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打出團結價值
下洪沙,勃固城。
位於勃固河東岸。
勃固山脈東西兩麓的勃固河、密馬加河流過勃固郡,在大光匯合成大光河。
最後注入馬都八海灣。
勃固城也繼而是馬都八、大光之後,洪沙瓦底最繁盛的地方。
四百年前,蒲甘王朝崩潰陷落。
馬都八的伐麗流和勃固的多羅跋結盟聯姻,聯合驅逐洪沙族勢力離開下洪沙。
伐麗流殺死多羅跋,成為孟族的王。
然後又被外孫殺死,孟族六易其王后,遷都勃固方才穩定。
藉助商貿,勃固一時繁盛,修廟建塔。
一度成為洪沙瓦底最大的城,風上之地的宗教聖地。
勃固城外兩里,最富盛名的瑞達良寺院。
一群洪沙人匆匆抵達。
寺院外的洪沙士兵卸下兵器,放人進寺。
別岱蘊從滑竿下來。
在沙彌的帶領下,向七百年前的臥佛和洪沙最高的瑞摩都佛塔叩拜上香。
佛塔下,一位洪沙侯王正製作拌茶,安坐等候。
別岱蘊上前入座,認真打量對面之人。
平達力的沙林總督,莽白表妹夫和卑謬侯昂山。
平達力時以粗勇聞名。
背叛莽溫,投靠莽白後,附庸風雅,包起檳榔,拌起拌茶來。
昂山將混合發酵茶葉、炸洋蔥、芝麻、炒豆子的茶水攪拌一番。
點了兩滴香油,倒出一杯,遞給別岱蘊。
別岱蘊接過拌茶,抿了一口,面色沉重:
「明國太子不想締結和平,根本不打算放過我們。」
昂山臉色也很陰沉:
「他剛剛一把火燒了同古,覆滅十萬大軍,換成誰也不會輕鬆停步。」
「現在只有靠莽白說的代清固倫了。」
別岱蘊搖搖頭:「指不上他們。」
「馬上就要到漢人的春節,再過三個月,雨水就會多起來,天氣也會熱起來。」
「中土的大軍根本進不了洪沙瓦底。」
昂山心情煩躁,連飲兩杯拌茶,也不咀嚼,囫圇吞進腹中。
「明國太子為什麼不停戰,我們都答應給他黃金和稻米了!」
「他難道真想在洪沙瓦底安家,不回中土了?」
別岱蘊回道:「莽白說過。」
「明國太子胃口比大象還大,想要所有東西。」
「他料定莽白兵敗後,下洪沙會亂起來,想要能穩定提供糧食的下洪沙。」
「他用僕從軍洪沙人,徵用俘虜,根本不擔心損失。」
「你帶來多少兵?」
昂山任卑謬侯,在卑謬駐防。
莽白帶著十多萬大軍在錫唐河谷圍殺明國太子。
他就帶著水師和兩萬陸軍守在沙林卑謬。
昂山悶聲開口:「只有一萬兵馬。」
別岱蘊愕然:「跑了那麼多?」
「你軍中不都是阿赫木旦,應該不會被明國太子和僧侶們所輕易引誘背叛。」
「跑的應該是那些奴隸和阿台啊。」
阿台農民多是非洪沙族人,耕種的土地也是沒河水灌溉的山林。
別岱蘊不奇怪聽到大軍慘敗,阿台跑回山區。
但阿赫木旦作為洪沙族人,王室們的奴僕,稅少有地。
理應不會因為多份土地少點稅,就冒著殺頭的風險逃跑。
昂山咬牙切齒:「是那些從上洪沙跑來的王公貴族。」
「因為明國太子的收刮和教育,跑來投奔莽白。」
「結果又因為莽白兵敗身死,帶著他們的奴僕又跑回阿瓦,投奔老蒲甘侯去了。」
別岱蘊一時無言。
任誰聽說明國太子以一萬兵馬大敗十幾萬大軍。
都會心生恐懼。
白文選兩千明軍打到阿瓦城,平達力都想開城投降了。
朱慈煊有兩三萬明軍,數萬洪沙俘虜。
誰不害怕,誰不想投降!
一萬斤黃金和每年五千萬斤大米,真的是竭盡下洪沙各貴族的家財。
但明國太子根本不讓他們投降。
沉默良久,別岱蘊開口:
「束手開城,投降明國,只保一條命如何?」
昂山猛然抬首,狐疑的掃視別岱蘊一番。
「你捨得你的侯王之位,我可捨不得。」
「別說我,就是那些貴族們也捨不得放棄剛得手的土地。」
「那些逃回阿瓦的,都是後來才投奔莽白的,沒資格參與瓜分孟族人的土地。」
昂山恨恨道:「真束手投降。」
「土地金銀全部都交給明國太子,留條命持戒出家。」
「那還不如帶些財貨,去麻六甲和阿拉干,做個富家翁。」
昂山指了指佛塔山下的勃固王宮:
「要想我束手就擒,等明國太子攻下勃固再說。」
「有著歐洲人的火炮火銃,我守上半年,等代清固倫南下,又何妨。」
別岱蘊再次沉默許久,方才開口:
「你在錫唐河邊,收攏了多少潰兵。」
昂山眼神莫名,緩緩道:「兩萬。」
他本在卑謬郡。
卑謬郡作為上下洪沙的中間要道。
有大金沙江,第一時間就會面對明軍。
而位於勃固山脈西側,東吁郡的明國太子也能輕鬆翻越勃固山攻打卑謬。
所以他帶著軍隊南下勃固,收攏潰軍,加大手中籌碼。
軍隊城外駐紮,並請別岱蘊出城商談。
別岱蘊輕嘆一口氣:「足夠了,城中還有小萬人。」
「加上水師,勃固城足足有近五萬兵馬。」
「明國太子之所以不接受我們投降稱臣,就是覺得我們洪沙人弱小,沒資格談判。」
「只要守上一兩個月,讓明國太子意識到不付出代價,拿不下勃固大光。」
「打出團結價值,明國太子自然就會低下他高貴的頭顱。」
別岱蘊將瓷杯中的拌茶一飲而盡。
「勃固城交給你,我去馬都八。」
「不能讓暹羅的軍隊進入下洪沙,否則他們會幫明國圍城半年乃至一年。」
「讓我們彈盡糧絕,他們絕對很願意幹這事。」
昂山有些欣喜:「當真?」
別岱蘊點點頭:「我帶走兩千兵馬。」
昂山大方道:「我從卑謬帶來不少糧食和財貨,勃固城的府庫,你帶走一半去。」
別岱蘊也不推辭。
敲定下午走後,就讓昂山軍隊接管勃固城。
別岱蘊坐在滑竿的躺椅上,離開瑞達良寺院。
「大人,你是莽白冊封的勃固侯,就這麼放棄你的封邑嗎?」
有親信詢問出聲。
別岱蘊搖了搖頭:「勃固是座大城。」
「但也是四戰之地。」
「昔日莽瑞體得到勃固,與東吁連接一片,可北望阿瓦,西進阿拉干。」
「如今明國太子也能四面來攻。」
「而且,」
別岱蘊敲了敲竹竿:
「莽白屠戮孟族,這裡是孟族的王都。」
「得到明國太子大敗莽白的消息,他們會立即起兵造反。」
偏頭看向親信,別岱蘊連續說道:
「撣族人以前是大明的阿瓦宣慰司,孟族人是大明的大古剌宣慰司。」
「被我們洪沙族統治,他們更願意被明國統治。」
「那時候連勃固城內的孟族人也會異動起來。」
「東吁四代雄主,耗盡氣運,第五代的平達力莽溫莽白,還有這昂山,都是無能庸人,眼界低下。」
親信想了想,詢問道:
「大人,馬都八就能守住嗎?」
別岱蘊搖頭:「也守不住。」
「哪怕有荷蘭人的支持,也擋不住朱慈煊。」
「只有抗上兩三個月,打出團結價值,等到雨季,讓明國太子允許我俯首投降就行了。」
去麻六甲做個富家翁?
沒兵沒權,不過是去做豬,任人宰割。
那些蘇丹王,看著金銀的份上,也能吃吃豬肉的。
位於勃固河東岸。
勃固山脈東西兩麓的勃固河、密馬加河流過勃固郡,在大光匯合成大光河。
最後注入馬都八海灣。
勃固城也繼而是馬都八、大光之後,洪沙瓦底最繁盛的地方。
四百年前,蒲甘王朝崩潰陷落。
馬都八的伐麗流和勃固的多羅跋結盟聯姻,聯合驅逐洪沙族勢力離開下洪沙。
伐麗流殺死多羅跋,成為孟族的王。
然後又被外孫殺死,孟族六易其王后,遷都勃固方才穩定。
藉助商貿,勃固一時繁盛,修廟建塔。
一度成為洪沙瓦底最大的城,風上之地的宗教聖地。
勃固城外兩里,最富盛名的瑞達良寺院。
一群洪沙人匆匆抵達。
寺院外的洪沙士兵卸下兵器,放人進寺。
別岱蘊從滑竿下來。
在沙彌的帶領下,向七百年前的臥佛和洪沙最高的瑞摩都佛塔叩拜上香。
佛塔下,一位洪沙侯王正製作拌茶,安坐等候。
別岱蘊上前入座,認真打量對面之人。
平達力的沙林總督,莽白表妹夫和卑謬侯昂山。
平達力時以粗勇聞名。
背叛莽溫,投靠莽白後,附庸風雅,包起檳榔,拌起拌茶來。
昂山將混合發酵茶葉、炸洋蔥、芝麻、炒豆子的茶水攪拌一番。
點了兩滴香油,倒出一杯,遞給別岱蘊。
別岱蘊接過拌茶,抿了一口,面色沉重:
「明國太子不想締結和平,根本不打算放過我們。」
昂山臉色也很陰沉:
「他剛剛一把火燒了同古,覆滅十萬大軍,換成誰也不會輕鬆停步。」
「現在只有靠莽白說的代清固倫了。」
別岱蘊搖搖頭:「指不上他們。」
「馬上就要到漢人的春節,再過三個月,雨水就會多起來,天氣也會熱起來。」
「中土的大軍根本進不了洪沙瓦底。」
昂山心情煩躁,連飲兩杯拌茶,也不咀嚼,囫圇吞進腹中。
「明國太子為什麼不停戰,我們都答應給他黃金和稻米了!」
「他難道真想在洪沙瓦底安家,不回中土了?」
別岱蘊回道:「莽白說過。」
「明國太子胃口比大象還大,想要所有東西。」
「他料定莽白兵敗後,下洪沙會亂起來,想要能穩定提供糧食的下洪沙。」
「他用僕從軍洪沙人,徵用俘虜,根本不擔心損失。」
「你帶來多少兵?」
昂山任卑謬侯,在卑謬駐防。
莽白帶著十多萬大軍在錫唐河谷圍殺明國太子。
他就帶著水師和兩萬陸軍守在沙林卑謬。
昂山悶聲開口:「只有一萬兵馬。」
別岱蘊愕然:「跑了那麼多?」
「你軍中不都是阿赫木旦,應該不會被明國太子和僧侶們所輕易引誘背叛。」
「跑的應該是那些奴隸和阿台啊。」
阿台農民多是非洪沙族人,耕種的土地也是沒河水灌溉的山林。
別岱蘊不奇怪聽到大軍慘敗,阿台跑回山區。
但阿赫木旦作為洪沙族人,王室們的奴僕,稅少有地。
理應不會因為多份土地少點稅,就冒著殺頭的風險逃跑。
昂山咬牙切齒:「是那些從上洪沙跑來的王公貴族。」
「因為明國太子的收刮和教育,跑來投奔莽白。」
「結果又因為莽白兵敗身死,帶著他們的奴僕又跑回阿瓦,投奔老蒲甘侯去了。」
別岱蘊一時無言。
任誰聽說明國太子以一萬兵馬大敗十幾萬大軍。
都會心生恐懼。
白文選兩千明軍打到阿瓦城,平達力都想開城投降了。
朱慈煊有兩三萬明軍,數萬洪沙俘虜。
誰不害怕,誰不想投降!
一萬斤黃金和每年五千萬斤大米,真的是竭盡下洪沙各貴族的家財。
但明國太子根本不讓他們投降。
沉默良久,別岱蘊開口:
「束手開城,投降明國,只保一條命如何?」
昂山猛然抬首,狐疑的掃視別岱蘊一番。
「你捨得你的侯王之位,我可捨不得。」
「別說我,就是那些貴族們也捨不得放棄剛得手的土地。」
「那些逃回阿瓦的,都是後來才投奔莽白的,沒資格參與瓜分孟族人的土地。」
昂山恨恨道:「真束手投降。」
「土地金銀全部都交給明國太子,留條命持戒出家。」
「那還不如帶些財貨,去麻六甲和阿拉干,做個富家翁。」
昂山指了指佛塔山下的勃固王宮:
「要想我束手就擒,等明國太子攻下勃固再說。」
「有著歐洲人的火炮火銃,我守上半年,等代清固倫南下,又何妨。」
別岱蘊再次沉默許久,方才開口:
「你在錫唐河邊,收攏了多少潰兵。」
昂山眼神莫名,緩緩道:「兩萬。」
他本在卑謬郡。
卑謬郡作為上下洪沙的中間要道。
有大金沙江,第一時間就會面對明軍。
而位於勃固山脈西側,東吁郡的明國太子也能輕鬆翻越勃固山攻打卑謬。
所以他帶著軍隊南下勃固,收攏潰軍,加大手中籌碼。
軍隊城外駐紮,並請別岱蘊出城商談。
別岱蘊輕嘆一口氣:「足夠了,城中還有小萬人。」
「加上水師,勃固城足足有近五萬兵馬。」
「明國太子之所以不接受我們投降稱臣,就是覺得我們洪沙人弱小,沒資格談判。」
「只要守上一兩個月,讓明國太子意識到不付出代價,拿不下勃固大光。」
「打出團結價值,明國太子自然就會低下他高貴的頭顱。」
別岱蘊將瓷杯中的拌茶一飲而盡。
「勃固城交給你,我去馬都八。」
「不能讓暹羅的軍隊進入下洪沙,否則他們會幫明國圍城半年乃至一年。」
「讓我們彈盡糧絕,他們絕對很願意幹這事。」
昂山有些欣喜:「當真?」
別岱蘊點點頭:「我帶走兩千兵馬。」
昂山大方道:「我從卑謬帶來不少糧食和財貨,勃固城的府庫,你帶走一半去。」
別岱蘊也不推辭。
敲定下午走後,就讓昂山軍隊接管勃固城。
別岱蘊坐在滑竿的躺椅上,離開瑞達良寺院。
「大人,你是莽白冊封的勃固侯,就這麼放棄你的封邑嗎?」
有親信詢問出聲。
別岱蘊搖了搖頭:「勃固是座大城。」
「但也是四戰之地。」
「昔日莽瑞體得到勃固,與東吁連接一片,可北望阿瓦,西進阿拉干。」
「如今明國太子也能四面來攻。」
「而且,」
別岱蘊敲了敲竹竿:
「莽白屠戮孟族,這裡是孟族的王都。」
「得到明國太子大敗莽白的消息,他們會立即起兵造反。」
偏頭看向親信,別岱蘊連續說道:
「撣族人以前是大明的阿瓦宣慰司,孟族人是大明的大古剌宣慰司。」
「被我們洪沙族統治,他們更願意被明國統治。」
「那時候連勃固城內的孟族人也會異動起來。」
「東吁四代雄主,耗盡氣運,第五代的平達力莽溫莽白,還有這昂山,都是無能庸人,眼界低下。」
親信想了想,詢問道:
「大人,馬都八就能守住嗎?」
別岱蘊搖頭:「也守不住。」
「哪怕有荷蘭人的支持,也擋不住朱慈煊。」
「只有抗上兩三個月,打出團結價值,等到雨季,讓明國太子允許我俯首投降就行了。」
去麻六甲做個富家翁?
沒兵沒權,不過是去做豬,任人宰割。
那些蘇丹王,看著金銀的份上,也能吃吃豬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