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張居正(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身死債消?哪有那麼容易,一切都是秋後算帳,人亡政息,身死族滅罷了。」

  張居正默然,「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

  【萬曆六年,皇帝的大婚改在二月舉行。萬曆大婚前幾日,李太后從和萬曆共居的乾清宮退居慈寧宮。

  萬曆大婚後,張居正兩次上疏請求回鄉葬父,態度堅決。萬曆皇帝終於准奏了,但因為不想離張居正太遠,限期兩月內趕回。

  在張居正啟程前兩天,萬曆在文華殿召見張居正面辭,萬曆說了很多,最後囑咐道,「先生,長途保重,到家勿過哀。」

  張居正十分感動,伏地嗚咽。自萬曆登基以來,他從未如此長時間的和張居正分離,此時的萬曆,感情是真摯的。

  張居正途經新鄭時,見到了高拱,兩個曾經的政敵,見面了很是唏噓,高拱已經病的不行了,說話也不清楚,兩人相見掩面而泣,感慨不已。】

  「最是無情帝王家啊。」

  「高拱快死了吧?徐階可還活著呢。」

  「野史里高拱死前好像還陰了張居正一手,寫了《病榻遺言》四卷,記述張居正勾結馮保陰奪首輔之位的經過,將張居正描述為陰險刻毒的人物,大罵張居正『又做師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看到這一段話的高拱也不淡定了,畢竟大家現在都活得好好的,想著「相逢一笑泯恩仇」,結果怎麼又鬧出這種事了。野史,絕對是野史!

  【萬曆六年六月,張居正回京後,他的權勢更甚,內閣雖然還有張四維和申時行,但兩人只是唯唯聽命,六部和督察院的長官全部都和張居正有私交,甚至就是張居正一手提拔的。

  張居正曾經希望穆宗皇帝實行獨裁政治,現在真正獨裁的便是他自己。

  而張居正並未意識到一點,十六歲的萬曆皇帝正在逐日長大,獨裁者和君主的對立,會逐漸演變為不可避免的衝突。

  然而,此時張居正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清丈田畝。

  孟子曾經說過,「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在田畝沒有清丈以前,人民的負擔不能公允,就是最大的不公。

  張居正為清丈一事發動了全部的政治力量,但仍然沒有成功。

  最大的原因在於,他要從勛貴手中,奪回負擔國稅的田土,這引起了莫大的爭議。

  輿論不說他得罪勛貴,而說他掊克小民,正如他當年裁汰秀才之時,輿論不說他改革學制,只說他不尊孔孟。

  而張居正清丈田畝時,也是抱著「苟利國家,生死以之」的信念,但事實上,這次的成效依舊很小。

  比如京冀魯地區,三分之一的田畝都集中在勛貴手中,這些田稅是一分都收不上來的。

  二百年來累積的政治勢力,不是張居正幾年時間可以摧毀的。】

  「哪有什麼辦法,只有殺!天街踏盡公卿骨!」

  【萬曆八年正月,張居正官居一品已有九年,吏部照例考滿加恩,張居正上疏辭免恩命,萬曆皇帝在日講中,向張居正承諾:「先生功大,朕無可為酬。」「只是看顧先生子、孫罷了。」

  正是這一年,十八歲的萬曆皇帝親耕耤田,已經到了親政的年紀了。

  明朝沒有攝政制度,但張居正可以視為攝政王。精明的張居正已經感覺到了危險的逐漸擴大,而危險的源頭正是萬曆皇帝。

  在明朝的政治體制設計下,沒人能當霍光、王莽、曹操,而以忠孝自負的張居正壓根沒有過分想法。

  張居正決定上疏請求歸政萬曆,自己致仕回鄉,他真誠的希望,萬曆能給他一個全身而退的機會。

  只是在這時,發生了一個意外。

  十八歲的萬曆皇帝,因為朝政都由張居正負責,課業也基本結束了,於是慢慢在宮裡內監的引導下,尋求娛樂。

  一次萬曆喝醉後回到乾清宮,酒醒以後,馮保已經將此事告訴了李太后。李太后也不多說,立刻將皇帝找來,見面就是一頓批評。

  最後李太后更是拿出了一本《漢書·霍光傳》,萬曆大驚,因為霍光可是廢過皇帝的人,他萬萬沒有想到李太后竟有廢帝的念頭。

  當然張居正不是霍光,他懇請李太后准許萬曆改過,李太后詔令張居正代筆為萬曆下《罪己詔》,張居正措辭十分嚴厲。

  正是這封罪己詔,令張居正和萬曆的關係出現了隔閡。


  在萬曆看來,這是一次鬥爭,李太后、馮保、張居正都成了自己的對手,而《罪己詔》是他失敗的印記,會逐日增加他的羞憤。

  萬曆九年,張居正五十七歲,在酷暑中,張居正病倒了。

  但在萬曆和百官一次次的慰留中,以及自己內心深處也確實戀權,在矛盾中,張居正只能抱著病軀掙扎前行,他沒有退休,一直堅持辦公。

  張居正的政治理想始終只有四個字——「富國強兵」。張居正在嘉靖年間,親眼看到過京城岌岌可危,韃靼的騎兵如洶湧的怒濤一樣,試圖吞噬這一座孤島。

  而經過張居正十餘年的努力,局勢已經逆轉了。

  到了歲末,張居正再次請求解職,而萬曆皇帝立馬下詔,賜坐蟒、蟒衣、晉太傅。

  在明朝,文臣加三公,大都是在死後追贈。而張居正,是第一個在生前加三公的。

  萬曆十年二月,張居正的病情更加嚴重,御醫認為是痔,於是進行割治,但是在割治後,張居正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臥床不起。張居正自己也知道,自己「精力已竭」,「不過行屍走肉而已」!

  在養病期間,他想起老師徐階的生日在九月二十,雖然時間還早,但他還是掙扎著親筆為徐階寫下壽序。

  後來徐階讀到這篇壽序時,張居正已經去世了。這個學生,向老師交出了一張答卷,也為自己的人生,作了最後的辭行。】

  「好一個鶴唳華亭徐閣老啊,熬死了多少人?看起來張居正都活不過他啊。」

  「呵,徐階,他家可是不亞於那些勛貴,傳言有田十八萬畝,諸子嗜利,奴僕多藉勢縱橫。張居正就沒拿他老師開刀嗎?」

  「徐階之使詐,不亞於嚴嵩,然後人多毀嵩而譽階,以階之詐計,為嵩而設。明無階,誰與黜嵩?」

  【萬曆十年六月初四,彗星從天空出現,蒼白的光芒如同死神懸掛在天空的帷幕。

  張居正一次次上疏,請求生還故里,他渴望著落葉歸根,然而張居正垂死的悲鳴,沒有打動萬曆皇帝。張居正在昏沉中,最後向萬曆皇帝推薦了可堪大任的官員。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終於將手中握了十六年的權力放下了。他相信萬曆皇帝之前的承諾,看顧自己的子孫。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得到張居正病逝的消息後,為之輟朝一天,給予張居正崇高的待遇: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500兩。】

  正當眾人鬆了一口氣,想著張居正的故事終於結尾,今日姑且再無事端之時,仍然有聲音從天幕中傳出。

  張居正也想看看自己的身後事到底如何,畢竟那是他勤勤懇懇教了十年的弟子。

  【但死亡並不能讓張居正的故事畫下句號。

  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台,表明了張居正的失寵。

  不久,馮保被逮捕抄家,查抄出金銀一百餘萬,珍寶無數。

  萬曆嘗到了抄家的滋味,他已經二十歲了,張居正、馮保、李太后只是一串噩夢,如今夢境消散,萬曆開始找回自我。

  萬曆將張居正十餘年辛勤編織的政治制度一條條推翻,每推翻一條,萬曆都會獲得勝利的快感。

  萬曆十一年三月,張居正身歿僅僅九個月,萬曆皇帝詔令,剝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文忠、所有的封賜。

  張居正病重時,半座天下都在為他祈福,而現在風勢一轉,所有的言官都在彈劾張居正。

  不久,多年前被張居正廢除的遼王次妃王氏鳴冤,說遼王府金寶萬計盡數被張居正私吞。

  萬曆十二年四月,萬曆皇帝下令查抄張居正,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在抄家的欽差還沒到江陵之前,荊州府以及江陵縣的長官便親自到張家封門,張家子女被困在府中,等到欽差到來,打開府門,餓死的已經有十餘口了。

  這次抄家共抄出黃金萬兩,白銀十餘萬,遠沒有世人想的那麼多。

  於是抄家的官吏重刑拷問,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不堪拷問,寫下血書後自縊而死;二子張嗣修被發配邊疆;三子張懋修怒憤至極,投井未死,絕食數日仍不死,被削籍為民。

  張居正十六年當政結下的仇怨,用子孫的血來洗淨了。

  張居正從未想到,萬曆皇帝所說的「看顧先生子孫」,就是這樣看顧的。

  後來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在萬曆十二年八月,萬曆皇帝朱翊鈞在都察院參劾張居正的奏疏中批示道:「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管制言官,蒙蔽我聰明。專權亂政,欺騙主上忘恩負義,謀劃國家不忠。本會斷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且免去全部法追論。」

  這時候的張居正一家,已經被抄家。張居正80歲的老母還是在首輔大學士申時行的請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10頃田地。

  而萬曆皇帝朱翊鈞這種一百八十度的態度轉變是他長久處於張居正約束下的發泄,同樣也是自己開始親政的基礎,推倒張居正,也就樹立了皇帝自己的權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