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望城大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7章 望城大捷

  「主公,都已經準備妥當了。」

  孫河走到孫策身邊,看著山下小聲稟告道。

  「好,準備行動!」

  孫策看著山下,蔡家幾人正準備攻城,此時下山出擊,衝到平原上時,正好對方陷入城中進退不得。

  玉池山並不算高,海拔只有七百多米,但勝在占地很大,孫策六千人的部隊躲在其中,不派上數千人尋找,根本別想把他們找出來。

  孫策的主力躲藏在一處山坳之中,距離望城並不遠,只有十幾里地的路程,急行軍的情況下只需要一個半時辰至兩個時辰即可抵達。

  隨著孫策一聲令下,大軍開始行動。

  最前面的並非騎兵,而是輕步兵,他們的任務是前出到平原後,盡力趕往北面的湘水,封堵荊州軍北逃的路線。

  跟在他們後面的才是騎兵,由孫策親自帶領。

  蔡家軍的攻勢相當兇猛,本身部曲也算訓練得當,此時又得了蔡瓚不封刀的許諾,自然變得橫暴起來。

  不到半個時辰,城北和城東都已經有蔡家軍的士卒登城,開始向城門拓展。相信再過不久就能順利拿下城門,到時候大軍湧入,望城守卒就再沒有反抗之力了。

  可就在蔡瓚、蔡琰喜形於色的時候,遠處斥候突然瘋狂的示警起來,瘋狂的鞭撻著戰馬朝著主陣趕來。而在斥候身後,大量的荊南軍士卒漸漸出現在了蔡瓚的眼前。

  「敵襲!敵襲!!!」

  斥候一邊疾馳,一邊撕心裂肺的叫喊著。

  蔡瓚身軀微微晃動了一下,旋即清醒過來。

  不行,得跑!

  可當他把視線轉向前方,卻看見城牆上的己方士卒正追著對方殺進城裡,根本沒注意到城外的變化。

  這時候想要把部隊撤出來,最少也得要半個時辰以上的時間。

  蔡瓚陷入到痛苦之中,隨即咬牙發號施令道:「下令蔡中望城北集中,命令蔡琰後退至湘水列陣,主陣向北移動,與蔡琰合軍。」

  雖然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但蔡瓚卻還是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想要爭取一個機會。

  ********

  「主公,荊南來信。」

  陸遜拿著一封帛書,送到了劉封的案頭:「孫策於望城大破蔡瓚,生擒蔡瓚、蔡和、蔡中三將,陣斬七百餘級,俘虜兩千餘人,淹死著甚重,僅有蔡琰帶數百人渡過湘水逃生。」

  「哦!?」

  劉封驚訝抬頭,沒想到孫策在荊南搞出這麼大陣仗,看來其在荊南軍中已經有了不小的權力。

  劉封將帛書打開,仔細翻閱起來。

  一邊看,一邊嘴角浮現起了笑意。

  陸遜也是恰到好處的逢迎道:「孫伯符此戰頗有主公錢塘之戰的痕跡,雖不曾動用水軍,但藏兵玉池山可算是一妙招。」

  劉封點了點頭,孫策送來的戰報很是全面,包括蔡瓚、蔡琰等人派出諸多斥候,警戒四方的情況都沒有漏掉。

  有了孫策這一戰的提振,蒯越再想速下臨湘,可就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好。」

  劉封面帶笑容,抬起頭對陸遜吩咐道:「伯言,伯符此戰打的漂亮,汝可以我名義修書一封,告訴伯符不必死守臨湘,讓他見機行事。」

  「如今蒯異度才剛到夏口,前鋒雖有小挫,然無傷大雅。」

  劉封起身在堂上緩緩踱步,一邊思考:「我心目出兵的時機,至少也得讓荊州軍主力在臨湘城下頓兵上兩三個月方可。」

  陸遜點點頭,贊同道:「如今不過剛到四月,三月之後也才七月,只要臨湘能夠堅守,最少能在秋收之前出兵,還可因糧於敵。」

  「善!」

  劉封點點頭:「就將這層意思告訴伯符,除非臨湘城守不住了,又或是張羨、桓階有異變,讓他再速度與幕府聯繫。」

  陸遜恭敬應道:「喏!」

  ********

  消息傳回臨湘,再次舉城震動,就連臥病在床的張羨都喜的痊癒了三分。

  桓階收到捷報之後,連續確認了多次,才相信孫策竟然如此給他長臉。


  他卻是不知,這裡面還得感謝蔡瑁的私心。若是換了黃忠、文聘帶著本部四千人馬,孫策雖然大概率還是能贏,但戰果就未必有這麼豐厚了。

  確認捷報無誤後,桓階立刻前往郡府求見張羨。

  「明公!大喜啊!」

  桓階來到張羨的臥榻邊,看見對方人也精神了不少,嘴角的笑容就更盛了。

  張羨這時候也已經聽說了前方報捷,只是知道的不如桓階清楚,於是問道:「伯緒,喜從何來?」

  桓階走上前打開帛書,將裡面的內容念了一遍。

  張羨一邊聽,一邊笑,臉上滿是驚喜之色:「孫文台竟有子如此,死而無憾矣。」

  桓階本就是孫堅的腦殘粉,聽見新恩主誇獎老恩主,也自覺臉上有光:「明公所言甚是,此子頗有乃父之風,尤擅軍事之道。能得其助力,當得大用。」

  張羨沉思片刻,緩緩點頭。

  這一次巴丘大敗,讓張羨、桓階看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荊南人確實打不過荊北人。

  張程是張羨親族中唯一的大將,區雄是長沙本地的頂級豪強,也是臨湘首屈一指的大將,熊尚雖然是個文人,但他也是代表了熊家,帶著熊家部曲和縣兵前來臨湘支援的。

  可就是這麼個組合,帶的也是精兵,守的還是堅城。

  居然一晚上就讓荊北軍給破城了,要不是區雄突圍逃了出來,那就被對方給一網打盡了。

  孫策就不一樣了,不但這麼能打,而且身份還很特殊,背後站著更能打的劉揚州。

  張羨和桓階都動搖了。

  ********

  孫策大勝之後,果斷放棄瞭望城,帶著望城百姓朝著臨湘後撤。

  為了能夠儘量全殲蔡瓚、蔡琰所部,孫皎在城中牽制蔡瓚、蔡琰的攻城部隊,並故意將對方放進城中,以起到很好的牽制效果。

  可這樣一來,城內也免不了受到了不小的兵火傷害。

  這下子城中大戶和百姓也都被嚇到了,又擔心荊北軍再來會把仇恨發泄到他們的頭上,於是就乖乖的跟隨著荊南軍一起撤離瞭望城。

  好在雙方距離兩百餘里,等到蔡琰逃回巴丘的時候,孫策都已經帶著一大群老弱婦孺抵達臨湘了。

  要不然帶著這麼多拖累,這一路可不好走。

  孫策抵達臨湘時,桓階代替張羨,領著長沙大小官吏出城五里相迎,給足了孫策顏面。

  張羨和桓階溝通了一番之後,決定將孫策舊部暫時由孫策統領,並且在防守臨湘時,多多採納孫策的建議。

  當晚,桓階在臨湘城中犒賞全軍,並按孫策送上的有功將士名單加官進爵,荊南軍士氣重振,一掃開戰以來的陰霾。

  ********

  四月初九,蒯越大軍抵達巴丘。

  蔡瑁出城十里相迎。

  雙方會師之後,大軍除了蒯越親領的部曲入城外,其他都駐紮於巴丘城外。

  一路上,蔡瑁心裡七上八下的,畢竟自己剛剛吃了敗仗,讓荊南軍扳回了一城。

  蒯越多謀善斷,善悉人心,蔡瑁平日裡就對他多有欽佩,眼下自己不但在對方手底下,又犯了過錯,自然心虛氣餒。

  蒯越倒是表現的很是自如,不但隻字不提望城之戰的事情,反而一路上不斷的安撫蔡瑁麾下將士,態度親和,使得士卒皆服。

  等到了堂上之後,蒯越臉色頓時一沉,看的蔡瑁心驚肉跳。

  「異……大都督,瑁貪功冒進,故有望城之敗。」

  蔡瑁走到堂上,衝著蒯越匍匐拜倒:「此皆我一人之過,懇請大都督莫要責罰他人。」

  蔡瑁是荊州名族子弟,鐘鳴鼎食之家,炊金饌玉之族,自小見多識廣,錦衣玉食,因此性格豪爽大度,自信非凡。

  再加上他內心忌憚蒯越,故此不敢在對方面前撒謊,更沒有試圖把責任推到黃忠、文聘等人的頭上。

  聽到蔡瑁自己把責任全給頂了,黃忠、文聘、蔡琰等人慌忙站了起來,走到蔡瑁身後一起拜倒:「我等皆有責任,非都督一人之過,還請大都督明鑑。」

  蒯越看著階下的蔡瑁以及眾將,嘆息一聲,揮了揮手:「德珪這是何意?且先起來。」


  蔡瑁這才站起身來,偷眼去看對方,發現蒯越神色淡然,並沒有什麼不悅之色,悄悄鬆了口氣。

  「德珪。」

  蒯越等到蔡瑁重新入席後,呼喚道:「你且將望城一戰來龍去脈述說一遍。」

  蔡瑁立時應道,隨後仔細敘說了起來,若是有不清楚的地方,還會詢問蔡琰,讓其補充。

  蒯越心中滿意,但臉上依舊淡然,只是注意傾聽對方的述說,偶爾出言詢問幾句,皆點在關鍵之處。

  大約一頓飯的功夫後,蔡瑁、蔡琰終於述說完畢。

  蒯越這才點了點頭:「此戰之責,確實在德珪汝身。」

  「大都督,末將知罪。」

  蔡瑁一機靈,趕忙起身謝罪,卻看見蒯越擺了擺手道:「要說汝之過錯,乃是先前不曾直下望城,後來又貪功冒進。」

  望城之戰後,蔡瑁自己復盤,確實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如果按照蒯越的命令,拿下巴丘之後立刻奔襲望城,那十有八九是必然能得手的。若是後來自己停留在巴丘,遵從蒯越的命令只是先掃清羅城和益陽這兩個側翼據點,不去望城,那也不會有望城之敗。

  蔡瑁心裡很清楚,歸根到底還是他擅自改動了蒯越的命令,該動的時候不動,不該動的時候亂動,這才有了這場大敗。

  責任全在他自己身上,那可是一點都不冤枉。

  不過接下來,蒯越卻是話鋒一轉:「但如果將這責任全部讓你一個承擔,也確實不公,我也有一部分的責任。」

  蔡瑁心中一驚,抬頭看向蒯越,正見蒯越沖他笑著點了點頭:「畢竟誰也預料不到,孫堅之子孫伯符居然會出現在臨湘,張羨居然還敢將兵權交給他,實在是讓人驚異。」

  蒯越嘴上說著驚異,可眼底卻是平靜如海:「德珪。」

  「屬下在!」

  蔡瑁當即起身拱手作揖。

  「望城一戰,我軍雖有小挫,卻不改戰略優勢。」

  蒯越正色道:「接下來依舊以汝為前軍先鋒,兵發望城,汝可敢領命?」

  蔡瑁欣喜若狂,他本以為蒯越雖然會看在兩家關係以及私人情誼上對自己高拿輕放,但也覺得這個前軍先鋒之職是保不住了,畢竟後面還有劉磐在那盯著。

  可結果蒯越居然如此力挺自己,不惜為自己分責,這讓蔡瑁心中又是感動又是激動。

  蔡瑁頓時起身,拱手接令,慷慨激昂道:「大都督放心,瑁若再有差池,不勞大都督動手,瑁當自決於營門。」

  「好!好壯志!」

  蒯越先是讚賞了蔡瑁一句,隨即又叮囑道:「德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切不可義氣用事,須知如此容易為賊所乘,當慎之。」

  蔡瑁當即醒覺,拜謝道:「大都督之教誨,瑁必牢記在心。」

  蒯越隨後發布命令,首先暗中派人前往臨湘,欲以熊尚和張程的首級換回被俘的蔡瓚、蔡和、蔡中等人。

  其次,在荊北軍中抽調基層和老兵,補充以荊北青壯,重新編組一校兩營四千人,暫時仍由蔡瑁、蔡琰統領,等交換回蔡瓚等人後再分理各部。

  接著,又在巴丘、羅城、益陽三地徵發民夫,補充荊北青壯之缺額,承擔運輸糧食等任務。

  處理完諸多瑣事之後,大軍於巴丘休整三日,以蔡瑁為前軍先鋒開拔,水陸並進,兵鋒直指望城。

  蒯越的使者走水路而進,很快就抵達了臨湘。

  得到回報之後,桓階立刻將孫策找了過來,想要詢問對方的意見。

  聽說了整件事後,孫策沉思片刻,開口說道:「世兄,以策之見,交換俘虜可行,只是……」

  「只是什麼?」

  桓階鼓勵道:「伯符不必有所忌諱,可放膽直言。」

  桓階如此表態,孫策也就打消了顧慮,直接說道:「要換,得全部交換。巴丘一戰,最少有五千餘人為荊北軍所俘虜,其中有我軍不少精銳。若能將他們悉數換回,只需休養十天半月,即可上城一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