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派系
李淵確定了溫家兄弟、唐家兄弟兩世家的地位後,看向了太原豪強們。
世家和豪強不一樣。世家偏文,幾代傳承學問,世代為官,走的是上層路線。
豪強偏武,基層根基更深,有財力、有武力,能在短時間內糾結一批人馬。
許世緒兄弟、武士彠兄弟,都是太原郡本土豪強代表,曾經在府兵鷹揚府內任職,兩人也曾經勸李淵舉兵起事。
不過他們的本意,是希望李淵割據太原,對抗北狄與劉武周,保衛鄉土。
但是聽了這些天的流言消息,剛才又聽了李家世子匯報的河東與關中消息,知道主公心意已決,必定要南下了。
他們腦子很活,也就不再對抗,決定全力支持,要人出人,要錢出錢。
在眾人表忠心的時候,李建成的注意力全在武士彠(yue)身上。
武士彠就是個經商的小人物,做木材生意起家的,和李淵關係不錯,但是在史書上出現幾次就頂天了。
但武士彠晚年生了個好女兒,就是未來的大周女皇帝武則天。
托女兒的福,武士彠死後多年,居然也被被追封為大周皇帝。
誰能想到,在座的除了李淵和李世民,武士彠將來也能混個皇帝噹噹呢?
接下來,輪到了太原鷹揚府的將領們。
隋朝制度,府兵的單位是鷹揚府,長官為鷹揚郎將,副官鷹擊郎將,其下是司馬、校尉。
太原郡是軍事重地,下設十八鷹揚府,受李淵的統領,是李淵大軍的核心力量。
這批人有王長諧(郎將)、姜寶誼(郎將)、楊毛(郎將),趙文恪(司馬)、張平高(校尉)、許世緒(司馬)等等。
除此之外,就是李淵的私人親信: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李思行、李高遷等人。
他們是從外地來依附投奔李淵的,他們負責掌控招募的新兵和保護李淵左右。
從口音也能聽出來,雖然表面上都尊奉李淵,但太原郡本土力量和外來派官員之間的分歧,始終存在著。
這也是李淵面臨的最重要的內部問題。
漫長的宣誓效忠宣告結束,李淵最終站起來,宣布了開府設職的決定。
眾人紛紛肅立,聆聽安排。
「諸位,孤意已決,願效仿霍光廢昌邑故事,廢黜後主,另立新君。故今日開府,效仿漢朝霍光大將軍身份輔政,稱大將軍府。」
「《春秋》有雲,諸侯有左、中、右三軍。」
「今以世子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掌管左三統軍。二郎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掌管右三統軍。」
「王長諧、姜寶誼、楊毛,長孫順德、竇琮、劉弘基等,分為左右三軍統軍,隸屬左右兩位都督。」
「裴寂、劉文靜,你們二人為我左膀右臂,可為大將軍府長史、司馬。」
「溫大雅、唐儉為記室參軍,執掌文翰,為我軍起草文書。」
「殷開山、劉政會為府掾,權弘壽、盧階、思德平、武士彠、崔善為、張道源等人為參佐,執掌大將軍府諸事。」
宣布完任命,李淵看向世子:
「大郎,我封你為隴西郡公,左領軍大都督,加太原郡守。二郎為敦煌公,四郎為姑臧公,五郎為武陽公。」
「世子,你可能理解孤的用意?」
李建成拱手施禮:「我領會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是彰顯隴西李氏之威。」
「隴西、敦煌、姑臧、武陽,均是隴西李氏諸房。我隴西李氏世代高門,大人分封諸子,是欲籠絡關隴人心。」
「第二層,乃是確立世子之位。」
「曾祖(李虎)在魏朝,追隨文帝宇文泰,被封為隴西郡公。父親封我為隴西郡公,是要我繼承祖宗勳業。」
不僅如此,李淵也是要藉此表彰大郎照顧宗族、保全祖宗棺槨的行為。
不過這個不好公開說,兩人心照不宣。
「第三層意思,是因為現如今薛舉盤踞隴西,對關中虎視眈眈。」
「父親分封諸子,也是藉此傳達消息,希望兩位舅舅保全關中,不使薛舉東進。」
至於封為太原郡守的意義,李大沒有明說。但在場眾人,都知道什麼意思。
李淵目前手裡實際掌握的地盤,只有一個太原郡。
讓李建成當太原郡守,相當於蜀漢時期,讓諸葛亮當益州牧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的用意。
因為現如今的太原郡守,就是大興城裡的代王。
據說是因為太原有天子氣,楊廣特意封代王為太原郡守,以鎮壓天子氣。
代王現如今住在東宮。李淵這次起兵,口號就是要廢皇帝楊廣,擁立代王為天子。
太原郡守、天子氣、代王、東宮,連起來是什麼意思,懂得都懂。
不僅是太原郡守,代王現如今居住的東宮,將來也會落到李大手中,眾人心照不宣。
聽了兒子發言清晰明澈,李淵撫須一笑,「好啊,大郎所言,極得我心意。」
「不過孤還有一層意思,你沒有領會到。」
這下輪到李大驚訝了。
李淵捋須開口,笑意吟吟:
「之前你剛到太原,我就看到了,我賜你的橫刀沒帶在身邊。是不是在路上遺失了?」
李大肅穆施禮:
「父親所賜,我視為珍寶,不敢遺落。」
「我去關中祭祖的時候,遇到了馮翊賊帥孫華。他擁兵近萬,騎兵數百,極為驍勇。」
「父親囑託我在河東廣招豪傑英俊,故而我自作主張,招攬了他,將寶刀與駿馬相贈。」
說到這裡,李大抬頭,目光炯炯:
「孫華親口允諾,來日我大軍兵抵龍門,他必領全軍上萬,執此寶刀,歸附父親!」
「好!」李淵擊掌稱好:「你做得極對,以一口寶刀,為我招攬上萬兵馬!」
李淵動手,解下了自己腰間的佩刀。
「既然如此,這柄刀,是時候交給你了!」
李淵提刀出鞘,刀鋒寒如冰雪,刀身上鏨刻著三個篆字——「隴西公」。
「這柄刀,乃是當初周文帝(宇文泰)賜給祖父,祖父又傳給父親,然後再傳給我的。」
「上面鏨刻隴西公三字,正是我李家家主信物。孤七歲襲爵,佩戴此刀四十餘年了。」
李淵還刀入鞘,執鞘交到李大郎面前:
「大郎,你這個世子,當之無愧!」
「李家家主信物,隴西公刀,是你的了!」
李大郎雙手接過,長出一口氣。
隴西郡公、太原郡守、左領軍大都督,這就是這一路顛沛流離的結果嗎?
不,這是我人生路的開始。
世家和豪強不一樣。世家偏文,幾代傳承學問,世代為官,走的是上層路線。
豪強偏武,基層根基更深,有財力、有武力,能在短時間內糾結一批人馬。
許世緒兄弟、武士彠兄弟,都是太原郡本土豪強代表,曾經在府兵鷹揚府內任職,兩人也曾經勸李淵舉兵起事。
不過他們的本意,是希望李淵割據太原,對抗北狄與劉武周,保衛鄉土。
但是聽了這些天的流言消息,剛才又聽了李家世子匯報的河東與關中消息,知道主公心意已決,必定要南下了。
他們腦子很活,也就不再對抗,決定全力支持,要人出人,要錢出錢。
在眾人表忠心的時候,李建成的注意力全在武士彠(yue)身上。
武士彠就是個經商的小人物,做木材生意起家的,和李淵關係不錯,但是在史書上出現幾次就頂天了。
但武士彠晚年生了個好女兒,就是未來的大周女皇帝武則天。
托女兒的福,武士彠死後多年,居然也被被追封為大周皇帝。
誰能想到,在座的除了李淵和李世民,武士彠將來也能混個皇帝噹噹呢?
接下來,輪到了太原鷹揚府的將領們。
隋朝制度,府兵的單位是鷹揚府,長官為鷹揚郎將,副官鷹擊郎將,其下是司馬、校尉。
太原郡是軍事重地,下設十八鷹揚府,受李淵的統領,是李淵大軍的核心力量。
這批人有王長諧(郎將)、姜寶誼(郎將)、楊毛(郎將),趙文恪(司馬)、張平高(校尉)、許世緒(司馬)等等。
除此之外,就是李淵的私人親信: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李思行、李高遷等人。
他們是從外地來依附投奔李淵的,他們負責掌控招募的新兵和保護李淵左右。
從口音也能聽出來,雖然表面上都尊奉李淵,但太原郡本土力量和外來派官員之間的分歧,始終存在著。
這也是李淵面臨的最重要的內部問題。
漫長的宣誓效忠宣告結束,李淵最終站起來,宣布了開府設職的決定。
眾人紛紛肅立,聆聽安排。
「諸位,孤意已決,願效仿霍光廢昌邑故事,廢黜後主,另立新君。故今日開府,效仿漢朝霍光大將軍身份輔政,稱大將軍府。」
「《春秋》有雲,諸侯有左、中、右三軍。」
「今以世子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掌管左三統軍。二郎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掌管右三統軍。」
「王長諧、姜寶誼、楊毛,長孫順德、竇琮、劉弘基等,分為左右三軍統軍,隸屬左右兩位都督。」
「裴寂、劉文靜,你們二人為我左膀右臂,可為大將軍府長史、司馬。」
「溫大雅、唐儉為記室參軍,執掌文翰,為我軍起草文書。」
「殷開山、劉政會為府掾,權弘壽、盧階、思德平、武士彠、崔善為、張道源等人為參佐,執掌大將軍府諸事。」
宣布完任命,李淵看向世子:
「大郎,我封你為隴西郡公,左領軍大都督,加太原郡守。二郎為敦煌公,四郎為姑臧公,五郎為武陽公。」
「世子,你可能理解孤的用意?」
李建成拱手施禮:「我領會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是彰顯隴西李氏之威。」
「隴西、敦煌、姑臧、武陽,均是隴西李氏諸房。我隴西李氏世代高門,大人分封諸子,是欲籠絡關隴人心。」
「第二層,乃是確立世子之位。」
「曾祖(李虎)在魏朝,追隨文帝宇文泰,被封為隴西郡公。父親封我為隴西郡公,是要我繼承祖宗勳業。」
不僅如此,李淵也是要藉此表彰大郎照顧宗族、保全祖宗棺槨的行為。
不過這個不好公開說,兩人心照不宣。
「第三層意思,是因為現如今薛舉盤踞隴西,對關中虎視眈眈。」
「父親分封諸子,也是藉此傳達消息,希望兩位舅舅保全關中,不使薛舉東進。」
至於封為太原郡守的意義,李大沒有明說。但在場眾人,都知道什麼意思。
李淵目前手裡實際掌握的地盤,只有一個太原郡。
讓李建成當太原郡守,相當於蜀漢時期,讓諸葛亮當益州牧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的用意。
因為現如今的太原郡守,就是大興城裡的代王。
據說是因為太原有天子氣,楊廣特意封代王為太原郡守,以鎮壓天子氣。
代王現如今住在東宮。李淵這次起兵,口號就是要廢皇帝楊廣,擁立代王為天子。
太原郡守、天子氣、代王、東宮,連起來是什麼意思,懂得都懂。
不僅是太原郡守,代王現如今居住的東宮,將來也會落到李大手中,眾人心照不宣。
聽了兒子發言清晰明澈,李淵撫須一笑,「好啊,大郎所言,極得我心意。」
「不過孤還有一層意思,你沒有領會到。」
這下輪到李大驚訝了。
李淵捋須開口,笑意吟吟:
「之前你剛到太原,我就看到了,我賜你的橫刀沒帶在身邊。是不是在路上遺失了?」
李大肅穆施禮:
「父親所賜,我視為珍寶,不敢遺落。」
「我去關中祭祖的時候,遇到了馮翊賊帥孫華。他擁兵近萬,騎兵數百,極為驍勇。」
「父親囑託我在河東廣招豪傑英俊,故而我自作主張,招攬了他,將寶刀與駿馬相贈。」
說到這裡,李大抬頭,目光炯炯:
「孫華親口允諾,來日我大軍兵抵龍門,他必領全軍上萬,執此寶刀,歸附父親!」
「好!」李淵擊掌稱好:「你做得極對,以一口寶刀,為我招攬上萬兵馬!」
李淵動手,解下了自己腰間的佩刀。
「既然如此,這柄刀,是時候交給你了!」
李淵提刀出鞘,刀鋒寒如冰雪,刀身上鏨刻著三個篆字——「隴西公」。
「這柄刀,乃是當初周文帝(宇文泰)賜給祖父,祖父又傳給父親,然後再傳給我的。」
「上面鏨刻隴西公三字,正是我李家家主信物。孤七歲襲爵,佩戴此刀四十餘年了。」
李淵還刀入鞘,執鞘交到李大郎面前:
「大郎,你這個世子,當之無愧!」
「李家家主信物,隴西公刀,是你的了!」
李大郎雙手接過,長出一口氣。
隴西郡公、太原郡守、左領軍大都督,這就是這一路顛沛流離的結果嗎?
不,這是我人生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