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天下大勢
「大郎,你如今是太原郡守。孤以大將軍的名義,向你發出三道教令。」
「臣太原郡守,恭領大將軍教令!」
李淵環顧眾人,躊躇滿志。
「其一,孤要免除太原郡今後三年全部租賦,與民休息!」
太原郡眾人雖然有所預料,但親耳聽聞,還是喜出望外,對李淵的大氣魄大格局欽佩不已。
蠲免三年租賦啊,太原郡的老百姓,終於能喘一口氣了!
一旦傳揚出去,李淵愛民如子的人設就算立住了。
至於大軍南下的軍糧,有晉陽宮中的倉廩,完全足夠。
「其二,如今正是四月麥熟時節。旬日以來,投奔孤的將士們已達萬人。家中麥熟不能收割,軍心豈能安穩?」
「孤要放他們回家割麥,以安軍心!」
說到這裡,李世民忍不住站出來。
「父親,兒臣有話說!」
「這近萬將士,是旬日以來我等陸續招募的。一朝放他們回家,豈不是白費了十來日的辛苦?」
李淵早就料到了二郎會是這個態度,溫言安慰:
「二郎,你與劉文靜、長孫順德等人招募兵卒的功績,孤是看在眼裡的。」
「當初招募兵卒,理由是劉武周勾結北狄,隨時可能南犯太原。將士們是為了保衛鄉土、保衛家小,聚攏在孤麾下。」
「今時不同往日,孤欲南下爭奪關中。太原將士心存故土,家中宿麥未收,又豈能安心隨我南下?」
「即便南下,又會不會鼓譟回師,甚至是譁變呢?」
李世民沉默不語。
李淵轉向眾人:
「如今大軍新集,未經檢閱訓練,加之軍心不安。孤放他們回家割麥,正是要安定軍心民心。」
「不只是將士們,還有晉陽宮中的女眷。」
李淵看向裴寂:
「裴監,你為晉陽宮監,如今晉陽宮中,有宮女多少人?其中太原郡本地女子,又有多少?」
裴寂拱手回應:
「回主公,晉陽宮中,有皇帝從民間採擇宮女五百人,其中太原郡本地人三百六十餘人。」
「好,孤第三道教令,就是罷宮室、去奢靡,將幽囚於宮中的民間女子,放還本家。」
「宮女之中,凡是太原郡人,尚有家眷的,全部領彩段兩匹,放還本家。家在外地,暫留宮中。孤全取河東之後,再放還本家。」
李建成一邊聽,一邊在心裡暗暗佩服——哦,我的父親,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裴寂也隨機站出來稱頌:
「主公放還軍士、宮女,蠲免租賦,必能使太原郡家家戶戶,稱頌仁聲!」
眾人也跟著附和。
李淵躊躇滿志:
「裴監,你掌握晉陽宮儲蓄,了解太原郡戶口。據你估計,我軍在太原郡招募兵卒,兩旬之內,能招募多少人?」
「太原郡為大郡,下有十八鷹揚府,在編的府兵一萬八千人左右。」
「府兵之外,太原郡統縣十五,戶口十七萬五千三百戶。」(見《隋書·地理志》)
「臣以為,當招募兵員三萬左右,新老兵一共五萬人。留兩萬人留守晉陽,三萬精銳甲士南下,最為妥當。」
「好,那就招三萬人,以府兵為主力。」
李淵當眾宣布。
李建成知道,現如今自己有一個機會,當即站出來,在眾人之前開口:
「父親,出了晉陽城的三萬人之外,我還為父親帶來了六萬驍果軍精銳,兩員名將,正是屈突通和龐玉。」
此話非常狂妄,眾人面面相覷,覺得李家公子實在是信口開河、毫無邊際。
屈突通和龐玉統領六萬驍果軍是不假,可他們是敵軍,正等著阻攔李唐呢!
「大郎,不要信口開河。這六萬驍果,俱是敵軍,怎麼就成了你帶來的呢?」
李建成拱手:「臣請借用地圖,為父親說明天下局勢。」
「這地圖本來就是你親手繪製的,你直接指示就是。」
李建成向前一步,站在地圖前,抬手指示。
「諸位,此圖乃是我多年鑽研天下山川地理形勢所繪。請容我,藉此為大家說明天下形勢。」
「原本我四月初,就能從河東動身。但我足足又拖延了七八天,路上又生了一場病,所以延宕至今。」
「如此拖延,關乎天下大勢。」
「諸位請看,這裡是關中。」
「之前皇帝掃地為兵、窮竭民力,招募天下府兵,聚百萬之眾,征彈丸之地,而轉輸運糧的農夫,又有兩百萬。」
「這三百萬人,大抵出自中原、河北,在酷吏刻剝之下,揭竿而起。故而天下動盪,從此而起。關中則少受荼毒。」
「於是昏君又在關中,徵募高大健壯者,與豪俠惡少年入伍,稱為驍果軍。數萬驍果,隨昏君南下,保衛左右。」
「在中原,李密聚眾十萬,圍攻洛陽。昏君又詔大將軍龐玉領兵數萬,東救洛陽。」
「我之所以拖延時間,就是要等這支驍果與李密開戰,無暇西顧。」
「現如今,關中精銳驍果,僅有三萬。今我軍大舉義軍,興兵南下,大興城必派遣屈突通領數萬驍果,東進河東,阻我道路。」
「如此一來,關中兵力耗盡矣!」
這是事實,關中的孫華、李神通、竇軌、李三娘、何潘仁、段綸、丘行恭等人,都聚眾數千上萬,大興城也無力圍剿。
「故而,我和河東郡的夏侯使君定了一出瓮中捉鱉,放棄河東大城,讓屈突通數萬大軍進駐。」
「屆時,我等可走龍門渡口,西涉黃河,燒毀蒲津渡浮橋,則屈突通孤立無援!」
「屈突通與龐玉數萬精銳驍果軍,家小妻兒皆在關中。我軍一舉拿下關中,其軍心必定崩潰,不戰而降!」
「屆時,父親可不戰而勝,全取關中精銳!」
「如此,這驍果軍六萬精銳,必入我唐!」
「好」,李淵當先拍案讚嘆。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外乎如此!」
劉文靜卻敏銳察覺到了計劃的漏洞:
「世子,你所言雖然有理有據,但也有漏洞。」
李建成微微一笑:「我知道,劉府君說的是渡龍門吧?」
「沒錯,龍門渡口狹窄,不難渡過,但西渡龍門之後,又有韓城天險,又該如何應對?」
「西渡龍門之後,大軍糧道太長,無法供應。屈突通一旦派兵斷絕糧道,我軍又該如何應對?」
劉文靜說到點子上了。
古往今來,為什麼軍隊不能繞開城池,而是經常要死磕呢?
原因有三,一是城池控制交通要道,實在無法繞開,比如潼關。
二是城池前方情形未知,進軍困難,比如韓城。
三是會把糧道暴露在城下。很可能被城中軍隊斷絕糧道。
李建成微微一笑,這三點,都在他設想之中:
「劉公所言,我都有考慮。一是韓城,我親自去過一趟,如今並無大將鎮守。」
「河東縣戶曹任瑰,是父親親自任命拔擢,對父親感恩戴德。他曾在韓城為縣尉,多識當地豪傑,主動請纓,說降韓城。」
「任瑰之外,父親在韓城也有故交,名為盧士睿,也是當地豪強。」
「哪怕任瑰說不降,他也可以聯絡盧士睿,一起動手,除掉當地官員,拱手獻出韓城!」
李建成對河東局勢了如指掌,侃侃而談。
「二是河西情形,我之前說過,已經拉攏了馮翊悍匪孫華,他願意領兵歸附,為我軍前驅。」
「至於糧草問題,河西華陰有關中最大糧倉永豐倉。永豐倉扼守渭水入黃河要道,轉運糧食無數,可供大軍數年所用!
「現如今華陰令李孝常,雖然與父親沒有交往。但他妹夫,是我舅舅竇軌。我已經派人去信一封,請舅舅遊說此人。」
「同理,哪怕遊說不成,也能趁其不備、動手除掉,如此,永豐倉將落入我舅舅手中!」
這回,裴寂劉文靜都傻眼了。他們看著捋須微笑的李淵,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淵真的在下一盤大棋!
這人脈、這心機、這布局,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
「諸位,不僅如此,我還想到了更遠的局勢發展。並無憑據,但不辭淺陋,還請諸位指正。」
李建成看了一眼李淵,見他神情振奮,於是指著地圖,繼續開口:
「諸位,不僅是龐玉和屈突通率領的數萬驍果,江淮等地,還有護衛昏君左右的數萬驍果!他們的妻兒老小,也在關中!」
「故而關中局勢大變,必然導致江淮局勢大變!數萬驍果得知關中易主,必定回師關中!」
「而從江淮到關中,中原是必經之地!」
「如今的中原,李密擁兵十萬,全力圍攻洛陽。洛陽精銳、幽燕鐵騎、江淮勁卒,還有關中驍果,全部進軍圍剿!」
「故而我可斷言,將來江淮驍果大舉北上,必定與李密有一場大戰!無論這場大戰結局如何,雙方必定損失慘重!」
「屆時,就是我軍東出,漁翁得利之日!」
劉文靜肅然一拜:
「主公,臣雖然與李密連婚。然臣也以為,李密地處中原,天下重兵圍剿,絕無勝機。」
「若真如世子所言,李密與江淮驍果鷸蚌相爭、損失慘重,臣願為一介使者,招撫李密!」
李密:劉文靜,我上早八!有你這麼個親家,是我的福氣!
李淵雖然開心,但還是一擺手:
「大郎所言,雖然契合情理,但終究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罷了,不必太當真。」
「不過大郎所言,西入關中、招攬驍果之策,確實精妙允當,孤深以為然。」
「至於李密那邊,確實需要費心應對。」
說到這裡,李淵看向溫大雅:
「大雅,你文筆精妙,還要勞煩你動手,為我寫兩篇文書。」
「臣職責所在,一定全力以赴,請主公出題。」
「第一篇,是檄文,為我大軍出師所用,昭示各郡縣。」
「檄文的主題,當然是昭示後主之惡,宣示我擁立新君之志。孤荷先帝厚恩,一定要把先帝和後主區分開來。」
「你要切記,先帝之功德,不可磨滅。後主之罪惡,不可隱匿。孤之心志,也絕不可含混。」
李建成在心裡,為溫大雅默哀,因為溫大雅面臨著史上最強對手的碾壓。
李密麾下,才氣絕倫的祖君彥會為李密,拿出一篇古往今來最出色的檄文。
這篇文章用典精妙、氣勢磅礴、鍊字精準,甚至創造出了「罄竹難書」這一成語。
相比之下,溫大雅雖然富有才學,但寫的文章還是相形見絀。
隨後,李淵接著說:
「第二封文書,是寫給李密的。我欲對李密虛與委蛇,尊奉他為天下兵馬盟主。」
「記住,要言辭謙卑、語氣懇切,讓李密相信,孤絕無圖謀天下之心意,只願封於唐地,為一小小諸侯罷了。」
「如此一來,孤才能東看群賊鷸蚌相爭,孤領兵入關中,做那個最後的漁夫。」
「臣領命。」
李建成又在默默佩服溫大雅。
雖然檄文被李密壓了一頭,但溫大雅代李淵寫的書信,卻成功迷惑了李密,為李淵圖謀關中,最終成就帝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大功。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說的就是祖君彥、溫大雅這樣的人吧。
與眾人陸續退出後,李建成默默反思,在起兵的謀劃中,自己靠著先機優勢和提前布局,已經占盡優勢。
該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是實打實地進軍關中,憑軍功來說話了。
雖然李世民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但李建成已經有了自己的對策。
就是自己剛才說的,明年,隋煬帝被殺後,驍果軍北上的重要歷史關口。
李密領著全盛時期的瓦崗軍,大破宇文化及十萬驍果,不可一世。但隨即又戲劇性地被王世充以少勝多、絕地翻盤。
最終結果,是三敗俱傷,各方均死傷慘重,李密領著殘兵敗將兩萬,主動來投奔李唐。
王世充收編了李密麾下十萬散兵,兩三年間迅速勢力膨脹,有了竊國篡位的實力。
而竇建德也趁此機會吞併了宇文化及的殘餘勢力,從一個地方小諸侯,一躍成為大半個河北的主宰者。
李密跌倒,王竇吃飽。
其實,當初只要當時李唐出動五萬以上的大軍,收編李密,完全可以在第一時間圍困王世充,迅速吃掉整個中原。
那為什麼李唐沒有抓住這個機會,迅速統一天下、吞併中原呢?
因為就在同一時間,李世民領兵在淺水原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仗,唐軍八總管皆敗,死傷過半。
涇州危急、長安危急、大唐危急,新生的大唐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李淵不得不動員了當時所有部隊,投入前線,無暇東顧了。
太子李建成也深明大義,掏出自己的東宮兵馬來堵窟窿,馬三寶、蘭謨、裴龍虔等部下,都轉入李世民麾下,繼續征戰。以至於次年,李建成剿匪的時候無將可用,只能用降將桑顯和。
李建成知道,重來一次,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這一戰,極其重要,一旦拿下洛陽,就是無與倫比的大功勳。難度不高、收益和名望卻極大,更是利國利民、早還天下百姓以安寧的一仗。
這一波,非常值得。
「臣太原郡守,恭領大將軍教令!」
李淵環顧眾人,躊躇滿志。
「其一,孤要免除太原郡今後三年全部租賦,與民休息!」
太原郡眾人雖然有所預料,但親耳聽聞,還是喜出望外,對李淵的大氣魄大格局欽佩不已。
蠲免三年租賦啊,太原郡的老百姓,終於能喘一口氣了!
一旦傳揚出去,李淵愛民如子的人設就算立住了。
至於大軍南下的軍糧,有晉陽宮中的倉廩,完全足夠。
「其二,如今正是四月麥熟時節。旬日以來,投奔孤的將士們已達萬人。家中麥熟不能收割,軍心豈能安穩?」
「孤要放他們回家割麥,以安軍心!」
說到這裡,李世民忍不住站出來。
「父親,兒臣有話說!」
「這近萬將士,是旬日以來我等陸續招募的。一朝放他們回家,豈不是白費了十來日的辛苦?」
李淵早就料到了二郎會是這個態度,溫言安慰:
「二郎,你與劉文靜、長孫順德等人招募兵卒的功績,孤是看在眼裡的。」
「當初招募兵卒,理由是劉武周勾結北狄,隨時可能南犯太原。將士們是為了保衛鄉土、保衛家小,聚攏在孤麾下。」
「今時不同往日,孤欲南下爭奪關中。太原將士心存故土,家中宿麥未收,又豈能安心隨我南下?」
「即便南下,又會不會鼓譟回師,甚至是譁變呢?」
李世民沉默不語。
李淵轉向眾人:
「如今大軍新集,未經檢閱訓練,加之軍心不安。孤放他們回家割麥,正是要安定軍心民心。」
「不只是將士們,還有晉陽宮中的女眷。」
李淵看向裴寂:
「裴監,你為晉陽宮監,如今晉陽宮中,有宮女多少人?其中太原郡本地女子,又有多少?」
裴寂拱手回應:
「回主公,晉陽宮中,有皇帝從民間採擇宮女五百人,其中太原郡本地人三百六十餘人。」
「好,孤第三道教令,就是罷宮室、去奢靡,將幽囚於宮中的民間女子,放還本家。」
「宮女之中,凡是太原郡人,尚有家眷的,全部領彩段兩匹,放還本家。家在外地,暫留宮中。孤全取河東之後,再放還本家。」
李建成一邊聽,一邊在心裡暗暗佩服——哦,我的父親,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裴寂也隨機站出來稱頌:
「主公放還軍士、宮女,蠲免租賦,必能使太原郡家家戶戶,稱頌仁聲!」
眾人也跟著附和。
李淵躊躇滿志:
「裴監,你掌握晉陽宮儲蓄,了解太原郡戶口。據你估計,我軍在太原郡招募兵卒,兩旬之內,能招募多少人?」
「太原郡為大郡,下有十八鷹揚府,在編的府兵一萬八千人左右。」
「府兵之外,太原郡統縣十五,戶口十七萬五千三百戶。」(見《隋書·地理志》)
「臣以為,當招募兵員三萬左右,新老兵一共五萬人。留兩萬人留守晉陽,三萬精銳甲士南下,最為妥當。」
「好,那就招三萬人,以府兵為主力。」
李淵當眾宣布。
李建成知道,現如今自己有一個機會,當即站出來,在眾人之前開口:
「父親,出了晉陽城的三萬人之外,我還為父親帶來了六萬驍果軍精銳,兩員名將,正是屈突通和龐玉。」
此話非常狂妄,眾人面面相覷,覺得李家公子實在是信口開河、毫無邊際。
屈突通和龐玉統領六萬驍果軍是不假,可他們是敵軍,正等著阻攔李唐呢!
「大郎,不要信口開河。這六萬驍果,俱是敵軍,怎麼就成了你帶來的呢?」
李建成拱手:「臣請借用地圖,為父親說明天下局勢。」
「這地圖本來就是你親手繪製的,你直接指示就是。」
李建成向前一步,站在地圖前,抬手指示。
「諸位,此圖乃是我多年鑽研天下山川地理形勢所繪。請容我,藉此為大家說明天下形勢。」
「原本我四月初,就能從河東動身。但我足足又拖延了七八天,路上又生了一場病,所以延宕至今。」
「如此拖延,關乎天下大勢。」
「諸位請看,這裡是關中。」
「之前皇帝掃地為兵、窮竭民力,招募天下府兵,聚百萬之眾,征彈丸之地,而轉輸運糧的農夫,又有兩百萬。」
「這三百萬人,大抵出自中原、河北,在酷吏刻剝之下,揭竿而起。故而天下動盪,從此而起。關中則少受荼毒。」
「於是昏君又在關中,徵募高大健壯者,與豪俠惡少年入伍,稱為驍果軍。數萬驍果,隨昏君南下,保衛左右。」
「在中原,李密聚眾十萬,圍攻洛陽。昏君又詔大將軍龐玉領兵數萬,東救洛陽。」
「我之所以拖延時間,就是要等這支驍果與李密開戰,無暇西顧。」
「現如今,關中精銳驍果,僅有三萬。今我軍大舉義軍,興兵南下,大興城必派遣屈突通領數萬驍果,東進河東,阻我道路。」
「如此一來,關中兵力耗盡矣!」
這是事實,關中的孫華、李神通、竇軌、李三娘、何潘仁、段綸、丘行恭等人,都聚眾數千上萬,大興城也無力圍剿。
「故而,我和河東郡的夏侯使君定了一出瓮中捉鱉,放棄河東大城,讓屈突通數萬大軍進駐。」
「屆時,我等可走龍門渡口,西涉黃河,燒毀蒲津渡浮橋,則屈突通孤立無援!」
「屈突通與龐玉數萬精銳驍果軍,家小妻兒皆在關中。我軍一舉拿下關中,其軍心必定崩潰,不戰而降!」
「屆時,父親可不戰而勝,全取關中精銳!」
「如此,這驍果軍六萬精銳,必入我唐!」
「好」,李淵當先拍案讚嘆。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外乎如此!」
劉文靜卻敏銳察覺到了計劃的漏洞:
「世子,你所言雖然有理有據,但也有漏洞。」
李建成微微一笑:「我知道,劉府君說的是渡龍門吧?」
「沒錯,龍門渡口狹窄,不難渡過,但西渡龍門之後,又有韓城天險,又該如何應對?」
「西渡龍門之後,大軍糧道太長,無法供應。屈突通一旦派兵斷絕糧道,我軍又該如何應對?」
劉文靜說到點子上了。
古往今來,為什麼軍隊不能繞開城池,而是經常要死磕呢?
原因有三,一是城池控制交通要道,實在無法繞開,比如潼關。
二是城池前方情形未知,進軍困難,比如韓城。
三是會把糧道暴露在城下。很可能被城中軍隊斷絕糧道。
李建成微微一笑,這三點,都在他設想之中:
「劉公所言,我都有考慮。一是韓城,我親自去過一趟,如今並無大將鎮守。」
「河東縣戶曹任瑰,是父親親自任命拔擢,對父親感恩戴德。他曾在韓城為縣尉,多識當地豪傑,主動請纓,說降韓城。」
「任瑰之外,父親在韓城也有故交,名為盧士睿,也是當地豪強。」
「哪怕任瑰說不降,他也可以聯絡盧士睿,一起動手,除掉當地官員,拱手獻出韓城!」
李建成對河東局勢了如指掌,侃侃而談。
「二是河西情形,我之前說過,已經拉攏了馮翊悍匪孫華,他願意領兵歸附,為我軍前驅。」
「至於糧草問題,河西華陰有關中最大糧倉永豐倉。永豐倉扼守渭水入黃河要道,轉運糧食無數,可供大軍數年所用!
「現如今華陰令李孝常,雖然與父親沒有交往。但他妹夫,是我舅舅竇軌。我已經派人去信一封,請舅舅遊說此人。」
「同理,哪怕遊說不成,也能趁其不備、動手除掉,如此,永豐倉將落入我舅舅手中!」
這回,裴寂劉文靜都傻眼了。他們看著捋須微笑的李淵,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淵真的在下一盤大棋!
這人脈、這心機、這布局,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
「諸位,不僅如此,我還想到了更遠的局勢發展。並無憑據,但不辭淺陋,還請諸位指正。」
李建成看了一眼李淵,見他神情振奮,於是指著地圖,繼續開口:
「諸位,不僅是龐玉和屈突通率領的數萬驍果,江淮等地,還有護衛昏君左右的數萬驍果!他們的妻兒老小,也在關中!」
「故而關中局勢大變,必然導致江淮局勢大變!數萬驍果得知關中易主,必定回師關中!」
「而從江淮到關中,中原是必經之地!」
「如今的中原,李密擁兵十萬,全力圍攻洛陽。洛陽精銳、幽燕鐵騎、江淮勁卒,還有關中驍果,全部進軍圍剿!」
「故而我可斷言,將來江淮驍果大舉北上,必定與李密有一場大戰!無論這場大戰結局如何,雙方必定損失慘重!」
「屆時,就是我軍東出,漁翁得利之日!」
劉文靜肅然一拜:
「主公,臣雖然與李密連婚。然臣也以為,李密地處中原,天下重兵圍剿,絕無勝機。」
「若真如世子所言,李密與江淮驍果鷸蚌相爭、損失慘重,臣願為一介使者,招撫李密!」
李密:劉文靜,我上早八!有你這麼個親家,是我的福氣!
李淵雖然開心,但還是一擺手:
「大郎所言,雖然契合情理,但終究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罷了,不必太當真。」
「不過大郎所言,西入關中、招攬驍果之策,確實精妙允當,孤深以為然。」
「至於李密那邊,確實需要費心應對。」
說到這裡,李淵看向溫大雅:
「大雅,你文筆精妙,還要勞煩你動手,為我寫兩篇文書。」
「臣職責所在,一定全力以赴,請主公出題。」
「第一篇,是檄文,為我大軍出師所用,昭示各郡縣。」
「檄文的主題,當然是昭示後主之惡,宣示我擁立新君之志。孤荷先帝厚恩,一定要把先帝和後主區分開來。」
「你要切記,先帝之功德,不可磨滅。後主之罪惡,不可隱匿。孤之心志,也絕不可含混。」
李建成在心裡,為溫大雅默哀,因為溫大雅面臨著史上最強對手的碾壓。
李密麾下,才氣絕倫的祖君彥會為李密,拿出一篇古往今來最出色的檄文。
這篇文章用典精妙、氣勢磅礴、鍊字精準,甚至創造出了「罄竹難書」這一成語。
相比之下,溫大雅雖然富有才學,但寫的文章還是相形見絀。
隨後,李淵接著說:
「第二封文書,是寫給李密的。我欲對李密虛與委蛇,尊奉他為天下兵馬盟主。」
「記住,要言辭謙卑、語氣懇切,讓李密相信,孤絕無圖謀天下之心意,只願封於唐地,為一小小諸侯罷了。」
「如此一來,孤才能東看群賊鷸蚌相爭,孤領兵入關中,做那個最後的漁夫。」
「臣領命。」
李建成又在默默佩服溫大雅。
雖然檄文被李密壓了一頭,但溫大雅代李淵寫的書信,卻成功迷惑了李密,為李淵圖謀關中,最終成就帝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大功。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說的就是祖君彥、溫大雅這樣的人吧。
與眾人陸續退出後,李建成默默反思,在起兵的謀劃中,自己靠著先機優勢和提前布局,已經占盡優勢。
該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是實打實地進軍關中,憑軍功來說話了。
雖然李世民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但李建成已經有了自己的對策。
就是自己剛才說的,明年,隋煬帝被殺後,驍果軍北上的重要歷史關口。
李密領著全盛時期的瓦崗軍,大破宇文化及十萬驍果,不可一世。但隨即又戲劇性地被王世充以少勝多、絕地翻盤。
最終結果,是三敗俱傷,各方均死傷慘重,李密領著殘兵敗將兩萬,主動來投奔李唐。
王世充收編了李密麾下十萬散兵,兩三年間迅速勢力膨脹,有了竊國篡位的實力。
而竇建德也趁此機會吞併了宇文化及的殘餘勢力,從一個地方小諸侯,一躍成為大半個河北的主宰者。
李密跌倒,王竇吃飽。
其實,當初只要當時李唐出動五萬以上的大軍,收編李密,完全可以在第一時間圍困王世充,迅速吃掉整個中原。
那為什麼李唐沒有抓住這個機會,迅速統一天下、吞併中原呢?
因為就在同一時間,李世民領兵在淺水原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仗,唐軍八總管皆敗,死傷過半。
涇州危急、長安危急、大唐危急,新生的大唐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李淵不得不動員了當時所有部隊,投入前線,無暇東顧了。
太子李建成也深明大義,掏出自己的東宮兵馬來堵窟窿,馬三寶、蘭謨、裴龍虔等部下,都轉入李世民麾下,繼續征戰。以至於次年,李建成剿匪的時候無將可用,只能用降將桑顯和。
李建成知道,重來一次,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這一戰,極其重要,一旦拿下洛陽,就是無與倫比的大功勳。難度不高、收益和名望卻極大,更是利國利民、早還天下百姓以安寧的一仗。
這一波,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