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吳夢無夢
小酒。午睡。
感到疲倦時,江東有時會在中午和江東爸爸一起喝點小酒。
但午睡時,他經常會做很多夢。這些夢中的故事,能夠像連續劇一樣閃現個不停。
吳夢,高中同學。
「你有一個好老婆,要善待她。」吳夢曾對江東這般說道。
吳夢,無夢,多好的名字。
這是江東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突然覺得這個名字起得真好。
諧音訓練,也曾在一個階段密集性地出現。
一次聽音樂,看到一句歌詞:
忘川彼岸!
這句話吸引了江東的注意力與好奇。他從網絡上搜集這方面的信息。
忘川河,彼岸花,奈何橋,黃泉水,孟婆湯,……
這些不曾經歷過的神話故事,並沒有多麼吸引江東。因為江東一度認為這些是虛構的騙人的。
但諧音的出現,如同一道閃電般划過腦海上空,劈開一條裂縫,出現耀眼的光芒。
忘川就是望穿!
黃泉就是皇權!
奈何就是奈何!
孟婆就是門破或夢破!
連在一起就是:
望穿皇權,奈何夢破或者門破。
這是多麼令人無奈的故事,又是一段何種的經歷。
引人入勝,不得不去想。
如果這些故事是虛構的,那麼這些又如何去解釋?
「太多巧合就是人為的。」江東這般認知與堅定著。
只是這個人會是誰呢?誰有這般的能耐?
不知道。
但江東隱隱覺得自己已經觸碰到一些東西,這個世界的另一面。
然而,這些隻言片語並不能夠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江東不相信預言。
預言可以提前布局好,到了一定程度就設下一個封閉的思維圈,然後讓人徜徉於其中,不能自拔。
江東不相信這些。他相信的是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些可以讓人相信,但不能成為奴役與驅使人的手段和工具。
「人到中年,不信命是不行的。「
「命運是如何的?」
江東問著。
他理解的命運是一道道判斷加選擇題組成的。
從最開始的認知一件事物,然後對每一個人生遇見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樣就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命運組合。
面對A,每個人的選擇是無數種可能。面對B,每個人的選擇又是無數種。
無數個瞬間,構成了一個人的一生,那麼如何去預言與判斷?
這裡面還有一些奇遇,足以能夠改變一生的遇見。這些都是未知數,都是不可提前預知的。
「年輕時,認知一切。」
「中年時,懷疑一切。」
「老年時,相信一切。」
這些念頭深深影響著江東。年輕時經歷了和認知了一些事情之後,中年時不正應該擁有懷疑精神嗎?
「中年相信命運,還為時過早。」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四十不惑,不惑的是什麼?
每個十年節點,江東總是會十分的焦慮與忙碌個不停,生怕錯過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什麼,不知道。沒有幾個人能夠解釋清楚其中的奧秘。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一套書名順序影響著江東。
《論人的成長》,這本書也深深地影響著江東,讓江東一度看得很過癮。因為這些正是江東所需要的。
「面對人生的問題,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和途徑,才能夠弄明白自己所困惑的。」
地鐵上的江東,思考著。這已經是出院後的一個多月。
周圍一切都變了,跟先前的感覺不一樣了。
懷疑一切,連同自己也要懷疑嗎?
「何以為人?」江東問自己。
人的稱呼與認知,是封閉圈內的自我認知,還是宇宙範圍內普遍的定位與認知。
這就好比,稱樹為樹,這是人類對樹木的命名,但其他星球是否也是如此認知的呢?又或者樹木有自己的意識,那麼它們自己如何稱呼自己的。
江東一時對於這些概念和名稱產生了興趣,但沒有答案。
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弄清楚,那麼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我們一直把自己當做人類這個物種,但結果發現自己並不是人類。
懷疑一切,這一切都要懷疑嗎?
「在這個世界,你還能相信誰?相信你自己?」一次江東的爸爸質問江東。
當時的江東並沒有在意。因為他既懷疑,又相信。
如同對很多陌生人的相信一樣,至少他們不會對自己做出危害的事情和行為。
因為這些自己做不出來,在同樣的教育和影響下,他相信別人也不會如此,更沒有無緣無故地加害之心。
如果有,那一定是牽扯到什麼不為人知的隱秘。
「有別人會害你的感覺嗎?」一次孫醫生探視時,她問江東。
「沒有。」江東如實地說。他並沒有覺得別人會加害於他,但可能會加害與他有關的人。
這是一種感覺。他們可能會對身邊人不利,因為江東自己的認知是無所謂。
經歷死亡感覺的他,對於這些並不在意,反而有些期待。
「或許,死亡的那一刻就能夠知曉很多,解自己的惑。」江東好奇但不嚮往,因為生的問題還沒有弄明白。
「那有沒有心裡想的被別人知道的感覺?」孫醫生繼續追問。
這個問題江東沒有回答。因為沒有問之前,江東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很多問題在拋出來之前,江東都沒有想過。
但不代表沒有意識到,只是沒有仔細深究進去。
別人的話語會如同一個引子一般,閃爍著光芒,指明未來的方向。
「哄哄她!」
一次江東和老婆爭吵之後,在窗戶邊抽菸,看著對面的樓房。
那上面的衣服正掛在外面晾曬。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晾曬的衣服有各種顏色,而這些顏色正好可以組成一句話:
哄哄她!
這也太神奇了。
周遭的景物暗示與現實的經歷高度吻合,同時又能夠解決一些困惑。江東此刻認知到這個世界並不像之前了解的那麼簡單。
易經!
簡單的經書。
它已經和萬事萬物融合在一起,只需要了解這些最為基礎的知識,就能夠隨時隨地為自己解惑。
這本身並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深奧難懂。
網絡上,有言論說,人的一生兩本書不能鑽研。
易經和佛經。
這兩本書都是浩淼無邊,深似海的,終其一生都沒有盡頭。
那數學呢?
在江東的認知裡面,數學也是這般的。其他的很多都是如此,哪怕最簡單的事物。
感到疲倦時,江東有時會在中午和江東爸爸一起喝點小酒。
但午睡時,他經常會做很多夢。這些夢中的故事,能夠像連續劇一樣閃現個不停。
吳夢,高中同學。
「你有一個好老婆,要善待她。」吳夢曾對江東這般說道。
吳夢,無夢,多好的名字。
這是江東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突然覺得這個名字起得真好。
諧音訓練,也曾在一個階段密集性地出現。
一次聽音樂,看到一句歌詞:
忘川彼岸!
這句話吸引了江東的注意力與好奇。他從網絡上搜集這方面的信息。
忘川河,彼岸花,奈何橋,黃泉水,孟婆湯,……
這些不曾經歷過的神話故事,並沒有多麼吸引江東。因為江東一度認為這些是虛構的騙人的。
但諧音的出現,如同一道閃電般划過腦海上空,劈開一條裂縫,出現耀眼的光芒。
忘川就是望穿!
黃泉就是皇權!
奈何就是奈何!
孟婆就是門破或夢破!
連在一起就是:
望穿皇權,奈何夢破或者門破。
這是多麼令人無奈的故事,又是一段何種的經歷。
引人入勝,不得不去想。
如果這些故事是虛構的,那麼這些又如何去解釋?
「太多巧合就是人為的。」江東這般認知與堅定著。
只是這個人會是誰呢?誰有這般的能耐?
不知道。
但江東隱隱覺得自己已經觸碰到一些東西,這個世界的另一面。
然而,這些隻言片語並不能夠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江東不相信預言。
預言可以提前布局好,到了一定程度就設下一個封閉的思維圈,然後讓人徜徉於其中,不能自拔。
江東不相信這些。他相信的是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些可以讓人相信,但不能成為奴役與驅使人的手段和工具。
「人到中年,不信命是不行的。「
「命運是如何的?」
江東問著。
他理解的命運是一道道判斷加選擇題組成的。
從最開始的認知一件事物,然後對每一個人生遇見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樣就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命運組合。
面對A,每個人的選擇是無數種可能。面對B,每個人的選擇又是無數種。
無數個瞬間,構成了一個人的一生,那麼如何去預言與判斷?
這裡面還有一些奇遇,足以能夠改變一生的遇見。這些都是未知數,都是不可提前預知的。
「年輕時,認知一切。」
「中年時,懷疑一切。」
「老年時,相信一切。」
這些念頭深深影響著江東。年輕時經歷了和認知了一些事情之後,中年時不正應該擁有懷疑精神嗎?
「中年相信命運,還為時過早。」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四十不惑,不惑的是什麼?
每個十年節點,江東總是會十分的焦慮與忙碌個不停,生怕錯過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什麼,不知道。沒有幾個人能夠解釋清楚其中的奧秘。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一套書名順序影響著江東。
《論人的成長》,這本書也深深地影響著江東,讓江東一度看得很過癮。因為這些正是江東所需要的。
「面對人生的問題,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和途徑,才能夠弄明白自己所困惑的。」
地鐵上的江東,思考著。這已經是出院後的一個多月。
周圍一切都變了,跟先前的感覺不一樣了。
懷疑一切,連同自己也要懷疑嗎?
「何以為人?」江東問自己。
人的稱呼與認知,是封閉圈內的自我認知,還是宇宙範圍內普遍的定位與認知。
這就好比,稱樹為樹,這是人類對樹木的命名,但其他星球是否也是如此認知的呢?又或者樹木有自己的意識,那麼它們自己如何稱呼自己的。
江東一時對於這些概念和名稱產生了興趣,但沒有答案。
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弄清楚,那麼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我們一直把自己當做人類這個物種,但結果發現自己並不是人類。
懷疑一切,這一切都要懷疑嗎?
「在這個世界,你還能相信誰?相信你自己?」一次江東的爸爸質問江東。
當時的江東並沒有在意。因為他既懷疑,又相信。
如同對很多陌生人的相信一樣,至少他們不會對自己做出危害的事情和行為。
因為這些自己做不出來,在同樣的教育和影響下,他相信別人也不會如此,更沒有無緣無故地加害之心。
如果有,那一定是牽扯到什麼不為人知的隱秘。
「有別人會害你的感覺嗎?」一次孫醫生探視時,她問江東。
「沒有。」江東如實地說。他並沒有覺得別人會加害於他,但可能會加害與他有關的人。
這是一種感覺。他們可能會對身邊人不利,因為江東自己的認知是無所謂。
經歷死亡感覺的他,對於這些並不在意,反而有些期待。
「或許,死亡的那一刻就能夠知曉很多,解自己的惑。」江東好奇但不嚮往,因為生的問題還沒有弄明白。
「那有沒有心裡想的被別人知道的感覺?」孫醫生繼續追問。
這個問題江東沒有回答。因為沒有問之前,江東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很多問題在拋出來之前,江東都沒有想過。
但不代表沒有意識到,只是沒有仔細深究進去。
別人的話語會如同一個引子一般,閃爍著光芒,指明未來的方向。
「哄哄她!」
一次江東和老婆爭吵之後,在窗戶邊抽菸,看著對面的樓房。
那上面的衣服正掛在外面晾曬。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晾曬的衣服有各種顏色,而這些顏色正好可以組成一句話:
哄哄她!
這也太神奇了。
周遭的景物暗示與現實的經歷高度吻合,同時又能夠解決一些困惑。江東此刻認知到這個世界並不像之前了解的那麼簡單。
易經!
簡單的經書。
它已經和萬事萬物融合在一起,只需要了解這些最為基礎的知識,就能夠隨時隨地為自己解惑。
這本身並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深奧難懂。
網絡上,有言論說,人的一生兩本書不能鑽研。
易經和佛經。
這兩本書都是浩淼無邊,深似海的,終其一生都沒有盡頭。
那數學呢?
在江東的認知裡面,數學也是這般的。其他的很多都是如此,哪怕最簡單的事物。