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沙丘之變 第5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世又遣使者去陽周殺蒙恬。口諭說:「卿之罪過多了。而卿弟蒙毅有大罪,連累於卿。」

  蒙恬道:「自我先人至子孫,為秦屢立戰功,外樹威信,至今已經三世了。如今臣帶兵三十餘萬,身雖被囚,其勢力足以背叛秦國,然而,雖知必死也要堅守節義而束手就擒,是不敢辱沒先人教誨,不敢忘記先主。昔日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周公旦背王朝見諸侯,終定天下。及成王病重時,周公旦自剪指甲沉於河中,說:『王年幼無知,是旦執政,如有罪殃,旦受其災難。』遂將禱詞記下來,藏於記府。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了。等到成王能治國理政了,有奸臣進言:『周公旦欲作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成王大怒,周公旦避難逃往楚國。後來成王閱覽記府文書,得到周公旦祈禱之詞,乃流淚道:『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遂殺了進讒言者,迎回周公旦。所以周書說:『凡事必須要與三卿、五大夫商量。』如今恬之宗族,世代沒有二心,而事情終究到了這個地步,勢必是孽臣作亂,自取衰落之道。周成王有過則改,重新振作,終使周朝大興;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最後身死國亡。臣以前說過:『有過則改,可以振作;察納諫言,可以覺醒。』明察三卿、五大夫之言,乃聖君之法。凡是臣所說的話,並非請求免罪,將以直諫而死,望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順從正道治國。」

  使者道:「臣受詔行刑於將軍,不敢以將軍之言奏報皇上。」

  蒙恬喟然長嘆道:「我對上天犯下什麼罪過,令我無罪而死?」過了很久,才緩緩說道:「恬之罪固然當死。我奉命築長城,從臨兆到遼東,築城挖塹一萬餘里,其中豈能不挖斷地脈?此乃恬之罪也。」說完,吞藥自殺。

  使者趕到上郡,扶蘇開啟詔書一看,頓時如五雷轟頂!不由得哭起來。也不鑑別詔書真假,轉入內室,就準備拔劍自刎。蒙恬連忙止住扶蘇,說:「陛下巡遊在外,未立太子,令臣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邊關,公子為監軍,此乃天下之重任。如今派一名使者前來,公子就要自殺,怎知其中不是欺詐?請公子再次上疏請示陛下,如果回復還是賜死,再死也不遲。」此時,使者數次催促扶蘇快自殺。扶蘇為人仁孝,說:「父皇賜子死,還怎麼再請示!」於是自刎。

  蒙恬知道詔書有假,不肯自殺,使者就將他關押在上郡陽周邑監獄,另置李斯舍人為護軍都尉。

  可見扶蘇並非剛毅勇武之人,太過愚忠。扶蘇既有長子之尊,又有蒙恬三十萬大軍保駕,如果率軍回咸陽,大事可傳檄而定。

  使者回來報告後,胡亥、李斯、趙高三人大喜。此時,御駕已經到達代郡了。他們要從九原走直道回咸陽。直道是蒙恬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築的。胡亥聽說扶蘇已死,就準備放過蒙恬,不料,蒙毅卻在此時禱祀山川回來了。趙高見到蒙毅,既想報昔日之仇,又擔心蒙氏再度貴幸而執掌朝政,就想滅了蒙氏,於是對胡亥說:「臣聽說先主很久就想舉賢立太子了,蒙毅一直從中阻諫,說『不可』。若知道賢能而不立,就是不忠而迷惑主上。以臣愚意,不如將蒙毅殺了。」於是,胡亥就將蒙毅關在代縣。

  御駕從井陘向九原前進。當時正值七月,暑熱未盡,沒過多久,秦始皇的屍體就發臭了。幾人為了亂人耳目,就令從官載了一石鮑魚在車上,以亂其臭。

  御駕回到咸陽後,才開始為秦始皇發喪,胡亥順利繼位為帝,是為秦二世。

  九月,將秦始皇葬於驪山陵。

  秦始皇自繼位後,就開始開鑿驪山陵。等到他兼併天下,被遣送到驪山修陵的民夫就有七十餘萬。驪山陵規模宏大,墳高五十餘丈,方圓五里有餘,泉水為之改向。墓冢向下穿過三層泉水,用銅鑄為棺槨。離宮別館、百官和各種奇器、珍寶充滿冢中。令能工巧匠製造機弩箭,若有掘墓者走近,就會觸動機關被射殺。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利用機械力使之流動灌注;用黃金鑄成鳧雁。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川土地。以人魚膏為蠟燭,估計很久都不會滅。總之。珍寶之多,機械之奇,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數。秦二世說:「先帝後宮的姬妾沒有子女的,放出宮不合適。」於是下令全部殉葬,死的人很多。

  既已下葬,又有人說:「墓內的機關都是工匠們製作的,墓內的珍寶他們都知道。如果他們私下設置了第二重機關,等到出去之後,告訴了外人,墓中機密就會泄漏。」於是等送終大事辦完後,就關閉了墓中神道,又關閉陵墓外門,將所有營建陵墓的能工巧匠全部關閉於墓中,沒有一人逃出來。又在墳上種上草木,就像山一樣。

  趙高於二世有擁立之功,因此更加親近了。趙高念念不忘加害蒙恬兄弟,日夜在二世面前詆毀他們;又暗中求其罪證,彈劾二人。二世動心了。

  二世兄長之子公子嬰諫道:「臣聽說趙王遷殺良臣李牧而用顏聚,燕王喜陰用荊軻之謀而背秦之約,齊王建殺故世忠臣而用後勝之議,此三君皆因此而亡國,殃及自身。蒙氏,秦朝大臣謀士,陛下想一旦棄去,臣竊以為不可。臣聽說『謀慮淺短者不可以治國,一已之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沒有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散。」

  二世不聽,遣御史曲宮乘傳車去代郡殺蒙毅。口諭說:「先主欲立太子而卿諫阻,如今丞相以卿為臣不忠,罪及宗族,朕不忍心,乃賜卿死,這已是很幸運了。卿自己考慮。」

  蒙毅道:「認為臣不明白先主的心意,臣年少時就侍候先主,順從先主心意而得寵,直到先主駕崩,可謂深知先主心意了。認為臣不知太子之能,先主巡遊,唯有太子隨駕,輾轉天下,寵信遠過諸公子,臣沒有什麼懷疑了。先主選拔、冊立太子,是多年考察的結果,臣還敢以何言相諫?還敢有什麼謀慮?臣不敢粉飾言辭以避死,只怕辱及先主名聲,希望大夫詳查,讓臣死於罪行屬實。何況順勢成全他人,是道義所推崇的;刑殺,是道義的終止。昔日,秦穆公以三良陪葬,以非其罪而懲罰百里奚,所以他的諡號叫『繆公』。秦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四君皆有大錯,被天下非議,在諸侯中聲名狼藉。所以說:『以道治天下者,不殺無罪之人,也不懲罰無辜之民。』希望大夫留意。」使者清楚胡亥的旨意,不聽蒙毅申訴,就將他殺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