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輪地軸馳晝夜,又見連筒灌小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雲、邊俊帶回談判結果時,趙川、燕石已經把當天踏勘的情況在木板上用焦木炭標識了出來。

  趙雲的本意是把今天與藺氏溝通的情況通報一下,根據任務調整一下分工,分選十處八處適時開工即可,但趙川打亂了他的計劃。

  趙川說:「我與燕押隊做了一個謀劃,僅供各位參考。」就在眾人都想順嘴夸一句川哥兒這幾天越來越會辦事、會說話的時候,沒想到都被趙川的謀劃嚇了一跳。

  趙川指了木板上彎彎曲曲、星星點點的標識對眾人道:「此乃淇河,此乃淇河支流腰河,這些位置為筒車,這些為水磨。經踏勘,淇腰二河沿岸共有適合修建高轉筒車之處九十餘處。除去位置偏遠、地勢偏低者,可修建筒車七十處,其中正月第一期應先開工修建四十處,建好即可用於二月春灌,按每筒車平均一輪灌溉百畝計算,約可灌溉四千畝。剩餘三十處隨開荒次第修建。另,於淇河上游踏勘可修建水磨位置十五處,其中可修建大型水磨,即五連水磨者三處,鑑於人力有限,建議先修一座五連水磨試用,其餘待定。」

  邊俊大叫:「一下子修那許多,活活累殺不成!」

  李喜問:「燕石,你的主意?」

  燕石心說我只想跟他交流一下地圖的畫法,至於他要幹什麼我哪知道,慌忙道:「絕非我意!我只騎馬帶他四處轉轉。」

  趙雲道:「趙川休得胡鬧,擇十處就不少,由各隊分別去建即可。」

  趙川說:「李叔、兄長不必著急,筒車四十架,看似不少,待我講完法子即知都是小事一樁。這法子就四句話,叫做標準樣圖、集中料場、流水製作、統一安裝,不需月余即可完成。」趙川擺出第二塊木板,上無文字,只畫了幾幅木炭所畫簡圖。「其一,標準樣圖,即四十處筒車均按同一尺寸規格,製作同一樣圖,不可有大有小。其二,集中料場,即將所有木料堆放一處,同場製作,不可分開。其三,流水製作,即如水從上游而下、有先有後,將匠人、軍士、社眾分為各組,一組專做一種,做橫軸的專做橫軸,做木輻的專做木輻,不可混淆。其四,做完之後由騾馬或順水分運各處統一安裝,不可凌亂。若按此法,除支架需因地制宜、就地製作之外,其餘部分均可按此辦法,可大大縮短所需時日。筒車中需大料之處不多,主要為橫軸、支架等承重之處,其餘部件要求不高,如水斗,可隨壞隨換。橫軸所需之木,不外棗木、榆木、槐木,這就看藺氏有多少庫存了。人力方面,我軍四百人,社眾再有一二百人,足矣。不知可否?」趙川叉手表示匯報完畢。

  標準化設計,流水線生產,自古就有,大宋更不稀奇,但僅限於國家級的軍械製造等少數領域,現在這部分工匠大部分應該在大金國上京了吧。還是那句話,「有」和「普及」是兩碼事。對於太行山區裡的農具生產來說,這是第一次。趙川要讓這群人在實踐中知道什麼是標準,什麼是分工。

  李喜道:「恐那藺家沒有許多匠人、工具。」

  趙川撓撓頭,這他是真沒想到。按理說宋代木匠已經具備了後世所需的主要工具,包括鋸子、刨子、鑿子、斧子、墨斗等,以鋸子、刨子為例,鋸子已有直鋸、橫鋸、隼鋸等,刨子包括長刨、短刨、圓刨等,做一做筒車這種大路貨的木料加工,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由於木匠本就不多,再加上時局動盪,鐵製工具生產艱難,更顯稀缺,所以自古匠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工具。如此大規模的木料加工,必然導致工具的極大損耗,這也是必須考慮在內的成本之一,可能鋸條壞完了都一時找不到替換。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短期內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寄希望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了,只好回話:「小子欠慮了,只盼藺氏盡力。」

  邊俊道:「照你如此做,應是不難。」

  燕石道:「據說正軍軍械原就是如此製作。」

  趙雲道:「確有道理,如此也可使軍中兄弟多些去幹活兒。好!就這麼定了,明日我再去與那藺大社首勾當一二。至於那五連水磨,聽說是汴梁城裡才有的事物,架在這山溝里的淇河之上,有甚用處?」

  五連水磨,這才是趙川真正想匯合義軍、平羅社之力修建的「超級工程」,也是侯兆川戰後重建的重中之重。宋代,水磨坊作為一種利用水力驅動的磨坊,廣泛分布於各地,主要用於磨麵、礱穀和碾米等工作。宋畫《閘口盤車圖》就描繪了一副北宋後期汴河邊的一家大型官營水力麵粉加工廠的景象,也有人認為這其實是一座加工「末茶」的水磨茶作坊。金代繁峙岩山寺壁畫《水碓磨坊圖》證明至少在1167年北方已經有了大型水力設施的應用。到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距離侯兆川二百里的山西虹霓村,一台宋代水磨已經工作了千年之久。

  趙川又擺出了第三塊木板,板上畫有五連水磨示意圖。「兄長,若只為了磨麵碾米,自然無需大費周章去修建五連水磨,建此水磨,皆因有生財之道。」


  邊俊疑問道:「生財之道?生誰的財?這侯兆川里就這麼點活人。」

  趙川道:「侯兆川里不會總是這麼點人,侯兆川外有共城縣,有浚、衛、相、懷各州,還有汴梁城、大名府,各處的達官貴人、佛寺道觀,他們都需要一種物品,叫做香。」

  上香的香,焚香的香。

  趙宋一朝,上至皇室下至百姓,對於香料的消費蔚然成風。官家們身為文藝典範,自然對香道頗為重視,帶動了整個士大夫階層的香事熱潮。朝廷宴飲、慶典活動中,香料時常作為賞賜之物出現,甚至融入飲食之中,成為貴族養生保健的獨特方式。平民百姓則多將香料用於烹飪、沐浴、祛病避邪等生活各個方面,因此香鋪市場十分繁華,設立香藥局專門管理,商家紛紛涉足香料行業,大小店鋪林立,商品種類繁多。大金國起初是沒那麼多講究的,但是後來就越來越講究了,但香料市場基本全靠進口。

  侯兆川發展香料加工,可謂得天獨厚。因為侯兆川里這一段淇河,在後世有一個專門的名字——香木河。香木河者,香磨河訛音而來。自古以來,淇河上游就是太行山東西兩側經濟往來的黃金通道,至遲明清時期,這條河上裝有二十多盤水磨,專以磨香沫為業,原料主要來自周圍的山上,都是土特產,香磨一開香味四季飄散,日產優質細密香沫百餘斤,這一段河流就有了香磨河之名,甚至在淇河支流匯合之處,形成了一個鎮子——三交口,十幾戶商戶店鋪林立於此,接待各地客戶,流傳出許多以香磨立家致富的故事,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業這裡修建了一座水庫,趙川記憶里曾親眼看著這座鎮子就此消失。

  所以,如今趙川在這裡規劃一座五連水磨,基本上不用做什麼地質勘探、水文調查、市場調查之類的,即可拍腦門決策。

  筒車灌溉穩住農業基本盤,水磨加工探索高端手工業,都離不開一種寶貴能源——水力。趙川擁有後世百年記憶,也更懂得世上沒有無源之水,沒有空中樓閣,可以加快速度,可以避免彎路,但該走的路還是一步也不能少。順勢而為,把木製水力機械迅速用到極致,是最現實最有效的辦法。

  「兄長,明日你再與藺氏談判,需用這五連水磨與他換取一物。」

  「何物?」

  「讓抱犢寨四百流民在平羅社落籍為民。」落籍,就是上戶口。

  「抱犢寨不是只有二百流民嗎,為何說是四百?」

  「其餘二百,由我軍部分人員特別是硬探隊充當,便於我軍在周邊活動和長期蟄伏。他會答應的。」趙川要用一個五連水磨工程及其初期利潤為流民和義軍換取一個合法的大金國民身份。

  趙宋一朝的戶籍管理制度就十分嚴格,官府要求每戶家庭必須登記姓名、年齡、性別、職業、人口數等基本信息,此外還有詳細的宗族關係和祖先情況的登記。分為居戶和籍貫兩類,居戶是指人們實際居住的地方,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登記自己的基本信息;籍貫是指人們的原籍所在地,即出生地或祖籍所在地。無論人們搬到哪裡,都需要向原籍地報備,並由原籍地進行備案。此外還規定了遷居和遷籍的具體規則。對於戶口遷移實行了嚴格的審批制度,人們要得到遷居的許可,必須證明有合法且充分的理由,如婚姻遷徙、工作調動、家族遷移等。同時,遷籍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如領導批准、交納費用等。又按資產情況,有田產的稱為主戶,無田產的稱為客戶,還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分別叫做坊郭戶、鄉村戶。

  一切都這麼熟悉。

  而在大金國,金初女真人把契丹人、舊遼漢人一度也按猛安謀克制進行奴隸制軍事化編管,遭到強烈反抗,爆發了影響東亞格局的「張覺事件」,天會元年(1123年)後逐步停止這種做法,開始分族群、分等級管理。比如,按身份分,有正戶,指女真貴族與平民,奴婢戶,指原猛安謀克中之奴脾免為良者,監戶,指沒入官之良人,隸官籍監,官戶,指沒入官府之奴脾,隸太府監,以及兩稅戶。此外還有大量「驅口」,又稱「驅丁」,指戰爭中所俘掠的各族人口,被俘之後,主要轉化為女真貴族的私家奴脾,所以金人說:「驅丁,蓋天下之奴隸。」

  當有人覺得宋朝的戶籍管理制度過於嚴格繁瑣,極大限制了個體發育的時候,轉頭一看,在大金國隨時可能淪為驅口奴隸,馬上就閉嘴了。

  趙川要解決部分流民、義軍特別是硬探落籍問題,當然不是為了什麼身份地位,主要是為了活動方便。

  沒有良民證,哪都去不了。

  為什麼藺茂誠一定會答應,因為他上面有政策,手中有權力,可以換利益。此時的大金國,在漢人輔政之下,愈來愈認識到人口的重要性,開始逐漸出台一些招撫流民的舉措,即便沒有官府的政策,不少已經歸順大金的豪族富戶也開始暗地裡招撫流民,畢竟土地總荒著沒有人手耕種也挺令人著急的,所以藺茂誠可以用「戰時流民、戰後歸鄉」的政策靈活完美解決落籍問題,順手的事兒。

  而義軍手中可以拿得出的代價,只有自己的勞動力。能換口飯吃、換個身份,不算太虧。

  燕石首先對此事表示支持。有了身份,硬探活動起來會更加方便安全,而不至於一直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第二天一早,趙雲、邊俊、燕石再次拜訪平羅社,藺茂誠派出庶長子藺慎一同踏勘筒車位置。到天黑回來的時候,一行人表示,昨天商量的十座變成了四十座,翻了四番,工期並未延長過多,只增不足一倍。

  雖然口糧支出比原計劃增加一倍,有點讓老社首心疼,但還有一座免費建設的大型高科技工廠——五連水磨呢!這又讓藺茂誠大喜過望,心說你看人家趙中使這人是真不錯,說是金飯碗,就是金飯碗,這不等於白送的嘛!怎麼大宋朝早就沒有這麼好的官兒呢?大宋沒了,好官兒反而來了,這算怎麼回事兒。

  對藺慎提出的木匠不足、工具不足的問題,本著誰提出問題誰去解決的原則,藺社首全部交給了愁眉苦臉的大個子藺慎,嚴肅要求他必須儘快解決,否則家法從事。至於趙雲提出的抱犢寨流民紛紛期待獲取大金國人身份這事兒,藺社首表示感謝趙雲兄弟親手送來的政績,建議大家一定要把戶籍留在侯兆川平羅社,外面是很危險的,就不要考慮別的地方了,戶籍問題一定會儘快解決,前提是工程進度要有保證。

  轟轟烈烈的筒車製造熱潮在正月初三開始了。平羅社西側的山坡上,迅速聚集了一群人、一片窩棚、一堆木料。到正月初九,原來還是大樹狀的木料就這群衣衫襤褸之人的手上,顯現出橫軸、木輻等各種配件的形狀。

  正月初十,藺社首在藺慎等人陪同下親自視察了筒車製作場,對現場工作人員表示了親切慰問,當面斥責藺慎如此吝嗇,要求口糧必須再增加一部分,確保大家工作期間吃飽穿暖,不能影響工期。在一群社眾感恩戴德的讚揚聲中,藺社首登高望遠,放眼侯兆川,他仿佛已經看到了一幅筒車遍布、流水潺潺,大地翠綠、禾苗茁壯的春耕景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