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七日煉己
萬道靈氣浩浩蕩蕩如江河奔涌而來,王和直接開始嘗試煉己。
這道炁的增效並不是單一的速率,王和現在要考慮的居然是,他的經絡能不能承受如此強烈的衝擊力。
所謂煉己,修行中先有三樣要事。
一在寧魂。
腦中一點靈機,懸於識海之中,清澄如水,靜定如山,似聚非聚,將消未消,是形散而神不散。
正是所謂的冥想之極。
二在死心。
心經曰:若自喜於煉丹之成就,則金丹自走,寶藥自枯。
這並非是說,要心如朽木。
這所謂的心,是心思的意思;而心死,就在於殺滅雜念。
所謂寵辱不驚,目睹之,耳聞之,聲色雖盛,卻要心中不起一點波瀾,自在空空。
三在活性。
心經曰:性者心之種,心為性之城。
也就是說,心性就像一座圍城。外邊的靈機想進去,裡邊的靈機想出來,都要先把這圍城打破。
因此,死心活性,也是一體的事情。若把雜念殺卻,圍城自解,如此性靈自活。
這三件事情,看似是三件,其實都是一體的。
煉己便是把這點心性錘鍊至極,方能讓身體成為煉丹採藥的爐子。
如果只是單純地和築基時一樣,按照周天運轉真氣,那精、氣、神依然會凝實,而這實際上也是其餘人繼續提高真氣修為的方法。
可是內丹是要性命雙修的。
如果僅僅是提高真氣,那隨著修為的提升,漸漸地便讓真氣把精、神的修為甩下一截。
精為命之本,神為性之根,所以,符籙派修士不光命修為比金丹派低,在心性上,其實也沒有金丹派那種超然物外的心態,故而只能一再強調清規戒律,又要遠離紅塵。
設置清規戒律的初心是安養心性,但隨著一代代修繕、增補,就好像在人心上加上一層層的鎖,已然是矯枉過正了。
不過,王和突然想到,真清派的存想功夫,其實也有溫養元神的作用。
他恍然大悟。
方丈將希望寄托在他的金丹篇上,其實也並非沒有道理。
門中許多人都已經有了十幾重天的修為,而在存想功夫的修行上,也沒有落下太多。
精氣神的三品修行,他們其實或多或少地都修行了其餘兩品,正是苦於第三品如何修行。
而按照陳不劍所說的,他們大都是依靠外丹和靈藥。
但這種外來精華,只能補足後天之精,然後再反哺先天之精,所以收效甚微。
金丹功夫,好久好在,從始至終都是把精、氣、神三品一同修行的。這就好像是陰陽相生,三品之間用一種精準到極致的平衡,一齊煉化,最後才能起丹。
這種修行功法看似簡單,卻如同要人信手畫一個精準的圓出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王和忍不住感慨,真清派這麼多人這麼多年,居然也想不出這修行的法門來;
這金丹派心法當初的創始人,該是怎樣的大天才?
不過,他這一點感慨剛出,便如空明識海中的一點嘈雜,冥想功夫立即就破了。
要心死性活,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
更何況王和心裡還裝著那麼多的大事,難免便跑出一絲情緒。
只有真正試過冥想的人,才知道不生雜念是一種什麼難度。
只要一個恍惚,忽然便被身邊的某個聲音吸引住;
又一個恍惚,緊閉的眼皮似乎不受控制,眼皮子底下滲出的黑紅的光便開始變換形象——即使是閉著眼睛,對這一片黑暗的凝視也是一種雜念。
更何況王和這樣,要睜著眼睛冥想。
有一種偷懶的方子,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某樣東西上,或是在心中摹畫出某樣東西的形狀。
但是這種方法,只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這點注意力就好像是平靜如水的潭子裡冒出的一個大漩渦,本質上也是一種念頭,只是將所有雜念集中起來而已。
王和咬緊牙關,把一口氣沉下來,繼續殺卻雜念……
隨著他心中空明之意漸盛,真氣的運行也漸漸平穩下來,丹田中光彩熠熠,開始真正的發生質變。
這一修煉,就是七天。
七天之後,王和丹田之光驟然大盛,然後化作絲絲縷縷的光纖,反饋到他的經絡之中,他的真氣經過這些天的吸收運轉,已然是上了明顯的幾個層次。
金丹的真氣進階,一次就是數重天,不似其他人鍊氣,一絲絲慢慢吞吞地疊起來。
按照王和的估計,他現在恐怕已經有了七重天的修為。而這已經比九成的弟子都強了。
他還沉浸在滅卻心思的狀態,並沒有一絲的歡喜。
不過隨著他心神一動,《御用金丹心經》緩緩打開,金丹篇三個赫然亮出,他久久沉寂的情緒就好像是潛伏了七天的龍一般,驟然長吟。
終於到了金丹篇!
築基,煉己,不過是起房子時夯的地基而已。
而金丹才是修行的真正開始,才是真正要築起萬丈高樓。
王和興沖沖地看了眼開篇。
只見在這金丹篇的開頭,陳不劍就在標題旁打了個硃批:
三十年符籙可成,二百年金丹方就。
王和以為自己看走了眼,可那幾個紅字無比清晰,一點也不像是寫錯的。
二百年?
二百年!
王和虎軀一震。剛剛騰起的激情頓時被澆了一盆冷水。
二百年。
而他現在最多只剩下十年。
這哪怕是有道炁在,他短時間內也速成不了。
這可就意味著,他將有一段漫長的煉丹期。
這時,石門忽然上突然有些敲擊聲傳來,這石門非常厚,外界聲音大半被隔絕了,但他還是隱隱約約能聽到那是老馬的嗓門:
「不同長老!不同長老!」
王和疑惑地打開石門,看到面前的馬踴躍。
「沒有打擾你修行吧?」
「正巧結束。」
他們築基之人的鍊氣修行可以隨時中斷,老馬應該是有些想當然地以為王和也是這樣了。
幸好沒有被打擾到。
「林長老說,要我把這封信帶給你。」老馬的聲音忽然小了下去,虛掩住了嘴。「這是方郡守給你的信,你自己躲著看吧。」
「方郡守?」
王和撓撓頭。這是來慰問自己的工作進度了?
他接過信,又把石門閉上了。
他輕輕把火漆剝掉,抽出了兩頁信紙。
石室中有天然有一股靈光明亮,讀起信來倒也不怎麼費力。
方郡守的字還挺方正的,蠅頭小楷寫得規規矩矩。
王和一開始讀著,還有股親切感生出,覺得老郡守還知道關心關心自己。
可隨著他越往後讀,心中越驚,身上居然開始冒出涔涔的冷汗來。
讀到最後,他的心都怦怦跳了起來,握著信的手微微發抖,只覺得頭皮發麻。
這老傢伙,果然心思沒那麼純良!
(以下非正文:
真清派第二節到此結束。
這十章寫得偏日常了,希望不至於太無聊。
感謝諸位的耐心閱讀。)
這道炁的增效並不是單一的速率,王和現在要考慮的居然是,他的經絡能不能承受如此強烈的衝擊力。
所謂煉己,修行中先有三樣要事。
一在寧魂。
腦中一點靈機,懸於識海之中,清澄如水,靜定如山,似聚非聚,將消未消,是形散而神不散。
正是所謂的冥想之極。
二在死心。
心經曰:若自喜於煉丹之成就,則金丹自走,寶藥自枯。
這並非是說,要心如朽木。
這所謂的心,是心思的意思;而心死,就在於殺滅雜念。
所謂寵辱不驚,目睹之,耳聞之,聲色雖盛,卻要心中不起一點波瀾,自在空空。
三在活性。
心經曰:性者心之種,心為性之城。
也就是說,心性就像一座圍城。外邊的靈機想進去,裡邊的靈機想出來,都要先把這圍城打破。
因此,死心活性,也是一體的事情。若把雜念殺卻,圍城自解,如此性靈自活。
這三件事情,看似是三件,其實都是一體的。
煉己便是把這點心性錘鍊至極,方能讓身體成為煉丹採藥的爐子。
如果只是單純地和築基時一樣,按照周天運轉真氣,那精、氣、神依然會凝實,而這實際上也是其餘人繼續提高真氣修為的方法。
可是內丹是要性命雙修的。
如果僅僅是提高真氣,那隨著修為的提升,漸漸地便讓真氣把精、神的修為甩下一截。
精為命之本,神為性之根,所以,符籙派修士不光命修為比金丹派低,在心性上,其實也沒有金丹派那種超然物外的心態,故而只能一再強調清規戒律,又要遠離紅塵。
設置清規戒律的初心是安養心性,但隨著一代代修繕、增補,就好像在人心上加上一層層的鎖,已然是矯枉過正了。
不過,王和突然想到,真清派的存想功夫,其實也有溫養元神的作用。
他恍然大悟。
方丈將希望寄托在他的金丹篇上,其實也並非沒有道理。
門中許多人都已經有了十幾重天的修為,而在存想功夫的修行上,也沒有落下太多。
精氣神的三品修行,他們其實或多或少地都修行了其餘兩品,正是苦於第三品如何修行。
而按照陳不劍所說的,他們大都是依靠外丹和靈藥。
但這種外來精華,只能補足後天之精,然後再反哺先天之精,所以收效甚微。
金丹功夫,好久好在,從始至終都是把精、氣、神三品一同修行的。這就好像是陰陽相生,三品之間用一種精準到極致的平衡,一齊煉化,最後才能起丹。
這種修行功法看似簡單,卻如同要人信手畫一個精準的圓出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王和忍不住感慨,真清派這麼多人這麼多年,居然也想不出這修行的法門來;
這金丹派心法當初的創始人,該是怎樣的大天才?
不過,他這一點感慨剛出,便如空明識海中的一點嘈雜,冥想功夫立即就破了。
要心死性活,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
更何況王和心裡還裝著那麼多的大事,難免便跑出一絲情緒。
只有真正試過冥想的人,才知道不生雜念是一種什麼難度。
只要一個恍惚,忽然便被身邊的某個聲音吸引住;
又一個恍惚,緊閉的眼皮似乎不受控制,眼皮子底下滲出的黑紅的光便開始變換形象——即使是閉著眼睛,對這一片黑暗的凝視也是一種雜念。
更何況王和這樣,要睜著眼睛冥想。
有一種偷懶的方子,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某樣東西上,或是在心中摹畫出某樣東西的形狀。
但是這種方法,只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這點注意力就好像是平靜如水的潭子裡冒出的一個大漩渦,本質上也是一種念頭,只是將所有雜念集中起來而已。
王和咬緊牙關,把一口氣沉下來,繼續殺卻雜念……
隨著他心中空明之意漸盛,真氣的運行也漸漸平穩下來,丹田中光彩熠熠,開始真正的發生質變。
這一修煉,就是七天。
七天之後,王和丹田之光驟然大盛,然後化作絲絲縷縷的光纖,反饋到他的經絡之中,他的真氣經過這些天的吸收運轉,已然是上了明顯的幾個層次。
金丹的真氣進階,一次就是數重天,不似其他人鍊氣,一絲絲慢慢吞吞地疊起來。
按照王和的估計,他現在恐怕已經有了七重天的修為。而這已經比九成的弟子都強了。
他還沉浸在滅卻心思的狀態,並沒有一絲的歡喜。
不過隨著他心神一動,《御用金丹心經》緩緩打開,金丹篇三個赫然亮出,他久久沉寂的情緒就好像是潛伏了七天的龍一般,驟然長吟。
終於到了金丹篇!
築基,煉己,不過是起房子時夯的地基而已。
而金丹才是修行的真正開始,才是真正要築起萬丈高樓。
王和興沖沖地看了眼開篇。
只見在這金丹篇的開頭,陳不劍就在標題旁打了個硃批:
三十年符籙可成,二百年金丹方就。
王和以為自己看走了眼,可那幾個紅字無比清晰,一點也不像是寫錯的。
二百年?
二百年!
王和虎軀一震。剛剛騰起的激情頓時被澆了一盆冷水。
二百年。
而他現在最多只剩下十年。
這哪怕是有道炁在,他短時間內也速成不了。
這可就意味著,他將有一段漫長的煉丹期。
這時,石門忽然上突然有些敲擊聲傳來,這石門非常厚,外界聲音大半被隔絕了,但他還是隱隱約約能聽到那是老馬的嗓門:
「不同長老!不同長老!」
王和疑惑地打開石門,看到面前的馬踴躍。
「沒有打擾你修行吧?」
「正巧結束。」
他們築基之人的鍊氣修行可以隨時中斷,老馬應該是有些想當然地以為王和也是這樣了。
幸好沒有被打擾到。
「林長老說,要我把這封信帶給你。」老馬的聲音忽然小了下去,虛掩住了嘴。「這是方郡守給你的信,你自己躲著看吧。」
「方郡守?」
王和撓撓頭。這是來慰問自己的工作進度了?
他接過信,又把石門閉上了。
他輕輕把火漆剝掉,抽出了兩頁信紙。
石室中有天然有一股靈光明亮,讀起信來倒也不怎麼費力。
方郡守的字還挺方正的,蠅頭小楷寫得規規矩矩。
王和一開始讀著,還有股親切感生出,覺得老郡守還知道關心關心自己。
可隨著他越往後讀,心中越驚,身上居然開始冒出涔涔的冷汗來。
讀到最後,他的心都怦怦跳了起來,握著信的手微微發抖,只覺得頭皮發麻。
這老傢伙,果然心思沒那麼純良!
(以下非正文:
真清派第二節到此結束。
這十章寫得偏日常了,希望不至於太無聊。
感謝諸位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