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七雄之趙,治國寶典為「素仁愛人」
(作者註:史據——史記趙世家。養成做好人好事習慣去吧。)
在七雄爭霸的風雲時代,各國皆憑自身獨特優勢逐鹿中原,力求稱霸。而趙國,卻有著一項與眾不同且至關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能得君子士人死力。
一、趙氏孤兒:忠義的開端
晉景公之三年,一場驚心動魄的災禍悄然降臨趙氏一族。大夫屠岸賈,憑藉著曾受靈公寵愛,在景公時官至司寇,手握重權,他心中暗藏禍心,妄圖誅滅趙氏滿門。
一切皆源於往昔恩怨。當初,趙盾在世時,曾做一夢,夢中叔帶持腰而哭,悲慟萬分,轉瞬卻又展顏歡笑,拍手高歌。趙盾心懷忐忑,忙請人占卜,卦象顯示先凶後吉。趙史援解卦後,憂心忡忡地說道:「此夢極為不祥,雖災禍非應在您身上,卻會降臨於您之子,而這也是您的過錯所致。到了孫子一輩,趙氏恐將愈發衰敗。」
屠岸賈聽聞此言,又念及與趙氏的宿仇,當下便藉口為靈公復仇,將矛頭指向趙盾。他向諸將宣稱:「趙盾雖佯裝不知弒君之事,實則乃賊首。以臣子身份謀害君主,其子孫卻仍在朝堂為官,如何能懲戒此等大罪?必須將其誅殺!」
韓厥聽聞,挺身而出,義正言辭道:「靈公遇刺之時,趙盾尚在境外,先君都認定他無罪,故而未加懲處。如今諸位將軍欲誅殺其後裔,這絕非先君本意,乃是妄加屠戮。如此肆意妄為,是為亂政。臣子謀大事卻不讓君主知曉,更是目無君上。」然而,屠岸賈剛愎自用,對韓厥的勸諫充耳不聞。
韓厥心急如焚,趕忙告知趙朔速速逃亡。趙朔卻目光堅定,不肯離去,他沉聲道:「您若能確保趙氏不絕祭祀,我即便身死,也無憾事。」韓厥含淚應允,隨後稱病閉門不出。
屠岸賈未向景公請命,便擅自與諸將揮軍直撲趙氏下宮。一時間,喊殺聲震天,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皆慘遭屠戮,趙氏一族幾近滅門。
趙朔之妻,乃成公之姊,此時懷有身孕,她在慌亂中逃入公宮藏匿起來。趙朔門下有兩位忠義之士,一為公孫杵臼,一為程嬰。公孫杵臼見此慘狀,悲憤交加,對程嬰怒喝道:「你為何還不死?」程嬰卻目光堅毅,緩緩說道:「朔之妻有遺腹子,若有幸生下男孩,我定當全力扶持;若是女孩,我再從容赴死不遲。」
不久,趙朔之妻產下一子。屠岸賈聽聞風聲,立刻在宮中大肆搜捕。夫人驚恐萬分,將孩子藏於褲襠之中,心中默默祈禱:「趙氏宗族若當滅絕,你便啼哭;若不應絕,切勿出聲。」說來也奇,當士兵搜尋至此時,孩子竟真的未發一聲。
待危機暫時解除,程嬰憂心忡忡地對公孫杵臼說:「如今雖逃過一劫,但日後屠岸賈定會再次搜捕,如何是好?」公孫杵臼目光灼灼,反問道:「擁立孤兒與赴死,哪一個更為艱難?」程嬰沉吟片刻,答道:「赴死容易,擁立孤兒難上加難。」公孫杵臼仰天大笑,慨然道:「趙氏先君待你我恩重如山,你就勉為其難,肩負起這重任吧。我願選擇那容易之事,先行赴死。」
於是,二人定下一條苦肉計。他們尋來他人嬰兒,背負在身,以華麗襁褓包裹,藏匿於深山之中。程嬰隨後佯裝叛投,找到諸將軍,滿臉愧疚地說:「我程嬰無能,無力擁立趙氏孤兒。若哪位將軍能給我千金,我便告知趙氏孤兒藏身之處。」諸將大喜過望,當即應允,即刻發兵隨程嬰攻打公孫杵臼。
公孫杵臼見大軍壓境,佯裝憤怒,破口大罵:「程嬰啊程嬰,你這卑鄙小人!昔日下宮之難你貪生怕死,與我共謀藏匿趙氏孤兒,如今竟又出賣於我。即便不能擁立孤兒,你怎忍心將他出賣!」言罷,他抱緊懷中嬰兒,仰天高呼:「蒼天啊蒼天!趙氏孤兒何罪之有?求諸位將軍饒他一命,只殺我公孫杵臼一人吧!」諸將豈會心軟,當下一擁而上,殺了公孫杵臼與那嬰兒。他們自以為趙氏孤兒已死,個個欣喜若狂。殊不知,真正的趙氏孤兒趙武,正與程嬰隱匿於深山之中,默默等待覆仇之機。
時光荏苒,一晃十五年過去。晉景公突然身患重病,占卜之人皆稱是大業之後、祭祀斷絕之人作祟。景公惶恐不安,召來韓厥詢問。韓厥心中知曉趙孤尚在人世,趁機進言道:「大業之後在晉斷絕祭祀的,莫非是趙氏?自中衍起,皆為嬴姓。中衍人面鳥嘴,曾輔佐殷帝大戊,乃至周天子,皆有賢德。後遇幽厲無道,叔帶離開周室奔赴晉國,侍奉先君文侯,直至成公,趙氏世代立功,從未絕祀。如今主公獨滅趙宗,國人皆哀憐,故而龜策顯靈。望主公三思。」景公心中一驚,忙問:「趙氏可還有後裔子孫?」韓厥便將實情一五一十告知。
景公沉吟良久,終與韓厥商議,決定擁立趙孤。他們暗中將趙武召入宮中藏匿起來。待諸將入宮問疾之時,景公憑藉韓厥帶來的人手,威逼諸將與趙孤相見。趙孤名曰武,此時雖年少,卻英姿勃發,眼中透著堅毅。諸將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只得紛紛表態:「昔日下宮之難,皆是屠岸賈一人所為,他假傳君命,脅迫我等群臣。若非主公今日身患重病,我等群臣原本也打算請求擁立趙氏後裔。如今主公既有命令,自是我等所願。」
於是,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隨後眾人齊心協力,反攻屠岸賈,將其滿門誅滅,趙氏田邑也盡數恢復如初。
經此一役,趙氏孤兒的故事傳遍天下,人們為公孫杵臼、程嬰的忠義所打動,更為趙氏一族的堅韌所震撼。而趙國,也在這忠義的基石之上,開啟了它獨特的崛起之路。這股凝聚在趙氏血脈中的力量,使得無數君子士人甘願為其效命,成為趙國日後稱霸一方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二、趙盾:「仁愛人」理念的確立
趙國的真正奠基者,當屬趙盾。在那個動盪不安、權謀紛爭的時代,他卻獨樹一幟,將「仁愛人」的理念確立為治國法寶。
靈公立十四年,愈發驕奢淫逸,肆意妄為。趙盾身為正卿,秉持忠義之心,屢次直言勸諫,靈公卻置若罔聞。一日,靈公食用熊掌,因廚師烹製未熟,竟大發雷霆,當場誅殺廚師,並將屍體拖出宮外。趙盾見狀,痛心疾首,靈公卻由此對他心生忌憚,起了殺心。
然而,趙盾平日裡「仁愛人」的善舉,此時卻救了他一命。曾有一回,趙盾在桑樹下遇見一位飢餓瀕死之人,他心生憐憫,命人給予食物。此人感恩戴德,銘記於心。此刻,見靈公欲對趙盾不利,他挺身而出,奮力抵擋護衛,趙盾得以僥倖逃脫。
雖逃過一劫,但趙盾卻陷入兩難境地。未及出境,趙穿弒殺靈公,擁立襄公弟黑臀,是為成公。趙盾無奈折返,再度執掌國政。此舉卻引得諸多非議,君子譏諷他「身為正卿,逃亡卻不出國境,返回又不討伐逆賊」,甚至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
但趙盾並未因此而動搖「仁愛人」的信念。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唯有以仁德治國,方能凝聚民心,吸引賢才。他廣施仁政,輕徭薄賦,救濟災民,使得晉國百姓在動盪中感受到一絲溫暖。諸多仁人志士聽聞趙盾之名,紛紛慕名而來,願為其效力,為趙氏一族的興盛添磚加瓦。
在趙盾的引領下,趙氏一族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家族文化——尊重人才,珍視忠義。這種文化代代相傳,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無數君子士人圍繞在趙氏周圍。無論是日後趙氏孤兒的復仇,還是趙國的開疆拓土,皆離不開這份源自趙盾的精神底蘊。
當我們回首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難發現,趙國之所以能在七雄爭霸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方霸主,其核心競爭力絕非偶然。從趙氏孤兒的忠義傳承,到趙盾「仁愛人」理念的紮根,這一步步走來,凝聚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讓趙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在七雄爭霸的風雲時代,各國皆憑自身獨特優勢逐鹿中原,力求稱霸。而趙國,卻有著一項與眾不同且至關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能得君子士人死力。
一、趙氏孤兒:忠義的開端
晉景公之三年,一場驚心動魄的災禍悄然降臨趙氏一族。大夫屠岸賈,憑藉著曾受靈公寵愛,在景公時官至司寇,手握重權,他心中暗藏禍心,妄圖誅滅趙氏滿門。
一切皆源於往昔恩怨。當初,趙盾在世時,曾做一夢,夢中叔帶持腰而哭,悲慟萬分,轉瞬卻又展顏歡笑,拍手高歌。趙盾心懷忐忑,忙請人占卜,卦象顯示先凶後吉。趙史援解卦後,憂心忡忡地說道:「此夢極為不祥,雖災禍非應在您身上,卻會降臨於您之子,而這也是您的過錯所致。到了孫子一輩,趙氏恐將愈發衰敗。」
屠岸賈聽聞此言,又念及與趙氏的宿仇,當下便藉口為靈公復仇,將矛頭指向趙盾。他向諸將宣稱:「趙盾雖佯裝不知弒君之事,實則乃賊首。以臣子身份謀害君主,其子孫卻仍在朝堂為官,如何能懲戒此等大罪?必須將其誅殺!」
韓厥聽聞,挺身而出,義正言辭道:「靈公遇刺之時,趙盾尚在境外,先君都認定他無罪,故而未加懲處。如今諸位將軍欲誅殺其後裔,這絕非先君本意,乃是妄加屠戮。如此肆意妄為,是為亂政。臣子謀大事卻不讓君主知曉,更是目無君上。」然而,屠岸賈剛愎自用,對韓厥的勸諫充耳不聞。
韓厥心急如焚,趕忙告知趙朔速速逃亡。趙朔卻目光堅定,不肯離去,他沉聲道:「您若能確保趙氏不絕祭祀,我即便身死,也無憾事。」韓厥含淚應允,隨後稱病閉門不出。
屠岸賈未向景公請命,便擅自與諸將揮軍直撲趙氏下宮。一時間,喊殺聲震天,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皆慘遭屠戮,趙氏一族幾近滅門。
趙朔之妻,乃成公之姊,此時懷有身孕,她在慌亂中逃入公宮藏匿起來。趙朔門下有兩位忠義之士,一為公孫杵臼,一為程嬰。公孫杵臼見此慘狀,悲憤交加,對程嬰怒喝道:「你為何還不死?」程嬰卻目光堅毅,緩緩說道:「朔之妻有遺腹子,若有幸生下男孩,我定當全力扶持;若是女孩,我再從容赴死不遲。」
不久,趙朔之妻產下一子。屠岸賈聽聞風聲,立刻在宮中大肆搜捕。夫人驚恐萬分,將孩子藏於褲襠之中,心中默默祈禱:「趙氏宗族若當滅絕,你便啼哭;若不應絕,切勿出聲。」說來也奇,當士兵搜尋至此時,孩子竟真的未發一聲。
待危機暫時解除,程嬰憂心忡忡地對公孫杵臼說:「如今雖逃過一劫,但日後屠岸賈定會再次搜捕,如何是好?」公孫杵臼目光灼灼,反問道:「擁立孤兒與赴死,哪一個更為艱難?」程嬰沉吟片刻,答道:「赴死容易,擁立孤兒難上加難。」公孫杵臼仰天大笑,慨然道:「趙氏先君待你我恩重如山,你就勉為其難,肩負起這重任吧。我願選擇那容易之事,先行赴死。」
於是,二人定下一條苦肉計。他們尋來他人嬰兒,背負在身,以華麗襁褓包裹,藏匿於深山之中。程嬰隨後佯裝叛投,找到諸將軍,滿臉愧疚地說:「我程嬰無能,無力擁立趙氏孤兒。若哪位將軍能給我千金,我便告知趙氏孤兒藏身之處。」諸將大喜過望,當即應允,即刻發兵隨程嬰攻打公孫杵臼。
公孫杵臼見大軍壓境,佯裝憤怒,破口大罵:「程嬰啊程嬰,你這卑鄙小人!昔日下宮之難你貪生怕死,與我共謀藏匿趙氏孤兒,如今竟又出賣於我。即便不能擁立孤兒,你怎忍心將他出賣!」言罷,他抱緊懷中嬰兒,仰天高呼:「蒼天啊蒼天!趙氏孤兒何罪之有?求諸位將軍饒他一命,只殺我公孫杵臼一人吧!」諸將豈會心軟,當下一擁而上,殺了公孫杵臼與那嬰兒。他們自以為趙氏孤兒已死,個個欣喜若狂。殊不知,真正的趙氏孤兒趙武,正與程嬰隱匿於深山之中,默默等待覆仇之機。
時光荏苒,一晃十五年過去。晉景公突然身患重病,占卜之人皆稱是大業之後、祭祀斷絕之人作祟。景公惶恐不安,召來韓厥詢問。韓厥心中知曉趙孤尚在人世,趁機進言道:「大業之後在晉斷絕祭祀的,莫非是趙氏?自中衍起,皆為嬴姓。中衍人面鳥嘴,曾輔佐殷帝大戊,乃至周天子,皆有賢德。後遇幽厲無道,叔帶離開周室奔赴晉國,侍奉先君文侯,直至成公,趙氏世代立功,從未絕祀。如今主公獨滅趙宗,國人皆哀憐,故而龜策顯靈。望主公三思。」景公心中一驚,忙問:「趙氏可還有後裔子孫?」韓厥便將實情一五一十告知。
景公沉吟良久,終與韓厥商議,決定擁立趙孤。他們暗中將趙武召入宮中藏匿起來。待諸將入宮問疾之時,景公憑藉韓厥帶來的人手,威逼諸將與趙孤相見。趙孤名曰武,此時雖年少,卻英姿勃發,眼中透著堅毅。諸將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只得紛紛表態:「昔日下宮之難,皆是屠岸賈一人所為,他假傳君命,脅迫我等群臣。若非主公今日身患重病,我等群臣原本也打算請求擁立趙氏後裔。如今主公既有命令,自是我等所願。」
於是,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隨後眾人齊心協力,反攻屠岸賈,將其滿門誅滅,趙氏田邑也盡數恢復如初。
經此一役,趙氏孤兒的故事傳遍天下,人們為公孫杵臼、程嬰的忠義所打動,更為趙氏一族的堅韌所震撼。而趙國,也在這忠義的基石之上,開啟了它獨特的崛起之路。這股凝聚在趙氏血脈中的力量,使得無數君子士人甘願為其效命,成為趙國日後稱霸一方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二、趙盾:「仁愛人」理念的確立
趙國的真正奠基者,當屬趙盾。在那個動盪不安、權謀紛爭的時代,他卻獨樹一幟,將「仁愛人」的理念確立為治國法寶。
靈公立十四年,愈發驕奢淫逸,肆意妄為。趙盾身為正卿,秉持忠義之心,屢次直言勸諫,靈公卻置若罔聞。一日,靈公食用熊掌,因廚師烹製未熟,竟大發雷霆,當場誅殺廚師,並將屍體拖出宮外。趙盾見狀,痛心疾首,靈公卻由此對他心生忌憚,起了殺心。
然而,趙盾平日裡「仁愛人」的善舉,此時卻救了他一命。曾有一回,趙盾在桑樹下遇見一位飢餓瀕死之人,他心生憐憫,命人給予食物。此人感恩戴德,銘記於心。此刻,見靈公欲對趙盾不利,他挺身而出,奮力抵擋護衛,趙盾得以僥倖逃脫。
雖逃過一劫,但趙盾卻陷入兩難境地。未及出境,趙穿弒殺靈公,擁立襄公弟黑臀,是為成公。趙盾無奈折返,再度執掌國政。此舉卻引得諸多非議,君子譏諷他「身為正卿,逃亡卻不出國境,返回又不討伐逆賊」,甚至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
但趙盾並未因此而動搖「仁愛人」的信念。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唯有以仁德治國,方能凝聚民心,吸引賢才。他廣施仁政,輕徭薄賦,救濟災民,使得晉國百姓在動盪中感受到一絲溫暖。諸多仁人志士聽聞趙盾之名,紛紛慕名而來,願為其效力,為趙氏一族的興盛添磚加瓦。
在趙盾的引領下,趙氏一族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家族文化——尊重人才,珍視忠義。這種文化代代相傳,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無數君子士人圍繞在趙氏周圍。無論是日後趙氏孤兒的復仇,還是趙國的開疆拓土,皆離不開這份源自趙盾的精神底蘊。
當我們回首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難發現,趙國之所以能在七雄爭霸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方霸主,其核心競爭力絕非偶然。從趙氏孤兒的忠義傳承,到趙盾「仁愛人」理念的紮根,這一步步走來,凝聚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讓趙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