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與股神的新合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81章 與股神的新合作

  巴菲特笑道:「對於紡織業,我不懂,也不想懂,不過我發現,香港是個好地方,在這裡的投資,或許回報會很大。」

  「哈哈,沃倫,好眼力。」楊文東笑了笑,問道:「那你看好香港的什麼?」

  因為他這個穿越者的活動,讓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變動,這是很正常的,除非自己安心躺平,不然蝴蝶效應怎麼會都存在。

  原先歷史上巴菲特在這段時間應該不會關注香港,但因為自己投資伯克希爾,加上還想將伯克希爾的紡織產業轉移到香港來,那巴菲特順帶研究一下香港也很正常,而香港的特性,被看中也不奇怪。

  只要不是對香港有壞的影響,那楊文東也無所謂,自己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一人徹底壟斷香港的利益,不讓別人分食。

  且吸引更多的資本來香港,說不定還能刺激香港的經濟發展,最終自己也能獲利。

  巴菲特則道:「什麼領域我還沒決定,我看好你們香港,是因為這裡是內地的唯一對外窗口,這裡的人精通了解西方與東方,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樑了。

  而去年,美國與內地兩國關係開始好轉,原因的話,艾瑞克你是這邊的人,應該比我更清楚。」

  「對,我自然知曉。」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其實跟公司、財團一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亦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兩者是可以不停切換的,一切的目的就是安全與利益。

  69年兔子與北極熊發生的事情讓內地開始與美國有了成為朋友的基礎,加上內地閉關20年,很多內功也修好了,自然也會準備與西方國家交好。

  雖然要到72年才能建交,但一些風聲可能已經被消息靈通的人知曉,巴菲特作為美國華爾街新秀,知道一些也不奇怪。

  倒是香港這邊,知道的人還真不多,楊文東也是因為提前知道,才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巴菲特又說道:「如果這件事成了,那未來香港絕對非常重要,也會是全球資金都看好的地方,所以我想來看看。」

  「那如果這件事沒成呢?」楊文東反問。

  巴菲特笑道:「沒成的話,香港也是英國全力準備打造的東方之珠,我想也不會差到哪去。

  而且香港還有艾瑞克你這樣的精英,你在香港投入的資金之多,是我總資產的十倍以上,你都這麼看好,我想肯定不會差的。」

  「跟隨其他人一起投資,的確是個好方法。」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如果你想投資香港的話,那可以投資地產與金融。

  我在香港的主要投資,除了工業,也就這兩樣了。」

  巴菲特道:「地產與金融的確是投資的常青樹,只是我對於香港的情況也不是很了解,而也沒時間花費很多的精力去研究。

  所以我更想投資的是艾瑞克你,也就是你的公司,你覺得如何?」

  「投資我的公司?」楊文東倒也沒有很驚訝,這些年來,很多歐美資本都提出過要投資自己的公司:「沃倫,我的公司並沒有上市,目前也不需要額外的資金,所以暫時不接受融資。」

  如果去海外投資,涉及到當地業務,出於互利互惠原則,他自然會考慮與海外資本進行合作,但一般也只限於海外業務。

  香港這邊的業務,自己本身就是香港的頂級大亨,又知曉未來,怎麼可能同意讓外人入股。

  只有一些不確定未來的、或者需要其他資源配合才能獲得更高利益的,這樣的項目才有可能。

  巴菲特倒是沒有意外,笑道:「艾瑞克,你的公司我都查過,的確沒有其他股東,說實話,這樣的商業模式我很驚訝。

  不過如今已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了,必須是要走出香港的,那接受外資也是正常的吧?」

  「如果我的公司去海外,那海外的單獨公司,是可以接受外資的。」楊文東又說道:「不過倒也不一定,或許某一天我在香港的公司也會接受其他資本,但至少不是現在。」

  沃倫點點頭:「這倒是很像日本財團的結構了,不過你這更私有化,日本的財團一般也是有多家日本股東的。

  這樣,我們合資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如何,專門做金融投資的,如何?」

  「沃倫,如果專門做香港的投資,我自己不是也可以嗎?」楊文東反問道。


  巴菲特笑道:「當然不是,我說的合資,其實並不需要多少資金,而是成立美國那樣的基金公司。

  你我雙方負責在不同地方集資,比如你在香港集資,我在美國集資,這樣一來,我們各出一塊錢,就可能獲得百元的資金。

  假設一百元一年獲利20元,我們拿走其中的5元,每個人不就是賺2.5倍了嗎?

  這還只是理論情況,實際上的操作更多。」

  「美國華爾街基金的模式我也知道。」楊文東說道:「這種模式的確沒有什麼風險,利潤率也還可以,只是如果真的要這麼玩,我自己就足夠了。

  雖然我或許拿不到美國的資金,但香港也不是很大,我也沒必要需要太多的資金。」

  金融公司一般是不玩股權的,除非是高盛這種上市公司,很多華爾街對沖基金都是投資人模式。

  自己哪怕再有錢,也不會投資股票,而是利用別人的錢,然後賺錢後分紅,虧錢後拍屁股走人,自己不虧。

  甚至美國好萊塢的職業導演也是這樣,這些身家上億的導演,自己也不會投資,而是找好萊塢巨頭公司或者其他資本,電影賺錢後分紅。

  不過想這麼玩,本身得有能力,能夠讓投資者賺錢,人家才會相信你,也因此華爾街的很多高手職業生涯都是短暫了,輸了一次大的就沒機會了,像索羅斯這種也是極少數。

  「哈哈,我知道這一點。」巴菲特笑道:「所以作為回報,你在美國,也可以投資我的基金,如何?

  你了解香港與亞洲,而我了解美國,你我合作,一起賺不是更好嗎?」

  「這樣的話倒是可以。」楊文東想了想後,同意說道。

  長興集團旗下很多出口的產業,主要核心市場就是美國,因此多年下來,在美國聚攏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雖說在美國也有用途,比如投資肯德基、百思買、部分科技研發等等,但這些投入對比多年的利潤還是不夠看的,且實際投資也可以借用銀行貸款等等;

  雖然理論上這些錢可以調回香港,只需要交一定的稅費即可,但在一個國家賺了很多利潤,轉手就撤,可不太好,小公司或許還可以,大公司就需要考慮很多了,再加上美國市場本身也很大,因此資金就一直留在美國,甚至就算香港這邊需要用錢,也可以通過金融抵押的方式從美國銀行套現出來港元。

  而這麼多資金留在美國,自然不能放在銀行里,因為利息也沒多少,甚至有的時候還是負的,因此,投資股市也是一個選擇,只是楊文東對於60年代的美國股市也不太熟悉,只能投資那些未來發展還不錯的美國企業;

  這樣的做法,風險低一點,但利潤方面就難說了,肯定是比不過巴菲特這種人的,這位可是靠著自己實力,成為一度趕超比爾蓋茨這個幾乎壟斷全球作業系統的金融天才。

  巴菲特笑道:「對我來說,我也需要一筆足夠的資金,美國的股災也差不多結束了,有了足夠的資金,我也可以投資很多我看好的企業。」

  「既然你對美國市場有信心,為何還要投資香港?」楊文東又問道。

  巴菲特道:「本來我是沒想過的,是你給我了機會了解香港,讓我發現這個地方的潛力可能比美國很多行業都要大;

  而且從多元化來考慮,我也不能只將所有的希望放在美國,任何一個大公司,規模大了,一般都是想嘗試在海外投資的,對吧?

  加上伯克希爾在香港投資,這裡的工業發展速度也讓我很驚訝,如果不是香港只是一個城市,那它成為第二個日本,都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現在是20年前,那我也極有可能投資日本的。」

  「行,那我們先小試一筆,如何?」楊文東建議說道:「如果合作模式成功、那我們再投入大一點的規模。」

  這也是他的一次嘗試,核心不在於不相信巴菲特的能力、或者自己在香港投資能力,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任何名人在前世的名氣,只是他的能力,不代表素質與職業道德,該提防還是要提防的。

  「沒問題,那就先各500萬美元,如何?」巴菲特報了一個數字。

  楊文東點點頭道:「好,我會讓美國那邊給你500萬美元,在香港這邊我也會成立投資公司,接收你的資金,等一年後,我們看回報率再決定下一步合作。」

  其實即使在香港,對於他來說,也有很多比較尷尬的項目,回報不是非常高,或者規模不是很大,自己參與進去,錢也能賺到,但比不上那些核心業務;


  因此這些項目,想到的時候就投資,不想到就放棄了;

  不過如果成立了這樣的投資公司,用別人的錢去投資,然後有回報,自己再抽成;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隨著自己產業越來越多,自己需要投資很多產業鏈企業,這些工廠是產業鏈一環,但利潤不算很高,但不投資又不行;

  這個時候有基金參與就方便多了,自己看不上的回報率,對於正常基金來說,算是很高了。

  而且還能讓自己在美國的資金,藉助巴菲特的眼力與能力,投資美國的金融市場,這樣一來,雙方也都有高回報了。

  巴菲特笑道:「好,我會說服一些投資人將資金投資部分到香港的,希望我們第一年合作成功,那未來,我們的合作必然更長久、規模更大。」

  「我也希望如此。」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隨著內地開始與西方國家交好,香港未來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歐美資本也會逐步的來香港投資;

  這其實也是七八十年代香港地產起飛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身為未來股神,眼光敏銳,第一個發現這個機遇,倒也不是很意外,且他的資金不是自己的,而是投資者的,對他來說,風險也會低很多。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自己了,這十幾年來自己的投資幾乎沒有失敗,巴菲特看在眼裡,自然明白跟自己合作,讓自己在香港代為投資,也是充分利用別人的能力了。

  不過自己也是一樣,利用他在美國的投資能力,彼此彼此了。

  巴菲特又說道:「那,敬一杯,希望大家都能夠各取所需。」

  「OK。」楊文東也舉杯說道。

  PS: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