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送行
回到陳府,
陳遠青脫了鞋,在桑樹前坐下,桑樹的葉子還鬱鬱蔥蔥,遮住庭院廊下一大片。
這時僕從喜端著夕食上來。
豆子是主食,蔬菜和肉熬煮成的羹。
一碗莧菜,一碗炙肉,一碗飯,一碗羹。
不多時,
僕從喜抱上來一雙鞋,只是和織棉做的鞋不同,它更厚和堅硬些,又抱上來一些衣裳。
收拾好寄託給阿父的包裹。
又叫僕從,將記錄帳冊、田畝和收成的竹簡搬來。
阿父不在咸陽,家裡的僕人和庶子都由自己來打理,除了朝廷的政務,已經好久沒有處理家裡的事了。
「嗯?」
僕從喜小心翼翼說道:「公子,達想見您。」
達是府上服役的庶人,勤勉誠懇,曾被自己命令管理其他庶人。
沿著廊道,來到後院。
穿著麻布製成褐衣的達說道:「公子,小人要去服徭役了!」
秦律是很嚴苛的,
哪怕達是在府上服役的庶人,有大役時仍要徵調。
朝廷押送糧草到百越,勢必要徵發徭役。
這些徭役哪裡來?
後援輜重軍,兵馬五萬人,配備五萬甚至十萬精壯力役,只徵召九江郡、長沙郡和南郡一定會削弱當地的民力,
各郡縣徵發可以減輕負擔。
「去吧。」
陳遠青說了一句,然後回到前面的庭院時,另一個僕從走來稟報:
「公子,監史派人來了。」
一個瘦弱的僕從,快速穿過廊道,見到陳遠青就說道:「大人,我家主父拿到文書了。」
拿到文書,
說明史祿可以離開咸陽城。
徵召的徭役,則在各自的郡城集合,再由郡官派人護送前往長沙郡。
天蒙蒙亮。
黑色鬃毛的戰馬,踏蹄,噴氣,發出輕微的嘶鳴,一輛青銅馬車停在咸陽城外,史祿手撩著車簾,看著咸陽大街的方向。
咸陽直道整潔無草,早一些出發,不必車速太快趕路。
護送將領嘉駕馬上前:
「大人,怎麼還不動身呢?」
「且等等。」
史祿開口說道,「來了。」
只見陳遠青順著咸陽大街的人流走來,把手中的包裹遞上,包裹稜角突出,十分沉重,微微作揖:「有勞公交給我阿父。」
「你放心。」
史祿的話語一如既往地平實。
放下車簾,緩緩駛動,嘉駕馬跟著馬車,一支步騎混編的秦銳士走出咸陽城。
說起來第二次百越之戰會比第一次激烈,因為越人會拼死反撲,百越疆域廣袤,越人四處逃竄突襲作戰。
這就像,北方的匈奴一樣,你打我,我就跑到更北方的深處,等你軍糧耗盡、無力地撤出草原,我再遷移回來。
這場仗,根本打不完。
不過嘛,
嶺南的西北交通孔道上建築城堡,五嶺南北還設有很多戍守據點,各郡縣治所及水陸關隘也駐有大量戍卒。
相當於大的包圍圈。
等到南越大軍挺進,就沒有逃遁的地方了。
抬頭,望了眼天色,
現在去博士宮,收取博士們治理國家的政見、方略和禮制還來得及?
陳遠青轉身,往咸陽宮的方向走去。
………
天色還是青蒙的。
能眺望整個咸陽宮殿群的閣亭。
氣氛肅穆,簾帳輕輕拂動,空氣中只有咈咈聲。
始皇帝跽坐在矮案前,手邊已經有一堆批閱過的竹簡,左手扶著右手的衣袖,在竹簡上硃批什麼。
「陛下,王公來了!」謁者沒有什麼表情的俯身。
大清早被謁者從丞相府請來、此時站在這裡吹冷風,王綰精神抖擻,他進入閣亭中,朝著坐在上位的始皇帝微微躬身:
「陛下,調遣糧草的文書已下發。」
始皇帝緩緩放下筆:「嗯!」
君上召臣來有什麼事呢?
王綰微微抬頭。
始皇帝將筆枕在筆床上,緩緩開口說道:「朕要泰山封禪!」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
臣子有臣子的禮制。
天子亦有天子的禮制。
按周天子的禮儀,每一位登上至尊得到天下的帝王,都會以封禪報天地、諸神之功,奉承天運,德配天地。
這是每一個得到天下帝王都要舉行的大典。
堯、舜、禹,到周成王。
「臣遵召!」
無需多說什麼,王綰微微躬身。
轉身,走出閣亭,和抬著一籮筐竹簡進來的謁者擦肩而過。
如果君上要泰山封禪,那麼接下來就是禮制的事了。
回到丞相府,
王綰命謁者把書房的經卷和政書,全部搬出來,鋪滿了整個丞相府的政堂。
他足裹鞋袋,
躬身,在一份又一份的竹簡之間,徘徊,翻閱,審視,半個時辰後,王綰坐在矮案前。
阿父和王綰交好,這是不能置之不理的。
「叔父為何憂慮呢?」蒙毅問道。
王綰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卷竹簡,在矮案上翻開說道:
「有完整的禮制,天才會接受人臣的禮儀,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視五嶽如同對待三公禮,視四瀆如同對諸侯,怎麼能連完整的禮制都沒有呢?」
蒙毅肅著臉,說道:「聽說周成王封禪的禮儀,是用祭祀天帝的禮儀,所封所禪都秘而不宣。」
「叔父,何不把九卿和尉公都叫來。」
…………
博士宮,
來到專屬矮案前坐下。
諸生把博士們的經籍釋義、政見和禮制的竹簡收上來,砌在矮案前。
陳遠青手剛拿起一卷竹簡,就聽到謁者伏低下來:
「大人,丞相請陳僕射到丞相府一趟。」
陳遠青出了咸陽宮,一輛駟馬青銅馬車停在皋門前,這是丞相府屬官的馬車,馭者跳下馬車,幾步上前:
「可是僕射大人?」
陳遠青說道:「怎麼敢勞煩丞相用馬車來接我呢?」
「僕射請上車吧!」
丞相府,
王綰跽坐在矮案前,面前放著一碗茶湯。
一刻鐘過後,一道頎長的影子出現在門廊下,陳遠青朝著坐在裡面的王綰微微見禮說道:
「僕射陳遠青,拜見丞相!」
「進來吧!」
堂室很空曠,滿地蘆席,九卿都沒有來,就算是平日議事,也夠每人一張小矮案,更遑論現在。
陳遠青脫了鞋,走進堂室。
「禮恪啊!我聽說,你去送別史祿了?」
「嚴關興修靈渠,我的阿父和午公交好。」
午公,自然是指史祿。
王綰點點頭:「朝廷的兵力和裝備勝於百越,不論是王賁,還是辛勝出征,一定會大勝。」
「天下,要凝於一了啊!」
他有些感慨!
九年前,也是在這座宅府中,他點著燈,翻看查閱先人留下的經略方書,地上鋪滿竹簡,夫人四次來催促也不曾去睡,為了研究和制定戰勝六國的策略。
現在終於想看到這樣的局面!
和王綰閒聊當年征戰六國的事。
約一刻鐘之後。
尉繚、李斯、蒙毅、王序和胡勿敬等人都來了。
李斯不喜歡王綰,王綰也不喜歡李斯,但王綰命人送文書,不得不來丞相府。
王綰說道:「陛下要泰山封禪,諸位回去想想,這條禮制要怎麼制定呢?」
封禪。
避免不了要經費。
先秦時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齊桓公想要封禪,管仲就勸他說道,古時候封禪,需要用鄗上地區的黍,北里地區的禾,做祭天用的粢盛。
要用江淮之間生長的三脊茅,編織薦神的蓆子,東海來貢比目魚,西海來貢比翼鳥。如今什麼祥瑞也沒有,
鳳凰麒麟沒有降臨,嘉穀沒有產生,這種情況下想要封禪,是否有些不太合適?
齊桓公是真想封,
但沒達到統一天下的條件。
到了唐朝時。
唐太宗也想封禪,魏徵勸諫他說到,陛下功勞雖然很高,但百姓並未感受到恩惠,陛下德行雖然很好,但百姓並未感受到恩德,就像久病初愈的人,是不能舉行封禪的。
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在北地,李信率二十萬大軍在隴西,王賁率三十萬大軍在百越,修建天下馳道五十多萬,咸陽城擴建幾十萬人。
秦的工程已經很重了。
陳遠青退出丞相府。
PS:感謝【大本是只貓】書友的打賞!
陳遠青脫了鞋,在桑樹前坐下,桑樹的葉子還鬱鬱蔥蔥,遮住庭院廊下一大片。
這時僕從喜端著夕食上來。
豆子是主食,蔬菜和肉熬煮成的羹。
一碗莧菜,一碗炙肉,一碗飯,一碗羹。
不多時,
僕從喜抱上來一雙鞋,只是和織棉做的鞋不同,它更厚和堅硬些,又抱上來一些衣裳。
收拾好寄託給阿父的包裹。
又叫僕從,將記錄帳冊、田畝和收成的竹簡搬來。
阿父不在咸陽,家裡的僕人和庶子都由自己來打理,除了朝廷的政務,已經好久沒有處理家裡的事了。
「嗯?」
僕從喜小心翼翼說道:「公子,達想見您。」
達是府上服役的庶人,勤勉誠懇,曾被自己命令管理其他庶人。
沿著廊道,來到後院。
穿著麻布製成褐衣的達說道:「公子,小人要去服徭役了!」
秦律是很嚴苛的,
哪怕達是在府上服役的庶人,有大役時仍要徵調。
朝廷押送糧草到百越,勢必要徵發徭役。
這些徭役哪裡來?
後援輜重軍,兵馬五萬人,配備五萬甚至十萬精壯力役,只徵召九江郡、長沙郡和南郡一定會削弱當地的民力,
各郡縣徵發可以減輕負擔。
「去吧。」
陳遠青說了一句,然後回到前面的庭院時,另一個僕從走來稟報:
「公子,監史派人來了。」
一個瘦弱的僕從,快速穿過廊道,見到陳遠青就說道:「大人,我家主父拿到文書了。」
拿到文書,
說明史祿可以離開咸陽城。
徵召的徭役,則在各自的郡城集合,再由郡官派人護送前往長沙郡。
天蒙蒙亮。
黑色鬃毛的戰馬,踏蹄,噴氣,發出輕微的嘶鳴,一輛青銅馬車停在咸陽城外,史祿手撩著車簾,看著咸陽大街的方向。
咸陽直道整潔無草,早一些出發,不必車速太快趕路。
護送將領嘉駕馬上前:
「大人,怎麼還不動身呢?」
「且等等。」
史祿開口說道,「來了。」
只見陳遠青順著咸陽大街的人流走來,把手中的包裹遞上,包裹稜角突出,十分沉重,微微作揖:「有勞公交給我阿父。」
「你放心。」
史祿的話語一如既往地平實。
放下車簾,緩緩駛動,嘉駕馬跟著馬車,一支步騎混編的秦銳士走出咸陽城。
說起來第二次百越之戰會比第一次激烈,因為越人會拼死反撲,百越疆域廣袤,越人四處逃竄突襲作戰。
這就像,北方的匈奴一樣,你打我,我就跑到更北方的深處,等你軍糧耗盡、無力地撤出草原,我再遷移回來。
這場仗,根本打不完。
不過嘛,
嶺南的西北交通孔道上建築城堡,五嶺南北還設有很多戍守據點,各郡縣治所及水陸關隘也駐有大量戍卒。
相當於大的包圍圈。
等到南越大軍挺進,就沒有逃遁的地方了。
抬頭,望了眼天色,
現在去博士宮,收取博士們治理國家的政見、方略和禮制還來得及?
陳遠青轉身,往咸陽宮的方向走去。
………
天色還是青蒙的。
能眺望整個咸陽宮殿群的閣亭。
氣氛肅穆,簾帳輕輕拂動,空氣中只有咈咈聲。
始皇帝跽坐在矮案前,手邊已經有一堆批閱過的竹簡,左手扶著右手的衣袖,在竹簡上硃批什麼。
「陛下,王公來了!」謁者沒有什麼表情的俯身。
大清早被謁者從丞相府請來、此時站在這裡吹冷風,王綰精神抖擻,他進入閣亭中,朝著坐在上位的始皇帝微微躬身:
「陛下,調遣糧草的文書已下發。」
始皇帝緩緩放下筆:「嗯!」
君上召臣來有什麼事呢?
王綰微微抬頭。
始皇帝將筆枕在筆床上,緩緩開口說道:「朕要泰山封禪!」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
臣子有臣子的禮制。
天子亦有天子的禮制。
按周天子的禮儀,每一位登上至尊得到天下的帝王,都會以封禪報天地、諸神之功,奉承天運,德配天地。
這是每一個得到天下帝王都要舉行的大典。
堯、舜、禹,到周成王。
「臣遵召!」
無需多說什麼,王綰微微躬身。
轉身,走出閣亭,和抬著一籮筐竹簡進來的謁者擦肩而過。
如果君上要泰山封禪,那麼接下來就是禮制的事了。
回到丞相府,
王綰命謁者把書房的經卷和政書,全部搬出來,鋪滿了整個丞相府的政堂。
他足裹鞋袋,
躬身,在一份又一份的竹簡之間,徘徊,翻閱,審視,半個時辰後,王綰坐在矮案前。
阿父和王綰交好,這是不能置之不理的。
「叔父為何憂慮呢?」蒙毅問道。
王綰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卷竹簡,在矮案上翻開說道:
「有完整的禮制,天才會接受人臣的禮儀,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視五嶽如同對待三公禮,視四瀆如同對諸侯,怎麼能連完整的禮制都沒有呢?」
蒙毅肅著臉,說道:「聽說周成王封禪的禮儀,是用祭祀天帝的禮儀,所封所禪都秘而不宣。」
「叔父,何不把九卿和尉公都叫來。」
…………
博士宮,
來到專屬矮案前坐下。
諸生把博士們的經籍釋義、政見和禮制的竹簡收上來,砌在矮案前。
陳遠青手剛拿起一卷竹簡,就聽到謁者伏低下來:
「大人,丞相請陳僕射到丞相府一趟。」
陳遠青出了咸陽宮,一輛駟馬青銅馬車停在皋門前,這是丞相府屬官的馬車,馭者跳下馬車,幾步上前:
「可是僕射大人?」
陳遠青說道:「怎麼敢勞煩丞相用馬車來接我呢?」
「僕射請上車吧!」
丞相府,
王綰跽坐在矮案前,面前放著一碗茶湯。
一刻鐘過後,一道頎長的影子出現在門廊下,陳遠青朝著坐在裡面的王綰微微見禮說道:
「僕射陳遠青,拜見丞相!」
「進來吧!」
堂室很空曠,滿地蘆席,九卿都沒有來,就算是平日議事,也夠每人一張小矮案,更遑論現在。
陳遠青脫了鞋,走進堂室。
「禮恪啊!我聽說,你去送別史祿了?」
「嚴關興修靈渠,我的阿父和午公交好。」
午公,自然是指史祿。
王綰點點頭:「朝廷的兵力和裝備勝於百越,不論是王賁,還是辛勝出征,一定會大勝。」
「天下,要凝於一了啊!」
他有些感慨!
九年前,也是在這座宅府中,他點著燈,翻看查閱先人留下的經略方書,地上鋪滿竹簡,夫人四次來催促也不曾去睡,為了研究和制定戰勝六國的策略。
現在終於想看到這樣的局面!
和王綰閒聊當年征戰六國的事。
約一刻鐘之後。
尉繚、李斯、蒙毅、王序和胡勿敬等人都來了。
李斯不喜歡王綰,王綰也不喜歡李斯,但王綰命人送文書,不得不來丞相府。
王綰說道:「陛下要泰山封禪,諸位回去想想,這條禮制要怎麼制定呢?」
封禪。
避免不了要經費。
先秦時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齊桓公想要封禪,管仲就勸他說道,古時候封禪,需要用鄗上地區的黍,北里地區的禾,做祭天用的粢盛。
要用江淮之間生長的三脊茅,編織薦神的蓆子,東海來貢比目魚,西海來貢比翼鳥。如今什麼祥瑞也沒有,
鳳凰麒麟沒有降臨,嘉穀沒有產生,這種情況下想要封禪,是否有些不太合適?
齊桓公是真想封,
但沒達到統一天下的條件。
到了唐朝時。
唐太宗也想封禪,魏徵勸諫他說到,陛下功勞雖然很高,但百姓並未感受到恩惠,陛下德行雖然很好,但百姓並未感受到恩德,就像久病初愈的人,是不能舉行封禪的。
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在北地,李信率二十萬大軍在隴西,王賁率三十萬大軍在百越,修建天下馳道五十多萬,咸陽城擴建幾十萬人。
秦的工程已經很重了。
陳遠青退出丞相府。
PS:感謝【大本是只貓】書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