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朱長老和老方丈
後山的霧氣頗深,一路上濕氣淋漓,透出一股蕭瑟的寒。
小徑崎嶇波折,拐了幾次後,居然徑直拐上了山。這一路都被人鑿了石階,踏面被人踩得光亮,踢面生了不少青苔,顯得粗糙陰暗一些。
王和看著越來越陡峭的山路,仰頭時只見到雲霧裡朦朦朧朧矗著一座龐然大物,恍惚之間明白過來:
這恐怕就是他第一次下山時,回首見到的真清山主峰。
沒想到這就是他們口中的後山。
方丈就這麼不徐不疾地帶著他上山,走得悄無聲息,只有王和的布鞋發出輕微的噠噠聲。
方丈忽然開口了:
「你覺得朱清明長老怎樣?」
「嗯……有些善心,可惜是個妖。」
王和也沒有拐彎抹角的。如果朱長老是個人,他當然不會這樣懷疑。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眼下真清派也只有這群摩羅國的特別扎眼了。
「長老們也都這麼覺得。可他已經在門中五十二年了。你知道五十二年是個什麼概念嗎?」
王和點點頭。這就是普通人的大半生了。
他兩輩子加起來,可都還沒活到這個歲數。
方丈的拂塵甩在肩頭,悠然道:
「門中的許多長老執事,入門的時間還沒有他長。也就我們這批老傢伙,還知道他的來歷。」
「年年都有弟子被他嚇一跳,甚至嚇哭過不少人。可是久而久之,大家居然也習以為常了。」
「他這人直率,從不避諱自己摩羅國人的身份,也從不制止人家莫名其妙的議論,就一門心思地幹事情。」
王和道:「方丈的意思是……?」
「沒有什麼意思。一個老頭有些感慨,很奇怪麼?」
王和聳聳肩。
山路越發陡峭了,幾乎就快有七十度的傾角。
王和運起真氣,小心翼翼地踏在上面,一步一步走地紮實了。想來這個山道也是弟子們修行的一部分,不知道老馬是怎麼走上來的。
王和朝後一看,心中一跳。只見一條長蛇似的石階一路懸掛,垂落進了無邊霧裡,遠處,樹林的陰影像是潑墨畫一樣,只看得見觀中幾個大殿的攢尖寶頂高高探了出來。
這若是一步踏空,可沒個繩子接著。
方丈還是那麼悠然地走著,輕緩的步伐從容不迫,似是已經踏了千萬遍。
王和禁不住問道:
「可是,他為什麼會在真清派中?」
「老方丈收的他。」
「為何?」
方丈把拂塵從左肩甩到了右肩。
「呵,他們得道的,總想著度化眾生吧,誰知道呢。」
「上古時,天子分封諸子。彼時有國而無郡,封到我千妖郡的真人為呂子。」
「呂子雄心勃勃,認為四方的蠻人,是所謂的夷穢之鄉,野人之川,饕餮、窮奇之地,鷹隼、驩兜之國,都是無君無父的禽獸子孫,當行聖人的教化之道,好生規勸他們。」
「不過,從結果看,那當然是對牛彈琴了。但是千妖郡的有道者,多少還是願意行他的道的。這兒畢竟曾經是他的道場,雖然已經……面目全非了。」
呂子?王和心中一跳。難道正是呂祖呂洞賓?
「老方丈把朱清明帶回來的時候,也就是只小豬仔。」
「老方丈說,這豬仔當時被狼群圍了,被咬得遍體鱗傷。他本以為也就是野獸捕獵,可這豬仔居然開口和他求救。」
「老方丈彼時正巧是二十九重天的修為,差一步就邁入地仙層次,正是有恃無恐,突然就生了教化之心。」
「他思量,自呂子以來,這麼多年了,聖人的書都講爛了,還與摩羅國打了幾仗,也不見一個摩羅國人真心向善的。老方丈也認為,人性本無善惡,都由後天教化,於是就把這另類收作了徒弟,想看看能不能調教成人才來。」
「更讓他驚訝的是,這豬居然自己就會畫符,可謂是天賦異稟。彼時千妖郡的事態還沒如今這麼嚴重,他於是就把他帶在身邊,有事一同下山處理事務。」
「那時俗務堂還沒這麼封閉。有老方丈這麼一個半仙在地上行走,別說是真清四縣,就算是方圓千里也沒有妖怪敢鬧騰的。」
「朱清明入我門後,謹遵教令,幹什麼都盡心盡力,確實是學得不錯,讓老方丈大為欣慰。加之他修行天賦好,特地把他拔擢為了大執事長老。」
「不過,二十二年後,時過境遷,老方丈不得不閉關,衝擊一下地仙層次了。他只有真氣有半仙水平,壽元卻還是靠各種天才地寶吊著。」
「而朱清明長老,即使在老方丈閉關後,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對本派事務盡心盡力,只是也把老方丈愛教育人的臭毛病學了去,讓本派的人都不怎麼喜歡。」
「直到今天,五十二年了!你們新來的人可能看不分明,可朱清明五十二年,只有外貌變化大,幹的事情說的話,居然能始終如一。」
「我自問是做不到的。」
方丈說著,居然太息了一聲。
王和咽了口唾沫,問道:「那,老方丈人還在嗎?」
先不談朱長老的事情,聽這表述,真清派眼下狀況似乎不容樂觀啊。
「這也是我這一番要與你說的話。自從你來了後,我隱隱約約覺得,你似乎並沒有想把真清派當成你的目的地。」
「朱長老說得不錯,真清派其實就是在老方丈的蔭蔽下,才能頑強屹立到今天。」
「你是不是想借著真清派,去斗一斗老天子?」
王和微微沉默了片刻,正猶豫著怎麼措辭,前面方丈忽然停了下來。
他們就這樣一前一後站在了石階上。
王和錯愕地抬頭,看到方丈頭頂有檐角伸出來。
石階到了盡頭,探出一個古樸的棧道。棧道貼著崖壁向右前方延伸,末了,一排紅色的懸空寺探了出來,寺門緊閉著,上面的牌匾寫著巨大的四個字:
真清洞天。
方丈轉過身子,清癯的臉龐這會居然顯得慈眉善目,莊重對著王和道:
「今日後山沒有弟子。我就與你說明白了。」
「老方丈的修行之地,就在後山洞天。」
「他閉關前,囑咐我,彼時如果過了他二百歲大關,他卻還沒出來,就把閉關之門打開。」
「眼下,不開此門,尚且有一絲希望。可能老方丈已然閉關到了關鍵時候。貿然打擾,只恐有失。」
「若開此門,自此局勢便定下。真清派是存是亡,登時就見個分明。」
「彼時,若老方丈仙逝,或僅僅是屍解登天,那就是我不想東遷,真清派也不得不東遷。」
「你說,這門,是開,還是不開?」
小徑崎嶇波折,拐了幾次後,居然徑直拐上了山。這一路都被人鑿了石階,踏面被人踩得光亮,踢面生了不少青苔,顯得粗糙陰暗一些。
王和看著越來越陡峭的山路,仰頭時只見到雲霧裡朦朦朧朧矗著一座龐然大物,恍惚之間明白過來:
這恐怕就是他第一次下山時,回首見到的真清山主峰。
沒想到這就是他們口中的後山。
方丈就這麼不徐不疾地帶著他上山,走得悄無聲息,只有王和的布鞋發出輕微的噠噠聲。
方丈忽然開口了:
「你覺得朱清明長老怎樣?」
「嗯……有些善心,可惜是個妖。」
王和也沒有拐彎抹角的。如果朱長老是個人,他當然不會這樣懷疑。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眼下真清派也只有這群摩羅國的特別扎眼了。
「長老們也都這麼覺得。可他已經在門中五十二年了。你知道五十二年是個什麼概念嗎?」
王和點點頭。這就是普通人的大半生了。
他兩輩子加起來,可都還沒活到這個歲數。
方丈的拂塵甩在肩頭,悠然道:
「門中的許多長老執事,入門的時間還沒有他長。也就我們這批老傢伙,還知道他的來歷。」
「年年都有弟子被他嚇一跳,甚至嚇哭過不少人。可是久而久之,大家居然也習以為常了。」
「他這人直率,從不避諱自己摩羅國人的身份,也從不制止人家莫名其妙的議論,就一門心思地幹事情。」
王和道:「方丈的意思是……?」
「沒有什麼意思。一個老頭有些感慨,很奇怪麼?」
王和聳聳肩。
山路越發陡峭了,幾乎就快有七十度的傾角。
王和運起真氣,小心翼翼地踏在上面,一步一步走地紮實了。想來這個山道也是弟子們修行的一部分,不知道老馬是怎麼走上來的。
王和朝後一看,心中一跳。只見一條長蛇似的石階一路懸掛,垂落進了無邊霧裡,遠處,樹林的陰影像是潑墨畫一樣,只看得見觀中幾個大殿的攢尖寶頂高高探了出來。
這若是一步踏空,可沒個繩子接著。
方丈還是那麼悠然地走著,輕緩的步伐從容不迫,似是已經踏了千萬遍。
王和禁不住問道:
「可是,他為什麼會在真清派中?」
「老方丈收的他。」
「為何?」
方丈把拂塵從左肩甩到了右肩。
「呵,他們得道的,總想著度化眾生吧,誰知道呢。」
「上古時,天子分封諸子。彼時有國而無郡,封到我千妖郡的真人為呂子。」
「呂子雄心勃勃,認為四方的蠻人,是所謂的夷穢之鄉,野人之川,饕餮、窮奇之地,鷹隼、驩兜之國,都是無君無父的禽獸子孫,當行聖人的教化之道,好生規勸他們。」
「不過,從結果看,那當然是對牛彈琴了。但是千妖郡的有道者,多少還是願意行他的道的。這兒畢竟曾經是他的道場,雖然已經……面目全非了。」
呂子?王和心中一跳。難道正是呂祖呂洞賓?
「老方丈把朱清明帶回來的時候,也就是只小豬仔。」
「老方丈說,這豬仔當時被狼群圍了,被咬得遍體鱗傷。他本以為也就是野獸捕獵,可這豬仔居然開口和他求救。」
「老方丈彼時正巧是二十九重天的修為,差一步就邁入地仙層次,正是有恃無恐,突然就生了教化之心。」
「他思量,自呂子以來,這麼多年了,聖人的書都講爛了,還與摩羅國打了幾仗,也不見一個摩羅國人真心向善的。老方丈也認為,人性本無善惡,都由後天教化,於是就把這另類收作了徒弟,想看看能不能調教成人才來。」
「更讓他驚訝的是,這豬居然自己就會畫符,可謂是天賦異稟。彼時千妖郡的事態還沒如今這麼嚴重,他於是就把他帶在身邊,有事一同下山處理事務。」
「那時俗務堂還沒這麼封閉。有老方丈這麼一個半仙在地上行走,別說是真清四縣,就算是方圓千里也沒有妖怪敢鬧騰的。」
「朱清明入我門後,謹遵教令,幹什麼都盡心盡力,確實是學得不錯,讓老方丈大為欣慰。加之他修行天賦好,特地把他拔擢為了大執事長老。」
「不過,二十二年後,時過境遷,老方丈不得不閉關,衝擊一下地仙層次了。他只有真氣有半仙水平,壽元卻還是靠各種天才地寶吊著。」
「而朱清明長老,即使在老方丈閉關後,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對本派事務盡心盡力,只是也把老方丈愛教育人的臭毛病學了去,讓本派的人都不怎麼喜歡。」
「直到今天,五十二年了!你們新來的人可能看不分明,可朱清明五十二年,只有外貌變化大,幹的事情說的話,居然能始終如一。」
「我自問是做不到的。」
方丈說著,居然太息了一聲。
王和咽了口唾沫,問道:「那,老方丈人還在嗎?」
先不談朱長老的事情,聽這表述,真清派眼下狀況似乎不容樂觀啊。
「這也是我這一番要與你說的話。自從你來了後,我隱隱約約覺得,你似乎並沒有想把真清派當成你的目的地。」
「朱長老說得不錯,真清派其實就是在老方丈的蔭蔽下,才能頑強屹立到今天。」
「你是不是想借著真清派,去斗一斗老天子?」
王和微微沉默了片刻,正猶豫著怎麼措辭,前面方丈忽然停了下來。
他們就這樣一前一後站在了石階上。
王和錯愕地抬頭,看到方丈頭頂有檐角伸出來。
石階到了盡頭,探出一個古樸的棧道。棧道貼著崖壁向右前方延伸,末了,一排紅色的懸空寺探了出來,寺門緊閉著,上面的牌匾寫著巨大的四個字:
真清洞天。
方丈轉過身子,清癯的臉龐這會居然顯得慈眉善目,莊重對著王和道:
「今日後山沒有弟子。我就與你說明白了。」
「老方丈的修行之地,就在後山洞天。」
「他閉關前,囑咐我,彼時如果過了他二百歲大關,他卻還沒出來,就把閉關之門打開。」
「眼下,不開此門,尚且有一絲希望。可能老方丈已然閉關到了關鍵時候。貿然打擾,只恐有失。」
「若開此門,自此局勢便定下。真清派是存是亡,登時就見個分明。」
「彼時,若老方丈仙逝,或僅僅是屍解登天,那就是我不想東遷,真清派也不得不東遷。」
「你說,這門,是開,還是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