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道炁
王和沒想到方丈問得這麼突然,一下子愣在這兒。
他倒是非常想乾脆地開了瞧瞧,省得擔驚受怕。
可是聽方丈的語氣,似乎也是沒什麼底氣。
難怪方丈一直阻礙東遷,想來正是牽掛著老方丈的閉關事情。
真清派的香火,真清山的子民,這都不是至關重要的。
老方丈的生死,才是真清派興衰的關鍵。
若他真駕鶴西去了,那真清派就是空城一座。若被聖妖司察覺了動向,一鼓作氣打進來,恐怕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這種情況下,不開閉關之門,還能稍微唬一唬人。若聖妖司的試探稍微激烈些,難保不會出意外;
而若是直接開了門,那這真清山上登時也要天搖地動。
真清派的內門弟子不過四千多人,可是外門弟子恐怕有上萬之眾,再帶上山下四縣之民,要這麼多人浩浩蕩蕩地遷徙,也不是很現實。
聖妖司只要不傻,自然也知道意味著什麼。
就王和這些天觀察下來,這些長老執事可沒劉皇叔攜民渡江的慈悲心,恐怕就是只能拋下這些人,獨獨真清內門東渡倉水,苟延殘喘。
至於王和自己,眼下別說是當劉皇叔,噹噹劉協和劉辯都有點夠嗆。
想來想去,他無奈地對著方丈搖頭。
方丈瞧出他的猶豫,也沒繼續問下去,轉身踏進了棧道。
這樣的選擇當然是痛苦的。但若是不選擇,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嗎?
王和心裡掙扎著,輕輕地跟了上去,棧道嘎吱嘎吱響了起來。
「那其他長老中,會不會有奸細?」
方丈道: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老方丈之事,眼下只有我、你、監院、都管知道這些細節,其餘人只是有些猜測而已。雖然猜得,也算是八九不離十吧。」
「監院和都管是我的師兄弟,我不認為,做到他們這個位置的,還會做這種大逆不道的蠢事。」
方丈拂塵一揮,懸空寺的寺門緩緩打開,一陣淡黃的霧氣居然從門中噴涌而出。
王和吸了一口氣,只覺靈氣氤氳,心神透亮。
他跟著方丈走了進去,俯仰環顧,大為驚異。
果然是一方所謂的洞天。
這真清山主峰頂上,內部居然是空的。四壁有數個大孔洞,讓外面的光能斜著照進來,靈氣也從四方湧入,洞中靈花異草茂盛,霧氣騰騰,真如一個仙地。
一道窄窄的瀑布從頂上飛瀉而下,正巧落在底下的淺潭裡,七彩虹光當空輝映。
潭中金魚錦鯉游曳,水波蕩漾,雖已入秋,猶然是蓮花勝雪。這潭也並非是死水,從北面山壁的缺口,又嘩啦啦地流下山去。
洞天一側排了數個石桌石椅,上面零散地擺了些漿果;中央是一片空地,正巧被頂上的清光照著,上面擺了一片整整齊齊的蒲團。
至於大石上,樹上,崖壁上,甚至潭中,也都擺了幾個蒲團,不知是什么弟子修行的。
方丈道:
「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為天之竅,福地為地之穴,四方香火紛沓而至,千里風水輻輳於此,正是修行勝地。」
「門人弟子,自在此處修行。洞天中風雨不侵,寒暑不擾,日日如此,年年如此。」
「這是我等名門正派才有的好地方。」
方丈看著王和四下打量的錯愕神清,不禁得意道。
「至於長老,可於洞天之竅中,自行修行。」
王和跟著方丈看去,洞天之中,居然還有許多洞中洞,門口掛著常亮的燈籠,大多都修了一道厚重的石門。
他一個個打量過來,猜想著老方丈躲在哪一扇門後。
「你為俗務堂長老,理當享有一竅。」
方丈像是早就備好了,遞給王和一個玉牌。
「東邊第三竅,把玉牌插進去就可以了。這回帶不同長老過來,正是期望不同長老好好修行,早些過了煉己一關。我雖然對金丹派的法門聽說的不多,但是起碼要開始採藥煉內丹,恐怕才算的上是登堂入室了吧?」
「我們當然不能凡事都指望老方丈。若是不同長老你能早日煉己,把後邊的內丹法門交與我等,真清派也才算是又有了新的希望。」
王和心想,原來還是在打他金丹心經的注意。
可若是等長老煉完內丹,恐怕聖妖司早已經踏破山門了。
如果他們從老方丈閉關之日起,門中就開始修行內丹術,可能還有些說法。
他有道炁在身,都沒指望靠著金丹速成,方丈可是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了。
王和雖然是這麼想的,也沒有當即說破。方丈畢竟對他是一片好心。
他感激地接過玉牌,道:「我先行修煉兩日,見見功效。」
方丈點點頭,拂塵一甩,又給他遞來一個鑰匙。
「這是洞天山門的鑰匙,你想修行,自行來就是。不要輕易給其他人走後門,影響不好。」
「這兒畢竟就這麼大,也呆不下四千人,是不是?人多了,靈氣反而稀薄,對大家都沒好處,因此每月進來修行的弟子,都需提前一月上報。」
王和點點頭。
他把玉牌插在石門孔洞上,石門自行打開。露出裡邊是一方還算大的小室。
方丈把他留在此處,自己便下了山。
王和盤坐在石室中,自行運起氣來,他安靜坐定,隨著呼吸吐納,四周靈氣居然洶湧而來。
他那金丹心經本來沒什麼動靜,此時居然也被外面靈氣引動,在識海中飄飄悠悠地浮起,連帶著承影劍,無字旨,一齊隨著真氣洶湧起來。
王和大吃一驚。外界靈氣稀薄,這三樣東西從來不會在他修行時躁動,眼下居然都在吞吐靈氣。
更讓他驚訝地是,之前從無字旨上脫落的五位卜天子記憶的白光點,居然也有了反應。只是這五個光點的氣息都很微弱,像是殘缺不全。
那也就是說,王和現在身上的道炁,起碼是不止一份的。
不過,承影劍與無字旨上的道炁,似乎對修行起不到什麼作用,只是用靈氣反哺自身而已。
金丹心法上的道炁,則會將靈力自行化為真氣,流入王和的周天吐納之中。
至於那五份微薄道炁,合其來也勉強抵得上金丹心法一份的功效。
眼下靈力鼎盛,王和只覺得整個人都沐浴在真氣之海中,從會陰穴到天靈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被沖盪得酥酥麻麻。
每運氣一周天,肉眼可見地感覺靈力充沛一分,三品分化凝實一絲。
想來平日在山下,天地靈氣稀薄,就是有道炁助力,也很難察覺得到;甚或道炁就沒有什麼助力之功。
如此看來,王和的煉己功夫莫說是百日,恐怕三十日也不需要了。
他倒是非常想乾脆地開了瞧瞧,省得擔驚受怕。
可是聽方丈的語氣,似乎也是沒什麼底氣。
難怪方丈一直阻礙東遷,想來正是牽掛著老方丈的閉關事情。
真清派的香火,真清山的子民,這都不是至關重要的。
老方丈的生死,才是真清派興衰的關鍵。
若他真駕鶴西去了,那真清派就是空城一座。若被聖妖司察覺了動向,一鼓作氣打進來,恐怕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這種情況下,不開閉關之門,還能稍微唬一唬人。若聖妖司的試探稍微激烈些,難保不會出意外;
而若是直接開了門,那這真清山上登時也要天搖地動。
真清派的內門弟子不過四千多人,可是外門弟子恐怕有上萬之眾,再帶上山下四縣之民,要這麼多人浩浩蕩蕩地遷徙,也不是很現實。
聖妖司只要不傻,自然也知道意味著什麼。
就王和這些天觀察下來,這些長老執事可沒劉皇叔攜民渡江的慈悲心,恐怕就是只能拋下這些人,獨獨真清內門東渡倉水,苟延殘喘。
至於王和自己,眼下別說是當劉皇叔,噹噹劉協和劉辯都有點夠嗆。
想來想去,他無奈地對著方丈搖頭。
方丈瞧出他的猶豫,也沒繼續問下去,轉身踏進了棧道。
這樣的選擇當然是痛苦的。但若是不選擇,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嗎?
王和心裡掙扎著,輕輕地跟了上去,棧道嘎吱嘎吱響了起來。
「那其他長老中,會不會有奸細?」
方丈道: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老方丈之事,眼下只有我、你、監院、都管知道這些細節,其餘人只是有些猜測而已。雖然猜得,也算是八九不離十吧。」
「監院和都管是我的師兄弟,我不認為,做到他們這個位置的,還會做這種大逆不道的蠢事。」
方丈拂塵一揮,懸空寺的寺門緩緩打開,一陣淡黃的霧氣居然從門中噴涌而出。
王和吸了一口氣,只覺靈氣氤氳,心神透亮。
他跟著方丈走了進去,俯仰環顧,大為驚異。
果然是一方所謂的洞天。
這真清山主峰頂上,內部居然是空的。四壁有數個大孔洞,讓外面的光能斜著照進來,靈氣也從四方湧入,洞中靈花異草茂盛,霧氣騰騰,真如一個仙地。
一道窄窄的瀑布從頂上飛瀉而下,正巧落在底下的淺潭裡,七彩虹光當空輝映。
潭中金魚錦鯉游曳,水波蕩漾,雖已入秋,猶然是蓮花勝雪。這潭也並非是死水,從北面山壁的缺口,又嘩啦啦地流下山去。
洞天一側排了數個石桌石椅,上面零散地擺了些漿果;中央是一片空地,正巧被頂上的清光照著,上面擺了一片整整齊齊的蒲團。
至於大石上,樹上,崖壁上,甚至潭中,也都擺了幾個蒲團,不知是什么弟子修行的。
方丈道:
「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為天之竅,福地為地之穴,四方香火紛沓而至,千里風水輻輳於此,正是修行勝地。」
「門人弟子,自在此處修行。洞天中風雨不侵,寒暑不擾,日日如此,年年如此。」
「這是我等名門正派才有的好地方。」
方丈看著王和四下打量的錯愕神清,不禁得意道。
「至於長老,可於洞天之竅中,自行修行。」
王和跟著方丈看去,洞天之中,居然還有許多洞中洞,門口掛著常亮的燈籠,大多都修了一道厚重的石門。
他一個個打量過來,猜想著老方丈躲在哪一扇門後。
「你為俗務堂長老,理當享有一竅。」
方丈像是早就備好了,遞給王和一個玉牌。
「東邊第三竅,把玉牌插進去就可以了。這回帶不同長老過來,正是期望不同長老好好修行,早些過了煉己一關。我雖然對金丹派的法門聽說的不多,但是起碼要開始採藥煉內丹,恐怕才算的上是登堂入室了吧?」
「我們當然不能凡事都指望老方丈。若是不同長老你能早日煉己,把後邊的內丹法門交與我等,真清派也才算是又有了新的希望。」
王和心想,原來還是在打他金丹心經的注意。
可若是等長老煉完內丹,恐怕聖妖司早已經踏破山門了。
如果他們從老方丈閉關之日起,門中就開始修行內丹術,可能還有些說法。
他有道炁在身,都沒指望靠著金丹速成,方丈可是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了。
王和雖然是這麼想的,也沒有當即說破。方丈畢竟對他是一片好心。
他感激地接過玉牌,道:「我先行修煉兩日,見見功效。」
方丈點點頭,拂塵一甩,又給他遞來一個鑰匙。
「這是洞天山門的鑰匙,你想修行,自行來就是。不要輕易給其他人走後門,影響不好。」
「這兒畢竟就這麼大,也呆不下四千人,是不是?人多了,靈氣反而稀薄,對大家都沒好處,因此每月進來修行的弟子,都需提前一月上報。」
王和點點頭。
他把玉牌插在石門孔洞上,石門自行打開。露出裡邊是一方還算大的小室。
方丈把他留在此處,自己便下了山。
王和盤坐在石室中,自行運起氣來,他安靜坐定,隨著呼吸吐納,四周靈氣居然洶湧而來。
他那金丹心經本來沒什麼動靜,此時居然也被外面靈氣引動,在識海中飄飄悠悠地浮起,連帶著承影劍,無字旨,一齊隨著真氣洶湧起來。
王和大吃一驚。外界靈氣稀薄,這三樣東西從來不會在他修行時躁動,眼下居然都在吞吐靈氣。
更讓他驚訝地是,之前從無字旨上脫落的五位卜天子記憶的白光點,居然也有了反應。只是這五個光點的氣息都很微弱,像是殘缺不全。
那也就是說,王和現在身上的道炁,起碼是不止一份的。
不過,承影劍與無字旨上的道炁,似乎對修行起不到什麼作用,只是用靈氣反哺自身而已。
金丹心法上的道炁,則會將靈力自行化為真氣,流入王和的周天吐納之中。
至於那五份微薄道炁,合其來也勉強抵得上金丹心法一份的功效。
眼下靈力鼎盛,王和只覺得整個人都沐浴在真氣之海中,從會陰穴到天靈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被沖盪得酥酥麻麻。
每運氣一周天,肉眼可見地感覺靈力充沛一分,三品分化凝實一絲。
想來平日在山下,天地靈氣稀薄,就是有道炁助力,也很難察覺得到;甚或道炁就沒有什麼助力之功。
如此看來,王和的煉己功夫莫說是百日,恐怕三十日也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