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槍在手,自己走
錫唐河谷常年高溫,冬季也近三十度。
同古城的硝煙漸漸散去,可那份炎熱,隨著烈日高懸,蒸發的愈發旺盛。
受東北季風影響,降水稀少,塵土被熱氣蒸騰而起,乾燥的讓人呼吸一口都覺得喉鼻刺痛。
混亂擁擠的戰俘營更是讓洪沙俘虜們心煩意亂。
好在有錫唐河可以沐浴,和明軍鋪灑石灰,方讓疾病沒有發生。
三日只吃了兩頓稀飯,聽到僧侶們發放熟大米和受傷的牛馬肉。
洪沙俘虜們一窩蜂的湧上前。
等到明軍用刀背痛毆數十個洪沙人,俘虜們方才在同古反正的貴族指揮下七扭八歪的排上隊。
「明國還是慷慨,聽老人說,以前戰亂時,都會餓上三天,讓俘虜奴隸們沒力氣反抗逃跑。」
有洪沙兵嘟囔道。
「三天?呵呵。」
旁邊的同伴出聲道。
「餓上你一個月,把你命吊著,死了還能節省大米,等你徹底老實幹活,才給你一天一頓飯。」
洪沙兵狠狠點頭:「還是靠仁善的法師們,聽說明國太子也是佛陀轉世,心地仁善,方才讓我們吃上飽飯和一頓肉。」
有貴族俘虜怒視出聲的洪沙兵,喝聲道:
「朱慈煊良善?他可殺了我們兩個王,焚毀了我們洪沙族的復興之地。」
「十萬大軍覆沒於此,我們的人死了成千上萬,算上李定國白文選在上洪沙殺的人,焚的寺。」
「佛教都快完蛋了,還說朱慈煊是佛陀轉世!」
貴族餘威猶在,洪沙兵縮了縮頭,不敢反駁。
貴族奴僕附和出聲:「沒錯,這幾日錫唐河上的亡魂每天晚上都在喊叫。」
「東吁舊城被毀,明吉瑜帶著王室成員的鬼魂們每天都在同古殘垣上現身。」
「點燃明國太子在的營寨船隻,想要讓明國太子為東吁殉葬。」
洪沙瓦底全民信佛。
對鬼魂之事自然是懼之莫及。
噤若寒蟬之餘,也開始互傳這幾日的風聞。
譬如朱慈煊周圍經常失火。
棕櫚樹樁搖晃,有人看見老虎身影。
錫唐河更是有人頭蛇身的怪物出沒。
不少人言辭鑿鑿,說昨夜看到錫唐河中有水鬼在尋人托生。
十幾個洪沙人在錫唐河邊睡覺,早上發現都已經死了。
隨著僧侶發飯,又有消息傳出來。
僧侶們口述著。
老僧侶阿圖拉昨晚做了一個夢。
夢見一輪太陽自東北而來。
從東邊到西邊的繁星都圍繞著太陽。
老僧侶阿圖拉是位大法師,堪是東吁郡眾僧之首。
和他隆王老蒲甘侯是一輩人。
他的父親在莽應里死後,割據東吁郡稱王。
阿那畢隆收復下洪沙時,殺了阿圖拉的父親,讓年僅八歲的阿圖拉入寺出家為僧。
某種程度上說,阿圖拉是東吁王室的佛教發言人。
他的夢,預兆了什麼東西。
自然引得所有人好奇。
有洪沙俘虜詢問僧侶:「敢問法師,阿圖拉大法師的夢是什麼徵兆?」
僧侶平和回道:「有學者和婆羅門說,阿圖拉的夢是說有位和佛陀一樣的人來到洪沙瓦底,興盛佛教。」
東吁新王,一個剛剛死去。
一個老蒲甘侯,封邑在阿瓦西南,東吁西北,論及他的出身孟族娘家也是南方的勃固。
「學者們說的是明國皇帝和太子嗎?」
僧侶搖搖頭,又點了點頭:
「天上怎麼能有兩個太陽?」
「洪沙瓦底只有一個太陽,應該是明國太子。」
僧侶望向俘虜們:「學者們注釋。」
「明國太子皇威的光芒將如太陽一樣,使佛教大業弘揚光大。」
「圍繞太陽的繁星,是指洪沙瓦底的國王、王侯官員,及至子子孫孫,從不間斷的輔佐明國太子,宣揚佛教的教誨。」
洪沙俘虜們似懂非懂,心中疑惑不少:
「法師,明國太子不是信西方的教派嗎?」
僧侶們認真講道:「明國太子前世是佛陀座下的弟子,與西方聖人一同學習秘法。」
「他今世而來,雖是弘揚佛教,但也要幫助師兄。」
貴族俘虜們多是不屑,礙於大米和刀槍都在對方手裡,只得沉默。
忽然,一聲吼嘯震盪山林。
「有老虎!」
裹挾著一股腥風,一頭斑斕老虎竄出森林。
頂著數萬兩腳獸直衝營寨。
洪沙人們剛要驚慌四散。
一位明軍將領騎馬而出,彎弓如月,箭如流星。
三發利箭霎時將體型不大的老虎定在原地。
旋即又有持拿長槍的明國士兵,立即將老虎叉住,栓上鐵鏈圍困。
洪沙俘虜們這頓飯吃不好。
又有人指著錫唐河河面,驚呼:
「怪物,人頭蛇身的怪物!」
連僧侶們也不平靜了。
不少人站在河岸上,看著一撮長發浮在河面,偶爾有鱗片身形夾在粼粼波光中。
一條長尾在後面晃動,泛起陣陣詭異漣漪。
「裝神弄鬼!」
有人認出是安迪文白文選。
最開始攻打洪沙,逼近阿瓦的明國大將。
過去一年在洪沙瓦底令孩止哭。
也就這幾月明國太子的惡名追趕上來。
白文選率著十幾個士兵登上小船。
弓銃齊發,箭石不絕。
河中怪物遊動極快,靈活地躲避著。
等白文選接近十幾米。
箭矢彈丸紛紛擊中。
怪物甩動身體,激起大片水花。
眼尖者已經發現水花中混雜的鮮血。
沒過一會兒。
等怪物徹底沒了動靜。
屍體漂浮河面,眾人才發現是頭巨鱷,不知是吃了幾具戰場的屍體,一團頭髮纏繞在巨鱷吻背。
明軍用長棍推著巨鱷屍首到河岸上。
眾人還來不及為三米長的巨鱷驚呼。
又有明軍士兵從錫唐河中拖出一塊石碑。
僧侶們上前觀察。
伴隨著不斷的驚疑聲。
石碑上的內容很快傳遍洪沙五萬俘虜。
石碑上,用撣族洪沙族孟族和漢字,四族文字刻寫著。
王中之王,虎象之主。
他擁有無數的武器,強大的軍隊。
從火焰中而來,涅槃而生。
佛教的保護者、興盛者。
石碑頓時掀起巨大的波瀾。
「這是在說明國太子啊!」
「怪物不敵明國的白文選,平達力和莽白都死了,還有誰有強大的軍隊武器。」
「剛剛不就有頭老虎被明國捕殺了嗎。」
「阿圖拉老法師的夢是真的?」
朱慈煊騎著大象,開著大車。
走到洪沙俘虜們的身前。
洪沙俘虜們原本還算整齊的隊列瞬間亂了套。
對連殺兩王,焚燒同古的明國太子,又有異象佐證,心中都充滿恐懼。
朱慈煊迎著俘虜們滿是敬畏的眼神,張開口:
「你們有些人可能知道,我在上洪沙做的一些事。」
「可能也聽說過孤對阿赫木旦和農民,奴隸的安排。」
俘虜中的下層阿赫木旦和奴隸們紛紛雙眼放光。
即使之前的消息被莽白封鎖。
但這幾日被俘虜。
不少明軍中的洪沙人和僧侶都給他們講過,明國要給他們分土地,還不用納稅。
朱慈煊目光掃過偷偷怒視他的貴族俘虜,和蠢蠢欲動的洪沙兵,大聲說道:
「你們沒猜錯。」
「瑞敏萊。」
央米丁侯瑞敏萊從象車後面顯出身形。
「可能有些人認識我。」
瑞敏萊聲音雄厚有力:
「我以前就是卑謬侯莽溫手下的一個下層阿赫木旦,作為一個屠夫,給貴族們宰殺畜生。」
「每年種的稻米,要挑好的一半,給謬村長。」
「明國太子許諾我土地讓我殺敵,我也被佛祖眷顧,立了幾份功。」
「我一個沒有出身的洪沙人,就成為了央米丁郡的總督侯王。」
瞧見俘虜們逐漸火熱的眼神,朱慈煊趁熱打鐵道:
「在過去阿赫木旦不能隨便離開居住的村落。」
「農奴不能隨便結婚,世世代代的子孫只能繼續做奴隸。」
「阿赫木旦、阿台農民、奴隸,被剝削被壓迫被奴役。」
「莽應里窮兵黷武,禍害天下,莽白更是無故屠戮下洪沙各郡,天怒人怨。」
「莽式一族犯下的殺業,惹怒上天,降下業火焚毀琉璃宮和同古城。」
「你們不少人都被莽白搶掠家財,殺害親人,成為奴隸。」
「現在莽白死了!」
朱慈煊手指下洪沙方向:
「孤會給你們自由,回到你們的家鄉去,去找你們的親人部族。」
「去找那些貴族,拿回你們的土地,拿回你們的財產。」
「告訴你們的族人首領,只要供奉佛教和寺院。」
「像敬奉僧侶一樣敬奉大明君臣,孤就許諾你們兩年不用納稅納糧。」
「拿上武器,奪回屬於你們的一切。」
【白帝,你的虎象石碑,惑動人心。】
【迎闖王,你獲得下洪沙各族百姓的支持。】
同古城的硝煙漸漸散去,可那份炎熱,隨著烈日高懸,蒸發的愈發旺盛。
受東北季風影響,降水稀少,塵土被熱氣蒸騰而起,乾燥的讓人呼吸一口都覺得喉鼻刺痛。
混亂擁擠的戰俘營更是讓洪沙俘虜們心煩意亂。
好在有錫唐河可以沐浴,和明軍鋪灑石灰,方讓疾病沒有發生。
三日只吃了兩頓稀飯,聽到僧侶們發放熟大米和受傷的牛馬肉。
洪沙俘虜們一窩蜂的湧上前。
等到明軍用刀背痛毆數十個洪沙人,俘虜們方才在同古反正的貴族指揮下七扭八歪的排上隊。
「明國還是慷慨,聽老人說,以前戰亂時,都會餓上三天,讓俘虜奴隸們沒力氣反抗逃跑。」
有洪沙兵嘟囔道。
「三天?呵呵。」
旁邊的同伴出聲道。
「餓上你一個月,把你命吊著,死了還能節省大米,等你徹底老實幹活,才給你一天一頓飯。」
洪沙兵狠狠點頭:「還是靠仁善的法師們,聽說明國太子也是佛陀轉世,心地仁善,方才讓我們吃上飽飯和一頓肉。」
有貴族俘虜怒視出聲的洪沙兵,喝聲道:
「朱慈煊良善?他可殺了我們兩個王,焚毀了我們洪沙族的復興之地。」
「十萬大軍覆沒於此,我們的人死了成千上萬,算上李定國白文選在上洪沙殺的人,焚的寺。」
「佛教都快完蛋了,還說朱慈煊是佛陀轉世!」
貴族餘威猶在,洪沙兵縮了縮頭,不敢反駁。
貴族奴僕附和出聲:「沒錯,這幾日錫唐河上的亡魂每天晚上都在喊叫。」
「東吁舊城被毀,明吉瑜帶著王室成員的鬼魂們每天都在同古殘垣上現身。」
「點燃明國太子在的營寨船隻,想要讓明國太子為東吁殉葬。」
洪沙瓦底全民信佛。
對鬼魂之事自然是懼之莫及。
噤若寒蟬之餘,也開始互傳這幾日的風聞。
譬如朱慈煊周圍經常失火。
棕櫚樹樁搖晃,有人看見老虎身影。
錫唐河更是有人頭蛇身的怪物出沒。
不少人言辭鑿鑿,說昨夜看到錫唐河中有水鬼在尋人托生。
十幾個洪沙人在錫唐河邊睡覺,早上發現都已經死了。
隨著僧侶發飯,又有消息傳出來。
僧侶們口述著。
老僧侶阿圖拉昨晚做了一個夢。
夢見一輪太陽自東北而來。
從東邊到西邊的繁星都圍繞著太陽。
老僧侶阿圖拉是位大法師,堪是東吁郡眾僧之首。
和他隆王老蒲甘侯是一輩人。
他的父親在莽應里死後,割據東吁郡稱王。
阿那畢隆收復下洪沙時,殺了阿圖拉的父親,讓年僅八歲的阿圖拉入寺出家為僧。
某種程度上說,阿圖拉是東吁王室的佛教發言人。
他的夢,預兆了什麼東西。
自然引得所有人好奇。
有洪沙俘虜詢問僧侶:「敢問法師,阿圖拉大法師的夢是什麼徵兆?」
僧侶平和回道:「有學者和婆羅門說,阿圖拉的夢是說有位和佛陀一樣的人來到洪沙瓦底,興盛佛教。」
東吁新王,一個剛剛死去。
一個老蒲甘侯,封邑在阿瓦西南,東吁西北,論及他的出身孟族娘家也是南方的勃固。
「學者們說的是明國皇帝和太子嗎?」
僧侶搖搖頭,又點了點頭:
「天上怎麼能有兩個太陽?」
「洪沙瓦底只有一個太陽,應該是明國太子。」
僧侶望向俘虜們:「學者們注釋。」
「明國太子皇威的光芒將如太陽一樣,使佛教大業弘揚光大。」
「圍繞太陽的繁星,是指洪沙瓦底的國王、王侯官員,及至子子孫孫,從不間斷的輔佐明國太子,宣揚佛教的教誨。」
洪沙俘虜們似懂非懂,心中疑惑不少:
「法師,明國太子不是信西方的教派嗎?」
僧侶們認真講道:「明國太子前世是佛陀座下的弟子,與西方聖人一同學習秘法。」
「他今世而來,雖是弘揚佛教,但也要幫助師兄。」
貴族俘虜們多是不屑,礙於大米和刀槍都在對方手裡,只得沉默。
忽然,一聲吼嘯震盪山林。
「有老虎!」
裹挾著一股腥風,一頭斑斕老虎竄出森林。
頂著數萬兩腳獸直衝營寨。
洪沙人們剛要驚慌四散。
一位明軍將領騎馬而出,彎弓如月,箭如流星。
三發利箭霎時將體型不大的老虎定在原地。
旋即又有持拿長槍的明國士兵,立即將老虎叉住,栓上鐵鏈圍困。
洪沙俘虜們這頓飯吃不好。
又有人指著錫唐河河面,驚呼:
「怪物,人頭蛇身的怪物!」
連僧侶們也不平靜了。
不少人站在河岸上,看著一撮長發浮在河面,偶爾有鱗片身形夾在粼粼波光中。
一條長尾在後面晃動,泛起陣陣詭異漣漪。
「裝神弄鬼!」
有人認出是安迪文白文選。
最開始攻打洪沙,逼近阿瓦的明國大將。
過去一年在洪沙瓦底令孩止哭。
也就這幾月明國太子的惡名追趕上來。
白文選率著十幾個士兵登上小船。
弓銃齊發,箭石不絕。
河中怪物遊動極快,靈活地躲避著。
等白文選接近十幾米。
箭矢彈丸紛紛擊中。
怪物甩動身體,激起大片水花。
眼尖者已經發現水花中混雜的鮮血。
沒過一會兒。
等怪物徹底沒了動靜。
屍體漂浮河面,眾人才發現是頭巨鱷,不知是吃了幾具戰場的屍體,一團頭髮纏繞在巨鱷吻背。
明軍用長棍推著巨鱷屍首到河岸上。
眾人還來不及為三米長的巨鱷驚呼。
又有明軍士兵從錫唐河中拖出一塊石碑。
僧侶們上前觀察。
伴隨著不斷的驚疑聲。
石碑上的內容很快傳遍洪沙五萬俘虜。
石碑上,用撣族洪沙族孟族和漢字,四族文字刻寫著。
王中之王,虎象之主。
他擁有無數的武器,強大的軍隊。
從火焰中而來,涅槃而生。
佛教的保護者、興盛者。
石碑頓時掀起巨大的波瀾。
「這是在說明國太子啊!」
「怪物不敵明國的白文選,平達力和莽白都死了,還有誰有強大的軍隊武器。」
「剛剛不就有頭老虎被明國捕殺了嗎。」
「阿圖拉老法師的夢是真的?」
朱慈煊騎著大象,開著大車。
走到洪沙俘虜們的身前。
洪沙俘虜們原本還算整齊的隊列瞬間亂了套。
對連殺兩王,焚燒同古的明國太子,又有異象佐證,心中都充滿恐懼。
朱慈煊迎著俘虜們滿是敬畏的眼神,張開口:
「你們有些人可能知道,我在上洪沙做的一些事。」
「可能也聽說過孤對阿赫木旦和農民,奴隸的安排。」
俘虜中的下層阿赫木旦和奴隸們紛紛雙眼放光。
即使之前的消息被莽白封鎖。
但這幾日被俘虜。
不少明軍中的洪沙人和僧侶都給他們講過,明國要給他們分土地,還不用納稅。
朱慈煊目光掃過偷偷怒視他的貴族俘虜,和蠢蠢欲動的洪沙兵,大聲說道:
「你們沒猜錯。」
「瑞敏萊。」
央米丁侯瑞敏萊從象車後面顯出身形。
「可能有些人認識我。」
瑞敏萊聲音雄厚有力:
「我以前就是卑謬侯莽溫手下的一個下層阿赫木旦,作為一個屠夫,給貴族們宰殺畜生。」
「每年種的稻米,要挑好的一半,給謬村長。」
「明國太子許諾我土地讓我殺敵,我也被佛祖眷顧,立了幾份功。」
「我一個沒有出身的洪沙人,就成為了央米丁郡的總督侯王。」
瞧見俘虜們逐漸火熱的眼神,朱慈煊趁熱打鐵道:
「在過去阿赫木旦不能隨便離開居住的村落。」
「農奴不能隨便結婚,世世代代的子孫只能繼續做奴隸。」
「阿赫木旦、阿台農民、奴隸,被剝削被壓迫被奴役。」
「莽應里窮兵黷武,禍害天下,莽白更是無故屠戮下洪沙各郡,天怒人怨。」
「莽式一族犯下的殺業,惹怒上天,降下業火焚毀琉璃宮和同古城。」
「你們不少人都被莽白搶掠家財,殺害親人,成為奴隸。」
「現在莽白死了!」
朱慈煊手指下洪沙方向:
「孤會給你們自由,回到你們的家鄉去,去找你們的親人部族。」
「去找那些貴族,拿回你們的土地,拿回你們的財產。」
「告訴你們的族人首領,只要供奉佛教和寺院。」
「像敬奉僧侶一樣敬奉大明君臣,孤就許諾你們兩年不用納稅納糧。」
「拿上武器,奪回屬於你們的一切。」
【白帝,你的虎象石碑,惑動人心。】
【迎闖王,你獲得下洪沙各族百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