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沙丘之變 第4節
李斯到了秦國後,正值莊襄王駕崩,遂投在丞相呂不韋門下為舍人。呂不韋見他賢能,便舉薦給秦王嬴政。於是李斯遊說秦王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因此得到重用。在後來的秦滅六國戰爭中,他積極為秦王出謀劃策,暗遣辯士攜帶金玉寶貨離間六國君臣,不從者則殺之;秦王又遣良將率兵跟隨其後,以武力為威脅,故六國相繼瓦解,為統一大業起了重要作用。而他也因此位極人臣。長子李由為三川守,所有兒子都娶秦國公主,所有女兒都嫁秦國公子,李氏一族,貴盛天下。
李斯為人深沉有遠略,見識深邃,富有才能,有強烈的功名心,類似文種一樣的人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智商超群,情商平庸。其情商與趙高相比,就差得遠了。趙高正是看中了他的功利心,所以才以個人前途去打動他。
當然,李斯也不是那麼容易被說服的。他聽完趙高的「五問」後,說:「這五樣我都不及蒙恬,而君為何詰問得如此之深刻?」
趙高道:「高本為內庭雜役,僥倖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曾見到秦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傳爵位至第二代的,最終都被誅殺。始皇帝二十餘子,此皆君侯所知。長子剛強堅毅,英勇威武,深孚眾望,善於激勵士氣,繼位後必然任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能懷揣通侯之印而榮歸故里,這已經很明顯了。高受詔教授胡亥,使之學法律數年了,未嘗見有過失。他仁慈篤厚,輕財愛士,明辨於心而詘於口,秦之諸公子未有及他者,可以繼位為君。君侯可先考慮,然後決定。」
李斯道:「趕緊回到你的位置上去!斯奉主上之詔,聽天由命,沒有什麼可考慮決定的。」
趙高道:「安可以轉為危,危可以轉為安。安危不定,何以成為尊貴而有權勢的人?」
李斯道:「斯乃上蔡閭巷一介布衣,僥倖被皇上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尊位厚祿,故將國家的存亡安危託付於臣,我豈能辜負!忠臣可以不避死以盡節,孝子不以勤勞而有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君勿復言,使斯獲罪於先皇。」
趙高並不理會,繼續說道:「我聽說聖人變化無常,趨向變化而順從時宜,見事之末節而知其根本,觀事之主旨而知其歸途,此乃事物固有之性,哪有永久不變的?方今天下之大權、命運皆懸於胡亥之手,高能實現志願。何況從外製中叫迷惑,從下制上叫叛亂。所以秋霜降下則花草凋零,冰消水動則萬物復甦,這是必然結果,君侯為何到現在都看不透呢?」
李斯道:「我聽說晉獻公廢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公兄弟爭位,身死被戮;紂王殺親戚,不聽勸諫,國為丘墟,社稷傾覆:此三者違背天意,使宗廟得不到血食。我李斯尚且是人,人道守順,豈能謀逆!」
趙高道:「上下齊心,可以長久;內外如一,事無表里。君侯聽臣之計,可保長久封侯,世世稱孤,必然有王子喬、赤松子的壽數,孔子、墨子的智慧。如今放棄這個機會,就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寒心。高明的人可以轉禍為福,君侯作何選擇?」
李斯既想忠於秦始皇,又不想丟失高官厚祿,因此被趙高擠得左右為難,於是仰天長嘆,垂淚道:「哎呀!偏偏遭此亂世,既不能死,又怎樣托寄生命!」選擇聽從趙高的。
趙高大喜,回報胡亥道:「臣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丞相怎敢不奉命!」於是三人開始謀劃篡位之事。
趙高兩面三刀,運籌中樞,如布棋子。他先搖舌鼓唇,說服胡亥;再假借胡亥之名,連蒙帶騙,利害兼施,逼迫李斯。他雖是此事的始作俑者,但李斯卻成了名符其實的幫凶。
秦始皇突然駕崩,國無太子,身為左丞相的李斯便是當時最高的行政長官,隨駕眾臣和軍隊都要聽他的。此時最要緊的就是立即向扶蘇發去秦始皇遺詔,讓蒙恬率兵保護他回咸陽即皇帝位,同時詔告天下。那麼權力交接就會平穩過渡。但李斯只知封鎖消息,不知權變,於是就形成了一個「信息孤島」,與隨駕軍隊、朝廷、天下不通消息,身為近侍的趙高就成了最高權力者,他的陰謀詭計才得以生根發芽。李斯自從登上趙高賊船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他日後的悲慘下場!此事的關鍵就在於——敢於捅破秦始皇駕崩的窗戶紙!只要當時李斯高呼一聲:「始皇帝駕崩了!」這件事就見陽光了,趙高的陰謀也就破產了。設若易之以張良、陳平等輩,趙高之謀,又安能得逞哉!
言歸正傳。於是李斯與趙高、胡亥等人陰謀矯詔篡位。李斯詐稱受秦始皇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又賜一道詔書給扶蘇和蒙恬。詔書曰: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此詔是李斯以秦始皇的口氣寫的。大意是說,朕巡遊天下,祭祀名山諸神,是為了延長壽命。扶蘇和蒙恬率兵數十萬屯守邊關,已經十餘年了,沒有尺寸之功,扶蘇反而上書誹謗我的所為。是因為他未被立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不孝,賜劍自盡。將軍蒙恬知道扶蘇的陰謀,卻不匡正,為臣不忠,也賜死,將兵馬交付裨將王離。
王離乃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翦、賁皆秦之名將。
詔書寫好後,胡亥蓋上玉璽,交給親信送往上郡。
相傳這方玉璽乃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楚國和氏璧製成,並親手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李斯為人深沉有遠略,見識深邃,富有才能,有強烈的功名心,類似文種一樣的人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智商超群,情商平庸。其情商與趙高相比,就差得遠了。趙高正是看中了他的功利心,所以才以個人前途去打動他。
當然,李斯也不是那麼容易被說服的。他聽完趙高的「五問」後,說:「這五樣我都不及蒙恬,而君為何詰問得如此之深刻?」
趙高道:「高本為內庭雜役,僥倖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曾見到秦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傳爵位至第二代的,最終都被誅殺。始皇帝二十餘子,此皆君侯所知。長子剛強堅毅,英勇威武,深孚眾望,善於激勵士氣,繼位後必然任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能懷揣通侯之印而榮歸故里,這已經很明顯了。高受詔教授胡亥,使之學法律數年了,未嘗見有過失。他仁慈篤厚,輕財愛士,明辨於心而詘於口,秦之諸公子未有及他者,可以繼位為君。君侯可先考慮,然後決定。」
李斯道:「趕緊回到你的位置上去!斯奉主上之詔,聽天由命,沒有什麼可考慮決定的。」
趙高道:「安可以轉為危,危可以轉為安。安危不定,何以成為尊貴而有權勢的人?」
李斯道:「斯乃上蔡閭巷一介布衣,僥倖被皇上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尊位厚祿,故將國家的存亡安危託付於臣,我豈能辜負!忠臣可以不避死以盡節,孝子不以勤勞而有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君勿復言,使斯獲罪於先皇。」
趙高並不理會,繼續說道:「我聽說聖人變化無常,趨向變化而順從時宜,見事之末節而知其根本,觀事之主旨而知其歸途,此乃事物固有之性,哪有永久不變的?方今天下之大權、命運皆懸於胡亥之手,高能實現志願。何況從外製中叫迷惑,從下制上叫叛亂。所以秋霜降下則花草凋零,冰消水動則萬物復甦,這是必然結果,君侯為何到現在都看不透呢?」
李斯道:「我聽說晉獻公廢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公兄弟爭位,身死被戮;紂王殺親戚,不聽勸諫,國為丘墟,社稷傾覆:此三者違背天意,使宗廟得不到血食。我李斯尚且是人,人道守順,豈能謀逆!」
趙高道:「上下齊心,可以長久;內外如一,事無表里。君侯聽臣之計,可保長久封侯,世世稱孤,必然有王子喬、赤松子的壽數,孔子、墨子的智慧。如今放棄這個機會,就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寒心。高明的人可以轉禍為福,君侯作何選擇?」
李斯既想忠於秦始皇,又不想丟失高官厚祿,因此被趙高擠得左右為難,於是仰天長嘆,垂淚道:「哎呀!偏偏遭此亂世,既不能死,又怎樣托寄生命!」選擇聽從趙高的。
趙高大喜,回報胡亥道:「臣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丞相怎敢不奉命!」於是三人開始謀劃篡位之事。
趙高兩面三刀,運籌中樞,如布棋子。他先搖舌鼓唇,說服胡亥;再假借胡亥之名,連蒙帶騙,利害兼施,逼迫李斯。他雖是此事的始作俑者,但李斯卻成了名符其實的幫凶。
秦始皇突然駕崩,國無太子,身為左丞相的李斯便是當時最高的行政長官,隨駕眾臣和軍隊都要聽他的。此時最要緊的就是立即向扶蘇發去秦始皇遺詔,讓蒙恬率兵保護他回咸陽即皇帝位,同時詔告天下。那麼權力交接就會平穩過渡。但李斯只知封鎖消息,不知權變,於是就形成了一個「信息孤島」,與隨駕軍隊、朝廷、天下不通消息,身為近侍的趙高就成了最高權力者,他的陰謀詭計才得以生根發芽。李斯自從登上趙高賊船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他日後的悲慘下場!此事的關鍵就在於——敢於捅破秦始皇駕崩的窗戶紙!只要當時李斯高呼一聲:「始皇帝駕崩了!」這件事就見陽光了,趙高的陰謀也就破產了。設若易之以張良、陳平等輩,趙高之謀,又安能得逞哉!
言歸正傳。於是李斯與趙高、胡亥等人陰謀矯詔篡位。李斯詐稱受秦始皇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又賜一道詔書給扶蘇和蒙恬。詔書曰: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此詔是李斯以秦始皇的口氣寫的。大意是說,朕巡遊天下,祭祀名山諸神,是為了延長壽命。扶蘇和蒙恬率兵數十萬屯守邊關,已經十餘年了,沒有尺寸之功,扶蘇反而上書誹謗我的所為。是因為他未被立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不孝,賜劍自盡。將軍蒙恬知道扶蘇的陰謀,卻不匡正,為臣不忠,也賜死,將兵馬交付裨將王離。
王離乃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翦、賁皆秦之名將。
詔書寫好後,胡亥蓋上玉璽,交給親信送往上郡。
相傳這方玉璽乃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楚國和氏璧製成,並親手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