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文東希望小學與對未來人類的「無形幫助」
第565章 文東希望小學與對未來人類的「無形幫助」
從港督府離開之後,楊文東回到了公司,正巧碰到了蘇依依,便問道:「你來公司做什麼?」
蘇依依回道:「紡織廠的事情,我們這邊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合作,最近談的有了一點進展,我就來看看了。」
「嗯,快成了?」楊文東追問道。
他當初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核心目的是讓自己的資本能夠跟隨著未來的美國股神多賺點錢,不過伯克希爾能夠被巴菲特看中,也是因為其曾經強大的規模,在化纖、紡織領域,是美國60年代之前的三巨頭。
如今在美國發展紡織行業屬於自尋死路,原先歷史上哪怕是巴菲特對此也無力回天,搬到墨西哥後也被當地的「美洲阿三」給坑了,最終紡織業務徹底衰敗,伯克希爾自此變成了一家金融與保險公司。
伯克希爾的未來,楊文東也不是很在乎,哪怕自己已經是股東了,但只看經濟收益,最核心的還是巴菲特,但其曾經傲視群雄的紡織產業如果能夠遷移到香港,也是有可能煥發第二春甚至成就更大規模的產業,這是楊文東比較關注的。
蘇依依點頭道:「差不多了,就剩下一些細節問題了,本身我們也是股東,合作起來也很方便。」
「那第一期投資多少?」楊文東又問道。
蘇依依道:「大約150萬美元,不算很多,只是一次前期測試的投資,等以後發展好了,美國那邊才會考慮重投資。」
楊文東聽到這個數字,也就不太在意了:「那行,這麼點錢,雙方條件差不多就行了,海外投資一般都比較謹慎,特別是香港這個位置,歐美資本能先來投資就行了。」
在當今這個時代去海外投資,就算是美國石油巨頭,都經常被坑,老美雖然強大,可也不至於為了無數這種小事而動用外交關係,除非真的損害了太大帝國利益。
就算是楊文東的海外投資,也是基於對於未來的了解,才敢在部分亞洲國家投入重資,其他一些不熟悉的,他可不敢亂投,比如中東,即使知道未來這裡會富的流油,但戰局較亂,政權疊代很多,他也不願意深入太多。
「嗯,好。」蘇依依答應道。
楊文東又道:「那你這邊開完會再來找我,我叫來了立明與浩宇,咱們四人好久沒見了。」
蘇依依一聽頓時臉露笑容:「是啊,好久沒見了,大家都有家庭了,相互之間就不怎麼聯繫了。」
「行,我先去找他們。」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別說現在這種只能依賴家庭固定電話才能聯繫的時代,就算是未來有了微信,但很多20歲時關係非常好的夥伴,一旦成家之後,基本上就不聯繫了要麼聯繫就是為了借錢
中午時分,當蘇依依開完會後,來到了楊文東的辦公室後,就看到了發小趙立明與林浩宇。
「依依。」林浩宇笑著說道。
一般人看到蘇依依是要叫楊夫人的,但他們幾人從小一起長大,也是楊文東早期創業的最早元老,關係較好,自然直接叫名字了;
連對楊文東也是一樣還是叫「東哥」,這個名字,也只有非常親信的幾個才能叫的。
蘇依依笑道:「好久不見了,浩宇,聽說你老婆又懷孕了?」
林浩宇點頭道:「是啊,第三個了。」
十幾年前寮屋走出來的幾人,如今也早就成家立業了,林、趙二人雖然不是什麼超級富豪,但也是財富自由了。
「坐,喝點茶。」楊文東笑問道:「伯克希爾那邊怎麼樣了?」
蘇依依回道:「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合資比例也談好了,接下來就是註冊公司方面的細節,然後與港府這邊協商了。」
「行,那後面給我一份詳細的文件就行了。」楊文東也沒有再追問,這本身也是小投資,隨即道:「上午的時候,港督戴麟趾邀請我,跟我說了一件事,他想讓我.」
除了與港督的「交易」,其他方面楊文東也就說了出來。
如今長興集團或者說楊文東的一些慈善業務,基本上是林浩宇與趙立明在負責;
一個是自己信任曾經的兄弟,二個他們本身也是出身貧窮,在這方面了解的也比較深一點,第三就是讓他們二人在公司運營業務之外,也避免了哪一天發生經不起考驗的事情。
只要不是涉及重大機密,又跟慈善行為有點關係的,那告知他們也是應該的。
林浩宇聽完後,道:「建醫院、中小學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東哥,雖然我們之前也以你或者長興集團的名義做慈善,但基本上都是消費性的慈善,花完錢就沒了;
雖然這本身也是好事,能救人幫人,但對於你或者長興集團沒有足夠的長期名氣效應,站在你的角度,還是建學校、醫院甚至圖書館要好的多,至少未來幾十年這些建築還在。」
自60年代初,長興集團成為香港一方霸主之後,出於社會責任以及名氣需求甚至是老闆個人意願,便開始了對外適度的慈善業務,比如幫助寮屋人群就業、提供適度的生存食物水源等等,甚至後續有難民入港,只要是華人,長興集團也都會適當幫助一點;
在前幾年,香港經濟發展較好,寮屋很多人脫困,大部分市民也基本上能吃飽了,長興慈善基金會便開始轉向幫助一些殘疾人、絕症家庭、孤寡老人的幫助等等。
這些所為也在多年來幫助了很多香港貧困家庭,可都是一次性的,幫完了也就完了,除了被幫助者,其他人估計也不會知道這些事,這對於想「留名」來說,就不划算了。
「所以現在的確是個不錯的機會。」楊文東笑道:「戴麟趾要回英國了,在走之前,想做出一點最後的業績;
我們這邊如果沒有港府的授權,建學校、圖書館這些也不現實,這個合作對我們都是有好處的。」
其實就算沒有容積率的交易,這個合作也不虧,反正自己集團每年都是有對外慈善指標的,不管用來做什麼都得花出去,這是大集團的社會責任之一。
蘇依依道:「那建出來的學校或者圖書館,名字就由我們來定?」
「對,你覺得什麼名字好?」楊文東反問道。
蘇依依思考片刻後道:「如果叫長興小學、中學、圖書館之類的,對於長興集團有一定的好處,但作用不大,長興集團在香港的名氣已經夠大了;
不如用東哥你的名字,文東小學、文東中學、文東圖書館,我覺得都很不錯唉。」
「文東小學.」楊文東笑道:「我之前也考慮過,就是覺得是不是太顯眼了點?」
蘇依依則道:「顯眼也沒關係,大家習慣就好了,文東這兩個字,放在學校前面也不算很顯眼。」
「倒也行,或者改成文東希望小學,這個不錯,有希望。」楊文東想了想,道:「戴麟趾那邊給了十幾個學校名額,是在九龍新界一些貧窮地方,我準備一次性都承建了,你們覺得怎麼樣?」
既然要建,那就建多一點,無論是一所還是十所,對於長興集團來說,也算不了什麼;趁著現在港府那邊給了名額,那不利用才可惜。
趙立明回道:「這當然沒問題,一個學校建起來也花不了多少錢的,最麻煩的其實還是教師之類的,這個可能需要港府的配合。」
「教師這一塊港府那邊會負責的,不用擔心。」楊文東又道:「但我這邊還有一個想法,志文最近被查出可能有點近視趨勢,所以我也想趁著建學校的時候,在這方面做個試驗。」
「志文近視了?」趙立明與林浩宇有些驚訝;
在以前他們小時候,近視從來就不會是問題,身邊幾十個小朋友沒一個眼睛不好的,因為他們小時候根本不學習;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反而如今進入現代生活後,對於近視,他們二人也有所了解了,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近視。
蘇依依回道:「沒有,只是有一點趨勢,問了專業醫生,只要控制好是不會有問題的。」
楊文東道:「現在近視在香港越來越嚴重,隔壁日本、灣灣甚至東南亞一些經濟好的城市,都出現很多學生近視,所以我想順帶著控制一下,不能說給了孩子機會學習,結果讓他們近視了;
雖然一定程度上來說,近視是現代化科技的必然產物之一,無法避免,但能減少一個是一個。」
林浩宇道:「近視好像是看不清遠處,戴個眼鏡才行,很麻煩,但似乎也沒什麼其他影響了吧?」
「你錯了,近視跟駝背一樣,是一種器質性損傷疾病。」楊文東解釋道:「近視之後眼珠會變形,眼軸拉長,內部視網膜會變薄;
特別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中老年後患眼部疾病的概率會十倍以上的增加,所以不能只考慮年輕的時候不受影響,而且戴眼鏡的人,視力也是比不過正常人的。」
很多年輕人對於近視並不能足夠的了解,以為只是戴個眼鏡,但實際上,其危害是非常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楊文東絕對不容許自己孩子近視的原因,甚至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近視了,那也不能發展成高度近視。
「這我倒不清楚了。」林浩宇追問道:「那東哥你準備怎麼測試?」
楊文東道:「我聽一個美國專家說過,近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時間沒曬太陽,昏暗的環境下,加上長期看近,生物體認為開始了穴居生活,就幫助生物體將眼睛改成近視;
所以我們未來的學校,教室在透光這一塊要做好,另外還要保證足夠的課外活動,我想試試,能不能打造出一個成績還可以且幾乎沒有近視的學習環境。」
這個時代都普遍認為近視是看近造成的,但前世21世紀的研究顯示,沒有足夠的光照,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能夠在香港或者未來改開之後的內地,推廣總結出一套預防近視的方法,那就算做不到不讓人近視,可能少一點也是好的。
這件事本身對於楊文東也沒有什麼壞處,如果成功了,那自己的文東小學或者中學,甚至也可以成為未來全國知曉的學校。
當然,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第一個就是近視是百年難題,第二就是以未來內地的「卷」,對這方面的控制能不能做好也不好說,第三就是,很多人近視其實也並非學習,而是電視等電子產品.
但無論如何,自己總結出一套方法,那對於那些真心想在學習與視力之間尋求一個平衡的學生,也是一件好事了,甚至楊家自己未來的後代,也不可能只為了視力而放棄學業,那哪怕是為了自己家族,也需要適度的投入。
反正也只是順便而為,稍微多花一點人力研究即可。
「光照?好像我們小時候的確天天白天都在外面。」趙立明也說道。
楊文東點點頭道:「如果能夠證明這一點,讓學生一天有兩個小時足夠光照,就能預防或者減緩近視,那我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夠大了;
等幾年後如果我們的學校真的近視特別少,那我再邀請全球頂級的眼科專家進行更大範圍測試,做實如何以最節省精力的方法預防近視,我們這輩子也算值了。」
眼睛固然重要,可學習、各種生活也很重要,誰都不可能做到為了眼睛不近視而花費太長時間不用眼睛,特別是現代社會,「看近」是絕對的社會需求;
所以這方面需要一個平衡,尋找最簡單、最省力的方法保護眼睛,同時還不能影響社會大眾對於學習、生活的需求,甚至如果方法有了,只要不是很費勁,那那些未來喜歡看手機的人,或許也會適當休息片刻按照準確的方法保護眼睛。
如今錢已經足夠了,他自然也希望能夠做一些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生物學,不過這個門檻太高了;
但對於眼睛的防近視保護,由他來做就比較合適,首先這個問題到了60年後也沒有解決,那自己與歐美生物巨頭在本質上就沒什麼差距;
他也沒想過真的去如何治療這種世紀難題的疾病,而是研究社會行為,來總結避免近視、維護眼睛的方法;
東亞在未來學習領域會非常卷,正好自己花費幾年乃至十幾年做這方面的研究,等內地改開之後捲起來後,自己的成果,或許也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這可能也是自己能做的「無形幫助」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
從港督府離開之後,楊文東回到了公司,正巧碰到了蘇依依,便問道:「你來公司做什麼?」
蘇依依回道:「紡織廠的事情,我們這邊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合作,最近談的有了一點進展,我就來看看了。」
「嗯,快成了?」楊文東追問道。
他當初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核心目的是讓自己的資本能夠跟隨著未來的美國股神多賺點錢,不過伯克希爾能夠被巴菲特看中,也是因為其曾經強大的規模,在化纖、紡織領域,是美國60年代之前的三巨頭。
如今在美國發展紡織行業屬於自尋死路,原先歷史上哪怕是巴菲特對此也無力回天,搬到墨西哥後也被當地的「美洲阿三」給坑了,最終紡織業務徹底衰敗,伯克希爾自此變成了一家金融與保險公司。
伯克希爾的未來,楊文東也不是很在乎,哪怕自己已經是股東了,但只看經濟收益,最核心的還是巴菲特,但其曾經傲視群雄的紡織產業如果能夠遷移到香港,也是有可能煥發第二春甚至成就更大規模的產業,這是楊文東比較關注的。
蘇依依點頭道:「差不多了,就剩下一些細節問題了,本身我們也是股東,合作起來也很方便。」
「那第一期投資多少?」楊文東又問道。
蘇依依道:「大約150萬美元,不算很多,只是一次前期測試的投資,等以後發展好了,美國那邊才會考慮重投資。」
楊文東聽到這個數字,也就不太在意了:「那行,這麼點錢,雙方條件差不多就行了,海外投資一般都比較謹慎,特別是香港這個位置,歐美資本能先來投資就行了。」
在當今這個時代去海外投資,就算是美國石油巨頭,都經常被坑,老美雖然強大,可也不至於為了無數這種小事而動用外交關係,除非真的損害了太大帝國利益。
就算是楊文東的海外投資,也是基於對於未來的了解,才敢在部分亞洲國家投入重資,其他一些不熟悉的,他可不敢亂投,比如中東,即使知道未來這裡會富的流油,但戰局較亂,政權疊代很多,他也不願意深入太多。
「嗯,好。」蘇依依答應道。
楊文東又道:「那你這邊開完會再來找我,我叫來了立明與浩宇,咱們四人好久沒見了。」
蘇依依一聽頓時臉露笑容:「是啊,好久沒見了,大家都有家庭了,相互之間就不怎麼聯繫了。」
「行,我先去找他們。」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別說現在這種只能依賴家庭固定電話才能聯繫的時代,就算是未來有了微信,但很多20歲時關係非常好的夥伴,一旦成家之後,基本上就不聯繫了要麼聯繫就是為了借錢
中午時分,當蘇依依開完會後,來到了楊文東的辦公室後,就看到了發小趙立明與林浩宇。
「依依。」林浩宇笑著說道。
一般人看到蘇依依是要叫楊夫人的,但他們幾人從小一起長大,也是楊文東早期創業的最早元老,關係較好,自然直接叫名字了;
連對楊文東也是一樣還是叫「東哥」,這個名字,也只有非常親信的幾個才能叫的。
蘇依依笑道:「好久不見了,浩宇,聽說你老婆又懷孕了?」
林浩宇點頭道:「是啊,第三個了。」
十幾年前寮屋走出來的幾人,如今也早就成家立業了,林、趙二人雖然不是什麼超級富豪,但也是財富自由了。
「坐,喝點茶。」楊文東笑問道:「伯克希爾那邊怎麼樣了?」
蘇依依回道:「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合資比例也談好了,接下來就是註冊公司方面的細節,然後與港府這邊協商了。」
「行,那後面給我一份詳細的文件就行了。」楊文東也沒有再追問,這本身也是小投資,隨即道:「上午的時候,港督戴麟趾邀請我,跟我說了一件事,他想讓我.」
除了與港督的「交易」,其他方面楊文東也就說了出來。
如今長興集團或者說楊文東的一些慈善業務,基本上是林浩宇與趙立明在負責;
一個是自己信任曾經的兄弟,二個他們本身也是出身貧窮,在這方面了解的也比較深一點,第三就是讓他們二人在公司運營業務之外,也避免了哪一天發生經不起考驗的事情。
只要不是涉及重大機密,又跟慈善行為有點關係的,那告知他們也是應該的。
林浩宇聽完後,道:「建醫院、中小學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東哥,雖然我們之前也以你或者長興集團的名義做慈善,但基本上都是消費性的慈善,花完錢就沒了;
雖然這本身也是好事,能救人幫人,但對於你或者長興集團沒有足夠的長期名氣效應,站在你的角度,還是建學校、醫院甚至圖書館要好的多,至少未來幾十年這些建築還在。」
自60年代初,長興集團成為香港一方霸主之後,出於社會責任以及名氣需求甚至是老闆個人意願,便開始了對外適度的慈善業務,比如幫助寮屋人群就業、提供適度的生存食物水源等等,甚至後續有難民入港,只要是華人,長興集團也都會適當幫助一點;
在前幾年,香港經濟發展較好,寮屋很多人脫困,大部分市民也基本上能吃飽了,長興慈善基金會便開始轉向幫助一些殘疾人、絕症家庭、孤寡老人的幫助等等。
這些所為也在多年來幫助了很多香港貧困家庭,可都是一次性的,幫完了也就完了,除了被幫助者,其他人估計也不會知道這些事,這對於想「留名」來說,就不划算了。
「所以現在的確是個不錯的機會。」楊文東笑道:「戴麟趾要回英國了,在走之前,想做出一點最後的業績;
我們這邊如果沒有港府的授權,建學校、圖書館這些也不現實,這個合作對我們都是有好處的。」
其實就算沒有容積率的交易,這個合作也不虧,反正自己集團每年都是有對外慈善指標的,不管用來做什麼都得花出去,這是大集團的社會責任之一。
蘇依依道:「那建出來的學校或者圖書館,名字就由我們來定?」
「對,你覺得什麼名字好?」楊文東反問道。
蘇依依思考片刻後道:「如果叫長興小學、中學、圖書館之類的,對於長興集團有一定的好處,但作用不大,長興集團在香港的名氣已經夠大了;
不如用東哥你的名字,文東小學、文東中學、文東圖書館,我覺得都很不錯唉。」
「文東小學.」楊文東笑道:「我之前也考慮過,就是覺得是不是太顯眼了點?」
蘇依依則道:「顯眼也沒關係,大家習慣就好了,文東這兩個字,放在學校前面也不算很顯眼。」
「倒也行,或者改成文東希望小學,這個不錯,有希望。」楊文東想了想,道:「戴麟趾那邊給了十幾個學校名額,是在九龍新界一些貧窮地方,我準備一次性都承建了,你們覺得怎麼樣?」
既然要建,那就建多一點,無論是一所還是十所,對於長興集團來說,也算不了什麼;趁著現在港府那邊給了名額,那不利用才可惜。
趙立明回道:「這當然沒問題,一個學校建起來也花不了多少錢的,最麻煩的其實還是教師之類的,這個可能需要港府的配合。」
「教師這一塊港府那邊會負責的,不用擔心。」楊文東又道:「但我這邊還有一個想法,志文最近被查出可能有點近視趨勢,所以我也想趁著建學校的時候,在這方面做個試驗。」
「志文近視了?」趙立明與林浩宇有些驚訝;
在以前他們小時候,近視從來就不會是問題,身邊幾十個小朋友沒一個眼睛不好的,因為他們小時候根本不學習;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反而如今進入現代生活後,對於近視,他們二人也有所了解了,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近視。
蘇依依回道:「沒有,只是有一點趨勢,問了專業醫生,只要控制好是不會有問題的。」
楊文東道:「現在近視在香港越來越嚴重,隔壁日本、灣灣甚至東南亞一些經濟好的城市,都出現很多學生近視,所以我想順帶著控制一下,不能說給了孩子機會學習,結果讓他們近視了;
雖然一定程度上來說,近視是現代化科技的必然產物之一,無法避免,但能減少一個是一個。」
林浩宇道:「近視好像是看不清遠處,戴個眼鏡才行,很麻煩,但似乎也沒什麼其他影響了吧?」
「你錯了,近視跟駝背一樣,是一種器質性損傷疾病。」楊文東解釋道:「近視之後眼珠會變形,眼軸拉長,內部視網膜會變薄;
特別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中老年後患眼部疾病的概率會十倍以上的增加,所以不能只考慮年輕的時候不受影響,而且戴眼鏡的人,視力也是比不過正常人的。」
很多年輕人對於近視並不能足夠的了解,以為只是戴個眼鏡,但實際上,其危害是非常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楊文東絕對不容許自己孩子近視的原因,甚至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近視了,那也不能發展成高度近視。
「這我倒不清楚了。」林浩宇追問道:「那東哥你準備怎麼測試?」
楊文東道:「我聽一個美國專家說過,近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時間沒曬太陽,昏暗的環境下,加上長期看近,生物體認為開始了穴居生活,就幫助生物體將眼睛改成近視;
所以我們未來的學校,教室在透光這一塊要做好,另外還要保證足夠的課外活動,我想試試,能不能打造出一個成績還可以且幾乎沒有近視的學習環境。」
這個時代都普遍認為近視是看近造成的,但前世21世紀的研究顯示,沒有足夠的光照,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能夠在香港或者未來改開之後的內地,推廣總結出一套預防近視的方法,那就算做不到不讓人近視,可能少一點也是好的。
這件事本身對於楊文東也沒有什麼壞處,如果成功了,那自己的文東小學或者中學,甚至也可以成為未來全國知曉的學校。
當然,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第一個就是近視是百年難題,第二就是以未來內地的「卷」,對這方面的控制能不能做好也不好說,第三就是,很多人近視其實也並非學習,而是電視等電子產品.
但無論如何,自己總結出一套方法,那對於那些真心想在學習與視力之間尋求一個平衡的學生,也是一件好事了,甚至楊家自己未來的後代,也不可能只為了視力而放棄學業,那哪怕是為了自己家族,也需要適度的投入。
反正也只是順便而為,稍微多花一點人力研究即可。
「光照?好像我們小時候的確天天白天都在外面。」趙立明也說道。
楊文東點點頭道:「如果能夠證明這一點,讓學生一天有兩個小時足夠光照,就能預防或者減緩近視,那我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夠大了;
等幾年後如果我們的學校真的近視特別少,那我再邀請全球頂級的眼科專家進行更大範圍測試,做實如何以最節省精力的方法預防近視,我們這輩子也算值了。」
眼睛固然重要,可學習、各種生活也很重要,誰都不可能做到為了眼睛不近視而花費太長時間不用眼睛,特別是現代社會,「看近」是絕對的社會需求;
所以這方面需要一個平衡,尋找最簡單、最省力的方法保護眼睛,同時還不能影響社會大眾對於學習、生活的需求,甚至如果方法有了,只要不是很費勁,那那些未來喜歡看手機的人,或許也會適當休息片刻按照準確的方法保護眼睛。
如今錢已經足夠了,他自然也希望能夠做一些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生物學,不過這個門檻太高了;
但對於眼睛的防近視保護,由他來做就比較合適,首先這個問題到了60年後也沒有解決,那自己與歐美生物巨頭在本質上就沒什麼差距;
他也沒想過真的去如何治療這種世紀難題的疾病,而是研究社會行為,來總結避免近視、維護眼睛的方法;
東亞在未來學習領域會非常卷,正好自己花費幾年乃至十幾年做這方面的研究,等內地改開之後捲起來後,自己的成果,或許也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這可能也是自己能做的「無形幫助」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