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識的傳遞
「沒事沒事,」比安卡揉了揉鼻子,對劉鼎擺擺手,「許是屋裡屋外冷熱交替,鼻子癢得緊。」
比安卡微微皺了皺鼻子,又添了一句,「我們沃爾夫岡家的人都是硬漢,哪裡會這麼容易生病?劉秘書不必擔憂。」
劉鼎關切的目光在比安卡身上停留了片刻,微微頷首,隨後狀似不經意地問:
「比安卡小姐,您的姓氏……」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帶著一絲試探的語氣,用德語問道:「Kannst du Deutsch sprechen?」(您會說德語嗎?)
比安卡略感驚訝,隨即用流利的德語回答:
「Ja, natürlich. Obwohl ich tschechische Staatsangehörigkeit habe, bin ich deutschstämmig.」
(是的,別看老娘國籍是捷克,老娘也是正黑旗的日耳曼裔。)
比安卡本就知道劉鼎是我黨人士,沒料到他竟然還通曉德語,且口音純正。
這麼一來,劉鼎在她心目中又添了幾分好感,在異國他鄉聽到熟悉的母語,如同舊書頁中意外發現的一枚精巧書籤,讓比安卡心情頗為愉悅。
劉鼎用德語繼續說道:
「原來比安卡小姐不是德國人,真是抱歉。在下略懂德語,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進修過一段時間。
見到『比安卡·沃爾夫岡』這個名字,不禁心嚮往之,誤以為小姐是德國人,失禮失禮。」
「沒關係,」比安卡輕鬆地笑了笑,「天下日耳曼人是一家,您拿我當德國人看也未嘗不可。我確實在柏林呆過,不過是柏林工業大學。」
「哦?您在柏林工業大學上過學?」劉鼎故作驚訝,鏡片後閃過一絲狡黠,
「沒想到比安卡小姐,居然也是大學生。失敬失敬,方才見比安卡小姐小小一隻,還以為比安卡沒到上大學的年齡。」
劉鼎微微低頭,目光從比安卡頭上呆毛一掃而過,克制住自己想揉一揉比安卡腦袋的失禮想法。
「我不是大學生,但我不比尋常大學生差!」
比安卡不服氣地踮起腳尖,像一隻好鬥的小公雞,挺胸抬頭,直視劉鼎審視的目光,試圖讓自己顯得老成持重些,仿佛如此便可證明自己並非小孩子。
她努力保持著這個姿勢,堅持了一會兒後,腳尖的酸麻卻讓她繳械投降。比安卡懊惱地放下腳跟,瞥見劉鼎臉上強忍的笑意,登時火氣湧上心頭:
「笑什麼笑!本小姐只是年齡小,可腦瓤子比那些死讀書的書呆子大學生不知靈光多少倍!
柏林工業大學的席拉赫、弗朗茨、維德曼三位教授,還有馬爾森博士,他們都是我的科研合作夥伴,對我可是讚不絕口呢!」
作為「留德華」,劉鼎可是親自領教過,德國教授對學術的精益求精和手下學生的嚴謹的。
「嗯嗯,我是相信比安卡小姐說法的。」
只見劉鼎故作嚴肅地認同道,心中卻覺得比安卡這副氣急敗壞,急於證明自己的樣子,像極了想要裝成大人的小孩,可愛又滑稽。
「比安卡小姐參與了什麼項目?說出來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吧。」
比安卡一聽,眼中頓時亮起一抹神采,仿佛看到了找回面子的機會。
比安卡左手叉腰,落落大方地一伸右手看向劉鼎,仿佛偷到腥的貓兒,笑得坦然而又略顯得意:
「那你可要聽好了!我要紙,筆,還有尺規!」
「好好好,」劉鼎強忍著笑意,起身說道,
「下官這就替比安卡小姐把紙筆和畫圖用具拿來。」
他心裡想著,不管等下比安卡小姐所繪何物,自己都要好好誇獎一番,以慰藉這位小「大人」的自尊心。
等自己把比安卡哄開心了,順便套一套她的信息。
只要確定比安卡沒有問題,就聯絡上級把比安卡送去根據地逛一逛,滿足這個善良的外國小姑娘的心愿。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比安卡手執尺規,腕動筆走間,白紙上漸漸顯現出40毫米破甲彈的剖面圖,劉鼎的面上笑意褪去,眼神也從輕鬆轉為鄭重,極盡專注。
「這是,一種炮彈?」
「啊對,這叫破甲彈!怎麼著,你一個文科生,肯定沒見過吧?是不是傻眼了?」
比安卡一副孩子氣的自豪態,嘴上輕言調侃,手指卻在紙面遊走,沒有絲毫遲疑。
作為科研人員的基本素養,拿起尺規作圖的那一刻,比安卡心思便平靜了下來。
筆尖的線條,如同一個鉤子,勾起了她心底沉澱的思緒。
比安卡突然意識到,後世赤軍獨步天下的游擊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無數先輩烈士用血作為學費探索得來的。
自己作為穿越者,既然知道這些戰術,如果將游擊戰相關的武器技術和戰術配合方式,傾囊相授於赤軍,豈非功德無量?
多一赤軍戰士倖存,便是多一建設prc之大好青年;多一頭鬼子兵斃命,便是日本敗亡之倒計時又進了一分。
如此想來,這圖紙,便不僅僅是圖紙。比安卡看著手上的墨跡未乾的破甲彈,似乎看到了歷史的槓桿,民族的希望。
「罷了罷了,這玩意兒的完整圖紙,洋洋灑灑四十餘張,我便是廢寢忘食,沒個三五日也臨摹不完。
我只將原理、結構圖、關鍵公式的要點寫下,剩下的便交給黃崖洞兵工廠那些工程師們去探索吧。東洋人的鐵王八,皮薄餡大,抗日戰場反坦克武器的性能要求,遠不如歐洲來的嚴格。
這簡化版的土法破甲彈,縱然威力不及原版,沒法達到相同口徑下的最大破甲威力,但對付鬼子那些膏藥旗的拖拉機,想來也是綽綽有餘。」
比安卡記得,鋼鐵雄心IV這遊戲中,一方部隊裝甲若厚過另一方部隊的穿甲深度,會獲得巨大的戰鬥力增幅,俗稱「蹭金盾」。
彼時,主力部隊配以中型防空,乃是她玩東亞存檔屢試不爽的妙計。
雖然讓赤軍在窯洞裡,手搓中型坦克底盤的防空車,看起來有些不現實。
但若能助赤軍製成破甲彈,無論他們將其塞進擲彈筒,抑或做成槍榴彈,乃至綁在箭矢之上,以弓弩發射,總歸能稍稍克制東洋人的坦克。
至少,較之戰士們抱著炸藥包,冒著鬼子槍林彈雨,以血肉之軀去換取一輛坦克,要強上百倍。
「這種40毫米的小口徑炮彈,怎麼裝藥室里會有一片鐵片存在?」
劉鼎微微歪頭,目光定定地落在那形狀奇特、工藝精細的金屬片上,語氣中蘊含一種淡淡的疑惑與不經意的試探,
「看這形狀,倒不像是破片用的,到底有什麼特殊用途呢?」
劉鼎儘量讓自己語調聽起來隨意自然,然而瞳孔深處專業人士特有的審視與謹慎,出賣了他的內心。
比安卡聞聲挑了挑眉,筆尖微停,一雙杏眼從圖紙上挪開,似笑非笑地望向劉鼎,口中帶著一分調侃的得意:
「呦?這可稀奇了,劉秘書居然還懂炮彈?」
(雜魚~雜魚~雜魚大叔居然懂兵器製造,你提問的樣子真是滑稽呢)
比安卡話語中淺淺的驚訝與揶揄融合得恰到好處,似乎對這位修長幹練的秘書能在炮彈的問題上插上幾句嘴略顯意外。
劉鼎一邊整理著桌上的圖紙,似是無意地盯著其中刻畫得尤為抽象的部分,略微含糊地回答道:
「哦,這算不得什麼,只是略知皮毛罷了。」
言及此處,他嘴角逸出一絲淺笑,垂下微闔的眼瞼,像藏住一片湖深處不起波瀾的落月,
「以前嘛,在兵工廠工作過,小小的技術員,算不得什麼大行家。」
話音剛落,比安卡眼中閃過一道亮光,追問道:
「哦?原來如此!你是奉天兵工廠出來的?
奉天兵工廠那麼厲害,能當一個技術員,也是頗為不易。
想不到少帥竟然捨得這樣的人才做秘書?當真是大材小用。」
她語帶好奇,在她潛意識裡,給人當秘書多是一些繁瑣活,更像是文科生幹的事。沒想到這劉鼎看著斯斯文文,居然也是和傻大黑粗的槍炮打交道的。
劉鼎神情微僵,表面卻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連忙笑道:
「不不不,我可不是奉天兵工廠的。比安卡小姐誤會了,我是南方人,以前也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工作。」
話音未落,他已經心念一轉,將話題不著痕跡地推向另一方向,
「倒是比安卡小姐這番設計,讓我大開眼界。請問說您手中這張圖紙,這炮彈的結構里,那塊錐形的金屬片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
他輕輕點了點那塊金屬片所在的位置,眼神偽裝成好奇而誠懇的模樣,語氣中加入了一絲虛假的興趣企圖轉移話鋒。
雖然張學良對他的身份心知肚明,但東北軍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尤其是一些在戰場上和赤軍交手後,損兵折將的軍官,一但知道他的身份,肯定會造成麻煩。
劉鼎很清楚,自己的底細萬萬不能隨意暴露,尤其是在張學良行宮這等特殊場合。
比安卡並未察覺劉鼎小動作中的含義,也沒興趣繼續打探他的來歷。
既然對方也是同行,那比安卡便能畫的簡略一些,講的深入一些。
只見比安卡悠然放下畫筆,眉眼間浮現一絲無法掩飾的職業自豪感,對他的提問微作停頓後便認真答道:
「首先,劉秘書,這可不是鐵,而是銅製的。這種炮彈啊,可不是普通的高爆彈,而是專門用來對付裝甲的破甲彈。」
接著,比安卡舉起畫筆,在圖紙上迅速圈出這塊金屬片的位置,
「這塊銅片可是它的核心設計,才構成了它的穿甲能力。這種獨特的形狀,配合炮彈內部的設計,實際上利用了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叫做空心聚能效應。空心聚能效應是……」
比安卡洋洋灑灑講了許多,劉鼎越聽越驚喜,也越聽越震撼。
他驚喜與比安卡原理講解的透徹,仿佛給他指明了一條新的方向。
知道了空心聚能效應和破甲彈基本構造,他有信心獨自研製出一款破甲彈,只不過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摸透背後的各種原理,整理出複雜的方程式。
而隨著比安卡將一個個需要耗費大量資源才能探索出了的方程和表格,毫無保留的列在白紙上,他只覺得自己搞出破甲彈的難度,也越來越低。
(這玩意造不得假,破甲彈相關段落全是正經論文上的研究數據,網絡公開資料,不涉密。
[1]耿世才.小口徑破甲彈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DOI:CNKI:CDMD:2.2010.097046.)
「我講一下當時我在阿爾特納武器製造公司時的試驗條件:用的是鈍化黑索金炸藥藥柱直徑50mm,錐孔直徑40mm、炸高20mm,藥型罩厚度為2mm。
錐角在30°~ 70°之間時,射流具有足夠的速度和質量。
錐角較大時,射流頭部速度較低,但射流質量較大,由於速度梯度小,使得射流短而粗,造成破甲深度下降但破孔直徑較大,且破甲穩定性較好;
錐角較小時,射流頭部速度較大,但射流質量較小,由於速度梯度較大,使得射流細又長,造成破甲深度較深但破孔直徑較小,且破甲穩定性差一些。
破甲彈或破甲戰鬥部藥形罩的錐角,通常在三十五度到六十度之間徘徊,中小口徑偏愛下限,大口徑偏愛上限,各有各的講究。
至於雙錐藥形罩,在裝藥直徑相同、罩高相等的前提下,小錐角小,射流頭部速度就快,利於開坑和提高破甲深度;大錐角大,利於繼續侵徹和提高後效,也是各有千秋。
只是當時受彈丸殼體空間所限,炸高僅有四十八點五毫米,根據這個尺寸,幾番試驗下來,姑且定錐角為四十二度……」
一番詳細解說下來,劉鼎徹底心服口服,比安卡不是什麼逞強的小姑娘,而是真的肚裡有貨的小科學家,比安卡越講解深入,他越是震驚比安卡知識儲備和年齡的反差。
等比安卡講解完藥型罩最優選型後,他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問道:「比安卡小姐,在下斗膽一問,不知令尊是如何教導出你這等天資卓越的奇女子的?」
很簡單,你先活上兩輩子,然後把兩輩子學的知識重疊起來,自然也有我這番能耐。
比安卡內心想著,卻不能真這樣說,只好謙虛地解釋:
「沃爾夫岡家族世受皇恩,族人多從事軍旅以報效皇帝,家父年輕時亦是如此。世界大戰結束,家父改以經營兵工廠為生。
小女子從小在工廠里長大,對造槍造炮什麼的,耳濡目染之下也產生了興趣。大概算是家學淵源吧……」
比安卡微微皺了皺鼻子,又添了一句,「我們沃爾夫岡家的人都是硬漢,哪裡會這麼容易生病?劉秘書不必擔憂。」
劉鼎關切的目光在比安卡身上停留了片刻,微微頷首,隨後狀似不經意地問:
「比安卡小姐,您的姓氏……」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帶著一絲試探的語氣,用德語問道:「Kannst du Deutsch sprechen?」(您會說德語嗎?)
比安卡略感驚訝,隨即用流利的德語回答:
「Ja, natürlich. Obwohl ich tschechische Staatsangehörigkeit habe, bin ich deutschstämmig.」
(是的,別看老娘國籍是捷克,老娘也是正黑旗的日耳曼裔。)
比安卡本就知道劉鼎是我黨人士,沒料到他竟然還通曉德語,且口音純正。
這麼一來,劉鼎在她心目中又添了幾分好感,在異國他鄉聽到熟悉的母語,如同舊書頁中意外發現的一枚精巧書籤,讓比安卡心情頗為愉悅。
劉鼎用德語繼續說道:
「原來比安卡小姐不是德國人,真是抱歉。在下略懂德語,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進修過一段時間。
見到『比安卡·沃爾夫岡』這個名字,不禁心嚮往之,誤以為小姐是德國人,失禮失禮。」
「沒關係,」比安卡輕鬆地笑了笑,「天下日耳曼人是一家,您拿我當德國人看也未嘗不可。我確實在柏林呆過,不過是柏林工業大學。」
「哦?您在柏林工業大學上過學?」劉鼎故作驚訝,鏡片後閃過一絲狡黠,
「沒想到比安卡小姐,居然也是大學生。失敬失敬,方才見比安卡小姐小小一隻,還以為比安卡沒到上大學的年齡。」
劉鼎微微低頭,目光從比安卡頭上呆毛一掃而過,克制住自己想揉一揉比安卡腦袋的失禮想法。
「我不是大學生,但我不比尋常大學生差!」
比安卡不服氣地踮起腳尖,像一隻好鬥的小公雞,挺胸抬頭,直視劉鼎審視的目光,試圖讓自己顯得老成持重些,仿佛如此便可證明自己並非小孩子。
她努力保持著這個姿勢,堅持了一會兒後,腳尖的酸麻卻讓她繳械投降。比安卡懊惱地放下腳跟,瞥見劉鼎臉上強忍的笑意,登時火氣湧上心頭:
「笑什麼笑!本小姐只是年齡小,可腦瓤子比那些死讀書的書呆子大學生不知靈光多少倍!
柏林工業大學的席拉赫、弗朗茨、維德曼三位教授,還有馬爾森博士,他們都是我的科研合作夥伴,對我可是讚不絕口呢!」
作為「留德華」,劉鼎可是親自領教過,德國教授對學術的精益求精和手下學生的嚴謹的。
「嗯嗯,我是相信比安卡小姐說法的。」
只見劉鼎故作嚴肅地認同道,心中卻覺得比安卡這副氣急敗壞,急於證明自己的樣子,像極了想要裝成大人的小孩,可愛又滑稽。
「比安卡小姐參與了什麼項目?說出來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吧。」
比安卡一聽,眼中頓時亮起一抹神采,仿佛看到了找回面子的機會。
比安卡左手叉腰,落落大方地一伸右手看向劉鼎,仿佛偷到腥的貓兒,笑得坦然而又略顯得意:
「那你可要聽好了!我要紙,筆,還有尺規!」
「好好好,」劉鼎強忍著笑意,起身說道,
「下官這就替比安卡小姐把紙筆和畫圖用具拿來。」
他心裡想著,不管等下比安卡小姐所繪何物,自己都要好好誇獎一番,以慰藉這位小「大人」的自尊心。
等自己把比安卡哄開心了,順便套一套她的信息。
只要確定比安卡沒有問題,就聯絡上級把比安卡送去根據地逛一逛,滿足這個善良的外國小姑娘的心愿。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比安卡手執尺規,腕動筆走間,白紙上漸漸顯現出40毫米破甲彈的剖面圖,劉鼎的面上笑意褪去,眼神也從輕鬆轉為鄭重,極盡專注。
「這是,一種炮彈?」
「啊對,這叫破甲彈!怎麼著,你一個文科生,肯定沒見過吧?是不是傻眼了?」
比安卡一副孩子氣的自豪態,嘴上輕言調侃,手指卻在紙面遊走,沒有絲毫遲疑。
作為科研人員的基本素養,拿起尺規作圖的那一刻,比安卡心思便平靜了下來。
筆尖的線條,如同一個鉤子,勾起了她心底沉澱的思緒。
比安卡突然意識到,後世赤軍獨步天下的游擊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無數先輩烈士用血作為學費探索得來的。
自己作為穿越者,既然知道這些戰術,如果將游擊戰相關的武器技術和戰術配合方式,傾囊相授於赤軍,豈非功德無量?
多一赤軍戰士倖存,便是多一建設prc之大好青年;多一頭鬼子兵斃命,便是日本敗亡之倒計時又進了一分。
如此想來,這圖紙,便不僅僅是圖紙。比安卡看著手上的墨跡未乾的破甲彈,似乎看到了歷史的槓桿,民族的希望。
「罷了罷了,這玩意兒的完整圖紙,洋洋灑灑四十餘張,我便是廢寢忘食,沒個三五日也臨摹不完。
我只將原理、結構圖、關鍵公式的要點寫下,剩下的便交給黃崖洞兵工廠那些工程師們去探索吧。東洋人的鐵王八,皮薄餡大,抗日戰場反坦克武器的性能要求,遠不如歐洲來的嚴格。
這簡化版的土法破甲彈,縱然威力不及原版,沒法達到相同口徑下的最大破甲威力,但對付鬼子那些膏藥旗的拖拉機,想來也是綽綽有餘。」
比安卡記得,鋼鐵雄心IV這遊戲中,一方部隊裝甲若厚過另一方部隊的穿甲深度,會獲得巨大的戰鬥力增幅,俗稱「蹭金盾」。
彼時,主力部隊配以中型防空,乃是她玩東亞存檔屢試不爽的妙計。
雖然讓赤軍在窯洞裡,手搓中型坦克底盤的防空車,看起來有些不現實。
但若能助赤軍製成破甲彈,無論他們將其塞進擲彈筒,抑或做成槍榴彈,乃至綁在箭矢之上,以弓弩發射,總歸能稍稍克制東洋人的坦克。
至少,較之戰士們抱著炸藥包,冒著鬼子槍林彈雨,以血肉之軀去換取一輛坦克,要強上百倍。
「這種40毫米的小口徑炮彈,怎麼裝藥室里會有一片鐵片存在?」
劉鼎微微歪頭,目光定定地落在那形狀奇特、工藝精細的金屬片上,語氣中蘊含一種淡淡的疑惑與不經意的試探,
「看這形狀,倒不像是破片用的,到底有什麼特殊用途呢?」
劉鼎儘量讓自己語調聽起來隨意自然,然而瞳孔深處專業人士特有的審視與謹慎,出賣了他的內心。
比安卡聞聲挑了挑眉,筆尖微停,一雙杏眼從圖紙上挪開,似笑非笑地望向劉鼎,口中帶著一分調侃的得意:
「呦?這可稀奇了,劉秘書居然還懂炮彈?」
(雜魚~雜魚~雜魚大叔居然懂兵器製造,你提問的樣子真是滑稽呢)
比安卡話語中淺淺的驚訝與揶揄融合得恰到好處,似乎對這位修長幹練的秘書能在炮彈的問題上插上幾句嘴略顯意外。
劉鼎一邊整理著桌上的圖紙,似是無意地盯著其中刻畫得尤為抽象的部分,略微含糊地回答道:
「哦,這算不得什麼,只是略知皮毛罷了。」
言及此處,他嘴角逸出一絲淺笑,垂下微闔的眼瞼,像藏住一片湖深處不起波瀾的落月,
「以前嘛,在兵工廠工作過,小小的技術員,算不得什麼大行家。」
話音剛落,比安卡眼中閃過一道亮光,追問道:
「哦?原來如此!你是奉天兵工廠出來的?
奉天兵工廠那麼厲害,能當一個技術員,也是頗為不易。
想不到少帥竟然捨得這樣的人才做秘書?當真是大材小用。」
她語帶好奇,在她潛意識裡,給人當秘書多是一些繁瑣活,更像是文科生幹的事。沒想到這劉鼎看著斯斯文文,居然也是和傻大黑粗的槍炮打交道的。
劉鼎神情微僵,表面卻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連忙笑道:
「不不不,我可不是奉天兵工廠的。比安卡小姐誤會了,我是南方人,以前也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工作。」
話音未落,他已經心念一轉,將話題不著痕跡地推向另一方向,
「倒是比安卡小姐這番設計,讓我大開眼界。請問說您手中這張圖紙,這炮彈的結構里,那塊錐形的金屬片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
他輕輕點了點那塊金屬片所在的位置,眼神偽裝成好奇而誠懇的模樣,語氣中加入了一絲虛假的興趣企圖轉移話鋒。
雖然張學良對他的身份心知肚明,但東北軍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尤其是一些在戰場上和赤軍交手後,損兵折將的軍官,一但知道他的身份,肯定會造成麻煩。
劉鼎很清楚,自己的底細萬萬不能隨意暴露,尤其是在張學良行宮這等特殊場合。
比安卡並未察覺劉鼎小動作中的含義,也沒興趣繼續打探他的來歷。
既然對方也是同行,那比安卡便能畫的簡略一些,講的深入一些。
只見比安卡悠然放下畫筆,眉眼間浮現一絲無法掩飾的職業自豪感,對他的提問微作停頓後便認真答道:
「首先,劉秘書,這可不是鐵,而是銅製的。這種炮彈啊,可不是普通的高爆彈,而是專門用來對付裝甲的破甲彈。」
接著,比安卡舉起畫筆,在圖紙上迅速圈出這塊金屬片的位置,
「這塊銅片可是它的核心設計,才構成了它的穿甲能力。這種獨特的形狀,配合炮彈內部的設計,實際上利用了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叫做空心聚能效應。空心聚能效應是……」
比安卡洋洋灑灑講了許多,劉鼎越聽越驚喜,也越聽越震撼。
他驚喜與比安卡原理講解的透徹,仿佛給他指明了一條新的方向。
知道了空心聚能效應和破甲彈基本構造,他有信心獨自研製出一款破甲彈,只不過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摸透背後的各種原理,整理出複雜的方程式。
而隨著比安卡將一個個需要耗費大量資源才能探索出了的方程和表格,毫無保留的列在白紙上,他只覺得自己搞出破甲彈的難度,也越來越低。
(這玩意造不得假,破甲彈相關段落全是正經論文上的研究數據,網絡公開資料,不涉密。
[1]耿世才.小口徑破甲彈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DOI:CNKI:CDMD:2.2010.097046.)
「我講一下當時我在阿爾特納武器製造公司時的試驗條件:用的是鈍化黑索金炸藥藥柱直徑50mm,錐孔直徑40mm、炸高20mm,藥型罩厚度為2mm。
錐角在30°~ 70°之間時,射流具有足夠的速度和質量。
錐角較大時,射流頭部速度較低,但射流質量較大,由於速度梯度小,使得射流短而粗,造成破甲深度下降但破孔直徑較大,且破甲穩定性較好;
錐角較小時,射流頭部速度較大,但射流質量較小,由於速度梯度較大,使得射流細又長,造成破甲深度較深但破孔直徑較小,且破甲穩定性差一些。
破甲彈或破甲戰鬥部藥形罩的錐角,通常在三十五度到六十度之間徘徊,中小口徑偏愛下限,大口徑偏愛上限,各有各的講究。
至於雙錐藥形罩,在裝藥直徑相同、罩高相等的前提下,小錐角小,射流頭部速度就快,利於開坑和提高破甲深度;大錐角大,利於繼續侵徹和提高後效,也是各有千秋。
只是當時受彈丸殼體空間所限,炸高僅有四十八點五毫米,根據這個尺寸,幾番試驗下來,姑且定錐角為四十二度……」
一番詳細解說下來,劉鼎徹底心服口服,比安卡不是什麼逞強的小姑娘,而是真的肚裡有貨的小科學家,比安卡越講解深入,他越是震驚比安卡知識儲備和年齡的反差。
等比安卡講解完藥型罩最優選型後,他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問道:「比安卡小姐,在下斗膽一問,不知令尊是如何教導出你這等天資卓越的奇女子的?」
很簡單,你先活上兩輩子,然後把兩輩子學的知識重疊起來,自然也有我這番能耐。
比安卡內心想著,卻不能真這樣說,只好謙虛地解釋:
「沃爾夫岡家族世受皇恩,族人多從事軍旅以報效皇帝,家父年輕時亦是如此。世界大戰結束,家父改以經營兵工廠為生。
小女子從小在工廠里長大,對造槍造炮什麼的,耳濡目染之下也產生了興趣。大概算是家學淵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