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封禪禮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退出咸陽殿,

  陳遠青帶著四個謁者回到博士宮,如實說道:「諸公的禮制,君上沒有採納!」

  跽坐在矮案前的叔孫通不可置信地問道:「君上一條都沒有採納嗎?」

  「嗯!」

  難道是沒有呈遞?

  不會。

  疏奏,呈遞到御史大夫府,御史大夫一定會呈遞到君上面前,不像那周青臣隱瞞不通報。

  看著四個謁者把兩個籮筐放下。

  叔孫通轉頭,看向淳于越,詢問說道:「淳于先生認為,這是什麼原因呢?」

  「君上糊塗啊!」

  「當初,我謀求大秦的長治久安,請求分封子弟,君上不允許!現在,我用祭祀名山大川的禮儀,作為封禪的禮儀,君上也不允許!」

  淳于越大聲地說道。

  咸陽宮龐大,內部需要用馬車來行走,宮殿群不知其數,博士宮在咸陽宮中偏於一隅,是不會傳到咸陽殿的。

  但是,遲早傳入始皇帝耳中。

  淳于越和周青臣爭執時,還說過更過分的話。

  周青臣說,依靠君上的聖明,平定了天下,驅逐了蠻夷,使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爭之憂,淳于越卻對周青臣說,你這麼說,是加重陛下的罪過啊!

  淳于先生現在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叔孫通是懂得觀察形勢的人,默默搖搖頭。

  不知道原因,是無法修改的。

  博士宮中多是沉穩的人。

  一個叫轂的博士上前一步,將籮筐里的竹簡拿出來,其他博士紛紛上前,將籮筐里的禮制全部攤開。

  隨後,幾個儒家博士在矮案前商量一番,這個叫做轂的博士站起來,微微躬身:

  「僕射,請問是什麼緣故,導致陛下沒有採用這些疏奏?」

  儒家博士們目光全都看著陳遠青。

  陳遠青微一揖:「公所制定的禮制,或取摘自祭祀名山大川中的祭祀禮一句,或取自齋戒中的休沐禮儀,這些旁枝末節,是成不了一套完整的禮序的。」

  儒家博士們聞言點點頭。

  叔孫通回到自己的矮案上,淳于越也回到自己的矮案上。

  拿起筆,

  在竹簡上寫著什麼。

  秦朝時,墨家在朝廷上並沒有很深的影響,反而是水利和農事上的影響很深。

  也正是因為如此,

  墨家在歷朝歷代的影響力逐漸消失了。

  墨家的博士,是士和工匠的結合,

  不像周青臣,基於在博士宮中的作風,陳遠青和墨家的博士相處關係還算不錯,

  走到博士宮的角落中,陳遠青微微躬身說道:

  「我有一件事,想請教公。」

  「墨家可以製作出能承受萬斤巨力的器具嗎?」

  博士宮中,有十幾個墨家博士,為首的博士叫季士,矮案上,放著其他博士用剩下後不便研磨的墨塊,木牘也是寫過的。

  緩緩放下手中磨的碎墨,季士抬頭,看著陳遠青:

  「青銅的器具,是可以叫冶氏燒鑄的。」

  冶氏,就是大秦冶煉的匠人。

  墨家的博士,在先秦時鍛造是最厲害的。

  「這樣的圓盤器具呢?」

  看起來圓盤,很厚,中間似乎有溝槽,說不上來是什麼。

  「我沒有見過這樣的器具。」

  「渭水南岸,紮成了連綿十餘里的冶煉大營還沒有拆除,我想請先生,計算金的用量,和錫的用量。」

  陳遠青說道。

  金就是銅,

  金柔錫柔,合兩柔則為剛,先秦時期,冶煉青銅的器具,已經講究用料的配比。

  季士看著手中的圖,點點頭。

  陳遠青回到矮案上,提筆寫禮制。

  寫的是和尉繚說的封禪禮儀。

  到了第二天,


  陳遠青再次收到一大籮筐竹簡,

  看了一遍,不只能說博士們毫無新意,只能說和昨日呈遞的,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是,還是送去御史大夫府,折返回博士宮後,沒多久就有謁者來宣召。

  「請僕射前往咸陽殿!」

  謁者在前面引路。

  陳遠青在廊道里碰見尉繚和王敖,

  「拜見尉公!」

  「你昨日和我說的禮制,寫到疏奏中去了嗎?」

  在尉繚看來,昨日在府上討論的封禪禮制,是很有可能被君上採納的,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呈遞。

  「嗯!」

  陳遠青點點頭。

  一邊說,一邊走,在靠近咸陽殿的地方,陳遠青和尉繚不再說話。

  走進咸陽殿中,

  李斯、王綰、蒙毅、王序、胡毋敬等大臣已經站在大殿中。

  蒙毅拿起一卷竹簡,微微躬身說道:

  「君上,這是博士宮呈遞的疏奏!」

  始皇帝眼神嚴肅,看著矮案上的竹簡。

  春季時舉行歲禱,夏季時舉行月祀,秋季時用駒,冬季時用騂牛,可以祭祀泰山的四個方向。

  這是四畤中的禮儀。

  始皇帝眼神嚴肅,看完之後,緩緩將竹簡合上。

  放下,又拿起另一卷。

  直到看完所有的竹簡。

  「李斯,有奏否!」

  李斯想了想,良久之後說道:「臣不擅長制定禮制,但是擅長書法,可以在泰山上,銘刻陛下掃六合,天下一的功績!」

  「至於封禪的細節,再與諸君商定。」

  始皇帝緩緩點頭:「博士宮有奏否?」

  對於博士宮這個僕射,他印象不算深,最深刻的仍然是剛進入博士宮時,胡服騎射的論述。

  然而,博士宮制定禮制的主要官署,

  其實,封禪的事,應該和始皇帝私下討論,秘而不宣。

  聽到的人越少越好,然而現在仍然是商議階段,就不在意這些了。

  博士宮眾博士制定的禮制,繁瑣細碎,難以施行,再給幾次機會都一樣。

  陳遠青說道:「臣還有一條禮制,不是因為臣謙虛,而是因為它還沒有完善,所以沒有寫到禮制中,諸公聽聽,可以施行嗎?」

  始皇帝目光看來。

  王綰、蒙毅也看過來。

  陳遠青說道:「天子戴著冕冠,穿玄衣,命令侍中和儒者,穿著隆重的禮服,頭戴皮弁,插笏垂紳,在泰山東面的山腳行封土禮,禮儀程式,和郊祭太一相同,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

  「從泰山陽面登上,祭祀所用的祭台,在沒有風雨的時候運送到山頂,先秦的時候,秦襄公攻犬戎救周,封為諸侯,用三牲的禮儀祭祀白帝,這是天的象徵。」

  「君上頌讀文書,把玉碟埋入土中,所書為能夠封禪的原因,行禮畢,從泰山的陰面下山,到梁父山上行禪祭的禮儀。」

  這是始皇帝親自製定的禮儀。

  一定會採納的!

  封禪需要開闢山道,修建祭台,需要徵召動用十幾萬徭役。

  陳遠青說道:「祭祀必定先齋戒,使身體乾淨。祭祀天地,腳不能沾染泰山的泥土,否則,怎麼能顯示虔誠呢?」

  「至於開鑿泰山階梯的方法,臣認為,可以在泰山腳下修建高台,用繩索運輸,君上不必沾染泥土,到達山頂,

  如此一來,山道不必修建,也能縮短封禪的工期。」

  其實最快的莫過於纜車。

  只不過是人力的,需要將士在下方拉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