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逐鹿 第1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世之殘暴,遠邁桀、紂。始皇帝一生殺人無數,天道循環,或假二世以代天行誅,亦未可知。因果報應,可不慎歟!

  二世對群臣說:「先帝以咸陽朝廷太小,故而營建阿房宮。阿房宮未建成,遇上先帝駕崩,因此停其工程,修治驪山,安葬先帝。如今驪山大事已畢,棄置阿房宮未完成,是彰顯先帝舉事之過。」於是下令繼續營建阿房宮,徵調天下材官蹶張之士五萬人屯衛咸陽,令教他們射箭。

  咸陽匯集了天下各地進貢的狗馬寵物、珍禽異獸,養在苑囿之中,以供皇帝觀賞。這些狗馬禽獸每天消耗的豆類、小米、芻藁數量巨大,伺養官經過計算,咸陽的糧食已不足以支用,於是二世下令從郡縣調集豆類、小米和芻藁。給咸陽運送糧食、草料的官吏、百姓都要自帶口糧。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百姓不准食用這些糧食。

  法令、誅罰日益嚴苛,群臣人人自危,準備謀反的人越來越多。又修阿房宮、直道、馳道,賦斂越來越重,徭役沒有停止的時候。天下百姓活不下去了。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戍卒陳勝、吳廣在安徽蘄縣大澤鄉率先起義。

  陳勝,字涉,陽城人。吳廣,字叔,陽夏(音賈)人。陳勝年少時,曾為傭耕和一人為田主耕地。兩人在壟上休息時,陳勝悵恨良久,說:「如果富貴了,不要互相忘記。」那人笑道:「你為傭耕,哪裡來的富貴?」陳勝嘆道:「哎呀!燕雀哪知鴻鵠之志啊!」

  二世元年,秦朝徵發閭里左邊的青壯去戍守漁陽,即今北京密雲區十里堡鎮,陳勝、吳廣都在隊伍之中,分別擔任屯長。

  秦漢時期凡有徭役,先依次徵發七科卒。哪七科卒?一為有罪官吏;二為亡命者;三為贅婿;四為商賈;五為有市籍的商賈;六為父母有市籍的商賈;七為祖父母有市籍的商賈。古時生產力低下,農業是生存的基礎,如果人人都去經商了,那就沒人願意種地了,所以重農抑商。秦時貧民住在閭左,富人住在閭右;先徵發閭右的富人,如果不夠,再徵發閭左的窮人。

  當年七月,他們一行九百餘人走到安徽蘄縣大澤鄉時,剛好遇上大雨,道路不通,無法前行。一算日期,即使趕到漁陽,也後期了。依照秦律,失期當斬。陳勝、吳廣商量道:「如今逃亡是死,造反也是死;與其等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天下百姓為秦朝所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是少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以數次直言進諫的緣故,始皇帝使他到外面帶兵,如今聽說他無罪被二世殺了。百姓多聽說其賢明,不知究竟死了沒有。楚將項燕,數有功勞,愛護士卒,深受楚人愛戴。楚國被攻破後,他就沒有了音信,有的說他死了,有的說他逃亡了。如今果真以我們九百餘人之眾,詐稱是扶蘇、項燕的人馬,為天下率先舉義,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表示贊同。

  古人凡是起義之類的大事都要先行占卜,以問吉凶。因為造反是滅三族的罪,一旦走上這條路,便沒有回頭路了。

  兩人前去占卜,言辭隱約,但卜者已經知道他們的意圖了,說:「足下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業,只是足下問過鬼神嗎?」陳勝、吳廣一聽大喜,想假借鬼神起事,恍然大悟道:「這是教我先在眾人面前立威!」於是用丹砂在帛上寫下「陳勝王」三字,悄悄塞進別人所捕的魚的腹中。戍卒買魚煮了吃,得到魚腹中書,本就覺得很奇怪。陳勝又悄悄令吳廣到他們駐地旁邊的叢祠之中,夜裡點燃篝火,學著狐狸鳴叫,說「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夜晚聽到叫聲,都很驚恐!第二天,戍卒中間都竊竊私語,以目示陳勝、吳廣。

  陳勝見時機到了,便謀劃舉事。吳廣智謀不及陳勝,但他素來愛惜戍卒,戍卒都樂意為他所用。

  這一天,兩名押送他們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幾次三番地說要逃跑,意在激怒將尉,使他鞭笞、辱罵自己,以激怒眾人。那個將尉果然中計,提起鞭子就抽吳廣;又拔出劍來。吳廣瞅準時機,跳將起來,一把奪過劍,就將那將尉殺了。陳勝也加入戰鬥,合力將另一名將尉也殺了。然後,二人召集所有戍卒,開始攤牌,說:「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就算不斬,戍邊死的本來也是十分之六七。何況壯士不死則已,死就要立大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眾人都高呼:「敬受命令。」於是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部下,以順從民意。所有戍卒一律袒露右臂,建國號「大楚」。築壇盟誓,以兩尉首級祭告上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一舉攻克。然後收拾兵馬進攻蘄縣,蘄縣以城投降。於是陳勝令符離人葛嬰率兵奪取蘄縣以東,連拔銍、酇、苦、柘、譙五縣。陳勝、吳廣沿路招兵,等到了陳縣時,已經擁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將一千餘員,士卒數萬人。

  陳勝下令進攻陳縣。當時縣令、縣尉都不在,只有縣丞一人在,但此人頗為勇悍,與起義軍戰於譙門,義軍未能取勝;直到縣丞戰死,陳勝等才進入城中。

  秦朝實行郡縣制,每郡設置一名郡守、一名都尉、一名御史監,郡守為一郡行政長官,都尉掌管軍事,御史監掌管監獄訴訟。每縣設置一名縣令、一名縣丞、一名縣尉。縣丞為縣令之副,縣尉掌管治安。

  陳勝剛進陳縣,便有兩名賢人前來投靠他,一人叫張耳,一人叫陳余。

  張耳是大梁人,年少時,曾為「信陵君」魏無忌食客。後來因犯了律法,亡命在外,隻身游到外黃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