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暴利的航運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79章 暴利的航運業

  香港第一家大型商業綜合體,其實就是前世的海港城,九龍倉能夠將它建起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有一大塊地皮。

  雖然自己如果收購九龍倉後,也可以建海港城,但自己不能因為有海港城就不做其他類似生意了,一個香港還是能夠容得下多個商業綜合體的,前世的香港,也不僅僅只有海港城。

  選擇在港島靠近紅磡的位置,那也與海港城的距離較遠了,基本上未來不會有很大影響。

  「接近十萬尺?」鄭志傑被嚇了一跳,隨即腦海之中按照行業經驗算了下,然後道:「楊生,按照這樣的面積,裡面的商鋪足有數百乃至上千家,這可就需要很大的人流,才可能成功。」

  「對,人流是關鍵。」楊文東點點頭說道:「但我也相信香港未來的經濟,只要經濟夠好,消費能力夠強,那自然可以養活這樣的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

  商業綜合體出現的前提是當地的經濟夠好,人也不能少,前世的萬達,也是在21世紀初才開始批量性的建綜合體項目,首選的還是大城市,然後逐步下沉。

  香港的早期總體經濟貧困,人口也不多,自然不會誕生大型商業,放置在寫字樓內就夠了,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於購物的需求越來越高,大型商業也就該出現了。

  鄭志傑想了想道:「這樣的話也行,我們集團的確有足夠的能力吸引人過來,中巴也算是我們的,甚至我們也可以在一個地方,直接建造一個新的經濟中心。」

  「嗯,紅磡隧道未來幾十年不會沒落的,我們在那邊建大型商業,是不會有什麼風險的。」楊文東笑說道:「日本那邊已經有了大型商場了,雖然不是我說的商業綜合體,但單純商業的布局,我們是可以學習的;

  至於其他公寓、寫字樓、酒店什麼的,本身也是我們擅長的,結合起來就行了。」

  香港這個地方,在人類商業歷史上是能夠載入史冊的,不是因為工業,而是因為地產開發.霍生發明的很多東西,對於全球地產行業,特別是未來的內地,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好,我明白了。」鄭志傑點點頭說道:「這方面我會與金門建築協商怎麼設計。」

  「嗯,行,資金方面不夠的話,跟我說一下,我從長興航運那邊調集資金。」楊文東又說道。

  蘇伊士運河已經堵了三年多了,這三年,全球的航運公司都賺的盆滿缽滿,很多船隻一年就能把本錢賺回來,然後賣二手還能賣到當初新船價格的兩倍;

  而航運公司賺到的自然是現金,這麼多的現金自然不可能放在銀行里吃利息,需要投資。

  正巧67年香港房價暴跌,後續68與69年雖然有所回升,但總價還是不高,於是這些資金再搭配銀行借貸,可以大量投入香港地產;

  要不然,即使香港地價暴跌,想要囤積大片地皮,也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

  不過如今到了70年,雖然繼續收購地皮也是划算的,但也需要適當開發了,一個是現金回流,二個就有了穩定物業更適合未來借貸,不然長期大片土地空著,也不太好。

  方先名笑道:「航運業這段時間,可真的是金礦里撿黃金了,據說日本的造船廠,訂單都排到五年後了。」

  「是啊,鄭玉華那邊也是好不容易在兩年前搶到了幾個單子。」楊文東點點頭說道:「不過蘇伊士運河一旦開通,那航運行業反而可能會遇到危機,這裡面的風險其實也很大的;

  我也已經讓船隊不再擴張了,反正這兩年想買船也幾乎買不到。」

  絕大部分行業,風險與機遇都是並存的,就說如今的航運業,看起來賺錢,但大部分海運公司出高價訂購輪船,一旦蘇伊士運河開通,這些最後上車的企業如果成本回收不了,那就可能原地破產。

  如果不是楊文東知曉未來,那他就算會參與這個行業,也未必敢進行大量的豪賭。

  甚至地產公司也是一樣,香港20世紀的幾次地產危機,幾乎滅殺了超過9成以前的地產公司,四大家族則是崛起,這就是富貴險中求,贏的起飛輸的破產。

  方先名也同意道:「對,現在的船隻的確越來越多了,蘇伊士運河那邊開通,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我們也需要早做準備。」

  「放心,我早就有打算了。」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原先歷史上,蘇伊士運河會在1975年開通,這件事應該不會因為自己的蝴蝶效應而產生變化,自己還沒那個能力;


  不過也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在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的時候,航運行業就遭到了不小的打擊,加上這幾年來造船公司拼命造船,也讓全球船隻變多了很多;

  雖然70年代末期,航運市場恢復了一些,但80年代初,世紀船災就爆發了,船王包玉岡就是在這之前上岸的,另外幾家香港船王,就是這個時候差一點崩潰,東方海外也差點破產,後來還是內地資本出手救人的。

  也就是說,航運行業在未來二十年,大部分時間都不太好了,自己自然也會早做準備。

  下午,楊文東叫來了長興航運的鄭玉華,招呼說道:「來,喝點茶,這是華潤那邊派人送給我的。」

  今年開始,內地與香港乃至海外的貿易有所恢復,長興集團作為華潤的大客戶,也開始加大這方面的採購,那送點內地獨有的禮物也是正常的。

  「多謝楊生。」鄭玉華坐下後說道。

  楊文東問:「今年的航海生意怎麼樣?」

  鄭玉華說道:「還是非常火爆的,今年前面三個月的淨利潤就高達3800萬港元,市場還是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態。」

  「哈哈,你這利潤,比起地產與其他幾家製造公司都強多了。」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這幾年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航運公司最賺錢的時間段之一,早年為了布局這個機會,他也是籌備了很久,並大量購買當時很多人都不要的二手輪船;

  當船隻不夠時,二手輪的性價比就更高了,因為商家很多時候也是沒的選擇。

  前面幾年,長興航運一年的利潤都超過一億多港元,吸金能力之前整個集團內部第一;

  要知道,包玉岡、董浩雲等人就是藉助這幾年成為船王的,超過了很多歐洲的百年豪門,要不是有這樣的機遇,那他們實力再強也不可能做到。

  鄭玉華笑道:「是的,不過國際上大量新船下水,外加部分國家因為高運費而開始進行本土生產產品;

  這導致了今年比不過前三年,往後來看,也會越來越差,但總的利益還是很高的,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中東那邊,如果蘇伊士運河重新開啟,那問題就大了。」

  「對,這也是我擔心的。」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雖說蘇伊士運河兩邊還有水雷,就算開啟也需要很久,但只要消息出去了,那航運市場的春天也就結束了。」

  「目前看中東那邊,應該不會那麼快結束。」鄭玉華又問:「楊生,您是想套現部分船隻?」

  「有這個想法,但不是全部,而是有計劃的進行。」楊文東點點頭說道:「第一步就是那些比較舊的傳統貨輪,如今貨櫃普及,這些沒什麼大用了,也就現在航運危機,不然早送去拆廢鐵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第二就是船運公司內部開始轉型,以後我們只做三個生意,一個是運油、一個是貨櫃,還有就是散裝大型貨輪,其他的船隻,要逐步的賣掉。

  三年內要完成這些,你也要早做準備。」

  未來的貨櫃運輸肯定是可行的,油也是一樣,至於大型散裝貨輪,是用來運輸大宗商品的,如主糧、礦石等等。

  「好的,現在我們手上的二手輪船還能賣一點價格,再等幾年,的確就不行了,也實在是老了點,經常出問題。」鄭玉華答應道。

  她手中的不少舊輪船,還是七八年前買的20多年齡的貨船,加上這幾年還過度運輸賺錢,也的確該處理了,不然真的可能容易出安全事故。

  楊文東又道:「另外這兩年也不要訂新船了,現在船價太高了,蘇伊士運河不可能一直關閉的,歐洲那邊也不是冤大頭,肯定會居中調和的。」

  其實很多次國際衝突,都是歐公子買單,全球其他人大發橫財;

  中東出了問題,蘇伊士運河不能用,大量運輸到歐洲的商品價格暴漲;東歐出現問題,也一樣是歐洲倒霉,甚至非洲出現問題,難民也跑去歐洲了。

  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後,歐洲實在是扛不住了,加上中東這邊幾年下來各方也受不了了,於是調和一下就差不多了。

  當然,石油危機本身也是大問題,但這件事不好告訴任何人。

  「好,本身想買新船也是很難的,這段時間連灣灣造船廠都訂單爆滿了。」鄭玉華笑說道。

  楊文東點點頭道:「嗯,等以後再說吧,現在國際上船隻越來越多,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啊。」

  鄭玉華道:「那就只能趁著現在多賺點了。」

  「對,抓住現在就行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楊文東也笑說道。

  船運公司賺到的大量現金投入香港地產,等幾年後就算航運危機崩潰,但地產藉助槓桿翻了幾十倍,那也不在乎航運賺不到多少了;

  甚至航運業以後可以不賺錢,靠著香港地產賺錢就行,再靠著船隻訂單影響多個國家,也算是一種比較不錯的綜合模式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