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買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俗話說得好,招兵買馬。

  在古代戰爭中,劣馬可以馱載輜重軍糧(隋唐軍有六馱馬的傳統),好馬則可以充當軍馬,組建騎兵。

  而騎兵的機動力、戰鬥力,在這個時代,往往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古人說,一騎頂五步。

  李淵父子就是玩騎兵的高手,在整個李唐統一天下的過程中,處處可見騎兵的影子,多次決定戰爭的最終勝負。

  在李世民的征戰生涯中,騎兵沖陣、包抄、背後衝擊,都是決定勝局的最關鍵一步。

  魏晉以來,非常流行具裝甲騎,也就是人馬皆甲、裝備厚重,靠巨大的體量和巨型長兵器衝鋒陷陣。

  在冷兵器時代,這種具裝甲騎幾乎相當於一台輕型坦克,可以碾壓各種局面。

  但隋唐之際,李唐騎兵走的是輕騎兵路線,只有騎士著甲,馬不帶甲。

  李世民組建的玄甲軍便是如此,相比起衝擊力,李世民更看重機動性,往往從敵陣背後或側翼衝擊。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擊之,無不潰敗」。

  如此看重輕騎兵,是向北狄學習的結果。

  李淵的丈人竇毅、李世民的丈人長孫晟,都是著名的北狄通,對北狄風土人情、山川地理、軍事戰術極為熟悉。

  之前來太原對抗北狄,李淵就選拔出精於騎射的兩千人,飲食起居完全模仿北狄人。

  靠著這支親自選拔訓練的騎兵,李淵在和北狄人的周旋中,也能不落下風。

  北狄人,也記住了唐公李淵這麼一號人物。

  之前劉文靜出使北狄,除了達成不侵犯的盟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向北狄買馬。

  劉文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不過幾日,北狄可汗便派使者康鞘利,帶著軍馬前來貿易。

  李淵故作姿態,在晉陽宮東門,很高規格地迎接了使者,接受了始畢可汗的書信。

  不過北狄使者帶來的千匹馬,李淵只用晉陽宮中的絹帛,買了一半五百騎左右。

  其實有些頗有家資的將士,主動提出可以自己掏錢買馬,但被李淵攔下來了。

  李淵對眾人說了,北狄多有良馬,數不勝數,將來會不斷送馬來的,不急於一時。

  我如今只買一半,正是要向北狄人表示財力有限,也不急迫需求馬匹。

  要是擺出一副財大氣粗的面孔,北狄人可能就要眼紅了。

  等北狄使者回去之後,李淵又派劉文靜初始北狄,向北狄借兵。臨行前,李淵對他私下囑咐:

  「肇仁,孤雖然說要找北狄人借兵,不過是藉此以壯聲威,順帶震懾劉武周罷了。」

  「你此去北狄,務必注意言辭,借兵不要太多,數百人就足夠。北狄人素無軍紀,一旦上千,恐沿途劫掠百姓。」

  「切記切記,兵少馬多。」

  「臣領兵,必不負主公重託」,劉文靜隊李淵的老練成熟、精於算計,很是欽佩。

  李淵軍中,本有模仿北狄騎兵組建的兩千餘騎,再補充了這五百匹馬,已經是相當可觀的一支精銳力量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北狄部落,近千騎兵,主動來投。

  帶頭的叫阿史那大奈,不過他將來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叫史大奈。

  李建成對這個名字很耳熟。在評書演義里,史大奈是北平王羅藝麾下的勇士,還曾經和主角秦瓊打過一場擂台。

  不過在歷史位面,史大奈一直都是李淵的人,從太原起兵開始,就一直跟著李淵混。

  聽名字就知道,阿史那是北狄的王族姓氏。

  史大奈本人出身高貴,前些年跟著北狄的處羅可汗一起投降了隋朝。

  前兩年,他又帶著自己的部落,來太原駐守,和李淵關係緊密,所以才主動入伙。

  但李建成還是不放心,主動去找李淵問了一下,招這樣的人進來,是不是有點引狼入室啊?

  李淵聽了他的話,微微一笑。

  「大郎啊,我給你講一個前朝掌故吧。」

  「在漢朝的時候,中央禁軍稱為北軍,護衛天子。而北軍又分為八營,彼此獨立,互不統屬。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


  「禁軍拱衛天子、朝夕宿衛,最怕的就是聯合起來犯上作亂,所以分割為八個部分,互不統屬,確保他們不會被奸賊利用。」

  「嗯,所言不錯。我要跟你說的是,這八營中,有兩營,一部叫胡騎營,全為匈奴人。另一部叫越騎營,全為南越人。」

  「你可知道,大漢皇帝,為何要用蠻夷之人,宿衛皇宮嗎?

  「臣明白了。夷狄之人,雖然非我族類。但是他們遠離母邦鄉土,並無勢力,絕無可能聯合外邦作亂。」

  「而且他們身為夷狄,與大漢朝臣絕無聯繫瓜葛,不會被收買。只要糧餉充足、安撫有方,反而會對皇帝忠心耿耿。」

  「大郎所言不錯!當初野人盜馬,秦穆公反而賜酒給野人,從而得到野人效死拼殺,正是這個道理。」

  「你擔心的引狼入室,我也考慮過。但正因為如此,我才必須把這個史大奈帶走南下!」

  「要是不帶走,萬一我軍南下的時候,北狄真的打過來了,這個史大奈會不會真的引狼入室,聯合北狄呢?」

  「到那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李大理解了李淵的思路,不禁佩服他的老辣。

  「臣受教了。」

  看到大郎心悅誠服的樣子,李淵忍不住培養的心思,又給兒子講解了幾句。

  「他們這隻部落入華多年,深受華俗薰陶,早就不是野狼,而是家犬了。他們數百青壯,精於騎射,對我軍非常重要。」

  「不僅是南下隨軍左右。等到來日拿下長安,組建禁軍的時候,孤也要效仿大漢天子、用人不疑,任用他掌管禁軍一部!」

  李大表面上又誇讚了一番,心裡卻是撇撇嘴。

  得了吧,老李,你的禁軍什麼時候管用過?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們在哪兒?

  從李淵那兒回來的路上,李大又不禁陷入了沉思。

  李淵本人很明白禁軍要分多支、互不統領的道理。

  可為什麼,政變的時候,完全不管用呢?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在幹什麼?禁軍去哪了?為什麼沒有保護皇帝?

  這才是玄武門之變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

  李二不可能收買和控制全部禁軍軍官。原因很簡單,涉及的軍官人數太多,情況太複雜。

  禁軍將領,上上下下幾百人,而且被分割為多支部隊,山頭林立,互不統屬。

  就算李二有驚天的財力和絕對的威望,但人數太多、事情太大,不可能不走漏風聲。

  反過來說,如果李二真能控制禁軍,那他根本不用親自動手,直接指使禁軍殺人就行了啊!

  這樣自己不用背罵名,還可以把罪名安排到某個禁軍軍官身上。

  李二:你們幹了什麼!太子和齊王,可是我的手足兄弟、摯愛親朋啊!

  禁軍喪心病狂,陰謀刺殺皇太子,秦王挺身而出,為兄復仇,撥亂反正、名正言順。

  禁軍謀反、太子被刺,聽著多麼順耳!

  那李二到底是怎麼擺脫禁軍的呢?

  史書有明確記載,李二在那邊殺人的時候,李淵正在湖裡划船。

  雖然是受害者,但李建成不得不說:李二這一招,不愧是神之一手!

  用少數心腹人手劫持皇帝李淵和宰相們,把眾人帶到船上,劃到湖中心控制起來。

  就這一招,控制了皇帝、宰相,同時利用湖水,隔絕了禁軍。

  只要毀掉其他船隻,禁軍就不可能接觸和救援皇帝李淵!

  在皇帝被劫持、情形不明朗的時候,多支禁軍分割、相互獨立、各自為政的體制弊端暴露得淋漓盡致!

  李大不禁想到了自己聽說過的現代政變。

  土雞國政變時,軍方部分人造反,蘇丹被圍困在衛生間裡,用網絡在某藍鳥上,發布了自己安全的消息。

  因為確定了蘇丹還活著,土雞國忠誠的軍隊才能迅速出動,解救蘇丹。

  棒子國政變更是搞笑,大統領宣布戒嚴後,既沒有控制國會議員、也沒有切斷網絡,甚至連軍隊兵權都沒掌握。

  軍隊全程看戲,在野黨黨魁一邊網絡直播、一邊跑到了國會,召集國會議員投票,推翻了大統領的戒嚴命令。


  無數血淋淋的事實證明了一件事——在現代國家搞政變,最高權力機關、軍營和廣播電台,是同樣重要的目標!

  反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個舉動,就實現了控制最高領導人、劫持政府高官、隔絕禁軍三大目的。

  不愧是教科書級別的政變!

  李大甚至可以想像李淵的政變感言了:

  李淵:百姓們好啊,我是大唐天子、年號武德的開國皇帝李淵。

  剛才有個史官問我,太上皇陛下,玄武門發生甚麼事了?

  嗷,原來是昨天,有兩個年輕人,不到30歲,一個是我兒子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一個是他的部將尉遲敬德。

  他們說,說是我另外兩個兒子,太子和齊王謀反,陛下能不能寫封手敕,處理一下?

  我說不可以,你們帶著兵器鎧甲進皇宮,你們才是謀反,他不服氣。

  他說要和我試試,我說可以。哎,我一說他啪就打進來了,很快啊!

  然後上來就是,一個拉攏朝臣,一個收買禁軍,一個勾結邊將,我全部防出去了,防出去了啊。

  防出去以後,自然是政治鬥爭,以點到為止,詔書放在書案上沒發出去,我笑一下,準備收回詔書。

  因為這時間,按照傳統鬥爭的點到為止,他已經輸了。如果這封詔書發出去,秦王就得自盡了。

  寫了詔書沒有發出去。他也承認,我先奪了他的兵權。

  我收回詔書,不治他罪了,他突然襲擊,帶著死士,打進宮來來劫持我。

  我大意了啊,沒有閃。

  他的死士,把我劫持到了湖上。

  我說,二郎,你不講「武德」,你不懂。

  他說,阿爺,對不起,我不懂規矩。

  他說他是亂打的,他可不是亂打的啊,伏兵、劫持、隔絕禁軍,訓練有素。

  後來他們把我兩個兒子的腦袋掏出來,看來是,有備而來。

  這兩個年輕人,不講「武德」!

  來騙!來偷襲!我六十一歲的老皇帝!

  這好嗎?這不好!

  我勸這位年輕人,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後不要再犯這樣的聰明,小聰明啊。

  大唐要以和為貴,要講「武德」!不要搞窩裡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