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半壁江山聞鼓角,腹中有字不療飢
利益重要,還是立場重要?
看似簡單的問題,不同族群、不同時期的不同人,有著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的答案。
在華夏族群,義利之辨是一個貫穿古今的論題。
遠的不說,幾十年後,閩學派朱熹與浙東派陳亮長達十餘年的王霸義利之辯,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此刻,利益面前,十幾名忠義軍基層幹部選擇了自己的立場。
——想不通。
不願意給有污點的藺老摳兒打工。
並在趙雲召集的幹部會上公開講出來了。
這就是神州陸沉之際,這個族群最底層一群人的立場。
國,早已破,家,業已亡,他們仍然不願意屈膝,哪怕是為了給自己換取生存的口糧。
這樣的選擇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意做的出來的。
趙川覺得。保護好這個珍貴的立場,才是自己的職責。他甚至想過,如果他們沒有這種立場,甚至沒有任何立場,自己應該怎麼辦?如何培養?需要多久?來得及嗎?想想都累。
假如今天十幾個隊長都高興得向趙雲匯報:感謝統制官又幫我們找好了新主家兒,我們又可以安安心心的給藺家當佃戶、當長工了,我不管什麼金的宋的,有口吃的就行!估計趙雲的臉立馬得黑了,啥也不管就得立即帶隊南歸。趙川更麻爪,你們走了,我單槍匹馬能幹個啥,何況我沒槍沒馬。
而今,他們有立場,他們很堅定,他們明確地說出來了,其他問題豁然開朗。
趙川又很慚愧,自己怎麼能懷疑一群戰鬥了十幾年的戰士的立場呢?自己怎麼能懷疑一群沒有更高指令沒有後續補給而在深山堅持一年半之久折損近半的義軍的立場呢?你哪來的優越感?你有什麼資格?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這個族群的脊樑。」趙川心中默念,如同祈禱。
趙雲喝道:「想不通就餓肚子餓到岳帥大軍再來!」
邊俊等人全都沒話了,立刻回到會議剛開始的樣子,像一群小學生,可惜只有四個識字兒的。
這不行啊,想不通就是想不通,餓死也想不通啊。
想不通不行,得通。
這支僅存幾百人的義軍,是歷經十幾年族群間戰爭的倖存者,也是刀山血海殺出來的精華,他們是大活人,有立場、有頭腦的人,不是無條件服從指令的工具。如果讓他們帶著這種情緒去搞,必然效率低、矛盾多,一不小心跑幾個,再來幾個故意搞點破壞,沒幾天就崩了。
「兄長,我可替你講解一二。」趙川又叉手道。
邊俊立刻不幹了,蹦了起來,岔著腿,往下指著趙川的頭頂:「你這瘦猴,昨日餿主意就是你出的,說好了是去借糧,如今糧倒是借了些,可你把大伙兒都搭進去了,讓吾等全給那藺老摳兒賣命,又要給他開荒、又要給他挖渠,還沒有餘糧。我們是義軍,不是乞丐、不是流民,都去當佃戶、當長工了,還打不打金賊?剛說什麼替我們問統制,兜了個圈子又把我黑老邊給繞進去了。眼看大家吃癟,你又要替統制講解什麼一二三四,你到底算哪邊兒的,你……」邊俊一通發揮,終於爽了,但又小心翼翼看了一眼趙雲,本來要大罵一頓「你個臭小子到底安了什麼鬼心腸」,到嘴邊變成:「你說說你到底什麼心思吧?」
燕石道:「川哥兒,我知籌糧不易,但昨日之事的確多有不解之處,細說吧。」
李喜道:「說。」
趙雲道:「還不快說?」
「遵令。」趙川沖趙雲叉手,回過身來整理了身上羊皮、腰裡麻繩,鄭重衝著邊俊等人深鞠一躬,叉手道:
「小子無禮,特向諸位伯叔兄長道歉!」
眾人紛紛擺手:「罷了罷了有甚話快說吧。」
邊俊卻心想,我怎麼還感覺他還憋著使什麼壞呢?
「我不該在諸位跟前耍此等聰明,這就把心中所想一併稟告。」
「不撤,吾等同心;借糧,乃我所提。是欲陷孤軍於險地嗎?是欲解戰甲于田間嗎?絕非如此。當前,敵強我弱,如之奈何?北伐大軍,何日再來?即便大軍三五月就會再來,可在此窮蹙之地,我軍能否再堅持三五月?大軍來時我軍可有一戰之力嗎?」
「故駐留此地,不論大軍何時再來,來與不來,我軍先須自立。而立軍之本,就是這侯兆川。」趙川邊說邊手指腳下。
「種侯兆川之田,食侯兆川之糧,以侯兆川為新家,為新根,把根在這新家裡深深紮下去,才可沖也沖得出去,撤也撤得回來,活也活得下去。」
「此地之形要,不需我贅言,然則此地之人呢?若無人,我軍如何紮根?僅憑几百義軍、二百流民遠遠不夠,吾等要壯大,就需要人,多多的人,越多越好。故要拉攏藺氏而為我用。」
「如何用?一用其人,二用其地,三用其糧,四用其心,人、地、糧、心,都要好好用。這本就是大宋之地,有何不可用?種出糧來,放在他家,他屯糧,我有刀,怕他做甚!搶了便是,有無道理?」
「哈哈有道理!」
「那我等不成了山大王了?哈哈哈」
李喜皺眉:「豈非山賊?與金賊何異?」
「喜叔,諸位,我等絕非金賊,亦非山賊,我軍與藺氏,今後還有張王李趙各處之人,均需採取此策,吾稱之為合作。合作者,平等互利,誠信為本,各取其利。但若其出爾反爾再投金賊、資金賊、引金賊,拼死也要取其頭顱,奪其資財。」
有的押隊問:「投過金賊者,還能算宋人嗎?」
趙川並不直接回答,反而問眾人:「諸位,我再問,如今淮河以北盡歸金地,然則,淮河以北儘是金人嗎?」趙川要把藺氏的問題普遍化,然後自問自答:
「當然不是,有我宋人,有舊遼漢人、契丹人,有渤海人、奚人。諸位可知,如今女真人有多少口?」
眾人搖搖頭,這從哪去問?這怎麼數?
此時有多少女真人,確實是一個謎。但據《金史》記載,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即朱熹大師親自命名為「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的「大定之治」中後期,女真人共有猛安222,謀克1,878,戶615,624,口6,158,636。615萬女真人,占金國全部人口的13.7%。
依此倒推,皇統初年全金國的女真人不超過300萬。
再往前一代,天輔、天會年間的女真人口也就250萬人左右。
即便在皇統年間,遷入中原的女真人也沒超過150萬,還有一半多在上京會寧府周圍,距離中原遠著呢。
趙川要幫這群撥浪鼓算一筆數字帳:
「那諸位知道我大宋朝有多少人嗎?」
撥浪鼓們沒反應,完全沒概念好吧!
「這怎麼說呢?你們誰養過豬牛羊雞?」
「我家養活過百隻雞!」有人站起來,是邊俊指揮所轄押隊楊近。
「楊押隊,你來幫我。」趙川找了個助教,然後拿根木棍在混著雪的地上畫了一個大半圓,又在半圓里簡單劃了幾道曲線,道:「此乃長江、此乃黃河、淮河,太行山,秦嶺。」對楊近說:「楊兄站進去。」
楊近站在半圓圈裡。
眾人目視半圓。
趙川又道:「楊兄,你現在是趙官家,你養的雞就是大宋人。」
趙雲喝道:「休得胡言亂語!」
眾人卻笑道:「明白明白。」
趙川撓撓頭,道:「好吧楊押隊,這是你家雞場,你現在養了不只一百隻,而是一萬隻。家財萬貫那個萬。你家每次養一百隻,養一百次就是一萬隻。且不止你一個楊押隊養雞,有一萬兩千個楊押隊一起養雞。一共多少只雞?」
………
「是一萬萬兩千萬。這就是我大宋的人口數,男女老少都算。」不能等他們算完,太浪費時間了,這節不是數學課。
「這麼多?」眾人都知道不少,到底多少?不知道。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大宋人口達到了空前的1.26億,600萬算零頭不要了,1.2億。
「那麼回到剛才的問題,女真人多少呢?」趙川又在剛才的半圓右上方劃了一個小橢圓,隨即站了進去,挨著高大的楊押隊。
「兩百萬。也就是說,假如我和楊押隊比賽養雞,楊押隊家裡養了一萬兩千隻的話,而我家養了——二百多隻。假如楊押隊家裡養了一百隻雞的話,而我家養了多少?——兩隻。」趙川舉了個二的數字,很欠揍。
這回大家算了知道宋人比金人多出多少了——多出那麼多!
「再換一種算法,如若全體宋人去打金人,雙方都不分男女老少,多少人打一個呢?」
「五十個打一個!」。
很好,居然有十多來名同學迅速得出正確答案。
好歹都是押隊了,這年頭兒,不會寫自己名字不丟人,不會算帳會被人騙的。
眾人又嚷起來:「壓也要壓死他!」
「恨哪!唉!」
然後,趙川把楊押隊推到半圓的下半段部分,說:
「你過去,到淮河以南,這半邊土地人口都是我的了,你只剩不到六千萬。」
是的,1.26億人口的北宋,被250多萬人的女真吃了一半還多。
紹興四年(1134年),南宋境內約有1086萬戶、5650萬人。
一時間眾人眼神都不大對頭。
「大宋這麼大,人這麼多,這十幾年的仗怎麼打的!唉!」
趙雲問:「這口數哪裡得來?」
趙川說:「襄陽城裡有一說書人……」
趙雲說:「別扯遠,繼續說。」
趙川又道:「當然,與我軍作戰的,不只有女真人,還有契丹人、渤海人、奚人,最多的是什麼人?是漢人、宋人。」
此時所說「漢人」,一般指的是遼地漢兒,而河東、河北、陝西、山東、河南這些新歸金國之地的漢人,仍被稱為「宋人」,淮河以南稱為「南人」。漢族群之割裂至此,史上少見。
「戰場之上,見敵即殺,是為勇士,那是諸位伯叔兄長建功立業之時。但戰場之外的,恰恰相反,能往這邊拉過來一個就拉過來一個。金人能欺壓、拉攏契丹、漢人為其作戰,吾等為何不能把漢人、宋人拉回我們身邊?」
「拋開人數多少、勇力大小,在拉人幫忙這一項,我大宋實在是輸得不冤。如見金國之人即全殺,淮河以北全是金人,殺得過來嗎?我軍就在侯兆川,侯兆川里誰是金人?本來都是宋人啊!不得不說,那個什麼秦相公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之策是真真可惡,生生把無數宋人往金人懷裡推。」說到這,趙川想起點什麼事,但一轉瞬就過去了。
「故此不要推人,要拉人,多多拉。具體怎麼拉,一人一策,見機行事,今後還要向諸位慢慢請教。對藺氏而言,他也很缺人手,吾等就先幫他開田開渠,以取互利。吾等就從現在、從藺氏開始,一個一個往這邊拉。我軍就在金國腹地,多拉一個宋人就少一個金人。」趙川一手拿棍在地上點劃,一手在空中使勁劃拉。
說完這些,趙川懇切道:「諸位須知,務使吾人越多越好,務使敵人越少越好。」
「殺敵最多之地,往往不在戰場之上,而在戰場之外。」
趙川手持木棍,在太行山與黃河之間點了一點:「侯兆川,藺氏家族,乃是第一家。諸位,我說完矣。」趙川叉手道,卻冷不防被楊近推出了小橢圓,隨後楊近又重重在小橢圓里踏了一隻腳。
眾人臉色都頗凝重,盯著地上。
趙雲問:「吾弟之講解,各位以為然否?」
眾人心說:你都自豪地說吾弟了,我們敢不以為然嗎?當然講的確實不錯,道理是對的,除了數來數去有點難,於是紛紛道:「川哥兒高見。」
邊俊來一句:「不就拉攏人這麼個事兒,早說不得了。我自今日起老老實實給他種地去。」
燕石道:「川哥兒,你所畫之圖,可否再細緻些準確些?」作為硬探押隊,燕石專業度敏感度在線。
趙川說:「這就是個大概,越龐大之地越好畫,越細小之地越不准,還得親靠腳馬步量才算得數,最好加標個高度,我也有些想法需單獨再請教燕兄。」地圖很重要,但畫好很難。地球最好畫,人人都會,但沒啥用。誰能徒手劃1:10萬比例尺太行山南部分層設色地形圖?起碼對趙川來說太難了,千年之變,他連現在哪裡變成什麼樣都不確定。可不敢胡亂冒充地圖專家,會害死人的,不信去問太宗他老人家。
楊近氣憤地說:「莫說成千上萬數不清的人,就是幾隻雞鴨被人搶走,我都要與之拼命,如今這麼大的半個大宋朝,就剩一半了嗎?何時才能奪回家園?」說罷,三十多歲的漢子蹲地嗚嗚哭了起來,眾人有勸的,也有低頭不語、暗自垂淚的,趙川一時無言。
趙雲起身道:「諸位不必傷懷,我等在此紮根,誓不南撤,死也要死在奪回家園路上!」
趙雲這一支義軍,起兵于靖康初年太原陷落,初期多是河東平陽府人,後又於途徑各地招兵補充,仍多北人。家鄉陷落,一山之隔竟不能回,一紙和議被劃為金人,這種家國淪喪的恥辱感,與識字不識字、識數不識數並無多大關係。
趙川道:「楊兄,河東河北,一山之間,吾等紮根侯兆川,便可於太行山中開枝散葉,順山起勢,經年便可打回河東,歸家之日必不遠矣!」眾人經勸也慢慢平復。
趙雲隨即宣布,待明日初一與藺氏商定後,各指揮、各隊須按分工參與開荒種田、水利工程,由邊俊率本指揮、李喜一部及流民青壯,以開荒營田為主;由趙雲自率本指揮,以修建水車、水磨、開渠等水利工程為主;燕石仍率硬探押隊偵察巡視,防止濬州、衛州金賊有異動,暫不參與建設環節;李喜率本指揮一部兼顧駐守巡查,機動補充。遂令眾人回隊一一做好指令下達及解,只待年後即投入轟轟烈烈的侯兆川春季開荒大行動。
趁各押隊臨走,趙川又沖想起一事,就熱切地大伙兒俯身叉手說了一句:「諸位伯叔兄長,有欲寫姓名、算數字的,小弟願與切磋請教!」他心裡想的是得想辦法抓緊提高軍官文化素質。
「老楊聽說你隊年夜飯吃湯餅,可有肉鹵澆頭?」各位押隊勾肩搭背加快步伐往各駐地走去,惦記著吃一頓好飯,沒人看到趙川虔誠的姿態。
「老薑你休要惦記我那些子白面,有剛分給你的麥,且自去磨。」
「你隊裡還藏了雞蛋?」
「已孵成雞仔,休要惦記。」
「不愧是養雞世家,會孵雞,好手藝。宣和年間,開封城有一家烤鴨子的,就在州橋附近,那股香味兒能讓一條街的客人流口水。」
「我看你如一隻鴨。」
「還有宋五嫂魚羹……」
「你個閒漢也吃得起魚羹?你是饞魚羹還是饞那宋五嫂?」
看來,趙川關於開設軍官文化培訓班的吸引力遠遠不如軍漢們想像中的州橋烤鴨、魚羹以及宋五嫂本人大。
看似簡單的問題,不同族群、不同時期的不同人,有著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的答案。
在華夏族群,義利之辨是一個貫穿古今的論題。
遠的不說,幾十年後,閩學派朱熹與浙東派陳亮長達十餘年的王霸義利之辯,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此刻,利益面前,十幾名忠義軍基層幹部選擇了自己的立場。
——想不通。
不願意給有污點的藺老摳兒打工。
並在趙雲召集的幹部會上公開講出來了。
這就是神州陸沉之際,這個族群最底層一群人的立場。
國,早已破,家,業已亡,他們仍然不願意屈膝,哪怕是為了給自己換取生存的口糧。
這樣的選擇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意做的出來的。
趙川覺得。保護好這個珍貴的立場,才是自己的職責。他甚至想過,如果他們沒有這種立場,甚至沒有任何立場,自己應該怎麼辦?如何培養?需要多久?來得及嗎?想想都累。
假如今天十幾個隊長都高興得向趙雲匯報:感謝統制官又幫我們找好了新主家兒,我們又可以安安心心的給藺家當佃戶、當長工了,我不管什麼金的宋的,有口吃的就行!估計趙雲的臉立馬得黑了,啥也不管就得立即帶隊南歸。趙川更麻爪,你們走了,我單槍匹馬能幹個啥,何況我沒槍沒馬。
而今,他們有立場,他們很堅定,他們明確地說出來了,其他問題豁然開朗。
趙川又很慚愧,自己怎麼能懷疑一群戰鬥了十幾年的戰士的立場呢?自己怎麼能懷疑一群沒有更高指令沒有後續補給而在深山堅持一年半之久折損近半的義軍的立場呢?你哪來的優越感?你有什麼資格?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這個族群的脊樑。」趙川心中默念,如同祈禱。
趙雲喝道:「想不通就餓肚子餓到岳帥大軍再來!」
邊俊等人全都沒話了,立刻回到會議剛開始的樣子,像一群小學生,可惜只有四個識字兒的。
這不行啊,想不通就是想不通,餓死也想不通啊。
想不通不行,得通。
這支僅存幾百人的義軍,是歷經十幾年族群間戰爭的倖存者,也是刀山血海殺出來的精華,他們是大活人,有立場、有頭腦的人,不是無條件服從指令的工具。如果讓他們帶著這種情緒去搞,必然效率低、矛盾多,一不小心跑幾個,再來幾個故意搞點破壞,沒幾天就崩了。
「兄長,我可替你講解一二。」趙川又叉手道。
邊俊立刻不幹了,蹦了起來,岔著腿,往下指著趙川的頭頂:「你這瘦猴,昨日餿主意就是你出的,說好了是去借糧,如今糧倒是借了些,可你把大伙兒都搭進去了,讓吾等全給那藺老摳兒賣命,又要給他開荒、又要給他挖渠,還沒有餘糧。我們是義軍,不是乞丐、不是流民,都去當佃戶、當長工了,還打不打金賊?剛說什麼替我們問統制,兜了個圈子又把我黑老邊給繞進去了。眼看大家吃癟,你又要替統制講解什麼一二三四,你到底算哪邊兒的,你……」邊俊一通發揮,終於爽了,但又小心翼翼看了一眼趙雲,本來要大罵一頓「你個臭小子到底安了什麼鬼心腸」,到嘴邊變成:「你說說你到底什麼心思吧?」
燕石道:「川哥兒,我知籌糧不易,但昨日之事的確多有不解之處,細說吧。」
李喜道:「說。」
趙雲道:「還不快說?」
「遵令。」趙川沖趙雲叉手,回過身來整理了身上羊皮、腰裡麻繩,鄭重衝著邊俊等人深鞠一躬,叉手道:
「小子無禮,特向諸位伯叔兄長道歉!」
眾人紛紛擺手:「罷了罷了有甚話快說吧。」
邊俊卻心想,我怎麼還感覺他還憋著使什麼壞呢?
「我不該在諸位跟前耍此等聰明,這就把心中所想一併稟告。」
「不撤,吾等同心;借糧,乃我所提。是欲陷孤軍於險地嗎?是欲解戰甲于田間嗎?絕非如此。當前,敵強我弱,如之奈何?北伐大軍,何日再來?即便大軍三五月就會再來,可在此窮蹙之地,我軍能否再堅持三五月?大軍來時我軍可有一戰之力嗎?」
「故駐留此地,不論大軍何時再來,來與不來,我軍先須自立。而立軍之本,就是這侯兆川。」趙川邊說邊手指腳下。
「種侯兆川之田,食侯兆川之糧,以侯兆川為新家,為新根,把根在這新家裡深深紮下去,才可沖也沖得出去,撤也撤得回來,活也活得下去。」
「此地之形要,不需我贅言,然則此地之人呢?若無人,我軍如何紮根?僅憑几百義軍、二百流民遠遠不夠,吾等要壯大,就需要人,多多的人,越多越好。故要拉攏藺氏而為我用。」
「如何用?一用其人,二用其地,三用其糧,四用其心,人、地、糧、心,都要好好用。這本就是大宋之地,有何不可用?種出糧來,放在他家,他屯糧,我有刀,怕他做甚!搶了便是,有無道理?」
「哈哈有道理!」
「那我等不成了山大王了?哈哈哈」
李喜皺眉:「豈非山賊?與金賊何異?」
「喜叔,諸位,我等絕非金賊,亦非山賊,我軍與藺氏,今後還有張王李趙各處之人,均需採取此策,吾稱之為合作。合作者,平等互利,誠信為本,各取其利。但若其出爾反爾再投金賊、資金賊、引金賊,拼死也要取其頭顱,奪其資財。」
有的押隊問:「投過金賊者,還能算宋人嗎?」
趙川並不直接回答,反而問眾人:「諸位,我再問,如今淮河以北盡歸金地,然則,淮河以北儘是金人嗎?」趙川要把藺氏的問題普遍化,然後自問自答:
「當然不是,有我宋人,有舊遼漢人、契丹人,有渤海人、奚人。諸位可知,如今女真人有多少口?」
眾人搖搖頭,這從哪去問?這怎麼數?
此時有多少女真人,確實是一個謎。但據《金史》記載,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即朱熹大師親自命名為「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的「大定之治」中後期,女真人共有猛安222,謀克1,878,戶615,624,口6,158,636。615萬女真人,占金國全部人口的13.7%。
依此倒推,皇統初年全金國的女真人不超過300萬。
再往前一代,天輔、天會年間的女真人口也就250萬人左右。
即便在皇統年間,遷入中原的女真人也沒超過150萬,還有一半多在上京會寧府周圍,距離中原遠著呢。
趙川要幫這群撥浪鼓算一筆數字帳:
「那諸位知道我大宋朝有多少人嗎?」
撥浪鼓們沒反應,完全沒概念好吧!
「這怎麼說呢?你們誰養過豬牛羊雞?」
「我家養活過百隻雞!」有人站起來,是邊俊指揮所轄押隊楊近。
「楊押隊,你來幫我。」趙川找了個助教,然後拿根木棍在混著雪的地上畫了一個大半圓,又在半圓里簡單劃了幾道曲線,道:「此乃長江、此乃黃河、淮河,太行山,秦嶺。」對楊近說:「楊兄站進去。」
楊近站在半圓圈裡。
眾人目視半圓。
趙川又道:「楊兄,你現在是趙官家,你養的雞就是大宋人。」
趙雲喝道:「休得胡言亂語!」
眾人卻笑道:「明白明白。」
趙川撓撓頭,道:「好吧楊押隊,這是你家雞場,你現在養了不只一百隻,而是一萬隻。家財萬貫那個萬。你家每次養一百隻,養一百次就是一萬隻。且不止你一個楊押隊養雞,有一萬兩千個楊押隊一起養雞。一共多少只雞?」
………
「是一萬萬兩千萬。這就是我大宋的人口數,男女老少都算。」不能等他們算完,太浪費時間了,這節不是數學課。
「這麼多?」眾人都知道不少,到底多少?不知道。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大宋人口達到了空前的1.26億,600萬算零頭不要了,1.2億。
「那麼回到剛才的問題,女真人多少呢?」趙川又在剛才的半圓右上方劃了一個小橢圓,隨即站了進去,挨著高大的楊押隊。
「兩百萬。也就是說,假如我和楊押隊比賽養雞,楊押隊家裡養了一萬兩千隻的話,而我家養了——二百多隻。假如楊押隊家裡養了一百隻雞的話,而我家養了多少?——兩隻。」趙川舉了個二的數字,很欠揍。
這回大家算了知道宋人比金人多出多少了——多出那麼多!
「再換一種算法,如若全體宋人去打金人,雙方都不分男女老少,多少人打一個呢?」
「五十個打一個!」。
很好,居然有十多來名同學迅速得出正確答案。
好歹都是押隊了,這年頭兒,不會寫自己名字不丟人,不會算帳會被人騙的。
眾人又嚷起來:「壓也要壓死他!」
「恨哪!唉!」
然後,趙川把楊押隊推到半圓的下半段部分,說:
「你過去,到淮河以南,這半邊土地人口都是我的了,你只剩不到六千萬。」
是的,1.26億人口的北宋,被250多萬人的女真吃了一半還多。
紹興四年(1134年),南宋境內約有1086萬戶、5650萬人。
一時間眾人眼神都不大對頭。
「大宋這麼大,人這麼多,這十幾年的仗怎麼打的!唉!」
趙雲問:「這口數哪裡得來?」
趙川說:「襄陽城裡有一說書人……」
趙雲說:「別扯遠,繼續說。」
趙川又道:「當然,與我軍作戰的,不只有女真人,還有契丹人、渤海人、奚人,最多的是什麼人?是漢人、宋人。」
此時所說「漢人」,一般指的是遼地漢兒,而河東、河北、陝西、山東、河南這些新歸金國之地的漢人,仍被稱為「宋人」,淮河以南稱為「南人」。漢族群之割裂至此,史上少見。
「戰場之上,見敵即殺,是為勇士,那是諸位伯叔兄長建功立業之時。但戰場之外的,恰恰相反,能往這邊拉過來一個就拉過來一個。金人能欺壓、拉攏契丹、漢人為其作戰,吾等為何不能把漢人、宋人拉回我們身邊?」
「拋開人數多少、勇力大小,在拉人幫忙這一項,我大宋實在是輸得不冤。如見金國之人即全殺,淮河以北全是金人,殺得過來嗎?我軍就在侯兆川,侯兆川里誰是金人?本來都是宋人啊!不得不說,那個什麼秦相公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之策是真真可惡,生生把無數宋人往金人懷裡推。」說到這,趙川想起點什麼事,但一轉瞬就過去了。
「故此不要推人,要拉人,多多拉。具體怎麼拉,一人一策,見機行事,今後還要向諸位慢慢請教。對藺氏而言,他也很缺人手,吾等就先幫他開田開渠,以取互利。吾等就從現在、從藺氏開始,一個一個往這邊拉。我軍就在金國腹地,多拉一個宋人就少一個金人。」趙川一手拿棍在地上點劃,一手在空中使勁劃拉。
說完這些,趙川懇切道:「諸位須知,務使吾人越多越好,務使敵人越少越好。」
「殺敵最多之地,往往不在戰場之上,而在戰場之外。」
趙川手持木棍,在太行山與黃河之間點了一點:「侯兆川,藺氏家族,乃是第一家。諸位,我說完矣。」趙川叉手道,卻冷不防被楊近推出了小橢圓,隨後楊近又重重在小橢圓里踏了一隻腳。
眾人臉色都頗凝重,盯著地上。
趙雲問:「吾弟之講解,各位以為然否?」
眾人心說:你都自豪地說吾弟了,我們敢不以為然嗎?當然講的確實不錯,道理是對的,除了數來數去有點難,於是紛紛道:「川哥兒高見。」
邊俊來一句:「不就拉攏人這麼個事兒,早說不得了。我自今日起老老實實給他種地去。」
燕石道:「川哥兒,你所畫之圖,可否再細緻些準確些?」作為硬探押隊,燕石專業度敏感度在線。
趙川說:「這就是個大概,越龐大之地越好畫,越細小之地越不准,還得親靠腳馬步量才算得數,最好加標個高度,我也有些想法需單獨再請教燕兄。」地圖很重要,但畫好很難。地球最好畫,人人都會,但沒啥用。誰能徒手劃1:10萬比例尺太行山南部分層設色地形圖?起碼對趙川來說太難了,千年之變,他連現在哪裡變成什麼樣都不確定。可不敢胡亂冒充地圖專家,會害死人的,不信去問太宗他老人家。
楊近氣憤地說:「莫說成千上萬數不清的人,就是幾隻雞鴨被人搶走,我都要與之拼命,如今這麼大的半個大宋朝,就剩一半了嗎?何時才能奪回家園?」說罷,三十多歲的漢子蹲地嗚嗚哭了起來,眾人有勸的,也有低頭不語、暗自垂淚的,趙川一時無言。
趙雲起身道:「諸位不必傷懷,我等在此紮根,誓不南撤,死也要死在奪回家園路上!」
趙雲這一支義軍,起兵于靖康初年太原陷落,初期多是河東平陽府人,後又於途徑各地招兵補充,仍多北人。家鄉陷落,一山之隔竟不能回,一紙和議被劃為金人,這種家國淪喪的恥辱感,與識字不識字、識數不識數並無多大關係。
趙川道:「楊兄,河東河北,一山之間,吾等紮根侯兆川,便可於太行山中開枝散葉,順山起勢,經年便可打回河東,歸家之日必不遠矣!」眾人經勸也慢慢平復。
趙雲隨即宣布,待明日初一與藺氏商定後,各指揮、各隊須按分工參與開荒種田、水利工程,由邊俊率本指揮、李喜一部及流民青壯,以開荒營田為主;由趙雲自率本指揮,以修建水車、水磨、開渠等水利工程為主;燕石仍率硬探押隊偵察巡視,防止濬州、衛州金賊有異動,暫不參與建設環節;李喜率本指揮一部兼顧駐守巡查,機動補充。遂令眾人回隊一一做好指令下達及解,只待年後即投入轟轟烈烈的侯兆川春季開荒大行動。
趁各押隊臨走,趙川又沖想起一事,就熱切地大伙兒俯身叉手說了一句:「諸位伯叔兄長,有欲寫姓名、算數字的,小弟願與切磋請教!」他心裡想的是得想辦法抓緊提高軍官文化素質。
「老楊聽說你隊年夜飯吃湯餅,可有肉鹵澆頭?」各位押隊勾肩搭背加快步伐往各駐地走去,惦記著吃一頓好飯,沒人看到趙川虔誠的姿態。
「老薑你休要惦記我那些子白面,有剛分給你的麥,且自去磨。」
「你隊裡還藏了雞蛋?」
「已孵成雞仔,休要惦記。」
「不愧是養雞世家,會孵雞,好手藝。宣和年間,開封城有一家烤鴨子的,就在州橋附近,那股香味兒能讓一條街的客人流口水。」
「我看你如一隻鴨。」
「還有宋五嫂魚羹……」
「你個閒漢也吃得起魚羹?你是饞魚羹還是饞那宋五嫂?」
看來,趙川關於開設軍官文化培訓班的吸引力遠遠不如軍漢們想像中的州橋烤鴨、魚羹以及宋五嫂本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