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議
天色剛亮,
陳遠青來尉繚的府邸。
「僕射陳遠青,想拜見尉公!」
僕從打開門,看見是穿著黑色袀玄的年輕士人,關門,不一會兒,門再打開。
尉公的府邸,和咸陽公卿的府邸大抵相同,
門庭前有一株大的桑樹,是用來待客的地方,只是更寬廣,天光照下來更敞亮一些。
尉繚已經坐在廊下,王敖在他旁邊。
「拜見尉公!」陳遠青作揖。
「什麼事。」
「這個時候來拜訪老夫呢?」
陳遠青在尉潦面前坐下來:「博士宮掌管宮中禮制的制定,我來想和公商議封禪的事。」
「昨日,我到張蒼家中,借了記載周成王封禪時的禮儀,公認為,用這樣的禮制來制定封禪如何?」
「周朝祭祀,以天帝為至尊,把祭祀天的地方稱為明堂,把諸侯祭祀的地方稱為泮宮,凡祭祀必用三牲大禮。」
尉繚搖搖頭,說道:「你知道德行嗎?」
他繼續說道:「傳聞,有黃龍和大蚯蚓出現,使黃帝得到土德,青龍降落在都城外,使夏朝得到木德,山中流出銀石,使殷周得到金德,紅色烏鴉這種符瑞誕生,使周朝得到火德。」
「周德已逝,天命已改,君上不會用周朝的封禪禮制!」
尉繚這個人,有人說他師從鬼谷子,不知道真假?
橫空出世,
入秦的時候,已經很博學了,身邊跟著一群弟子門生。
跽坐在矮案前,陳遠青也不著急,微微躬身說道:「公認為,這樣的禮制怎麼樣呢!」
原來是拋磚啊,
尉繚看著陳遠青說道:「你說,老夫聽聽。」
「天子戴著冕冠,穿玄衣,命令侍中和儒者,穿著隆重的禮服,頭戴皮弁,插笏垂紳,在泰山東面的山腳行封土禮,禮儀程式,和郊祭太一相同,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
「九,老夫可以知曉,一丈二尺是為什麼?」
「六為水,倍之十二。」
尉繚點點頭。
「從泰山陽面登上,祭祀所用的祭台,在沒有風雨的時候運送到山頂,先秦的時候,秦襄公攻犬戎救周,封為諸侯,用三牲的禮儀祭祀白帝,這是天的象徵。」
「文公之夢嗎?老夫聽說過。」
「君上頌讀文書,所書為能夠封禪的原因,行禮畢,從泰山的陰面下山,到梁父山上行禪祭的禮儀。」
「尉公認為怎麼樣呢?」
「嗯!你的方略是可行的!」尉繚點頭。
肯定可行,這就是始皇帝制定的封禪禮制。
「既然這樣,你又為什麼來拜訪老夫呢?」尉繚問道。
「小子認為,還有不能做到的地方,所以來請教公!」
陳遠青站起來。
「小子不打擾公了!」
等到陳遠青走出廊道後,王熬在尉繚身邊坐下來,問道:「老師,他說不能做到的地方是哪裡呢?」
從尉繚府中出來,
咸陽城青冥的天色又亮了一些。
制定禮制,
主要的中堅力量,是博士宮。
說起來,始皇帝和眾博士鬧得很不愉快,始皇帝認為眾儒士無用,眾儒士認為始皇帝不懂得欣賞。
但該呈遞還是要呈遞,至少不會被這些儒生,像辱罵周青臣那樣,甚至罵了一千年。
這時候,咸陽宮的廊道,官員還很少。
博士往往是咸陽宮來得最早的一群人,
脫了鞋,陳遠青走進博士宮中:
「諸公,丞相府集議,君上命我等制定封禪的禮制,諸公有奏否?」
比起昨日,博士宮的地上多了很多經籍。
《周禮》、《尚書》、《王制》這樣的竹簡,被堆砌在地上,博士號稱掌古通今,一些基本的資料還是有的。
「有奏!」
「請博士將我的奏,呈遞上去!」
先秦時,齊桓公田午在稷門創建稷下學宮,歷經齊威王、齊宣王,存在百餘年,先秦時六國大賢常到稷下學宮論道。
這個博士叫芻,曾是稷下學宮的博士。
他拿著一兩卷竹簡,走到陳遠青面前。
「請博士呈遞!」
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的博士,並不擅長制定禮儀。
又一個儒家博士站起來。
這個博士叫轂,是在楚國徵召的博士,在殷商的禮儀上很有名。
他手中拿著一卷竹簡。
「有勞僕射!」
叔孫通和淳于越等人也各有呈遞。
陳遠青微微點頭,
竹簡太多太重,有時候一個人無法搬動,甚至要動用籮筐,所以請諸生用籮筐,把這些竹簡抬到御史大夫府。
侍御史是一個叫作銚的人,
「這是博士宮制定的禮制!還請呈遞!」陳遠青說道。
「請僕射回去等候!」
「要等多久呢?」
「御史大夫府邸不批閱文書,將這些簡牘分類,便會送入宮中。」銚作揖說道。
接下來,就是等候宣召。
陳遠青被謁者傳喚朝議,是臨近中午時分。
繞過廊道,跟隨謁者來到咸陽殿。
進門就看到,明亮的多枝燈下,宮殿中的燈下幾道挺拔的人影。
始皇帝面色嚴肅,端坐在御案前,手邊的疏奏,已經全部硃批完畢,謁者抬來兩個裝滿竹簡的籮筐。
「陛下,丞相和廷尉來了!」謁者小聲稟報。
王綰和李斯等人走進大殿中,手中各拿著竹簡。
「朕聽,王公昨晚一夜未寐?」
王綰微微躬身:「天下還沒有安定,臣怎麼敢懈怠。」
蒙毅示意謁者退下,走到始皇帝身邊,微微躬身說道:「君上,博士宮呈遞的奏!」
緩緩拿起一卷竹簡,打開,
始皇帝凝神看了許久。
用蒲草包裹車輪,避免傷害泰山上的一草一木,這是論述《周禮春官》中,對待草木山川的禮儀。
緩緩放下,再拿起一卷,
用帚除掃祭祀的地面,鋪地的蓆子必須用茅草編制,這是論述儒學中,禮書的禮儀。
緩緩放下,又拿起籮筐中的一卷,
在泰山頂山建造祭壇,仿照祭祀名山大川的祭壇建造,壇分三層,這是殷商時期的禮儀。
大殿中沉寂很久。
直到始皇帝把這些竹簡都看完。
王綰微微躬身:「昨日,臣召集九卿和博士宮,舉行集議,陛下不知如何呢?」
始皇帝緩緩抬起頭,寬大的手從袖口中伸出,緩緩將竹簡放下,看完之後開口,「旁支末節!」
就知道是如此啊!
博士宮中的眾博士,提了很多方略,這些方略大多提取至周禮和王書中的一些祭祀。
統一天下,始稱帝。
想用的禮制,應當是先秦時期所沒有的。
因為沒有採納的禮制,與儒生生出嫌隙,始皇帝親自下場和大臣制定全新的封禪禮儀,被罵了一千年。
蒙毅將這些疏奏,分給李斯和王綰等人,李斯和王綰看完頓時明白其中原因,博士宮乃是制定禮制而設,制定的禮制也多循自周禮,博士們不敢放開手腳。
封禪,是安定天下的大事。
不能急躁。
始皇帝微微蹙著眉,眼神嚴肅:「將這些簡牘,送回博士宮!」
陳遠青微微躬身。
陳遠青來尉繚的府邸。
「僕射陳遠青,想拜見尉公!」
僕從打開門,看見是穿著黑色袀玄的年輕士人,關門,不一會兒,門再打開。
尉公的府邸,和咸陽公卿的府邸大抵相同,
門庭前有一株大的桑樹,是用來待客的地方,只是更寬廣,天光照下來更敞亮一些。
尉繚已經坐在廊下,王敖在他旁邊。
「拜見尉公!」陳遠青作揖。
「什麼事。」
「這個時候來拜訪老夫呢?」
陳遠青在尉潦面前坐下來:「博士宮掌管宮中禮制的制定,我來想和公商議封禪的事。」
「昨日,我到張蒼家中,借了記載周成王封禪時的禮儀,公認為,用這樣的禮制來制定封禪如何?」
「周朝祭祀,以天帝為至尊,把祭祀天的地方稱為明堂,把諸侯祭祀的地方稱為泮宮,凡祭祀必用三牲大禮。」
尉繚搖搖頭,說道:「你知道德行嗎?」
他繼續說道:「傳聞,有黃龍和大蚯蚓出現,使黃帝得到土德,青龍降落在都城外,使夏朝得到木德,山中流出銀石,使殷周得到金德,紅色烏鴉這種符瑞誕生,使周朝得到火德。」
「周德已逝,天命已改,君上不會用周朝的封禪禮制!」
尉繚這個人,有人說他師從鬼谷子,不知道真假?
橫空出世,
入秦的時候,已經很博學了,身邊跟著一群弟子門生。
跽坐在矮案前,陳遠青也不著急,微微躬身說道:「公認為,這樣的禮制怎麼樣呢!」
原來是拋磚啊,
尉繚看著陳遠青說道:「你說,老夫聽聽。」
「天子戴著冕冠,穿玄衣,命令侍中和儒者,穿著隆重的禮服,頭戴皮弁,插笏垂紳,在泰山東面的山腳行封土禮,禮儀程式,和郊祭太一相同,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
「九,老夫可以知曉,一丈二尺是為什麼?」
「六為水,倍之十二。」
尉繚點點頭。
「從泰山陽面登上,祭祀所用的祭台,在沒有風雨的時候運送到山頂,先秦的時候,秦襄公攻犬戎救周,封為諸侯,用三牲的禮儀祭祀白帝,這是天的象徵。」
「文公之夢嗎?老夫聽說過。」
「君上頌讀文書,所書為能夠封禪的原因,行禮畢,從泰山的陰面下山,到梁父山上行禪祭的禮儀。」
「尉公認為怎麼樣呢?」
「嗯!你的方略是可行的!」尉繚點頭。
肯定可行,這就是始皇帝制定的封禪禮制。
「既然這樣,你又為什麼來拜訪老夫呢?」尉繚問道。
「小子認為,還有不能做到的地方,所以來請教公!」
陳遠青站起來。
「小子不打擾公了!」
等到陳遠青走出廊道後,王熬在尉繚身邊坐下來,問道:「老師,他說不能做到的地方是哪裡呢?」
從尉繚府中出來,
咸陽城青冥的天色又亮了一些。
制定禮制,
主要的中堅力量,是博士宮。
說起來,始皇帝和眾博士鬧得很不愉快,始皇帝認為眾儒士無用,眾儒士認為始皇帝不懂得欣賞。
但該呈遞還是要呈遞,至少不會被這些儒生,像辱罵周青臣那樣,甚至罵了一千年。
這時候,咸陽宮的廊道,官員還很少。
博士往往是咸陽宮來得最早的一群人,
脫了鞋,陳遠青走進博士宮中:
「諸公,丞相府集議,君上命我等制定封禪的禮制,諸公有奏否?」
比起昨日,博士宮的地上多了很多經籍。
《周禮》、《尚書》、《王制》這樣的竹簡,被堆砌在地上,博士號稱掌古通今,一些基本的資料還是有的。
「有奏!」
「請博士將我的奏,呈遞上去!」
先秦時,齊桓公田午在稷門創建稷下學宮,歷經齊威王、齊宣王,存在百餘年,先秦時六國大賢常到稷下學宮論道。
這個博士叫芻,曾是稷下學宮的博士。
他拿著一兩卷竹簡,走到陳遠青面前。
「請博士呈遞!」
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的博士,並不擅長制定禮儀。
又一個儒家博士站起來。
這個博士叫轂,是在楚國徵召的博士,在殷商的禮儀上很有名。
他手中拿著一卷竹簡。
「有勞僕射!」
叔孫通和淳于越等人也各有呈遞。
陳遠青微微點頭,
竹簡太多太重,有時候一個人無法搬動,甚至要動用籮筐,所以請諸生用籮筐,把這些竹簡抬到御史大夫府。
侍御史是一個叫作銚的人,
「這是博士宮制定的禮制!還請呈遞!」陳遠青說道。
「請僕射回去等候!」
「要等多久呢?」
「御史大夫府邸不批閱文書,將這些簡牘分類,便會送入宮中。」銚作揖說道。
接下來,就是等候宣召。
陳遠青被謁者傳喚朝議,是臨近中午時分。
繞過廊道,跟隨謁者來到咸陽殿。
進門就看到,明亮的多枝燈下,宮殿中的燈下幾道挺拔的人影。
始皇帝面色嚴肅,端坐在御案前,手邊的疏奏,已經全部硃批完畢,謁者抬來兩個裝滿竹簡的籮筐。
「陛下,丞相和廷尉來了!」謁者小聲稟報。
王綰和李斯等人走進大殿中,手中各拿著竹簡。
「朕聽,王公昨晚一夜未寐?」
王綰微微躬身:「天下還沒有安定,臣怎麼敢懈怠。」
蒙毅示意謁者退下,走到始皇帝身邊,微微躬身說道:「君上,博士宮呈遞的奏!」
緩緩拿起一卷竹簡,打開,
始皇帝凝神看了許久。
用蒲草包裹車輪,避免傷害泰山上的一草一木,這是論述《周禮春官》中,對待草木山川的禮儀。
緩緩放下,再拿起一卷,
用帚除掃祭祀的地面,鋪地的蓆子必須用茅草編制,這是論述儒學中,禮書的禮儀。
緩緩放下,又拿起籮筐中的一卷,
在泰山頂山建造祭壇,仿照祭祀名山大川的祭壇建造,壇分三層,這是殷商時期的禮儀。
大殿中沉寂很久。
直到始皇帝把這些竹簡都看完。
王綰微微躬身:「昨日,臣召集九卿和博士宮,舉行集議,陛下不知如何呢?」
始皇帝緩緩抬起頭,寬大的手從袖口中伸出,緩緩將竹簡放下,看完之後開口,「旁支末節!」
就知道是如此啊!
博士宮中的眾博士,提了很多方略,這些方略大多提取至周禮和王書中的一些祭祀。
統一天下,始稱帝。
想用的禮制,應當是先秦時期所沒有的。
因為沒有採納的禮制,與儒生生出嫌隙,始皇帝親自下場和大臣制定全新的封禪禮儀,被罵了一千年。
蒙毅將這些疏奏,分給李斯和王綰等人,李斯和王綰看完頓時明白其中原因,博士宮乃是制定禮制而設,制定的禮制也多循自周禮,博士們不敢放開手腳。
封禪,是安定天下的大事。
不能急躁。
始皇帝微微蹙著眉,眼神嚴肅:「將這些簡牘,送回博士宮!」
陳遠青微微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