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留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午,李建成帶著兩個弟弟李元吉、李智雲,來見李淵。

  之前的會議,解決了道路、口號、旗幟、組織問題,還有對北狄、對李密的外交問題。

  大後方,李淵安排老四老五兩個兒子,留守太原,和溫彥將(大有)等人一起,守住大本營。

  見兩個兒子坐定後,李淵沒有直接讓他們認人,而是直接開口考問兩人:

  「四郎、五郎,我已決定,帶著你們大哥二哥,南下征討。你們兩個十四五歲,太過年幼,所以領中軍,留守太原。」

  「我今天要考考你們,關於留守太原,你們有沒有什麼想法。」

  「老四,你先說。」

  李元吉坐正身子,拱手開口:

  「父親,臣欲招納侍妾、多行遊獵」。

  李淵氣急敗壞,自覺在眾人面前丟了臉,一拍桌案:

  「混帳話,我是要你們留守,不是讓你們享福的。」

  「父親,臣有自己的設想,請讓我說完,父親再罵不遲。」

  李淵余怒未消:「你說,我倒要看看,你能說出什麼道理來。」

  「大哥教導我,這幾百年以來,豪強士族勢大,左右天下興衰。」

  「所以臣以為,太原能不能守住,關鍵不在我等幼子,而在城內的士族是否歸心。」

  這話一出,倒是直指核心,讓一旁坐著的溫大有、張後胤等人也是一怔。

  李淵面色和緩:「有道理,四郎跟著你大哥,也算有些長進。」

  「我之前雖然在河東,殺了一個通守、一個都尉,但說到底,不過是匹夫之勇,不足為外人道也。」

  溫大有等人輕笑,李四公子這是在暗暗表功呢。

  「我以為,父親讓我留守,不是讓我被堅執銳、耀武揚威,而是要向城中的士族顯示,李家子弟與太原同生共死的決心。」

  「正因為如此,臣才要招納侍妾、多行遊獵。招納侍妾,是為了與士族們婚姻往來、不分彼此。多行遊獵,是為了向士族宣揚武力,結交英豪。」

  「唯有如此,臣才能和城中士族豪強緊密聯繫,同生共死。臣才能固守太原城,為父親之後盾!」

  眾人面面相覷,沒想到李家四郎如此年幼,居然言辭犀利、直指核心。

  李淵也忍不住讚嘆:

  「好啊,四郎你說中了要害!關鍵就在豪強大族的態度。他們依附則太原能守,他們離心則太原必失!」

  「那麼你打算親近哪些大族子弟呢?」

  「臣剛來太原,不識人物,豈敢自作主張!正要父親為我一一介紹,哪些人可以依靠,哪些人需要拉攏,還有哪些人需要警惕。」

  「尤其是收納侍妾,不是為了我個人享樂,而是為了團結士族,更要慎之又慎,要父親做主,我怎敢恣意妄為。」

  見老四一番話說下來,沒有破綻,李建成總算放下心來。

  這道題是自己幫老四押的,眼下看老四答題正確無誤,由衷為他高興。

  不過李建成知道,這就是說說而已,雖然自己教他說了很多話,但守太原不能光靠嘴皮子。

  據說李元吉留守太原期間,幹了很多不著調的事,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但最後沒守住太原,確實有很大的責任。

  所以李建成打定主意,等幾個月後打下長安,就把李元吉抓過來,親自盯著他。

  至於太原,李淵不放心讓外人來守,那就找個老成持重的宗室來坐鎮,比如李神通、李神符兄弟就不錯。

  反正不會比十幾歲的李元吉差。

  李淵轉頭看向老五李智云:「五郎,你有什麼想法?」

  李智雲恭敬施禮:

  「臣年幼,並無見識。只是臣以為,父親讓幼子留守,一定安排了輔弼之人,我等只要聽命行事就好。」

  「另外,據臣微薄見識,大軍出征,糧草最重。我等留守後方,必須時時關心糧草轉輸,以供應父兄前線所需。」

  李元吉的話劍走偏鋒,出人意料。李智雲說話,不卑不亢,配合默契。

  這讓在場眾人,都覺得李家子弟確實不凡。

  李淵爽朗一笑:「好啊,你們兩個說得很好,說到點子上。」


  「我今天,正是要安排你們見太原留守的諸公。你們雖然是公子,但見識淺薄,今後要聽從他們的安排,絕不可擅自行事。」

  「臣等領命。」

  隨後,李淵就安排兩個幼子,認識了裴寂、溫大有、張後胤等人。

  李淵最終任命,溫大有接替劉文靜為晉陽令,協助李元吉,鎮守太原,負責轉輸後備軍資糧草。

  會開完後,李大又特意拉上兩個弟弟、帶著禮物,去見張後胤拜師,請求張先生傳授兩人《左傳》。

  李大對張先生很有好感,因為他也看過老張的墓碑,字寫得很好,清俊雄健。

  說來有趣,正史記載,張先生叫張後胤,曾經在太原傳授李世民《左傳》,還曾經和李世民商討過天下大勢。

  但是在碑文中,情況反轉,張先生是李元吉的老師,完全沒有提他和李世民的關係。

  而且碑文記載,李唐建國之初,李元吉留守太原,封為齊王,張先生則為「齊王府文學」。

  倒不是說誰真誰假,不同的史料,記載的是不同的側面,僅此而已。

  面見張後胤之後,李建成拱手開口:

  「張先生,早聽聞您是太原名士,家傳《左傳》,故而攜兩個弟弟來拜師,請您傳授他們二人學問。」

  「《左傳》博大精深,無所不備。我深恐兩個弟弟不解其中深意。今天第一堂課,請張先生,講解鄭伯克段於鄢。」

  「鄭伯克段於鄢?」,張後胤捻著鬍子,覺得李家世子別有用心。

  「這個故事是講兄弟相爭的,給兩位小公子講,是不是不太合適?」

  「他們遲早要面對的。以史為鑑,也能早做準備。」

  張先生看了面帶微笑的李大一眼,轉向兩個正襟危坐的學生:

  「好吧,兩位公子,我直接從故事講起。春秋時候,鄭國國君的夫人,生了兩個兒子。」

  「國君夫人生大兒子的時候,受了驚嚇,起名為寤生,極不喜愛他,更偏愛二兒子共叔段。」

  說到這裡,李元吉拳頭硬了,因為他有相似的經歷。一生下來,親媽就嫌棄他丑,一直不願意搭理他。

  張後胤沒看出來李元吉的心思,繼續講解。

  「這個共叔段深受母親寵愛,於是想要竊奪大哥的世子和國君之位。」

  李元吉立刻明白了大哥的用意,心中也充滿了好奇,於是張口追問:

  「那後來呢,大哥為什麼沒有除掉這個弟弟?」

  「四公子很聰明,當時也有人勸告鄭莊公,早早除掉弟弟,免得他勢力坐大。」

  「結果鄭莊公只說了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子故待之。」

  「意思就是,共叔段不顧兄弟之情,覬覦國君之位,有篡奪之心,將來必招致反噬,自取滅亡!」

  「多行不義必自斃!」李元吉反覆吟誦。

  「請先生教我!」

  張後胤很詫異,這個李四公子這麼好學嗎?

  等把故事講完後,李元吉看向大哥:

  「大哥要我們一起讀書的心思,我全都明白了。像共叔段這種,覬覦權位、泯滅人倫的畜生,必然自取滅亡。」

  「鄭莊公正應該剪除凶逆,以示天下人光明正大。」

  張後胤都驚了,這麼活學活用的嗎?

  要不說《左傳》博大精深呢,每個人都能從中學到想要的東西。

  李世民看到了魯桓公弒殺魯隱公。也看到了季牙鴆叔友,並以此為自己辯護。

  李建成看到了「君之嗣嫡,不可以帥師」,也就是皇太子不能領兵的道理,這是自己發展勢力,一個極大的束縛。

  李元吉、李智雲哥倆,學到了「鄭伯克段於鄢」,極大衝擊了他們的三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