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謁者搬來矮案,王綰和尉潦謝禮後坐下,李斯和陳遠青則站在不遠處,閣亭里能落座的位置不多。

  一旁的謁者搬來竹簡。

  「王車從魯地到琅琊郡,經過穎川,一路上,黔首安定。」

  王綰微微躬身:「君上說的話,是什麼緣故呢?」

  從泰山回來,一路上,並沒有看到黔首暴動和不安定的地方。

  始皇帝手裡握著竹簡,緩緩開口:「琅琊郡很多縣鄉,土地平緩,何以存在如此多荒地?」

  這是因為屯田制,還沒有完全在咸陽以外的地方實施。

  王綰說道:「內史府將屯田制推行下去,把荒蕪的田地,分給沒有田地的庶人,郡縣也會紛紛效仿。」

  始皇帝看著竹簡,竹簡上是琅琊等郡縣呈遞的數據,顯然也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李斯想了想,開口說道:「先秦時,秦的先王推行井田制度,井田制的效果若是好,為何又會變成授田制呢?民勇,則賞之其所欲,均則貧,不足以激發民力!」

  李斯的主張是正確的。

  這樣好的田地,用來用做公田,是朝廷的損失。

  始皇帝緩緩開口:

  「傳朕令,徒黔首三萬戶琅琊,彌補離開故地的損失,免除十二年徭役!」

  謁者又遞上來一卷竹簡。

  始皇帝看了竹簡,眼底嚴肅。

  王綰微微躬身問道:「君上還有什麼事要商議呢?」

  始皇帝緩緩開口:「朕到齊地時,穿著很厚的深衣,到穎地時,卻不用披很厚的衣裳。」

  「地方不同,太史令,修補日書!」

  「唯!」

  胡毋敬從後方站出來,持著芴,微微躬身。

  始皇帝眼底嚴肅:

  「無奏。」

  「就退下吧。」

  謁者艱難地抬著兩筐竹簡。

  內史騰剛將咸陽城閒置的荒地,分發給沒有田畝的庶人,制定傳和驗這些身份信息。

  地方郡縣還未完全推行,這是因為,地方縣鄉的官吏人員不如咸陽完善,始皇帝就將這些疏奏看完了。

  當然,也有人說始皇帝是貪戀權勢。

  秦制耕戰。

  將黔首遷移至琅琊,修補日書,自然是為了耕。

  始皇帝要處理新的疏奏。

  陳遠青微微躬身,跟隨王綰等公卿大臣,退出閣亭。

  下了值。

  陳遠青回到宅院。

  桑樹鬱鬱蔥蔥。

  張蒼提著一塊更大些的牛肉來,穿過廊道,在庭院前坐下。

  幾次三番,陳遠青問道:「哪裡來的肉?」

  內史府收死去的牛屍,但不會這樣勤宰耕牛,陳遠青問道:「蒼,哪裡來的牛肉?」

  「中廄署的螣和我相識,我叫他殺牛的時候,就給我留一塊。」

  中廄,是專門養牛馬的地方。

  不管牛肉的事,張蒼很激動,頹坐了許久想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告訴先生,於是才去切了牛肉。

  「先生,我回去思索了許久,推演出來了!」

  說著就看向僕從喜,說道:「可以幫我拿一些稻和米來嗎?」

  僕從喜點點頭,轉身沿著廊道去倉庫,把稻和米的斗拖出來。

  張蒼把稻和米倒在矮案上,然後說道:

  「稻和米,率五十,將它們縮小十倍,就是一份米換兩份稻。」

  再把稻和米分配好,變成小堆小堆。

  比例分配法則,把稻當成是整體,用米去分割稻。

  最後,等比變成一小堆一小堆。

  這是正確的。

  其實九章算數的粟米,核心主要是比例分配法則。

  陳遠青說道:「蒼啊,寫到九數里去吧!」

  「我把它寫到九數中,再呈遞給諸生抄錄。」

  張蒼點點頭。


  這是九數中的第二個,九章算數中,很多還不完善。

  秦很落後。

  還沒有黃金換秦半兩的比例。

  一方面大宗交易,直接用鎰來支付,市面上很少流通,用不到銅錢來支付。

  另一方面,用鎰和銅錢購買的商品不相同,兩者沒有中間等價物,很難界定換算的比例。

  陳遠青說道:「如果以秦半兩兌換鎰,該換多少錢呢?」

  張蒼愣住了。

  僕從喜沿著廊道,走上前說道:「公子,有客來了!」

  陳遠青看向廊道的盡頭,

  胡毋敬沿著廊道走進來,僕射的庭院布置很乾淨,桑樹遮擋視線,看不清楚正堂。

  鎰和秦半兩的交易就是多少?

  對啊!

  似乎還沒有人換算,張蒼一刻也待不住了,站起身:「先生,蒼先告辭了!」

  走到廊道中,與胡毋敬交面,兩人自然是認識的,相互作揖,各自走散。

  來到陳遠青面前,胡毋敬微微躬身:

  「拜見僕射!」

  胡毋敬的爵位很高,至少是卿,比自己高三個爵位,官位高不高全看朝廷重不重視,秦的德行為水德,太史觀察星象,權力可想而知。

  陳遠青微微躬身:「怎麼能讓公來拜訪我呢?」

  櫞吏在監獄,對犯人囚徒施行秦刑,難免會帶點冷酷。

  胡毋敬全然沒有這樣的性情,像個士人。

  胡毋敬躬了躬身,在矮案前坐下來,左右看看。

  然後問道:

  「僕射家中,只有僕射一人?」

  「阿母亡故,阿父在百越征戰,家中只有遠青。」

  陳遠青說道。

  胡毋敬點點頭,嗯了一聲。

  僕從喜把茶端上來,兩人短暫沉默片刻,都不說話。

  陳遠青能猜到胡毋敬的來意。

  現在大秦有十個節氣,還差十四個。

  胡毋敬很焦慮。

  散了朝議,回到府上,坐在庭院裡坐了許久,應該怎麼修改日書中的農令。

  春分、夏至大暑這些,降雨、溫度和寒來暑往,很好區分。

  再細一些的話。

  就不好區分了。

  在庭院裡坐了許久,想起陳遠青先前說的時令,於是駕駛馬車到內史府,詢問櫞吏陳遠青的宅邸。

  陳遠青微微躬身:「公來我的宅院,是有什麼事呢?」

  胡毋敬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放下時才說道:「僕射也知道,朝廷重視耕制,我身為太史,君上在齊地和穎川郡看到不同的時令,命令我修改日書,召命是不能推託的。」

  和猜測的一樣。

  聽說,征討百越,搬空了長沙郡和九江郡的糧倉,北地大將軍蒙恬,征戰仍需要運輸軍糧,如果沒有糧食補充,會有斷糧的禍患,

  現在屯田制到郡縣,庶民根據農令來耕種,一定會重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