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沙丘之變 第6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世又遣使者去陽周殺蒙恬。口諭說:「卿之罪過多了。而卿弟蒙毅有大罪,連累於卿。」

  蒙恬道:「自我先人至子孫,為秦屢立戰功,外樹威信,至今已經三世了。如今臣帶兵三十餘萬,身雖被囚,其勢力足以背叛秦國,然而,雖知必死也要堅守節義而束手就擒,是不敢辱沒先人教誨,不敢忘記先主。昔日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周公旦背王朝見諸侯,終定天下。及成王病重時,周公旦自剪指甲沉於河中,說:『王年幼無知,是旦執政,如有罪殃,旦受其災難。』遂將禱詞記下來,藏於記府。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了。等到成王能治國理政了,有奸臣進言:『周公旦欲作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成王大怒,周公旦避難逃往楚國。後來成王閱覽記府文書,得到周公旦祈禱之詞,乃流淚道:『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遂殺了進讒言者,迎回周公旦。所以周書說:『凡事必須要與三卿、五大夫商量。』如今恬之宗族,世代沒有二心,而事情終究到了這個地步,勢必是孽臣作亂,自取衰落之道。周成王有過則改,重新振作,終使周朝大興;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最後身死國亡。臣以前說過:『有過則改,可以振作;察納諫言,可以覺醒。』明察三卿、五大夫之言,乃聖君之法。凡是臣所說的話,並非請求免罪,將以直諫而死,望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順從正道治國。」

  使者道:「臣受詔行刑於將軍,不敢以將軍之言奏報皇上。」

  蒙恬喟然長嘆道:「我對上天犯下什麼罪過,令我無罪而死?」過了很久,才緩緩說道:「恬之罪固然當死。我奉命築長城,從臨兆到遼東,築城挖塹一萬餘里,其中豈能不挖斷地脈?此乃恬之罪也。」說完,吞藥自殺。

  嗟乎!蒙氏一族,三代良將,累世功勳,只因蒙毅奉旨法辦趙高而遺大禍。蒙毅奉旨還禱山川,未能參與立嗣。蒙恬手握重兵,威震天下,洞達人情,既疑詔書有詐,何不扣留使者,嚴刑拷問,不怕他不吐出實情。卻固守臣節,束手就擒,寄生命於未知,不亦愚乎?反不如嫪毐一中涓矣。豈不知詔書乃人所書,明君可為,邪臣亦可為。身陷囹圄,尚欲以節義感動劊子手,又何其幼稚。臨死不知罪過,自思良久,乃歸咎於築長城絕地脈,絲毫不以天下蒼生為念,其死固已宜也。

  二世元年,冬十月,大赦天下。是年二世剛滿二十一歲。以趙高為郎中令,侍從於左右,掌管宮廷衛戍、中樞要務,成為他最親近的人。

  二世與趙高謀劃道:「朕年少,剛即位,百姓未歸心。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強大,威服海外。如今安適不去巡行,會被認為是軟弱,不能臣服天下。」

  元年春,二世東巡郡縣,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德和郎中令趙高等隨駕。御駕抵達碣石後,折而向南,沿海南下,抵達浙江會稽山,再次在秦始皇所刻石碑上刻文記功,旁邊署上隨駕大臣姓名。然後又折回北上,一直到達遼東才迴鑾。

  夏四月,二世返回咸陽。

  一日,二世閒暇無事,便召趙高謀事。二世說:「人生於世間,如同駕駛六驥馳過縫隙一樣短暫。我既已君臨天下,想要全部滿足耳目口鼻的嗜好,無限滿足心中的欲望,安定宗廟,娛樂萬民,永遠擁有天下,終盡天年,這樣可行嗎?」

  趙高一聽,連忙恭維道:「這正是賢主所能做到而昏亂之主所禁止的事呀!雖然如此,還是有所不可!臣不敢避斧鉞之誅,請聽臣道來:

  「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都有所懷疑。諸公子皆為陛下兄長,大臣又是先帝設置的,如今陛下剛剛繼位,他們心裡都怏怏不服。高素來卑賤,幸蒙陛下稱譽舉薦,令我官居上位,管領中宮之事,大臣們只是表面順從臣。臣擔心日後大臣會謀反。臣戰戰慄栗,唯恐不能善終,陛下又怎能享受適才所言的快樂呢?」

  二世問:「該怎麼辦?」

  趙高道:「陛下嚴法酷刑,令有罪者互相連坐,誅滅大臣及宗室;然後收養起用遺民,使窮者富裕,賤者尊貴。盡數罷免先帝舊臣,換成陛下親信的臣子。如此則陰德歸於陛下,隱患去除而奸謀堵塞,群臣莫不沾染恩澤,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樂了!沒有比這更高明的主意了。」

  二世認為趙高的建議有理。於是更改律法,務求刻深。諸公子及群臣有罪,就交給趙高審問定罪。於是秦朝公子十二人被殺死於咸陽,十名公主被凌遲處死於杜縣,其財產全部沒收入官府。相連坐者不計其數。

  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關押在內廷,最後議定他們的罪行。二世遣使對將閭說:「公子不守臣道,其罪當死,官吏依法治罪。」

  將閭道:「朝廷之禮,我未嘗敢不聽從賓贊;廊廟之位,我未嘗敢失去禮節;受命應對,我未嘗言辭失當,何為不守臣道?希望聽到我的罪行而死。」

  使者道:「臣不曾參與謀劃,只是奉詔行事。」將閭仰天大呼三聲:「天啊!」說「我無罪!」兄弟三人都流著淚拔劍自殺。秦國宗室震驚!

  公子高想逃跑,又怕二世搜捕他的家人,於是上書道:「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御府之衣,臣得到賞賜;中廄寶馬,臣得到賞賜,臣應當追隨先帝於地下而不能,作為人子不孝,作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沒有理由活在世上,臣請求追隨先帝而死,希望葬我於驪山腳下。望皇帝哀憐我!」

  信遞上去後,二世大悅!召來趙高,將信拿給他看,說:「這是不是太急了點?」趙高道:「現在大臣擔心被殺還來不及,還能謀什麼反!」二世同意了公子高的請求,賜錢十萬,將其安葬於驪山之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