,擴充楚國疆土,一時間,楚國威震四方。
然而,功成名就背後,穆王心中卻總有一抹陰霾。每念及逼宮奪位之舉,午夜夢回常冷汗淋漓。他深知,這王座雖尊貴,卻也是用至親鮮血鑄就。為求心安,他大興土木,修建廟宇,妄圖以敬神之舉,洗刷罪孽。
歲月悠悠,楚穆王在位十二載,其間有輝煌霸業,亦有難眠長夜。他用一生證明,在權力的棋局中,唯有精準洞察敵我、果敢抉擇,方能在歷史的漩渦中爭得一席之地,只是這一路的血雨腥風,終究成為楚國大地上一道無法抹去的滄桑印記,供後人在史書中反覆咂摸、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